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本解读】徐志耀:《雨的四季》自读教学设计

 《雨的四季》自读教学设计

文/徐志耀

一、自读教学准备

新教材中在自读课文的要求上出现了与以往教材很大的不同:旁边的批注以启发式提问为主,课后的练习也被阅读提示取代。这说明在新教材中,真正要求老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呢?记得多年前,曾经流行过师生翻转课堂,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不过,就我听课的感受而言,学生虽然准备得很认真,但毕竟囿于知识与思考的局限,只能做到把文章介绍一下,其中值得品读之处几乎无法涉及。也有的学生能够说到几点,但是因为不懂得方法,显得支离破碎。因此,这种上课的形式最后都流于形式。近年来,也看见有的公开课上,老师试图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充当指导者的形象,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结果一堂课上学生反复地读成了主要内容,老师的讲解到成为了点缀。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也没有什么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自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区的何欣老师在上学期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初二的新教材《带上她的眼睛》。何欣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

  • 0-3分钟,讨论阅读一篇文章需要掌握的要点。

  • 3-5分钟,补充科幻小说的要点。

  • 6-15分钟,对照要点,学生第一遍自读小说。

  • 16-20分钟,小组讨论梳理需要掌握的要点,教师巡视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 21-22分钟,确认各小组均已完成要点梳理。

  • 23-30分钟,布置第二次自读任务,寻找小说中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提供范例:为什么以“带上她的眼睛”为题?那只悬浮在空中的笔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 31-3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疑难。

  • 36-40分钟,各小组板书推荐全班讨论的问题。

  • 41-44分钟,小组分享最受关注的疑难问题。

  • 45分钟,推荐阅读《带上她的眼睛》原文(8600字)、《地球大炮》(20000余字)、发布课后讨论二维码及网址。


因为没有到现场听课,无法准确批判何老师的课。但是,他所采用的教学思路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就是将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照方法梳理文本。这一思路虽然简单,但却是自读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归纳出什么样的方法,如何依照这些方法来梳理文字,恰恰是老师指导的关键所在。同时,基于熟悉刘慈欣的作品,他能够在课上准确地指导并提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这同样是课堂的一个亮点。这说明,自读课文老师并非不要备课,而是要对文本有着更深的理解,从而才能熟练地驾驭学生思考的方向。

可见,教学自读课文可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相关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依方法自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启发他们围绕文中的要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后提问,给学生明确提问的范围及方向,然后老师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时,帮助他们有条理地梳理文本并能够归纳出学习的方法。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按部就班,还是比较扎实的。

再来看本文,经过《春》《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确学习此类文章,应当从文章的结构、描写(主要是修辞及语言)入手进行赏析,课文旁边的批注问题也大都围绕这两点。当然,如果要进一步延伸,还包括如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体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在设计结构与构思描写时如何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等内容,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了。

二、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文本,赏析文章语句,感受作者情感。

三、自读过程

(一)归纳方法:学习了两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之后,大家可以总结出哪些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学生自由归纳,但总结时要突出描写(包括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者情感的表达)及结构(理清基本结构,开头、结尾及描写时不同内容及形象之间如何呼应、对照)两个方面。

(二)整体把握文本、理清结构(朗读全文,将文章的结构理清,并明确感情基调)

1(1)喜欢雨

2(2-5)描绘四季的雨

3(6-7)爱恋雨、呼唤雨

(三)品析文本:

1、分组讨论,在文中找出可以概括这个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指出其修辞手法并围绕这些手法提出问题。

2、品析字句(学生概括相关特征,除春之外,文中均有两个词语概括。学生讲解时可以不必过于拘泥于两个词语的区别,能够讲通并且说明修辞手法就可以。此时提示学生,文中描写时,如何一一对应,由此让学生去关注文中如此描写的目的。)

春:

美丽: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从冬天的昏黄中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滋润: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通过春雨的滋润,世界改变了)

描写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结合使用,并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感受到了雨给世界带来了变化,雨的美丽与动人。

夏:

热烈而粗犷:

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怒放、鼓着、争先恐后地成长、迫切地等待(世界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夏天的雨)

描写手法:以拟人为主,先写人的感受,再写大地的等待,以视觉为主,结合听觉,表现夏雨的热烈,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更加热烈生命的期待。

秋:

端庄而沉静

沉静:这时候,雨不大出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

端庄(端正庄重):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端庄的雨让人平静,纯净)

描写手法:主要以人的感受来写雨,运用排比等手法表现雨对人的启迪。

冬:

自然、平静:

自然: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甚至忘记了严冬(在冬季中带给人们严寒之外的温柔)

平静:特殊的温暖——柔软的雪被(雨把特殊的蜜情带给人们,让人们在严寒中感受到了雨的情意)

描写手法:以比喻为主,结合对比、拟人,表现雨让人们在这个严寒的季节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温情。

(每品析一段,便开始朗读,引导学生弄清停连,节奏以什么为主)

3、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的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 春——生命(给原本还沉浸在“冬天的昏黄”中的世界渲染上一层绿色,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复苏)

  • 夏——热情(人们、大地上的一切都充满热情,等待着雨水透彻的浇灌,以便绽放出更加热烈的生命)

  • 秋——思考(当生命经过了热情的洗礼时,人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不被眼前的财富迷惑,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 冬——蜜意(在冬日的严寒中感受温暖,感受到四季不再那么严酷)

  • “我”——活跃、滋润、流动(让生命充满了活力,并且去追求活力)

描写手法:作者直接与雨对话,更加强烈地表现自己对雨的爱恋,这种以第二人称来称呼描写对象,突出情感的修辞方法称为“呼告”。

(朗读,注意不同季节之间节奏的变化,以及作者对于雨的情感如何在最后部分体现)

4、总结:作者描写雨,在四个季节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改变着世界。其实,作者是借助雨来描写生命,表现对生命的赞美——生命需要改变,需要沉思,需要温暖。

四、教后记

学生第一次进行自读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因此开头让他们进行归纳反思,再通过这些方法来学习。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于前两课的学习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归纳基本上都围绕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进行,并且都强调了如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在学生讨论阶段,我也有意地介入了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描写之间的联系,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是如何突出的。在这里,我特别指出,散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是围绕主题的,我们可以先从每一个段落入手,再来看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发现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其实,任何修辞手法都是为了主题服务,唯有确立这一意识,方能真正地用好它们。

在品析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是可以引导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枝叶,例如一处描写,老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关注与之相关的描写,从而将视野展开,并能够发现描写的主旨所在。例如,学生在讲述春雨时,举出了阳光的彩棱镜这一比喻,说这个比喻将雨中大地的绚丽写了出来。我提示他们,彩棱镜可以把单一的色彩折射出许多颜色,那么雨又折射出哪些颜色,或者说带来了哪些颜色呢?他们开始在段落的前面去寻找,从而发现了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此外,也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延伸出一些问题来。例如,学生在讲述冬雨时,说雨带给人们“异常的蜜情”,因为它让人们在冬天感受到了严寒之外的温柔。我进一步指出,文中说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那么在前三个季节中,它又把什么礼物给给人们呢?学生开始思考不同季节的雨除了自身的特点之外,还带给了这个世界什么,从而开始思考段落的中心,进而去把握全文的主题。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与前面的课一样,我尽量把朗读的技巧减化——让他们思考节奏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而已。前面所说的停连重读,让学生将自己的品析与之联系就可以了。例如,他们分析出的可以相互联系的印象是需要突出的,语调与语气也是需要一致的。技巧不宜过多,能够读出变化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上册语文3课《雨的四季 》预习 教案 课件
触摸比喻的“温度”
语文老师教你投机取巧:11个修辞法,作文得高分!
值得铭记的瞬间
教学反思
智慧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