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学经济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当然,这主要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大致也是西方目前的主流观点。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也可以调节国民收人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是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而货币政策则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前者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哪些工具来变动货币供给量呢?西方主要国家运用工具的具体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基本原则上,却是大体一致的。这里主要以美国的运作方式为例。

1.再贴现率政策

这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款或者说放款利率。本来,这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把商业票据出售给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银行按贴现率扣除一定利息后再把所贷款项加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作为增加的准备金,所以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贴现”。在美国,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主要是为了协助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对存款备有足够的准备金。如果一家存款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临时不足,比方说当某一银行的客户出乎意料地要把一大笔存款转到其他银行时,就会使该银行临时出现准备金不足的困难则这时该银行就可用它持有的政府债券或合格的客户票据向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办理这类贴现业务的地点)办理再贴现或申请借款。当这种贴现或借款增加时,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当这种贴现少时,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减少。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但实际上,美联储并不经常使用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因为贴现窗口的主要作用是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其短期的现金压力作出反应,对临时发生的准备金不足作适当调整。正因为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因此,目前变动贴现率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和早先相比已大大减弱。事实上,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也尽量避免去贴现窗口借款,只将它作为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少加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还需指出,通过变动贴现率控制货币供给本身也存在一此问题,例如,当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贴现率很高,银行依然会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可见,通过贴现率变动来控制银行准备金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事实上,再贴现率政策往往作为补充手段而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在一起执行。

2.公开市场业务

这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而发行的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债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美联储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当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美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债券,则会开出支票,债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联邦储备体系作为自己在美联储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如果美联储直接从各银行买进债券,则可直接按债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联邦储备体系中的准备金存款。当美联储售出政府债券时,情况则相反,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美联储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而影响到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亦然。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是因为运用这种政策手段有着比用其他手段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的目标来买卖政府债券,从而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那么就可以根据改变量的规模来决定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数量;如果中銀行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那么就可以用少量的债券买卖来达到目的。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很灵活,因而便于为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如变买进债券为卖出债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变为减少货币供给。

3.变动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而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只需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可见,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这是因为,银行去向中央银行报告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因此今天变动的准备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比方说两周以后)才起作用。再者,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就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率。如果准备率变动频繁,那么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动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道义动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如在衰退时期,鼓励行扩大贷款;在通货膨胀时期,劝阻银行不要任意扩大信用,这也往往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道义劝告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因而并不是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中货币供给M1,M2的含义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25)货币政策手段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价值分析之宏观经济学(20)——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什么是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