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衣Q进阶】颜色的阶层密码

你知道吗,颜色曾是“奢侈”的一部分。由于染色工艺的复杂和昂贵,只有特定阶层才能消费起色彩艳丽的服装,人们着装的色彩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因为某些颜色的稀有珍贵,要由律法来为色彩限定穿着者的阶层范畴。尽管如今我们有选择着装色彩的自由,但曾经关于颜色的阶层密码,仍旧潜移默化的隐藏在当今社会的某些着装规范之中……

拜占庭的紫色皇权

“我希望能永远身穿紫色袍衣,也在永生听到人们唤我为‘皇后殿下’”——拜占庭皇后西奥多拉(Empress Theodora),公元532年

拜占庭时期马赛克壁画《皇后西奥多拉和她的随从们》局部,现存于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雷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公元547年

被称为泰而紫(Tyrian purple)的染料从紫螺和荔枝螺中提取,生产一磅的泰而紫,需要数千只蜗牛。也正因为紫色的极致奢华,拜占庭国王西奥多希姆规定只有皇室才有权穿着。尽管这种规定随着拜占庭皇权一起消亡,但昂贵的紫色服装在中世纪的近千年历史中都一直是皇族以及上流阶层的专属,以至于至今西语中仍有“生既着紫衫”(born in the purple)的语式来寓意出身的高贵。

以拜占庭皇后西奥多拉为灵感的Chanel 2011早秋系列

而如同紫色一样,工业文明前的染色多取自天然,越是艳丽的色彩越难染制,色彩之富如同珠宝之光一样是权势的标记,奢华的颜色仅有贵族、神职人员等富有的阶层才有资本消受。例如绿色和红色,也都是难得之物。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浓郁的红色同样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格外被地位崇高者青睐。此后,随着商业阶级的崛起,衣服的色彩不仅仅是阶层的象征,也逐渐成为经济实力的标志。

《贝里公爵的富贵》五月篇局部(林堡兄弟1412-1416手绘本),反应了中世纪贵族的衣着颜色

“浅紫时代”打破阶层禁忌

直到1856年,着装颜色的奢华规则才被一个名叫William Perkin的毛头小子意外打破。像很多伟大的科学突破一样,苯胺紫(mauve)的发现纯属偶然,而由苯胺紫衍生出的各色化学染剂因廉价易得且不易脱色而彻底改写了服装色彩的历史。

1862年,一件由最原始的苯胺紫染色而成的丝质裙装

曾经的贵族奢享被解禁,人人都可以穿得起这种浅紫色了,以至于整个19世纪60年代都因苯胺紫的风靡而被冠以“浅紫时代”(mauve decade)的标签。然而时尚有着自己运转的法则,服装色彩的流行可不归功于科技,而是由两位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引发,法国欧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和英维多利亚女王。

身着浅紫色披肩的欧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肖像画,作者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1854年

在苯胺紫被发现前,欧仁妮皇后就因浅紫色与自己眼睛映衬而一直格外偏爱穿着,而维多利亚女王在1858年自己女儿的皇室婚礼上也正是选择了浅紫色出席。她们榜样性的时尚力量无疑已在民众的心目中烙印,这才使得苯胺紫一经推出就被公众趋之若鹜。

1858年1月25日,维多利亚女王身着浅紫色礼裙参加女儿婚礼 画作:维多利亚的婚礼,皇室公主(The Marriage of Victoria, Princess Royal),作者John Philip

与此同时,由“高定之父”Charles Frederick Worth引领的巴黎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统治了颜色褪去奢侈光环的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各色服饰层出不穷,设计师开始执掌色彩“in”或“out”的大权。

“镀金时代”的流行色谱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艺术作品,或穿一件艺术品”——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94年

1894年,让Alphonse Mucha一举成名的戏剧《Gismonda》招贴画

海报上的女演员身着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服装

尽管皇室和贵族仍旧是主导流行意识的重要族群,但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新思潮的涌动和工业革命后“镀金时代”(Gilded Age)的美国崛起,流行法则正在悄然的变化之中。意识形态的转变首先改变的并不是人们的日常衣着,而是艺术中的衣着。艺术家们开始从自然有机、几何构型和东方元素中寻求灵感,新艺术(Art Nouveau)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品位。无论是Alphonse Mucha笔下华丽的花朵衣衫,还是Léon Baks在俄罗斯芭蕾中展现的梦幻东方戏服,都无疑触动着人们的流行感官。因而如同云朵、海水、沙滩及花朵般自然的淡雅粉彩色,以及如金黄、褐红等东方盛行的色调,都是这一时期时装流行色谱的重要组成。

新艺术(Art Nouveau)时期代表艺术家Gustav Klimt 1907画作Adele Bloch-Bauer I 局部

以“新艺术”为灵感的Dior 2008 春夏高定系列

此后,开启现代时装廓型的保罗·波烈(Paul Poiret)正是利用了上流社会对充满异域梦幻“新艺术”的倾情,将Léon Bakst的戏装灵感引入了现实衣着之中,他以“一千零二夜”(la mille et deuxième nuit)为主题营造出如身临戏剧般的时装晚宴,迅速成为上流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也从此改变了人们的时装理念。

俄罗斯芭蕾Cléopatre 中人物Ida Rubinstein的戏装造型,Léon Bakst设计手稿, 1909年

保罗·波烈1913年的Tunic系列服装(FIDM MUSEUM LIBRARY,INC.)

“新艺术”引领色彩革命

“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般的效果。狂热的移写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画家Othon Friesz给予野兽派的定义

立体主义代表毕加索(Pablo Picasso)画作《Woman in a Red Armchair》,1932年

以立体主义为灵感的Oscar de la Renta 2012早春系列

尽管“新艺术”时期仅有短暂的20余年,但我们耳熟能详的野兽派(Fauvism)、立体主义(Cubism)、装饰艺术(Art Deco)等现代艺术均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而随着各式艺术流派的斑斓绽放,人们开始重新定义颜色之美的组合。

装饰艺术(Art Deco)代表性建筑纽约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局部,建于1926年至1931年

以Art Deco为灵感的Gucci 2012春夏系列

当曾经被喻为如“野兽”般惊悚的强烈色彩碰撞不再是新鲜事时,色彩审美的变革也自然渗透至服装的艺术之中。尤其在浮华绚烂的上世纪20年代,有着明亮色彩对比的装饰风格(Art Deco)服饰盛行;而如Sonia Delaunay这般的艺术家甚至实实在在将自己大色块几何拼接的画作幻化做印花时装……生活中的艺术色彩自此越来越频繁地被呈现在现代时装的画布之上。

1925年Nancy Cunard身着Sonia Delaunay设计的大衣

Sonia Delaunay奥费主义画作

以Sonia Delaunay作品为灵感的Fausto Puglisi2014秋冬系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尊贵的颜色:紫色
古人最难分辨的颜色为什么是蓝绿色系?
中世纪篇
色彩(11):不同颜色的能量场之紫色
我眼中的色彩
2019-2020,以色彩美学诠释魅惑秋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