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汤方证

桂枝汤原方症状相关分析

恶寒、恶风

使用桂枝汤的病人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因太阳之气为风寒所伤,卫气失和,不能温分肉,充皮肤,致肌表失于温煦,更兼汗出腠疏,难耐风寒吹袭,遂现恶风恶寒之象。恶风与恶寒,仅属病人感觉程度上的差异。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均可出现此症象。六经为病,皆可出现恶风寒,太阳恶寒常伴发热,且无论病程久暂,只要有表证,则恶寒之象不除。表现为“ 淅淅恶风",即象凉风冷雨卒然淅沥其身之状,“ 啬啬恶寒” ,则表现畏恶风寒之怯懦惊惧貌。而阳明恶寒为时多短,程度亦轻,常“ 始虽恶寒,二日自止” (189),且仅“ 背微恶寒” ;少阳则为往来寒热;至于三阴恶寒,则系通身恶寒,多兼阳气式微、阴寒内盛之象,可别于太阳恶寒。

发热

因风寒之邪侵扰人体,卫阳之气趋集并浮盛于外而奋起抗邪,且风气偏胜,风性属阳,邪正拼搏于肌表,两阳相并遂致发热。内伤杂病之营卫不和之发热,多因卫气耗伤,与营失谐,营不滋卫则卫不恋营,卫气浮散于外遂现发热。其特点为热在浅表,有如着衣过多,覆被过厚热,热势不甚,多表现为低热、烘热。一般太阳中风发热必伴汗出,内伤杂病之营卫不和发热常伴自汗出。

出汗

无论是外感抑或内伤,因营卫失和,卫气耗伤,不能尽固护腠理之职,卫难固营而营弱,营阴不能内守则外泄为汗。病人有出汗的症状,为什么还要用桂枝汤发汗呢?因为病人出的汗多为“ 病汗",其汗不热,甚则为“ 冷汗",多伴有恶 风恶寒的症状,且其出汗量不大。而使用桂枝汤后微微发汗,则出的是“ 药汗",使邪随汗解,营卫调和。而桂枝汤所发的汗不能大汗淋漓,过汗则伤阴,故日“ 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先其时发汗则愈"。从这种意义上说,桂枝汤不仅是调和剂,也是发汗剂,通过发汗而达到营卫调和的目的。因此,出汗是太阳病用桂枝汤的一个主要症状。从桂枝汤原方症状统计中也可以看出,出汗、自汗症状累积出现27次,是所有症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当然,也有无汗也使用桂枝汤的案例,但其多伴有其它的表证表现,且脉象必浮弱。

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是三阳经通位,故风寒外束,干犯三阳经脉,气血涩滞,经气不利,必发头痛,而头项部为太阳经脉所过,项为太阳专位,则头痛连项之头项强痛,为太阳头痛的特点。

腹痛

营卫之气外敷肌表,内则洒陈于五脏六腑,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若外邪客表,营卫就不能洒陈于五脏六腑,出现腹痛。无论是阳明、太阴、少阴经的腹痛,只要伴有表证的,均可用桂枝汤。从桂枝汤的组方规律来看,其生姜、大枣、甘草相配是调理脾胃的圣药,桂枝辛甘温属阳,善温通阳气,为卫分药;芍药酸苦微寒属阴,善益阴和营,为血分药。五药合用,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的腹痛。

身痛

营卫之气不能濡养筋脉,则身疼痛。使用桂枝汤的身疼痛多伴有脉浮弱、头痛、发热、恶寒等表证。若身疼痛,有表证而脉沉迟者,则宜用桂枝新加汤;若身疼痛,无表证而舌质淡,脉沉细或沉迟,多因阳虚失于温煦,寒湿凝滞经络所致,当酌情选用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或甘草附子汤,以益阳气,消阴翳。

舌、脉

使用桂枝汤的舌象多为舌淡、苔薄白。脉象多浮或弱或缓。因此方多用于表证,即使是内伤杂病,也多为营卫不和的症,病情不复杂,故舌脉表现为上述征象。脉象是应用桂枝汤最重要的指征,阳浮而阴弱是桂枝汤的典型脉象。因风寒客邪,束人肌表,营卫气血必御邪于表而充盛于外,脉为气血之先,故脉外应,轻取即得而显浮脉:汗自出则营阴耗损而里气不足,故尺部显柔弱之象。

鼻鸣、干呕

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太阳证中,风寒干犯肌表,肺卫其就,肺气失宣,则鼻道滞塞不畅,呼吸出入,气息不顺,遂致鼻鸣。若表气失和,影响及胃,胃失顺降,则生干呕。

桂枝汤证的体质特征

根据运用桂枝汤的临床表现结合黄煌体质学说的相关内容,归纳桂枝汤证的体质如下:

外观特征:素体多虚弱,有“ 文弱书生” 之征象,体型偏瘦,皮肤较白,纹理较细,肌表易湿润,腹部多扁平,唇淡红或暗,脉常浮弱或缓,舌淡红或暗淡,苔薄白;好发症状:易出汗,易过敏,对寒冷、疼痛及心理刺激敏感,易腹痛,易伤风感冒等。体质特点易风、易寒。

相关病案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及近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发现,虽然其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但其方证类型基本符合仲景桂枝汤方证的归类,现举例如下:

太阳表证

《伤寒附翼》: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

伤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续编》

赵云龙,年五十二岁,业商,住南通,患伤风。下乡收帐,感受风寒,头痛有汗,谵语狂笑,大便不通,已经六日,小便自利,身热恶风,脉浮而大,宜桂枝汤。桂枝二钱,赤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二枚,服后笑语皆止,第二日大便自通,三日而愈。

感冒表虚证

于× × ,女,15岁。因感冒二十余日,经用西药、中药治疗,一直低热不退,每天体温37.5℃左右,时有头痛,微恶风,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面萎神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诊为外感……邪未尽解,邪恋肌腠,营卫不和而发热,用解肌退热法,投以桂枝汤,一剂热退,二剂服尽,诸症悉除。(柯利民治验)

产后体虚,感冒风寒

程× × ,产后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风寒,无汗,呕吐嗳腐不思食,脉浮数弛缓无力( 弱) ,投以桂枝汤,二剂而愈。( 万友生治验) 

年老体弱,反复感冒

王× × ,男,67岁。经常感冒,往一、二月接连不断。曾于他医服玉屏风散半月无效,经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体力增强,感冒随之减少。(《谦 斋医学讲稿》) 

太阳中风,迁延半年不愈

张× × ,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来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三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岳美中治验) 

小儿惊风

柯× × ,男,1.5岁。一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稚弱,不耐风寒,遂成急惊风证,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仲景桂枝汤主之,遵法服用,一剂尽,即熟寐,讦出热退,次日霍然。(《吴佩衡医案》) 

病案分析:以上七则案例均为太阳表证应用桂枝汤的典型病案。这些病案多因外感风寒之邪出现恶寒、恶风、发热、出汗、脉浮弱的表现。且病人体质多较虚弱,或为久病之人,或为产妇、老人、幼儿等。伤风案中病人虽谵语狂笑,大便不通,乍一看颇似阳明腑实证。但若为阳明腑实证,必见小便短赤,脉沉实或沉迟有力。而此案根据病人小便自利,身热恶风,脉浮而大这些指征,推断此病证仍在太阳经,故投桂枝汤而获效。万老中病人虽无汗,但其脉浮弱,是其重要的应用指征。此外,其有两个辨证要点:一是病人虽见无汗恶寒,但病发于产后,兼之脉象浮数弛缓无力( 弱) ,故仍用桂枝汤主治;二是呕吐嗳腐不思食,此由正气不足,表寒外束,导致里气不和,饮食停滞所致,由于桂枝汤本身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因此用桂枝汤有表里兼治之效。吴案虽为小儿惊风,但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发病快,但辨证用药得当,缓解亦迅速。因该患儿有出汗、发热,脉浮缓等桂枝汤证的主要应用指征,故投之而获速效。

脾胃不和兼有表证

下利《生生堂治验》述一妇人,下利数年,形体赢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前)医时以参附诃罂之类治之。先生按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乃以大剂桂枝汤,使覆而取汗,下利止。( 《皇汉医学》) 

瘦弱

祝谌予氏认为本方可用于治疗小儿无虫积,但能食而体虚日瘦者。

盘疝

腹中痛在脐旁,名日盘疝。脚气发于太阳经,发热头痛恶寒,目眩项强,腰脊、身体及外踝后至小趾外侧皆痛。(《医灯续焰》)

脾胃虚弱,月经不调

王右,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经方实验录》)

小儿地图舌

变通运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地图舌38例,效果显著。其中男22例,女16例,6岁以下35例,6岁以上3例。临床表现为舌苔多块剥落,呈现地图状。治疗方法:桂枝3克,白芍5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红枣7枚。舌红少苔者,加北沙参、麦冬;大便秘结者,加麻仁;盗汗者,加龙骨、生牡蛎;厌食者,加石斛、炒内金。每日1剂,煎服2次。3岁以下每日1剂,煎1次分2次服。服药1周为一个疗程。疗效评价:治疗一个疗程花剥苔消失,舌上布满舌苔为有效。一疗程后地图苔无变化为无效。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38例地图舌消失21例,

有效率为71%。

病案分析:以上四则医案均为脾胃不和应用桂枝汤的典型病案。下利案中患者下利数年,不进食,形体赢瘦,肌肤甲错,实乃脾胃不和进而导致营卫气血阴阳俱虚之证。今用桂枝汤既可和脾胃,又可调营卫气血阴阳,其覆而取汗,还与喻嘉言逆流挽舟法相合,一举多得,故效佳。曹颖甫案乃营血不足,寒邪乘虚袭人冲任,血海空虚又被寒邪所阻,不能按时溢满,故月经后期而少。曹氏选用桂枝汤,是以桂枝汤不仅能解肌,调和营卫,而且还有调和脾胃之功。脾胃调和,则气血生化有源,渊源即开,则气血充畅,且桂枝又能温经通阳,寒去血充,则月经自调,余证亦随之可愈。小儿地图舌案乃脾胃虚弱,胃气胃阴不足征象,用桂枝汤用之有效,以效测证,也说明此方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未感外邪的营卫不和证

半身汗出

孙× × ,男,39岁。病见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分明,脉缓略浮,舌苔薄白,治以桂枝汤原方,服后啜粥取微汗,从此其病获痊愈。(《伤寒论十四讲》)

自汗

患者,男,67岁,干部。主因自汗、怕风3年余,加重2个月于1996年4月2日就诊于中医科门诊。患者自1993年初开始无诱因出现自汗,上半身出汗明显,多于早晨睡醒后起床前发生,平时也较常人易出汗,尤其在稍微活动后或进食时出汗很多。先后在我科门诊服用过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及玉屏风散等汤剂治疗,均无明显效果。近2个月来自汗加重,每天早晨睡醒后一睁眼便上半身出汗,尤颈部以上至头部出汗更多,以至于每天都要更换枕巾,甚为痛苦,遂就诊于余。详询病史,发病以来伴有恶风症状,即便炎夏酷热之时,亦不敢吹风扇或空调,平时穿衣亦较别人为多,但病史中并无发热、头痛、关节或肌肉 疼痛等症,亦无盗汗。饮食、睡眠均可,二便尚调。患者有冠心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鲁南欣康、长效心痛定等药控制,病情尚平稳。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查见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该病证诊断当为自汗,辨证属营卫不和,治疗当以调和营卫,桂枝汤法,处方:桂枝l O g,白芍l O g,生姜l O g,大枣(掰)12枚,炙甘草6g。7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后喝热稀粥或热开水1碗,覆被取汗,以遍身微汗出透为度,出汗后避风寒,出透后剩余各剂则按常规服用,不必再取汗,忌食生冷、油腻等。患者服上述药物6剂后于1996年4月9日复诊,诉服药后周身有微热感,甚为舒服,前2剂服后均按要求取汗,汗出透后症状明显减轻,余4剂按常规服用。目前早晨睡醒后已不出汗,效果理想,原方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1996年4月15日复诊时诉自汗、恶风等症均已消失,病告痊愈。

多汗症

治一青年渔民,某一年夏天因汗后入海捕鱼,遂致自汗不止,无论冬夏昼夜常自汗出,曾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桂枝汤加黄耆,均稍愈而复发。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呈灰白色,汗孔增大,肢末麻痹,头晕、口不渴,尿量减少,饮食如常,脉浮缓,重按无力。用桂枝汤原方如法服之,三日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继用原方加黄耆15克,连服二剂,竞获全功。

长期自汗盗汗或低热

这类病症临床上往往原因不明,兼见症少或不明显,各项检查也无异常,与《伤寒论》所谓“ 藏无他病” 之语暗合,证属营卫不和或表气不固所致。自汗与盗汗为二症。有的单见其一,有的二者并见;有的全身出汗,有的仅见头汗出或半身出汗。病程长久.选用益气、温阳、滋阴、涩汗诸法而不愈。均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兼气虚者加黄芪,兼阳虚者用附子( 即桂枝加附子汤) 。长期低热症,有见于感冒之后,也有不明所因者。常表现为午后发热,一般不超过38"C.持久不愈。西医检查无异常而诊为功能性低热,屡服滋阴清热或甘温除热之剂无效。可用桂枝汤“ 先其时发汗则愈” .即早晨和中午各服药一次,寓有“ 截断疗法’ ’ 之意。

妊娠期持续低热

日本大壕敬节氏曾治某妇,妊娠7月始,每日午后体温上升,达38。C许,历10余日未治愈。有医疑为结核发热,但切脉浮大而弱,不数,咳嗽不剧,有食欲,于左肺上叶证明有浸润,遂投以桂枝汤,历时三周,热始下降,终于正常分娩。4年后,该妇女,又妊三月,再现上症,亦与桂枝汤2周而愈。

发热《伤寒论通俗讲话》

病者某某,女,成人。近一年来,每天都出现2~3次发热、汗出。查其饮食、大小二便、睡眠皆佳。曾按阴虚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诊其脉缓软,舌 淡苔白,辨为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原方服二剂即热止汗不出肝郁脾虚(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某妇,55岁。现肩凝,头痛,耳鸣,乳房胀痛,右下腹坠胀感,失眠,手麻木感,腹胀暖气,汗出多,口腔溃疡,常有十多处,不红,便秘,颜面下肢浮肿,易出血,足轻度发烧,喜冷饮,夏天也穿得非常厚,症状与冬夏无关系,舌质淡红,尖红,苔白,剥脱苔,脉浮缓,稍弦,重按无力等象。辨证为肝脾胃气滞气逆,脾气虚。先予分心气饮加味,治十日未见显效,乃改按疏肝补脾,调和营卫,投以桂枝汤,服三剂,诸症改善,又二日,身体舒适,唯余耳鸣而已。

视物不清

梁× × ,男,31岁。自述眼不能睁大,干涩怕光,视物不清,经用眼科诸法治疗3月不效。见其面黄体弱,白精微红不肿,脉象偏弱,确认其非急性风火眼病,乃属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致目失养,令服桂枝汤3剂,时过一周,基本恢复正常。(门德纯治验)

皮肤病《浙江中医杂志》

以桂枝汤为主,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等多种皮肤病之属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而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以及有每逢冬季发作,春暖时症状减轻的规律者,获得满意效果。

慢性荨麻疹

一男性患者,60岁。患荨麻疹,搔痒钻心难耐,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之证,视其舌苔则白润。辩证:证属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这“ 风疹” 为患。治法:驱风,调和营卫。处方:桂枝汤。药后啜粥取汗,则瘁止疹消,脱皮屑盈掬。

过敏性鼻炎

黄XX,女,29岁,小学教师。1975年1月14日来诊。患者自述: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流白色清涕,鼻塞,头痛,反复缠绵两年之久,冬季寒风刺激后尤重。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未效。处方:桂枝、白芍各9克,炙甘草4.5克,生姜3片,大枣5枚。另加葶苈子15克,蝉蜕9克。二味研末分3次吞服,汤药送下,一日服完。用方6剂,病者自述已痊愈。

脑疽

虞师舜臣尝日:“ 一二八之前,闸九有一老妇,其子服务于邮局,妇患脑疽病,周围蔓延,其径近尺许。启其的盖膏药,则热气蒸蒸上冒,头项不能转侧,余与余鸿孙先生会诊之,三日不见大效。四日诊时,天色已晚,见病者伏被中不肯出。询其故,侍者日:每日此时恶寒发热汗出。余乃司此为啬啬恶寒,翕翕发 热之桂枝汤证。即用桂枝五分,芍药一钱,加姜草枣轻剂投之。次病大减,遂逐日增加药量,至桂枝三钱,芍药五钱,余三味亦如此,不曾加他药,数日后,竞告全愈云。"

病案分析:以上十二例病案虽病证各异,涉及不同科室疾病,但其基本病机是一致的,即营卫不调。内伤营卫不和的汗证是应用桂枝汤的一个重要指征。无论是半身汗、自汗、头汗,只要脉证相符均可用桂枝汤。其治疗发热病案时热度多不高,且多伴汗出,舌脉多舌淡、苔薄,脉浮缓弱。桂枝汤所表现的营卫不和证可以表现为左右不和、上下不和、内外不和。如左右阴阳气不相顺接则表现为半身汗;如阴阳上下不调,气血不能上荣于目,则视物不清;肺卫之气不外合鼻腔,则鼻痒;营血卫气不外合皮毛,则皮肤瘙痒,或出现荨麻疹。脑疽案发于太阳经,且其有恶寒发热汗出这一桂枝汤之主证,故断然投以桂枝汤而获奇效。故此类营卫不和多伴有恶风、恶寒、汗出等表证的证象,且舌脉亦为表证的舌脉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类方汇参》】桂枝汤 1-1
桂枝类方总论及桂枝汤
从非典型性肺炎中医证候分析得出的启示
太阳中风之桂枝汤证【1】
畏风畏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