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杜雨茂经验集【医案释义】
一、三阳并病案姚某某,男,62岁,农民,住陕西省城固沙河营公社,196 6年1月25日初诊。 恶寒头疼、身痛一周,大便秘结四日。患者于一周前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不思饮食,脘腹作胀。经某中医治疗,先用发汗解表之剂,得微汗而表证略轻。继之转为中午及夜间寒热往来,头痛身痛,大便不畅,小便黄。又改用消导攻下 之药,服后虽得大便二次,但各证依然未减。适逢杜氏假期还乡,随邀诊。 现症:头昏而痛,周身疼痛,脘痞胁满,脐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口苦, 不思饮食,每日午后恶寒明显加剧,至夜间八时许发热,继之出微汗热退,晨起 精神稍好,脉弦紧,两尺有力,舌略红苔白,舌心及根部黄腻。细审此证,初起 乃系风寒夹食之证。治未得法,使热邪与积滞结于阳明,表邪又化热入侵少阳, 以致形成三阳并病。治宜三经兼顾,宗大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化裁。处方:柴胡 12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桂枝9克、白芷6克、防风9克、藿香梗6克、 白芍9克、枳实9克、大黄9克、生姜4片、炙甘草45克。水煎服,1剂。 二诊(26日傍晚):服上药后,当日寒热即大为减轻,头痛身痛亦减,大便下 老黄色粪便一次,便时**觉灼热,脘腹稍舒。但仍有痛感,思进米饮,脉弦缓 而有结象,约五、七至一停,苔腻略退。药已中病,三经之邪均有所衰减,但为 何出现结脉?令人颇费踌躇。细察其人病热减轻,精神好转,并未 露正气衰败之象。方知此表里邪郁,气机不畅,脉道一时不利所致,不可多虑, 仍宗上法,减去防风,桂枝改为6克,另加神曲9克、焦山楂9克,2剂,水煎 服。 三诊(30日):上药服后,饮食更增,除头略昏及午后至夜有轻微之寒热外, 余无所苦, 脉细弦而不见结象,舌苔转薄, 乃处以小柴胡汤原方加桂枝45克、 白术9克,以肃余邪而健碑胃,服2剂,遂至痊愈。 [评析] 从案中分析, 患者初起证候着眼点有二: 一为“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二为“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前者为风寒表证,医者易晓;后者则为兼夹宿食 之辨证眼目,不容忽视。证属风寒夹食,治当表散风寒,和胃消积。但前医不察, 只予解表,毫未顾及兼夹之邪。宿食在里,最易致胃家积热化燥,且里气不和, 则表邪难解。表邪复化热入少阳半表半里,故其证随转为寒热往来、脘腹作胀、 大便不畅等症,病机已露三阳并病之端倪。此时若能审因析证,明其机转,挫其 三阳之邪,病气可望速解。但医者不识传变,滥用消导攻下之剂,冀获一效,反 促津伤化燥,阳明腑实形成,导致三阳证候毕现。杜氏接诊后,洞悉病因来路, 从传变入手,揭示了三阳并病的面目,为正确治疗奠定了基础。伤寒传变与感邪 轻重、治疗当否、体质差异及有无宿疾等因素相关。 二、食亦案某某,女,50岁,干部,住咸阳市公路段。1987年9月2日初 诊:多食易饥两年余。患者两年以前忽感食难用饱,日进食四五顿仍有饥饿感。 每于夜间醒来还要加餐。一昼夜进主食量由原来的05千克增至1千克多,近 已增至15~2千克, 体重却逐渐减轻。 曾在西安市几家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 经多种检验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西医未能确诊, 中医治疗近一年, 效亦不著,遂失去治疗信心。近年未再治疗。近因病情有加重趋势,日进食2千 克多仍时感饥饿,四肢乏力,故来求治。察患者体瘦,面色略黯,大便自罹病以 来一直干燥,脉弦细,舌淡红,苔灰白,尿黄,大便干结如粟。阅其以往服过之 药方,多为滋补之剂。分析此病多食而不多饮,尿黄而量不多,时历两载有余, 体虽瘦而不致形削,且尚可坚持轻工作,别无它苦。究属何疾?偶思《素问·气厥论篇》“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 正与此病相合。此患者胃热则消谷善饥,大肠有热则便结,但因脾气虚弱,虽纳 谷较多而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其精微,故肌肉失养而形体反瘦。治宜清胃润肠, 佐以健脾, 方用白虎合四君子汤化裁: 知母10克、 生石膏25克、 炙甘草3克、 薏苡仁25克、升麻9克、火麻仁2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 克。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9月30日):服上药后,饥饿感减轻,夜间不需加餐,大便转润,但停 药后诸证复如前。用上方加黄芩9克、枳壳9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日1 剂。 三诊(10月14日):服上药12剂,疗效不显,且感口渴,脉弦缓,舌红苔 薄白。考虑前方虽对证而清泄胃肠邪热之力不足,故拟用小承气汤、白虎汤及四 君子汤合方化裁:酒军6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 0克、炙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水 煎服。 四诊(11月8日):上方连用18剂。服6剂后即显效。继服12剂,诸症逐 渐消除,饭量正常,日进主食05千克左右,大便转常。近20天来体重较前 增加5千克,精神明显好转。惟劳累后感气短,脉弦细而滑,舌红苔薄白。病已 告愈,为巩固疗效计,宗前法,增养阴以防燥热复作之品,调理善 后。处方:麦冬10克、天冬10克、丹参18克、女贞子12克、酒军6克、 枳实10克、厚朴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薏仁30 克、白术12克。6剂,水煎服。 服完上药后,精神转佳,遂停药观察。至今2月余,前病未再复发,体健如常。 [评析]食亦病,临床极为少见,历代论述也鲜。观其症状,多食易饥,身体消 瘦,颇似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但血糖、尿糖、胰岛素、T3、 T4等各项检验皆在正常范围,实难确诊,无从治疗。患者起病之初,证候表现 有如下特点:一是多食易饥,身体消瘦,大便干燥,一是西医各项有关检查均在 正常范围, 无法确诊。虽住院治疗亦无从着手, 病情难遇。 中医辨证颇似消渴 (中 消),但细审之,亦非。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虽有 上、中、下消之分,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之不 同。中消是以多食易饥为主,而多饮、多尿次之。本案仅仅多食易饥,并未有多 饮、多尿。相反,小便色黄而短小,与消渴之中消自是不同,亦难确诊。无怪乎 屡经易医,治疗近年而无效。关键在于认证不准,首定该病即中医之食亦。又从 “大肠移热于胃”着手,联系大便干燥,舌、尿黄等,确立胃肠燥热之病机。 三、小便失禁案王某某,女,65岁,咸阳市渭滨乡农民。1990年2月19 日初诊:小便失禁十年,加重一年。 患者原有高血压病。1979年突致“眼底出血”,视物昏花,继之小便失禁。 即住本市某医院治疗,双目视力有所恢复,遗尿未见好转,入夜常尿床,白日尿 亦湿裤。近年逐渐加剧,闻水声则尿自流,服中、西药乏效,故求诊。现症:小便频数,日50余次,量少,难禁,下衣常湿。闻水声则尿流不止,眠差,右下 肢浮肿,腰腿疼凉(患有骨质增生),身困乏力,血压227/12.0kP a,尿检无异常,舌红稍暗,中有裂纹,苔白中部稍黄,脉弦劲,右细。证属小 便失禁,因肾气亏虚,关门失约所致。治宜温补肾气以复肾关。处方:生地12 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泽泻9克、云苓10克、粉丹皮10克、附片7 克(先煎)、五味子10克、肉桂3克、钩藤12克、桑寄生15克、沙苑蒺藜 15克、川断12克。6剂,水煎服。 二诊(2月25日):服上方后小便次数减少,约3~4小时一次,但夜尿量多, 每晚4~5次,少腹发凉,闻水遗尿之症渐减,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白相间, 脉弦。仍用上方,附片改为8克,肉桂改为4克,加益智仁10克,去泽泻。6 剂,水煎服。 三诊(3月14日):患者欣然告曰:服上方后小便可控,遗尿未作,十年来, 从未有如此舒心。 现白天排尿正常。 夜间临睡前一次, 晨起一次。 少腹凉感消失, 仅腰及右下肢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弦缓不柔和。仍宗上法,加强补肾 以巩固疗效。处方:狗脊12克、炒杜仲12克、熟地12克、山药15克、山 萸肉10克、云苓12克、粉丹皮10克、附片8克(先煎)、肉桂3克、益智 仁10克、鸡血藤12克、沙苑蒺藜12克。7剂,水煎服,遂痊愈。 [评析]小便失禁,病因复杂。一般祛除病因后,多可治愈。但如果脑细胞软化 或脊神经损伤所致者,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疗法。本案之小便失禁起于高血压“眼 底出血”,十年来多方求治,疗效不佳。初诊辨证要点:小便极频,难约难禁, 闻水声则遗尿不止,乃肾虚之特征。概肾主水司二便,肾虚则不能制水,闻水则 恐,小便长流。然阴虚阳虚,皆可导致此证。分析诸症,腰腿疼凉,右下肢水肿, 为肾阳虚之表现;眠差,舌红,脉细,又属肾阴不足。总之,肾阳不足,则气化不行,水不化气;肾关不固,则小便不禁;肾阴不足,则阳失化源。 治当温肾化气,缩泉强关。以《金匮》肾气丸温阳益阴,阴阳双调。加川断、寄 生,平补肝肾,益气除湿;桑寄生尚可活血通络,以防久病生瘀,且可降压;沙 苑蒺藜温肾缩泉,涩尿止遗,合五味子益气收关;钩藤助寄生通络化气,且又防 肝阳上亢而制风邪妄动。深究此方配伍,生地、山萸肉、山药与云苓、泽泻、丹 皮,三补三泻,补阴无壅滞之弊,开关有益肾之功。所补新阴流动不居,化生阳 气,正得补阴之要妙。生地、山药、山萸肉与肉桂、附子,一补真阴,一补真阳, 阴阳双调,则化源不竭,肾关自固。川断、寄生、附片、肉桂与沙苑蒺藜、五味 子,有动有静,动则肾气蒸腾,阳气化生;静则肺肾纳固,水津气化。两者相合, 温化而不散气,收缩而不凝滞。正是肾虚不固,小便失禁者补肾之精妙所在。 四、少阴热化水肿案袁某某,男,20岁,宝鸡红星化工厂工人。1977年6 月28日初诊: 水肿10个月。 患者于1976年4月中旬因“感冒”继之水肿, 在宝鸡市某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号:3584),入院时化验:尿蛋白++++, 颗粒管型1~3/低倍,透明管型0~1/低倍,WBC1~3/高倍,尿比重 1016,胆固醇331mg%,总蛋白35%,非蛋白氮408mg, 二氧化碳结合力68%,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给予环磷酰胺、 强的松及中药治疗。 住院224天,病情好转,带药出院。出院时化验:尿蛋白微量,颗粒管型偶见, 尿比重1023,其余正常。1977年6月病又加重,当地医院再用环磷酰胺、强的松及中药治疗无效,故来求治。查患者面部、下肢浮肿,按之微凹;自 感头昏乏力,腰酸疼;小便黄少,面部有少数痤疮,面色发红。舌红苔黄厚,脉 弦细。化验:尿蛋白+++,颗粒管型5~8,脓球+,红细胞少许,上皮细胞 少许。中医辨证:水肿日久,病入少阴;肾阴亏虚,水湿留滞,夹有瘀血。治宜 滋阴利水,清热化瘀。处方:生地12克、枸杞12克、丹皮9克、泽泻12克、 茯苓12克、车前子12克(布包)、猪苓12克、怀牛膝9克、鱼腥草30克、 连翘18克、丹参18克、当归12克、生益母草30克、桑寄生12克、白茅 根30克。水煎服。嘱其在一周内撤去西药,每周复诊一次。 守上方稍事加减,共服32剂。至8月4日,肿全消,腰不疼。惟口干,稍劳后 腰酸。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缓。化验:尿蛋白(-),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少许, 余(-)。宗前法加重益肾,酌减清利。处方:生熟地各9克、山药12克、女 贞子12克、枸杞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9克、猪苓12克、 丹参18克、当归9克、鱼腥草30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水煎 服。 每周复查一次, 守上方稍事出入, 共服54剂。 至9月28日, 化验: 尿蛋白 (-) , 上皮细胞及血细胞少许,余(-)。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舌淡红略暗苔薄白。嘱 回家带方续服,以巩固疗效。治法:滋阴健脾,稍佐清利余邪。处方:(1)汤 剂: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9克、山药12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丹 皮9克、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旱莲草12克、石韦15克、 金钱草20克、生益母草20克。水煎服。(2)丸剂:生地90克、熟地60 克、山萸肉60克、山药45克、丹皮45克、茯苓45克、泽泻45克、党参 45克、黄芪60克、旱莲草45克、巴戟45克、石韦60克、车前子45克、 茺蔚子45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两次,每次9克。 此后以丸药为主,间服汤药,边上班边治疗。历时半年,一切正常,遂停药。1 978年至1982年每年复查一次,未再复发。 [评析]本案从伴见症状入手,审证求因,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观其表现,腰酸, 面红,小便黄少,舌红,脉细,一派阴虚火旺之象,而水肿小便不利则为水湿内 阻之征。此证属肾阴不足,水瘀留滞。本病水热久结,损伤阴津;水阻气化,津 液不生, 不致阴虚; 又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激素及温阳利水中药, 伤阴耗津,在所难免。阴虚何以导致水停?概**为一身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内经》 所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具有抵抗病邪,充实机体的作用。**不足, 外不能御邪之侵,内不能调整脏腑,助肾气化。加之阴虚火旺,三焦通道阻塞, 则水湿内停而为水肿; 密藏失职, 精自暗流, 则见蛋白尿。 诚如明代王肯堂之言: “肝肾……阴虚之甚者……相火所动,不得其正,动于肾者犹龙火之出于海,故 水附龙而起。”观其腰疼,乃因肾阴不足,腰失所养所致;肾精不足,脑海失养, 则头昏乏力;水停气滞,化瘀生热,则小便黄少,舌红苔薄黄。种种见症,莫不 恰合病机,足见其诊断之正确性。二方以滋阴健脾,强壮正气,稍佐清利余邪, 以防死灰复燃。如此交替服用半年,终收全功。 五、太阳少阴合病水肿案张某某,女,42岁,工人。1969年9月14日初 诊。患肾病综合征6年,加重半年。1963年患者不明原因出现浮肿、高血压等,即行就医,初诊为肾病综合征。6年来,病情时轻时重,近半年来,病情加 重,全身浮肿,面肢尤甚,按之深陷不起,胸满微喘,恶风无汗,小便不利。曾 用多种西药利尿剂及中药利水消肿、温阳利水之品,效果不显,证情不变,特来 求诊。查其症如前述,脉沉细,舌质淡红而胖嫩,苔薄白,手及足胫不温。分析 此病,乃是太阳少阴合病之证。肾阳亏于内,风寒束于外,水气泛溢,弥漫表里, 脾、肺、三焦之机为之壅遏,其阳气不得宣通,宗气不能运转,水不行散,故仅 用利水、逐水、温阳等法实难奏效。治当扶阳气,温宣并施,宜宗《金匮》桂枝 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处方: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5枚、麻黄 6克、炙甘草6克、附片9克、细辛3克、桑皮12克、猪苓15克、冬瓜皮3 0克、车前子9克、茯苓12克。 3剂,水煎服。 服上方首剂尿量增加,二剂得微汗,尿更利,3剂尽,水肿已消去大半,脉细, 但较前明显有力,舌淡红,苔薄白。原方又进6剂,水肿消退,仅足踝轻微肿胀, 余证消除,精神转佳。改用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随访两年,可操持家务,未再 出现过明显水肿。 [评析] 肾病之发生发展,若单纯表现为六经典型证候者, 医者易辨,治法不难。 难就难在证候兼夹,出现合病、并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有二:一是全身浮肿,小便不利,手足厥寒,脉沉细;一是恶风无汗, 苔薄而白。前者为少阴阳虚,气化不行,水邪泛溢之征,医者易辨;而后者则是 风寒束表,营卫郁闭,易被忽略,因肾病综合征是以“三高”为突出表现,故除 非患者病程中不慎感冒,出现明显的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症状,往往不易 考虑到表邪存在。常常被误认为阳虚不温所致。此亦即前医投利水消肿、温阳利 水诸药不效的原因。杜氏接诊后,不依日期定传经,参考以往,直取当前,从分 析患者刻下表现入手,此辨为太阳少阴合病。药进9剂,水肿消退,表邪散解, 惟肾阳未能全复。病机转变,治当紧随,故以金匮肾气丸阴阳双调,补益肾气, 终收全功。六、肝阳虚呕吐案李某某,女,40岁,西安国棉三厂工人。19 70年11月7日就诊:持续性呕吐季节性加剧4年,加重2个月。患者呕吐4 年余,每至秋冬即加重,三餐后皆倾吐,以致靠输葡萄糖等维持生命。春夏季则 减轻,日吐一二次,量亦少。平时常易嗳气,脘腹胀,食欲不振。曾在西安市某 医院诊治, 先后消化道钡餐透视4次, 拍片一次等多项检查, 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给予多次治疗,无明显效果。自今年9月份以来,呕吐 又加重,食入不久,所纳食物几乎全部吐出,每日须输高渗葡萄糖等维持。吐前 一般无恶心,吐出之物多无酸臭,时时嗳气,泛酸,胸胁脘腹满闷不舒,精神不 振,四肢酸软无力,语声低沉,面色苍黄无华,面肢虚浮,皮肤干燥脱屑,手足 皮肤裂纹,小便量小,大便二、三日一次,量少,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微腻。 询其平素性情急躁,病后更感心烦易怒。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佐以温中暖 肝。处方:旋复花9克、代赭石21克(打碎包煎)、伏龙肝24克(浸泡后取 汁煎药)、茯苓12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黄芩9克、吴萸6克、干姜6克、公丁香15克、草蔻9克、炙甘草45克、白术9克。6剂,水煎 服。 复诊(11月24日):服上药后,呕吐次数略减,余无明显变化,脉舌同前。 拟守前法,增重理气之品,原方加苏梗、厚朴9克;增公丁香06克、代赭石 3克,去炙甘草、伏龙肝,水煎服。 三诊(12月13日):上方连续服15剂,呕吐由减轻渐至停止,精神好转, 惟近日有嗳气,脘腹作胀,食欲不振,疲乏,别无不适,面色略带红色,皮肤未 再脱屑,脉细较前有力,舌淡红、苔薄白。治宜转为益气健脾,降逆和胃。处方: 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陈皮9克、半夏12克、代赭 石21克(包煎)、炒黄芩9克、干姜6克、公丁香2克、炒枳壳9克、苏梗9 克、香附9克,水煎服。 自三诊之后,每周复诊一次,至1971年1月15日,又复诊3次,基本守三 诊之方。服药30剂后,上述各症逐渐消除,食欲复常,精神振作,肌肤荣润, 体重明显增加(由原45千克增至55千克),乃停药,并回厂上班。 1971年5月,1972年及1973年初三次随访,前病未再复发,体健如 常,一直上班。 [评析]脏腑各有阴阳,但因肝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故以阴虚多见。阅古 典医籍,多述肝阴,鲜及肝阳。临床验案寥寥。本案呕吐已历四载,且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2个月来,呕吐频作,水米不存,曾经西医多项检查,无阳性结果。 屡治乏效,靠高渗糖维持生命,势急之情,自不待言。而病机复杂,也可想而知。 此证之辨,妙在仔细询问,方知患者平素急躁,乃肝气素郁之体。发病后每觉心 烦易怒,胸胁脘腹满闷不舒,肝主疏泄之用不及明矣,显系肝胃不和使然。患者 呕吐物多无臭腐,并非胃脘热郁。且伴有精神不振,面肢浮肿,呕吐春夏稍缓, 秋冬加重,一派肝阳不足之象。肝阳虚弱,疏泄难行,郁滞于中,虚阳横克中土, 夹胃气上逆,肝阳不化,浊阴上泛,遂为呕吐。春应肝,春日阳气升发,至夏阳 盛,肝阳得自然阳气之助,虚有所补,浊有所化,故呕吐减轻。秋属金,金可克 木为阳退阴长之季,入冬阳衰阴盛,肝阳失于助护,其阳更虚。虚阳上越,浊阴 上逆,呕吐加剧。肝气虚,气逆日久,累及于脾,脾阳亦弱,运化无力,聚湿生 痰,加重呕吐,此即本案之病机所在。 肝阳亏虚,其用不全,非疏达则不能畅其用。阳虚寒侵,非温热则难复其阳。胃 气上逆,非和不足以降其气。脾阳受累,非温中则不可健其运。故 立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温中暖肝为法。 以旋复代赭石汤、吴茱萸汤合方加减进治,以获殊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绪性诊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脾胃学说的发挥者周炳文
【包医生用经方】73岁老年男人的难言之隐,竟是治愈他下肢水肿的关键
水肿:
《临证实验录》
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肾阳病证(泌尿生殖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