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老师治疗外感发热咳嗽验案一则

高楚楚整理

初诊:2014年1月3日。陈某,26岁。因“发热半天”就诊。

患者昨夜3点钟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8℃,伴有咽痛,自觉身热,微微汗出,口微渴,两侧扁桃体偏大,咽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阳明热盛)。 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治则:清热泻火,凉血利咽

方药:白虎汤(石膏15g、知母10g、炙甘草6g、粳米少许)加薄荷(后入)6g、苎麻根 30g、炒栀子10g、大青叶12g、玄参12g、羚羊角(调冲)2g,3剂。

二诊:2014年1月6日。1月4日晚热退,咽痛除,咳嗽有痰,色白,流涕,脘馁。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则: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炙麻黄6g、杏仁10g、炙甘草6g、石膏10g)加竹茹10g、瓜蒌皮10g、桔梗6g、牛蒡子10g、佛手10g,4剂。

    三诊:2014年1月9日。刻下第33天,现偶有咳嗽,咳痰色白质粘,鼻流清涕,尿妊娠:弱阳性。HCG:215.5 U/L。舌脉如上。

    方药:苎麻根20g  竹茹10g  桑叶9g  豆豉10g  芦根20g  枇杷叶10g  薄荷(先入)5g  木贼6g  前胡10g,4剂。

四诊:2014年1月13日。流涕咳嗽已愈。

方药:苎麻根15g  竹茹10g  桑叶9g  桑寄生15g  杜仲10g  山药15g  白术10g  炒黄芩6g,4剂,以善后。

按语:张仲景《伤寒论》原文记载: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为错简,当为表里俱热。)临床多用于治疗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阳明经证,然此患者非壮热,仅微微汗出,口微渴,脉浮数,且有咽痛。确有里热,但热势不甚也,似桂枝汤证,乍看与白虎证不符,但马老用此方,以石膏大寒泻火,知母养阴生津,粳米温养脾土,甘草调和诸药,取其清热泻火兼可养阴之意,确有奇效。病机均为表证入里,邪犯阳明,化热伤津,且药量较轻,故不必拘泥于“四大症”。以此方投之,并酌加薄荷清热疏风,开窍利咽;苎麻根清热解毒,且生津止渴;炒栀子清热除烦,入阳明,清胃火;另有大青叶、羚羊角、玄参之品,多为苦寒,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效,功擅清热利咽。

二诊患者用药两剂后即热退,咽痛除,出现咳嗽,流涕,痰白。此因表证未解,郁热伤肺,肺失宣肃,故咳;邪去正安,胃气渐复,故脘馁。《伤寒论·太阳病上篇》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故为汗后余热未清,兼有表寒之常用方,马老以麻黄辛温解表,杏仁肃肺止咳,石膏清热凉血,牛蒡子疏散风热,竹茹、瓜蒌皮清热化痰,佛手理气和胃。甘草炙用,调和诸药,兼可补虚,桔梗引药入肺,全方除郁热,止咳嗽。三剂药后,咳嗽好转,患者有孕,不宜再用麻、杏、石膏等苦寒之品,故三诊用药重用苎麻根为君,清热凉血,理气安胎;竹茹清热祛痰,亦可安胎,配伍薄荷、桑叶疏散风热,共为臣药;热盛恐伤阴液,再以芦根、枇杷叶养阴润肺,木贼清热退翳,前胡清肺止咳,豆豉除烦解表,共为佐药,清热不伤胎元,治病与安胎并举。四诊外感咳嗽已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老师应用经方治疗感冒验案-- 马氏妇科
​安徽第七节 外感经验方
竹皮大丸
竹茹
“竹皮大丸”是个好方子【方药】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用法...
中医药论治小儿高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