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遂半夏汤

【原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组成与用法】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功效】攻逐水饮,洁净肠府。

【医案】

1.人工流产后胎物残留

初诊: 2006年1月19日。韩某,29岁,人工流产后17天,阴道仍有咖啡色带下渗出,右侧少腹隐痛,大便正常,咽痛4天,咽峡充血。B超发现宫腔内偏右侧宫角处一见15mm×8mm×13mm不规则絮状回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攻下瘀血,清利咽喉。

方剂:大黄甘遂汤合旋覆花汤加味。

炙大黄9g  甘遂10g  阿胶(烊冲)10g  旋覆花10g  葱14条  茜草12g  川牛膝30g  桔梗12g  射干5g,5剂。

二诊:2006年1月25日。服药一剂后,腹泻较剧,将甘遂减量,服后胃脘不适,恶露未净,B超显示宫腔内偏右侧宫角处有一强弱不匀团块,大小约9mm×10mm×12mm,右侧少腹隐痛,咽痛已除。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攻下瘀血,和胃。

方剂:甘遂半夏汤合旋覆花汤、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甘遂10g  半夏12g  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旋覆花12g  茜草12g  葱14条  赤小豆30g  当归10g  川牛膝30g  大腹皮15g  益母草30g,3剂。

三诊:2006年2月8日。服药完毕,恶露即净,带白,无腹痛,B超检查宫壁回声正常,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子宫内膜厚约8mm,舌脉如上。

治法:和血清湿热。

方剂: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6g  川芎6g  炒白芍10g  茯苓12g  白术10g  泽泻12g  贯众20g  椿根皮15g  萆薢12g  益母草12g,5剂。

2.慢性盆腔炎

初诊:2005年12月16日。田某,22岁,因反复下腹疼痛将近1年就诊,平时月经周期规则,经量中等,经色鲜红,有血块,近1年来性生活后次日下腹便出现阵发性疼痛,几个月来疼痛逐渐频繁、加重,经前也出现下腹疼痛。末次月经11月29日来潮。今头晕,晨起恶心,大便干结,两天一行,带下腻,有异味。生育史:1-0-1-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重度糜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通腑导滞,化痰清热。

方剂:甘遂半夏汤加味。

甘遂5g  半夏10g  炒白芍15g  炙甘草6g  红藤20g  蒲公英15g  枳壳1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徐长卿15g  神曲10g  生甘草6g,4剂。

二诊:2005年12月21日。头晕及晨起恶心消失,大便已顺,日解一次,下腹疼痛未发生,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陈皮10g,7剂。

三诊:2005年12月28日。大便正常,经期将近,无腹痛,舌脉如上。

中药守12月16日方,加益母草15g、香附10g,7剂。

四诊:2006年1月7日。月经12月29日来潮,5天净,至今未出现下腹疼痛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12月16日方续进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甘遂半夏汤是治疗留饮欲去而未去,出现“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的方剂。

案1为人工流产后胎物残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下者,引而竭之”之说,张景岳解“竭,祛除也,谓涤荡之,疏利之。”运用甘遂半夏汤来治疗,其机理与大黄甘遂汤相同。由于服用大黄甘遂汤之后,许多患者会出现较剧烈的腹痛、腹泻、呕吐症状,而难以接受继续治疗,如果改为甘遂半夏汤则非常合适。方中除甘遂之外,已经没有大黄,所以泻下的作用已经减弱,半夏止呕,芍药甘草汤止痛。旋覆花汤本来就是治疗“妇人半产”的方剂,赤小豆当归散原为治疗狐惑病而设,然此二药均有活血作用,而《经效产宝》迳用赤小豆配伍黄明胶治疗难产,再配以川牛膝、大腹皮、益母草以行气,促使胎物脱落而愈。

案2为慢性盆腔炎。甘遂半夏汤本与反复下腹疼痛的慢性盆腔炎无涉,而起用此方缘于王付君所著《经方学用解读》一书,其中关于大黄甘遂汤的效用中提到“本方可以治疗……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病证”,初读屡思而不得其解,揣摩日久,终略有所悟,以大黄、甘遂所能治者,无非因饮留而致闭痛者。由于甘遂服用之后常常出现腹痛、腹泻,还有比较明显的恶心,因此认为甘遂半夏汤比大黄甘遂汤更加适合于治疗盆腔炎。盆腔炎的表现虽以腹痛为主,但也同中有异,如患者除了缠绵反复的下腹疼痛之外,经血有块,带下腻臭,大便干结,头晕恶心,系瘀浊湿热痰饮为患,便可选用甘遂半夏汤加味来治疗,随着饮去便通热清,腹痛症状顿刻消除,其效之迅捷,尤鼓之应桴。方中加红藤、蒲公英、枳壳、延胡索、川楝子、徐长卿,以加强清热行气止痛的作用,加神曲、甘草,以和胃。

历来有甘遂反甘草之说,最早见于《本草经集注》,古今对此却有不同见解,甚至现代实验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实验认为,这两种药物同用,会使得甘遂的毒性增强,且其毒性随着甘草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也有实验认为,此两种药物同用,并不会引起甘遂毒性的增强,姑且存疑。尤在泾曰:“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但在此方中甘草以缓甘遂泻下之力,则不容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逆散
甘遂(腹痛(慢性盆腔炎)、人工流产后胎物残留、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马氏妇科
经方治疗流产后胎物残留和恶露不绝验案三则
中药十八反应该废止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二
腹诊方法与经方应用.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