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切不可一见神昏,便谓内陷心包

赵绍琴教授说:辨治温病必须分清卫、气、营、血,不可稍有差忒。神昏一证,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出现,由于病位不同,病机亦异,治法更大相径庭。必须根据脉、舌、色、症,全面分析,切不可一见神昏,便谓内陷心包而从营血论治。赵氏在《温病证治发微》中对神昏一证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论述如下:

一、邪在卫分

卫分证之神昏,多由肺卫郁闭所致。温热、暑湿邪气客于肺卫,不得外解,反逼入里,肺卫失宣,气机闭塞,内热一时猛增,扰乱神明,故而神志昏迷。

1、温热在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且干,脉浮数。治当轻清宣泄,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即可;所谓“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使肺卫宣通,气机通畅,郁热疏解,微汗而愈。此即“在卫汗之可也”。

若邪在肺卫,误用寒凉,凝涩气机,郁闭益甚,郁热无外达之机,势必内迫而扰心神,神识遂致不清,或时清时昏。此时虽现神昏,邪热仍在肺卫,尚未深入气、营,临床常见:高热、无汗、舌苔白、质边尖红,或浮罩微黄,脉来浮数。治疗仍须辛凉轻清,宣泄肺卫为主,开其郁闷,邪热外达,神志即能转清。切忌早投清心凉营,或投“三宝”及大剂寒凉,否则寒凉凝滞,气机愈闭,热邪内迫,病必加重。

2、暑湿在卫:暑性炎上,湿性弥漫,暑湿相合,氤氲郁遏,内蒙清窍,可见沉困嗜睡,神识模糊,状若昏蒙,或时清时昧。本证多发于夏秋之交,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互阻。若湿热闭郁上焦,则伴见身热不扬,恶寒身重肢倦,但头汗出,胸脘痞满,口淡便溏,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宣化上焦,辛开苦降法,方如三仁汤、藿香正气散之类。若湿热郁阻三焦,则伴见周身楚楚,漾漾泛呕,便通而不畅,溲短而黄赤。治当辛开其郁,以利三焦,苦燥其湿,分消走泄。方如:

     白蒺藜10克      半夏10克      杏仁10克     佩兰叶(后下)12克

     炒苡仁12克   赤茯苓12克    滑石12克      白芷(后下)3克

黄连粉(冲)3克    厚朴6克     白蔻仁(研冲)2克

若外感暑湿之邪,复为寒凉郁闭,伴见身热,恶寒无汗,头晕沉重,呕吐胸闷,舌苔白腻水滑,脉濡滑,按之软弱,治宜辛香宣透法,可用新加香薷饮化裁。

暑湿在卫,出现昏迷,不必惊慌,但当以法治之,使湿热分清而解,神识随之而清。唯其用药,大忌寒凉及“三宝”之属,以湿为阴邪,寒则凝涩,气机愈闭,恐病深难解矣。

二、邪在气分

病至气分阶段,热邪炽盛,气热熏蒸,上迫心包而致神昏。此属正盛邪实,临床常见两证,须分途调治。

1、阳明热炽:无形之热上蒸外达,症见壮热,口渴引饮,头痛有汗,舌红,苔黄糙老且干,六脉洪数。邪热炽盛,熏蒸心包,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神识不清,甚至昏迷不醒。当急以辛寒重剂清阳明无形散漫之热,用白虎汤达热出表,使内郁之邪热外达,则神识自清。若气分之热不能外达而内迫入里,波及营分;或因素体阴虚,气分之热未罢,营中之热复起,酿成气营两燔,而致神志不清者亦属多见。临床表现除气分热盛之证外,兼见神昏,舌绛、尖部起剌,或皮肤斑点隐隐。此时急当清气热,凉营阴,使入营之热透出气分而解,方如加减玉女煎之类。

2、阳明腑实:此属胃家实。邪热炼肠中糟粕成燥屎,热与燥屎内结肠腑,腑气因而不通,郁热上蒸,扰乱神明,心包受邪,故见神昏,甚则谵语,或喃喃自语,同时必伴见腹满胀痛拒按,手足汗出,大便数日未通或见下利稀水,气味恶臭,舌苔老黄糙厚,甚则焦黑起芒剌,脉沉实有力。治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热浊得泄,心包之证方能缓解,可用承气汤之类,随证化裁。此类神昏谵语,一经攻下,神志很快便可转清,以舌苔变薄、舌质由绛转红或淡红为邪去标志,故可单纯攻下,而与营分无涉也。

三、邪在营分

热邪深入营分,内闭心包,邪热扰心,神明内乱,则神昏为必有之证。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为热陷心包;二为热伤营阴。

1、热陷心包:此为热邪炽盛,营阴重伤,灼津为痰,痰热蒙蔽心包,堵塞心窍而致神昏。叶氏谓“其人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此指温邪热势极盛,复因素体心虚有痰,卫分之邪未解而突然陷入心包,导致神昏。

热陷心包,来势迅猛,热势深重,症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而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质纯绛,鲜泽无苔,或有黄燥苔,脉沉,按之细滑数。治以清心开窍为主,方用清宫汤送服“三宝”。热势重者用安宫牛黄丸,痰郁重者用至宝丹,动风且便干者用紫雪丹。

2、热伤营阴:这是营分证候的主要类型。病邪从卫分经过气分渐次入营,一般病程较长,以营热阴伤为主要表现。症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干不渴,时有谵语,或神识不清,舌绛少苔,脉来沉而细数,治疗当以清营养阴为主,佐以透热转气之法。药用甘寒、咸寒以养阴清热凉营,必须加入宣畅气机之品使入营之热转出气分而解。方如清营汤。

透热转气是治疗营分证的关键。叶天士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意为使营分之热透出气分而解。清营汤中用银花、连翘、竹叶,即具透热转气之功。此为邪热初入营分而设,临床病情万变,实难执一而治。兼有湿阻、食滞、痰蒙、瘀血,或过用寒凉,或早投滋腻,或滥施温补,皆可导致气机不畅,妨碍营热外达。必须针对不同的病机、病证,选用不同的药物,以疏通气机,才能使营分之热透出气分而解。

四、邪在血分

心主血,温病邪热深入血分,更易扰乱心神,引起神昏。血分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耗血(真阴亏损)和动血(血热妄行),后者如疫毒痢。

1、真阴亏损: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肝肾之阴大伤,出现水不涵木,虚风内动之重证。临床表现为:神识昏沉不清,四肢肌肉蠕动或震颤不能自持,心中大动,时时喘喝欲脱,脉入沉位,虚细无力,或细小弦急,舌瘦干裂,甚则龟裂且剥。此属温邪久羁,肝肾之阴大伤,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阴亏而心神失养。治当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如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或大小定风珠加减。

2、疫毒痢:感受时疫毒邪,热毒壅滞肠道,腐败脂膜,燔灼气血,上攻神明,从而发为气血同病的疫毒痢。本病发病急骤,尤多见于小儿。症见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胸满不食,恶心呕吐,腹痛剧烈,频下脓血,或纯红、纯紫恶血,后重特甚,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或疾。临床亦常见下痢不甚,仅以神志症状为主者,症见神昏谵语,腹胀如鼓,喘逆气呛,舌绛苔干,脉弦数或沉疾。治当清热解毒,清心开窍,凉血止痢,方用白头翁汤合犀角地黄汤,另服至宝丹。若痉厥抽搐,可用紫雪丹。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zyws2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逆传心包浅析
热入营血的辨证论治
101舌卷
温病证治发微--赵绍琴
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治温病的异同(二
阳气困郁 每仗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