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发热八十七法

【症状诊断】
当口温高于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或肛温高于三十七点六摄氏度,一日间的体温变化超过一点二摄氏度时,便可认为是发热。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是高热,
三十八摄氏度以下是低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感染所致,如流行性感冒、麻疹、乙型脑炎、败血症、急性菌痢、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组织损伤(急性心肌梗塞、内出血、外伤或烧伤、大手术后)、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急性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播散性红斑狼疮等),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脱水、中暑等也可引起发热。中医认为,发热是由外感或内伤所引起。外感发热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内伤发热的特点是起病较慢,病程长,发低热,有盗汗,并伴为恶心、烦热等,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病、肿瘤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稽留热;体温常在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过一摄氏度;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体温在摄氏三十九度以上,但每日波动甚大,体温可降至常温以下,亦称消耗热或败血症热;见于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淋巴瘤等。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又出现,可反复数次。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以后再度上升和下降,呈波浪状,见于布氏仟菌病。

双峰热:一日间热度上升、下降、上升又下降,每次升降柑差一摄氏度左右,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不规则热:每日热度高低不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肝等。

造成发热的原因甚多,发热病人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按病因作相应的治疗。
【验方】
1.治疗阴虚潮热等内伤发热的方药
方1:枸杞根三十克,首乌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糯稻根三十克,大腹皮三十克、旱莲草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治疗外感发热的方药
方1:生石膏四十五克(先煎),知母十五克,生甘草十克,板蓝根十五克,鲜芦根三十克,粳米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鸭跖草三十克,马鞭草三十克,威灵仙二十克,青蒿十克,板蓝根十二克,羌活十克,柴胡九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3:石膏一百二十克,麻黄三克,桂枝三克,共研细末,水煎多次分服。

3.治疗小儿发热的方药
方1:鲜黄瓜叶一千克,白糖五百克。将黄瓜叶洗净水煎一小时,去渣以小火煎煮,浓缩至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
用,每次十克,以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方2:南瓜叶二片,丝瓜叶二片,苦瓜叶四片,荷叶四分之一片,梨皮十五克,西瓜皮三十克(以上均用鲜品洗净),水煎二次(时间不宜过长),
当茶饮。上为三岁小儿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

方3:贯众、黄芩各十五克,射干九克,板蓝根、鸭跖草各三十克。水煎二次,制成浓缩液。二岁以上小儿每日一剂,二岁以下幼儿二剂服三天。
方4:鲜牛苦胆一个,僵蚕六克,黄连或黄芩六克。将僵蚕装入苦胆中,悬挂于阴凉处一个月,取出僵蚕与黄连(芩)共研细末备用。一岁以下的小
儿每次服零点一至零点二克,一至二岁每次服零点二至零点四克,三至五岁每次服零点四克至零点六克,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可服十至十五天。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方5: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四岁似下各用二十克,五岁以上各用三十克。上药热开水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冲开后煎煮五分钟;或浸泡二十分
钟,去渣,将药液煮热。患儿脱去衣裤,用毛巾蘸浸药液反复擦洗全身,不可过热或过冷。每次擦洗十至十五分钟,洗毕保温休息。
方6:珍珠粉、人工牛黄各等量,混匀备用。六个月以下每次零点三克,半岁至一岁每次零点五克,一至二岁每次一克,三至四岁每次一点五克,四
至六岁每次二克,六岁以上每次三克。白开水冲服,每日三次。用于高热、昏迷、抽搐等。
方7:百分之一冷盐水灌肠,婴幼儿每次一百至三百毫升,儿童每次三百至五百毫升。
方8:柴胡注射液滴鼻。清洁鼻腔后,每侧鼻孔滴入药液一至二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一般用量:
新生儿每侧一滴,二至六个月每侧二滴,七至十二个月每侧三滴,一岁至三岁每侧四滴,四至六岁每侧五滴,七至十四岁每侧六滴。
【偏方】
1.生石膏三十至六十克,白茅根三十克,大米二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荷叶三十克,甘蔗皮三十克,生甘草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至三次。
3.井壁绿苔十五克,冰糖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4.西瓜皮六十克,赤小豆二十克,绿豆三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5.浮萍三十克,柴胡十二克,荆芥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6.竹叶十克,芦根三十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7.青蒿十八克,生地叶十克,荷叶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8.生鳖甲三十克,生姜五克。
用法:将鳖甲打碎,与生姜同煎服,每日二次。
9.生梨汁二十毫升,生藕汁二十毫升。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二次。
10.绿豆五十克,大米三十克。
用法:煮粥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带缨胡萝卜二个,冰糖二十克。

用法:洗净,水煎,饮其汤,每日二次。
12.茶叶三克,苏叶六克。
用法:水煎,热饮。每日二至三次。
13.茄子叶十五克,黄瓜五十克,薄荷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4.柳树根六克,浮萍十五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5.萤火虫十个,米醋五十毫升。
用法:将萤火虫置瓶中,用米醋浸泡,密封盖。十日后开始使用。每服十至十五毫升,每日一至二次。
16.白扁豆叶十五克,竹叶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食疗】
1.取西瓜瓤去子,用洗净纱布绞挤汁液,代水大量饮用。(以三白西瓜为佳,即白皮、自瓤、白籽)。
2.熟黄瓜一条,竹沥水九十毫升,玄明粉十克,蜜糖三十克。将黄瓜切碎加水二百五十毫升,捣烂取汁,与其它药混匀,放碗中炖三十分钟,一日
分三次服完。
3.大梨一个,荸荠五个,鲜茅根三十克,鲜麦冬三十克,鲜藕三十克。分别洗净,捣碎,用洁净纱布绞汁,混匀后凉服,温服均可。
4.鸡蛋二个,蜂蜜六十克。将鸡蛋打入碗中,混入蜂蜜、水适量搅匀,用煮沸的开水冲鸡蛋饮服,每日一次。
5.香水梨或雪花梨数个,捣碎取汁,加蜜适量,熬后用凉开水冲服。
6.西瓜取瓤去子,用洁净纱布绞汁,番前烫后剥皮去子,同样取汁。二液合并代水饮用。【药茶疗法】
1.茶叶十五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二十五克。将核桃仁、葱白和生姜捣烂,同茶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
被卧床,注意避风。本方适用于感冒发热、风寒无汗、发热头痛等症状。

2.茶叶少量和地龙(蚯蚓干燥体)十克,加水煎。日服一剂。治发热无汗。
3.茶叶五克,银耳、白术耳、冰糖各二十克,茶叶冲泡取汁,再将银耳洗净,加冰糖置瓦罐内炖熟,倒入茶汁,拌匀食用。治阴虚久咳,发热。
4.绿茶零点五至一点五克。淡竹叶三十至五十克,加水一千毫升,先煮淡竹叶,煮沸五分钟,加绿茶分四次服,日一剂服完,可加开水适量浸泡,
再服。本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和泌尿系统感染。
5.茶叶二克,干金银花一克,同入杯中,甩沸水冲泡六分钟后饮用。饭后饮一杯。治外感发热。
6.绿茶一至三克,生石膏粉五十至一百克,先将生石膏加水一千毫升,煮沸十五分钟,后加入茶叶即可。日服一剂,分四次温服。治高热,汗多、
口喝引饮、尿黄。
7·绿茶一至二克,青蒿十至十五克。取青蒿快速洗去灰尘,滤干、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五分钟后可饮。
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冶功能性低热和长期低热。对血虚低热者有独到的功效。
8.苦瓜一个,去瓤,再纳入茶叶后接合,挂于通风处阴干。
每次切苦瓜干五至十克,水煮或泡水代茶饮。本方有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长期不规则发热患者。
9.绿茶一至一点五克,沙梨二百至二百五十克。沙梨洗净切片(连皮),加水一千毫升,煮沸后,加入绿茶即可。日服一至二剂,分四次,温饮,或
用沙梨适量(约五百克)洗净,榨汁,调茶汤饮。适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发热。
10.细茶叶六克,薄荷叶三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先用滚开水大半碗,泡薄荷、茶叶,再放入姜汁、白糖和匀,每天一至二次,连服三天。适
用于治疗风寒发热。
11.七鲜汤:鲜藿香六克,鲜佩兰六克,鲜梨汁十克,鲜荷叶六克,鲜生地六克,鲜首乌五克,鲜建兰叶六克,用水煎汤代茶饮用。能清热解表,生
津除烦。适用于发热汗出,口渴口苦,小便不利等症。
12.五汁饮:梨汁三十克,荸荠汁二十克,藕汁(或蔗汁)二十克,麦冬汁十克,鲜芦根汁二十五克。将五种汁液混和,加水适量,煮沸后凉服。能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高热灼伤津液而引起的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13.井水、雪水:以清洁的井水和雪水代茶凉饮。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渴。适用于高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酒疗方】
1.花椒五十粒,侧柏叶十五克,共捣碎,加入五百毫升白酒瓶中密封,浸半月。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每日早晨空腹温饮五至十毫
升。用于防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
2.鲜竹叶菜一百二十克洗净、捣烂,绞汁,温热,以酒送服。
3.鳗鱼五百克,洗净(弃内脏),加黄酒五百毫升,水适量,小火炖至熟烂,食盐少许,蘸醋食用。本方有补虚劳,退虚热功效。
4.红枣二百五十克,以水煮软后,滤去水,加入羊脂二十五克,糯米酒或黄酒二百五十毫升,煮一沸后,倒入瓶罐中,密闭贮存七日即可。每次吃
枣三至五枚、一日二次。用于低热。
【按摩疗法】
1.取穴:印堂、合谷等。
方法:葱白头三个、鲜姜三片。捣烂侵入香油内,涂于小儿手心,印堂及两侧太阳穴,用拇指旋转按摩三十至五十次,印堂穴用两拇指向外推开按
摩,再用指压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握捏小儿的手,使之惊啼,再使其安卧。
2.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作推拿介质,将患儿扶抱或卧位,作如下推拿法:①推脾土穴、三关穴,各二百至三百次。分推两手阴阳穴,各一百次。掐列
缺穴五至十次。②揉一窝风穴(穴在手腕背侧掌根凹陷处),揉三分钟。③用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然后推印堂、攒竹穴。再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穴后用拇指按法。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红为度。最后揉风池和风府穴。④令患儿俯卧,推上背部脊柱两侧,推大椎、肺俞穴,共约五分钟左右。⑤暴露胸部,推揉膻中、乳根穴,各二十至三十次左右。⑥取远处的合谷或是三里穴,多揉,范围可大些。如高烧,应加推天河水(即前臂内侧肘横纹至掌横纹间直线,肺经等穴。如咳嗽痰多,可加推小横纹穴,重推肺俞、乳根穴。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较重,多推眉弓穴,多揉太阳及攒竹穴。如食欲不振,可多推中脘穴,多摩腹、掐足三里穴。
【刮痧疗法】
用硬币一枚蘸清油刮颈部、背部夹脊及肋间,刮至皮肤微红或瘀血,有很好的退热效果。
【物理退热法】
1.酒精擦浴:用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反复擦拭背部及四肢皮肤,约五分钟,注意重点擦拭腋窝和腹股沟。
2.热水泡脚。用深桶一个,以温热水浸泡双脚,不要过烫,半小时后病人胸、额、背部发汗后即达目的。用毛巾擦干汗水,卧床休息。每日进行一
次。
【撮痧疗法】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撮痧,以身背部出现红紫斑点为度。
【简易疗法】
1.酒精擦浴疗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体温在四十摄氏度以上体质较好而无汗的病人。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禁用。方法是用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如无酒精也可用六
十度白酒代替,一份白酒掺半份水),主要擦四肢和背部,一般三至五分钟,用力适当,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随酒精蒸发而扩散。
2.温水擦浴疗法。
用三十二至三十六摄氏度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擦拭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每擦完一遍后,待皮肤上水分蒸发干后再擦第
二遍,直至体温下降。擦完后盖好被,以免受凉。
3.用刮痧疗法降温。
刮痧疗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物理疗法,用于退热有较好效果。方法是:用瓷汤匙在背部(蘸水)上下刮,以刮出紫红色斑点为度。发热病
人,轻轻一刮,就能刮出痧点,痧点呈紫红色,粒大,密布,而正常人刮痧出痧慢。刮痧疗法具有以下功效:①解太阳之表邪,不使邪气内传。②通过疏通俞穴,达到调和内脏气血,阴阳之功能。③可引邪毒外出,从而减轻内脏损害。①刮痧后出现皮下出血,然后再经吸收,起到组织疗法的效果。刮痧疗法适用于感染性发热,可作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4.柴胡注射液滴鼻疗法
柴胡注射液(或其他退热的中药注射液也可)滴鼻,是简便有效的退热方法之一。用柴胡注射液滴二至三滴在患者鼻孔内(小儿更有效),或用棉
球浸透中药退热的注射液(包括柴胡注射液),塞入鼻内,让药液慢慢渗入鼻腔发挥药效。这是因为鼻腔内的血管极为丰富表浅,药液滴入后渗透力强,发挥作用快,而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可作为临时降温的简便措施(然后再到医院治疗),更可预防小儿因高热而发生惊厥。
5.服大黄泻热降温。
大黄有较好的降温作用,中医称之为通腑泄热,使热从肠道而泄。可用大黄粉三至五克,口服,或用大黄十克,芒硝十克,玄参十五克,水煎服此法简便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脐疗法】
1.药物:文蛤、首乌、白矾各三克。
制用:共为末,包脐眼。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贵州民间方药集》
2.药物:青蛙一只,冰片零点零三克,雄黄零点一五克。
制用:将青蛙剖开,纳冰片、雄黄于内。敷脐部一至二小时。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燕子窝泥三十克,母螺(去壳)九个,井底泥三十克,青黛零点零六克,鸡蛋一至二个。
制用:用鸡蛋清调前四味药成糊状,敷脐部一至二小时,用于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4.药物:燕子窝泥一个,生香附五个,四季葱三克,生姜皮适量。
制用:共捣烂,布包,用开水浸泡。趁热擦全身及手足心,然后敷于脐部,五岁以下敷半小时,五岁以上敷一小时,同时水煎白茅根三十克内服。
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5.燕窝泥一个,青壳鸭蛋一个。
制用:取燕窝泥与鸭蛋白调匀成饼,敷肚脐上,二小时有效。用于高热。
来源:《常见药用食物》
备注:小便通即药力到,可敷到热退,并可换药连敷。如发生唇青呼气冷,加葱白、艾叶水泡后同敷,对小儿麻疹高热发痉挛有效。
6.药物:黄连、牛黄各适量。
制用:研细末,调湿,敷于脐部,用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来源:《大众中医药》一九八七·四·二十五。
【外敷法】
1.药物:白芥子九克,鸡蛋清二个。
制用:将白芥子研末,调入鸡蛋清敷足心。
主治:发热。
2;药物:葱白六克,生姜九克。
制用:将二药捣烂,冲入沸水一大杯,趁热熏口鼻,一日数次,发热初起者见效快。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鲜薄荷五十克(若用干品二十克即可)。
制用:用开水一盆浸泡上药,待水温适中,全身擦浴。
主治:适用于高热无汗者。
注意:擦浴后应保暖休息,汗出则热退。
4.药物: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二十五克。
制用:将水一盆煮沸后,加入上药文火煮五分钟,倒入盆中,待水温适中,全身擦浴。擦浴后注意保暖休息,汗出热退。

5.退热便方:用毛巾蘸冷水或井水擦患者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或用冰块袋敷患者的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
【毫针疗法】
1.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列缺。
临证配穴:若咽喉肿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风热犯肺,症见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痛口干、苔薄黄、脉浮数。
2.取穴: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中府、少商。
临证配穴:若高热不解加十宣;便秘,腹痛加合谷、天枢、上巨虚。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温邪内陷气分、症见高热,不恶寒,面目红赤,口渴饮冷,咳嗽胸痛。苔黄燥,脉洪数。
3.取穴:曲泽,中冲、少冲、委冲、曲池、血海。
临证配穴:若神昏谵语加十宣、人中。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邪雍滞营血,症见高热夜甚,烦燥,甚至神昏谵语,口燥不渴,或斑疹隐隐,或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4.取穴:大椎、曲池、曲泽、二井穴、金津、玉液。
临证配穴:若神昏加人中、百会。
主治:暑热蒙心,症见壮热心烦,口渴引饮,口唇干燥,肌肤灼热,甚则神昏痉厥,舌红绛而干,脉洪数。
5.取穴: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欲、不商。
临证配穴:若见丹痧加曲泽,委中、血海。
主治:疫毒熏蒸,症见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烦燥,或丹痧密布肌肤,咽喉腐烂作痛,舌红苔黄、脉数。
【耳穴疗法】
方1:点刺耳尖放血三至十滴。
方2:点刺耳背明显怒张的浅静脉(俗称青筋)一至三处,每处放血三至五滴。
方3:点刺耳尖、肾上腺、屏尖穴各放血一至五滴。
临证配穴:感冒和肺炎者可加肺穴,中者得加心穴,咽喉肿痛者可加神门和耳轮六穴之中的红晕、压痛点,肠炎者可加神门穴,均可采用点刺放血
一至二滴,或采用埋针,压丸法进行治疗。
按:
1.耳穴放血疗法对高热症有明显的疗效。退热作用一般开始出现于术后约三分钟,幅度以零点二至零点五摄氏度范围缓慢下降,出汗不多。退热速
度虽慢,但效果可靠,较少有“反跳”现象。
2.一般每次取双侧耳穴,退热效果不理想者,可于第一次术后约一小时再放血一次,为巩固疗效,亦可隔六小时后再放血一次。
3.可针对病因适当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疗法】可服用感冒退热冲剂,每日三次,每次冲服四分之一袋;或用板蓝根冲剂,每日三次,每次二分之一袋;或服用小儿退烧片,每日三次,每次三分之一片。
●注意事项
平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天气冷热及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多喝开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1.忌喝浓茶。一般的家庭习惯给感冒发烧的病人喝点热的浓茶,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妥。茶叶里的茶碱会提高人体的温度,并使降温药物的作用消失
或减弱。
2.忌不喝水。感染性发热患者应多喝水或清凉饮料,以帮助毒素的稀释和排出。
3.忌大便秘结。大便秘结使高热患者体温难降,必要服大黄等轻泻药,能够每日大便二至三次,有利降温退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贴敷每日一案之十一
治小儿消化不良偏方
直肠滴入疗法
治小儿高热秘方(方6首)
生姜煎水搽身退小儿高热
治疗遗尿九十九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