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证论治七步
             辨证论治七步是方药中教授提出的辨证论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第三步:定位与定性合参;第四步:必先五胜;第五步:各司其属;第六步:治病求本;第七步:发于机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老经若干年实践将辨证论治七步浓缩、升华为辨证论治五步。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根据患者发病有关各方面条件及当前临床表现将疾病的病位确定下来。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根据患者发病有关各方面条件及当前临床表现按照上述内容确定其性质。第三步必先五胜:所谓必先五胜,即在分析各种发病机转时,要在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第四步治病求本:这一步与前面的“必先五胜”一步是相应的,即在第三步的基础上,重点治疗其原发器官及其原发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及方药。第五步是治未病:对于各个脏器的疾病不能只限于其本经本气,孤立地对待,而必须要考虑其所影响它脏它气对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全局观点来判断转归、分析病势,通过治疗未病脏腑来协助治疗已病脏腑,这就是治未病的含义。
  从理论上讲,辨证论治五步是对辨证论治七步的高度概括提炼,较之辨证论治七步更完善、更系统,层次更为分明。从临床上讲,辨证论治五步较辨证论治七步更简明,更便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其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恒动观是五步的基本指导思想

  六气是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六气的变化,是自然界气候乃至万物变化的根本。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所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性先五胜是在分析各种发病机转时,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人体的各个脏器密切联系,一个脏器有病必然要影响到另一个脏器,同时也受其他脏器的影响,不要以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待任何一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2 气化论思想贯穿于五步始终

  气候的反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的气候变化又可针对性地作用于脏器,为辨证论治确定病位提供参考依据。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又云:“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上湿受邪,脾病生焉。”以风证为例,风的特点是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因此凡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上述特点,如症状表现变化较快,来去不定,游走易动,颤动抽搐等均可定性为风。同时凡发病季节在春季,或发病明显与受风有关的都可定性为风。

3 正邪理论对辩证论治五步的指导作用

  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如精、气、神等都可用正气来概括。人体疾病状态下各种异常的功能表现,都可用邪气来概括。方药中教授认为,所谓正气,其含义有二:就自然气候而言,指气候的正常变化。就人体而言,指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自调能力。所谓邪气,其含义亦有二:就自然气候而言,指气候的反常变化。就人体而言,是指人体不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疾病部位亦可用正邪理论来加以解释。《素问.玉机真藏论》云: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灵枢.口问》又云:“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素问.评热病论》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些论述都是对疾病发病部位最好的解释。确定疾病性质往往从认识致病因素开始。六淫和疫疠致病各有其特点,对疾病的性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认识外邪确定疾病性质。七情太过,邪从内生,《灵枢.口问》云:“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无论外邪或七情由于其致病因素不同而临床证候性质也各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素问.气厥论》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上述《内经》有关疾病在脏腑之间传变的论述,从根本上说都是正邪之间斗争、消长进退变化的过程。因此,方药中教授以治病求本作为辨证论治的第四步,把扶正祛邪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辨证论治五步中诸多环节和因素都可用求属论的思想去概括和指导。各司其属是求属之前的先期工作。对各司其属的方法,《内经》中提出以下三种方法:1)根据与发病有关的气候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人体脏腑的功能进行分类;3)根据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类。上述内容实际上包括在方药中教授提出的辨证论治五步中有关脏腑经络定位,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的内容里。
  治未病是对辨证和治疗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在必先五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不但考虑疾病的原发脏器及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还考虑到病变脏腑的所胜与所不胜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过程是对求属的补充和完善,其思维方式亦源于中医求属论的思想。从论治的过程看,是对求属以治本的辅助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精髓绝句,几句话受用一生,值得收藏
气候的异常变化是指的每年的各个气候段的特殊变化,气候特殊变化对人体疾病和发病的影响
整体观念 辩证施治浅谈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学术思想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十四讲(文字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