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
何永明.人参在伤寒杂病论的运用规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6):16-20.
人参在《伤寒杂病论》的运用规律
何永明
[摘要]目的:归纳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方法: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研究内容,统计100条人参相关条文和61首非重复人参方。结论: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淫为病、杂病、妇人病;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硬、烦躁、虚羸少气等;功效为:益气生津;主治为:津伤气耗证;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常用配伍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方剂组成味数是:四味到七味;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加人参汤等。
[关键词] 人参;伤寒杂病论;运用规律
千百年来,中医界尊张仲景为“医圣”,奉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为“经书”,称书中所载的方剂为“经方”。经方,药精而效宏,是历代中医师承授受、反复验证的有效良方。纵观诸多中医名家,莫不重视研究《伤寒》、《金匮》而擅用经方者。本文对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作一归纳整理。
一、统计内容和方法
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研究内容,统计了包含人参方剂的条文共计100条,其中非重复人参方共计61首。聚类分析,总结出适用人参的病种、适应症、常用剂量、常用配伍、常见配伍组合、常见组成味数、代表性方剂等内容。
关于人参的功效和主治,根据其适应症进一步据中医医理推导而得。对于主治、功效、适应症正确与否,在相关三味方、四味方、去人参方的情况中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二、统计结果
1 病种
适用人参的病种较为广泛,包括伤寒六经病:伤寒、太阳病、阳明病、传少阳、太阴病、少阴病、传厥阴,伤寒中风、太阳病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与厥阴俱病、伤寒差已后、伤寒解后;六淫为病:病春温、风病、寒病、伤暑、中暍、太阳中暍;杂病:胃寒、阳明风冷、肝脏结、霍乱、痉病、狐惑、疸疟、疟病、温疟、肺痿、咳嗽、支饮、胸痹;妇人病:妇人中风、妊娠呕吐、妇人半产、产妇郁冒、产后中风。
2 适应症
人参的适应症,从相关100条条文症状中进行聚类分析。其中,加人参方和白虎加人参汤方,容易得出规律而单独分析。
2.1加人参方
共计有4首方剂出现了加人参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加人参方统计
方名
相关条文
去药味
加药味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渴者
-
加人参二两、黄连一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甚者
-
加人参三两
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者
-
加人参二两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若渴
去半夏
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括蒌根四两
呕吐和下利均能伤津耗液,发热既耗气又伤津,脉大是因为发热的缘故,津伤气耗故脉濡弱,渴者反映津液耗伤严重。黄连除邪气而无止渴作用。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加人参,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吐利发热伤津而口渴。
火法能够焦骨伤筋耗血,下法又伤津液,因烧针火邪而烦燥。情况严重者加人参,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火邪伤津而烦燥。
下利清谷既能耗伤津液又使生化乏源,里寒外热能耗气伤津,津伤气耗搏动无力故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反映津液严重不足,加人参以治之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伤气耗而脉不出。
往来寒热能耗气伤津,胸胁苦满是柴胡证之一,嘿嘿不欲食饮致生化乏源,心烦喜呕又耗伤津液。口渴反映津液耗伤严重,加括蒌根以升清,加人参治渴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伤气耗而口渴。
以上4首方剂都加人参,其适应症的共同特点是:津伤气耗。
2.2白虎加人参汤方
条文有6条。
表2 白虎加人参汤条文症状统计
症状
条文中出现的症状
合计(项)
汗出
大汗出
1
神志
烦、心烦
2
发热
身热、无大热、表里俱热
3
恶风寒
时时恶风、恶寒、背微恶寒
3
口渴
渴、大渴、大烦渴、口燥渴、渴欲饮、渴欲饮水、欲饮水数升
7
舌苔
口干舌燥、舌上干燥
2
脉象
脉洪大
1
白虎汤证为: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津液严重亏耗出现口燥渴加人参以治之,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
2.3相关100条条文中人参的适应症
症状统计中,如:“呕吐”作为一项,计1次;“吐利”作为两项“吐”和“利”,分别各计1次,以此类推。
表3 人参相关100条条文症状统计
症状
呕吐类
泻利类
发热类
口渴类
汗出类
疼痛类
胃肠类
胸腹满类
厥逆类
神志类
气虚类
精神类
恶风寒类
合计(项)
42
42
34
27
25
21
19
14
13
13
10
9
7
前13类症状中:呕吐、泻利、口渴、出汗、疼痛、厥逆、胸腹满、恶风寒类,症状比较明确。胃肠类包括:心下痞鞕、胃中不和、肠鸣、食不化、等;神志类包括:心烦、烦躁、恍惚心乱、胸中烦、等;气虚类包括:短气、其人虚、虚羸少气、少气烦悗、暑伤元气、等;精神类包括:谵语、头晕目弦、神昏、手足躁扰、等。
呕吐类、泻利类、发热类、口渴类和汗出类,合计170项,占症状总数275项的61.8%,是人参相关的主要症状。呕吐类和泻利类既能耗伤津液又使生化乏源,汗出类和发热类既伤津又耗气,口渴类反映了津液耗伤严重,说明这5大类症状能严重消耗津液。此外,胃肠类使生化乏源,厥逆类有脉管充盈不足的一面,气虚类有气虚不能生津的一面,精神类有津伤气耗不能濡养心神的一面,等。所以人参的适应症有:伤津耗气的呕吐、泻利、发热、汗出等。
2.4舌苔与脉象
舌苔有二项描述,即:舌上干燥、口干舌燥。这二项,都出自白虎加人参汤条文。正如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的适应症是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此处舌上干燥和口干舌燥也反映了津液的严重亏耗。
脉象统计,如:“脉沉”作为一项,计1次;“脉沉细”作为两项“脉沉”和“脉细”,分别各计1次,以此类推。脉微、脉微欲绝、脉不出,归入脉“微绝”类各计1次;脉结促、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三项归入脉“结促”类各计1次。
表4 人参相关脉象统计
脉象
微绝
结促
合计(项)
14
13
10
9
7
5
5
4
4
3
3
3
3
1
1
1
1
1
人参相关脉象,共计18种,87项。脉管充盈有:弦脉、浮脉、数脉、急脉、紧脉、大脉、洪脉、平脉,共计8种,35项。脉管充盈不足有:沉脉、弱脉、微绝脉、迟脉、濡脉、细脉、结促脉、芤脉、涩脉、虚脉,共计10种,52项。以脉管充盈不足居多。
2.5人参的适应症
通过对加人参方、白虎加人参汤方、人参相关100条条文的分析归纳,总结人参适用于以下情况:吐利发热伤津而口渴、火邪伤津而烦燥、津伤气耗而脉不出、津伤气耗而口渴;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伤津耗气的呕吐、泻利、发热、出汗等。津伤气耗,是使用人参的共同原因。反证之,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
3 剂量
人参相关剂量,共计62项。
表5 经方中人参的剂量
剂量
六两(注1)
四两半
四两
三两
二两
一两半
一两
合计(项)
1
1
4
29
17
2
8
人参的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共计46项,占剂量总数62项的74.2%;最大剂量是:四两半,有1项;最小剂量是:一两,共计8项。
4 常用配伍与方剂味数
人参的常用配伍药物和方剂组成味数,从61首方剂中进行分析和归纳。
表6 人参常用配伍药物
药物
甘草
干姜
大枣
半夏
附子
生姜
黄连
黄芩
白术
茯苓
石膏
芍药
方次
44
29
20
19
19
18
11
11
10
9
8
7
与人参常用的配伍药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
人参的常见配伍组合有:
⑴人参、甘草:44方次。
⑵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10方次。
⑶人参、附子、干姜、甘草:9方次。
⑷人参、干姜、白术、甘草:6方次。
⑸人参、石膏、知母、甘草:4方次。
表7 人参方剂组成味数
味数(味)
三味
四味
五味
六味
七味
八味
九味
十味
十一味
十二味
方数(首)
1
13
15
10
10
3
5
3
0
1
方剂组成味数:三味药到十二味药,其中无十一味药的方剂。常见组成味数是:四味到七味药。
5代表性方剂
人参相关经方的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注2)、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等。
三、结果分析
1 主治与功效
人参的主治与功效,根据其适应症进一步据中医医理推导得出。正如前述,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呕吐、泻利和出汗严重消耗津液,原文曰“此津液伤也”;津能载气,在津液丢失的同时也耗伤正气;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呕吐、泻利既能丢失水谷精微又使脾胃受损而致气血生化乏源。“壮火食气”,发热消耗正气,产生了“虚羸少气”的状态;发热伴随汗出,使津液消耗。以上情况都反映了津伤气耗的状态,经方用人参来“主之”,说明人参的主治为:津伤气耗之证。以证测药,则人参的功效当为:益气生津。津属有形,气乃无形,“无形生有形”故“益气”为先“生津”在后。
2 关于人参功效主治和适应症的检验
人参的功效、主治、适应症,结论正确与否,通过与人参相关三味方、四味方、去人参方的情况中进行分析,检验是否正确。
4.1三味方
人参相关三味方只有1首,即干姜人参半夏丸。条文记载:“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制作法是“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生姜汁的作用有三方面:粘和、调味、解半夏之毒。半夏止呕,干姜解半夏之毒又有温中止呕作用。“呕吐不止”津液丢失严重,故用人参益气生津。
4.2四味方
四味方共计14首,条文26条。
表8 人参相关四味方条文症状统计
症状
泻利类
呕吐类
疼痛类
厥逆类
发热类
腹部不适类
出汗类
胸满类
口渴类
合计(项)
17
11
7
7
6
5
4
3
2
前7大类症状,共计52项,占症状总数62项的83.9%。脉象11项:脉浮而迟、脉濡弱、脉虚而微数、脉沉、脉沉紧、脉沉而迟、脉迟而涩、脉沉弦而结、脉微、脉微欲绝和脉不出。都属于津伤气耗、脉管充盈不足的症候。
4.3去人参方
共计有2首方剂:四逆散(注3)和小柴胡汤,出现了去人参的情况。
表10 去人参方的相关统计
方名
相关条文
去药味
加药味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
咳者
去人参
加五味子、干姜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
若咳者
去半夏、人参
去人参
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括蒌实
加桂枝
加五味子、干姜
“咳者”有邪气,人参为益气生津之品,用人参恐恋邪,故去之。半夏止呕,因“不呕”故去半夏,不呕则津液无伤故去人参,“胸中烦”有实邪故加括蒌实以祛痰。“不渴”表明津液无伤故去人参,“外有微热”加桂枝以祛表邪。
以上检验表明,人参的功效、主治、适应症,结论正确。
结论
在《伤寒杂病论》中,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淫为病、杂病、妇人病;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硬、烦躁、虚羸少气等;功效为:益气生津;主治为:津伤气耗证;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常用配伍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方剂组成味数是:四味到七味;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加人参汤等。
注1:“人参六两”见于乌梅丸方中,是一料的剂量。
注2、注3: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四逆汤组成为:人参、甘草、干姜、附子;四逆散组成为:甘草、附子、干姜、人参。与成无己注本和赵开美刻本《伤寒论》的记载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 第397条诸家解说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26条
小柴胡汤及其衍生方(3)
小柴胡汤
张仲景对于“清”法的应用,以生津液为主
经方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