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质宫不灭的灯火,成燎原之势

“平均每年出差130天,不出差就是在加班。他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地质宫五楼,只要不出差,房间的灯就会亮到深夜。在黄老师去世后,他的精神也被称为'地质宫不灭的灯火’。”

5月21日,“黄大年精神的档案记忆”主题报告在线上开讲,再次令人沉浸在黄大年以家国为念的高尚情怀中。

接续奋斗,完成黄大年未竟的事业

日前,由吉林大学牵头、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参与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通过结题评审。而这项技术一直是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封锁的“卡脖子”技术。

2009年底,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为的就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科研梦——巡天探地潜海。直到2017年1月因病去世,他始终投身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带领国内科研人员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其中就包括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重力梯度仪。

黄大年去世后,他的同事、学生和其他科研人员始终为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而努力,研发了旋转加速度计式重力梯度仪,实现了整机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国内首次航空重力梯度仪飞行试验。

不仅仅是在以重力梯度仪为代表的移动平台及探测技术领域。2018年6月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而这正是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所负责的深部探测项目中的内容。

赓续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榜样精神

吉林大学原创话剧《黄大年》、制作情景剧《我想和您通个电话》,启动“黄大年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组建黄大年事迹报告团,将黄大年生前的办公室改建成黄大年纪念馆……

五年来,吉林大学全方位宣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鼓励师生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

2020年4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吉林省深度贫困县——吉林省通榆县成功脱贫“摘帽”,而这背后离不开吉大师生甘于奉献的定点扶贫工作。

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中,吉林大学又与省内9个市(州)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5月18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关舱”。58天来,这里累计收治新冠感染者2115人,被称为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之舟”。

3月,吉林省突发严重疫情,吉林大学各附属医院5000余名医护人员舍“小我”为“大我”,逆行出征。学校万余名教师坚守岗位,面向社会开展2300余场线上讲座,邀请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院士畅谈学术前沿问题,鼓励青年学子立志报国。

星火相传,地质宫不灭的灯火聚光成炬

“您作为项目负责人指导攻关的冷原子重力仪和旋转加速度计式重力梯度仪,在国内首次进行海洋船载测量。学生参与其中,无限自豪。”2021年10月,黄大年的学生乔中坤习惯性地向老师生前的微信做工作汇报。此时,乔中坤已成为浙江工业大学一名青年教师。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如今,乔中坤曾就读的吉林大学“国家级卓越计划”——勘查技术与工程实验班已被命名为“黄大年实验班”。吉林大学还与黄大年的中学母校共建“黄大年育人基地”,设立“黄大年教育基金”,将传承黄大年精神写入学生培养方案。

黄大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如今,这一心愿不仅有学生接续实现,更有广大知识分子星火相传。

2017年7月,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至今共建有2批40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黄大年式的“星火”在各学科门类、各省份燃起。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负责人刘财说,“黄大年团队早已成为一个精神航向标,我们将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凝聚团队力量,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爽 通讯员芦猛 图片视频由吉林大学提供)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爽 通讯员芦猛 图片视频由吉林大学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痛失巨星!这位“科研疯子”的回归,让外国航母舰队后退,世界感到震惊!
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家国情怀
他宁愿离婚也要回国,给我国带来了百年进步,却为何英年早逝?
时代楷模黄大年
他辞职卖房回国效力,攻克4项国外封锁技术,却不幸英年早逝
每日一星|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