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间最大的“百科全书”,我们找了她一百多年 | 光明夜读

1982年12月30日,国家图书馆(当时叫北京图书馆)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山东掖县(今莱州)的读者来信。   


写信者称,他堂弟孙洪林家有一册书,和自己偶然在日历上看到的《永乐大典》相似。接信后,国家图书馆立即派专家奔赴山东,找到了一册已被农妇剪掉天头、地脚,用来夹鞋样的《永乐大典》。


从农民家来后经修复的《永乐大典》


也多亏了农妇爱惜字,这册《永乐大典》内容基本完好。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默默地守护了国宝。


《永乐大典》找出了多少册呢?全世界,找出了400余册;其中,224册现藏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收藏史和这座古老的图书馆一样悠久。一百多年,几代人,寻她、守她、护她、研究她、再造她。


而这只是《永乐大典》的零星一点。这部世间最大的百科全书式类书,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年间,重抄于嘉靖前后,共11,095册,22,937卷,3亿7千万余字。如此皇皇巨著,现存仅仅400余册,令人叹息。



而这400余册,每一册都包裹着一段心酸往事。她们曾在大火中奔跑,她们曾在硝烟里呼喊。她们有的从香港归来,身上有藏书家的印章;有的从英国伦敦的古董铺子里淘来;有的曾在德国莱比锡歇过脚,有的至今迷失在美国、日本……


现在,她们有很多,正安然地躺在国家图书馆;有很多,翘首期盼着踏上回家的路;还有很多,或许埋没于世界的某个角落,等待重见天日的一天。


“中华上下五千年”,已成一种常识。但是,文明延续数千年,是自然而然的事吗?这当中,有太多的意外,可以破坏一件文物,毁掉一部典籍,擦去一段记忆。


我们的文化,绵延到今天,不是从和风细雨中走来的。恰恰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无数人在当中执着而艰难地打捞、守护,才能够从雨打风吹的缝隙中,顽强地绵延而来。


《永乐大典》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文化传承的艰辛。历史有很多遗憾,很多典籍散佚了,但今天的人们应当告慰她们:


我们从未忘记,从未停止找寻。



《永乐大典》虽然稀少,幸运的是,你今天可以亲眼看到。目前,《永乐大典》正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一展厅展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一睹这部“百科全书”的原貌。


  《永乐大典》是世界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揭秘】|《永乐大典》究竟是什么书?
为了展示《永乐大典》的魅力,持续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和中华传统典籍文化传播,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 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
《永乐大典》湖字册合璧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去哪了?
《永乐大典》亮相国图 观众可现场临摹书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