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讨论60】



【病史】

患者,女,33岁,头疼、头晕23个月。

【影像资料】

T1WI TRA


T2WI TRA


T2WI FLAIR TRA

DWI(b=1000) TRA


T1WI+C TRA

T1WI+C SAG


T1WI+C COR


【影像描述】

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囊实性异常信号,以囊性为主呈长T1T2异常信号,FLAIR呈低信号,大小约6.0×3.8×4.3cm,其内见直径约0.7cm的结节样等T1T2异常信号,四脑室受压变扁,脑干及小脑蚓部受压移位,双侧侧脑室、三脑室明显扩大,侧脑室周围见斑片状FLAIR高信号。注入GD-DTPA后,病变实性部分呈结节样明显强化,病变推压右侧乙状窦,关系密切。

结果马上公布……

【病理结果】

(右侧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

【讨论】

脑血管母细胞瘤也称血管网状细胞瘤,虽然约占颅内肿瘤的1%,但是占后颅窝肿瘤的7%,是后颅窝较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3040岁,是成人小脑四脑室区最常见的肿瘤。肿瘤为局限性生长,大小不一小者无包膜,大者有包膜。囊性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突出特点。

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类: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和实质肿块型。

大囊小结节型是典型表现,也是最常见类型。MR检查,附壁结节在T1WI高于囊性部分,T2WI低于囊性部分,呈中等信号,囊性部分在T1WI呈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时附壁结节显著均值强化,囊液及囊壁无强化,周围水肿较轻。

单纯囊型少见,可能因附壁结节太小,故而应行多方位薄层扫描观察十分重要。

实质肿块型,CT平扫呈等密度,可有坏死。MRI扫描信号不均质,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因实质多由幼稚血管组成,呈显著强化。

【鉴别诊断】

1、星形细胞瘤:囊性星形细胞瘤与血管母细胞瘤比较,实质部分较大,增强强化时强化不够显著,囊性成分的T1WI信号较高。多见于儿童,钙化较多;恶性星形细胞瘤与实质肿块型鉴别,血管母细胞瘤内出现明显的血管流空影,肿瘤呈显著不均质强化。

2、转移瘤:增强扫描时囊壁强化,而血管母细胞瘤囊壁不强化。常见于50岁以后,多有原发肿瘤或幕上转移瘤存在。

3、单纯性囊肿:较难与单纯型鉴别,多方位成像可能显示很小的附壁结节。

【参考文献】

1. 沈天真,陈星荣.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0-212.

2. 祁晋清,袁先厚,郭国炳,等.VHL相关性和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2):69-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读片】综合病例:男,28岁,头痛头晕门诊体检。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 , PA)病例及知识点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诊断及鉴别
继荣基础影像,高级别胶质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脑5 2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读片时间】第0702期:血管母细胞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