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考考】医学影像研究生专业复试必备之腹部简答题


腹 部 简 答 题

【医学影像园】

gxtlc 供稿

2016年2月16日

1简述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①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壁边缘欠规则,扩张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大颗粒网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粘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断。

②隆起型:病变呈不规则扁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现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疡形成。

③凹陷型:切线位示管壁边缘轻微不规则,正位像可为单个或数个不规则浅钡斑,其外围见多数小颗粒状隆起或粘膜皱襞集中现象。


2食管静脉曲张X线表现


早期下段食管粘膜皱襞增粗,中晚期呈串珠状,或蚯蚓状之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


3简述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髓质型:范围较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表面大小不等的龛影,管腔窄,与正常食管分界欠清。

蕈伞型:管腔内偏心性的菜花状的充盈缺损,边缘锐利。

溃疡型:其长径与食管纵轴一致,龛影位于腔内。

腔内型:大的充盈缺损及浅溃疡。


4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


①充盈缺损、胃腔狭窄;②粘膜中断、破坏;③胃壁僵硬、蠕动消失;④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


5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①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②管腔狭窄:恶性狭窄表现。③粘膜皱襞中断、破坏。④管壁僵直,蠕动消失。⑤龛影:A形态:正位:不规则;切线位:半月形且位于腔内;B:龛影周围:环形充盈缺损——环堤;指压迹征。

X线分型:①增生型:以大块充盈缺损为主,管腔偏心狭窄;②浸润型:管腔对称性狭窄(环形狭窄);③溃疡型:明显腔内不规则形或半月形龛影。 


6胃钡餐造影检查中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要点有哪些?


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


7绞窄性肠梗阻特殊的X线表现


①假肿瘤征;②咖啡豆征;③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袢;④长液面征;⑤空、回肠换位征(或空、回肠排列紊乱); ⑥结肠内一般无气体,但绞窄时间过长时,可有少量气体出现。


8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典型X线表现


①小肠扩张积气,鱼肋征,弹簧征;②肠腔内积液,阶梯状液气平;③胃、结肠内气体少或消失。


9肝硬化的CT表现


肝脏形态改变:肝脏体积缩小,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肝门及肝裂增宽。

肝脏密度改变: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腹水,静脉曲张。


10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①平扫表现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增强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③最后增强密度下降变成等密度。


11肝癌的MRI征象


①在T1WI上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40%的肝癌见到肿瘤假包膜,T1WI上肿瘤表现为环绕肿瘤周围,厚0.5-3mm的低信号环。②在T2WI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80%大于5cm的癌块,T2WI上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③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诊断的可靠征象。


12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CT平扫表现边缘不清的低密度肿块,有时肿瘤内可见钙化灶。对比增强CT:肿瘤多表现不均匀性强化,部分肿瘤对比增强有随时间逐渐增加趋,即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对比增强逐渐明显,这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肿瘤靠近肝门附近时,肿瘤周围可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表现。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也是常见的征象。


13肝转移瘤的CT与MRI表现


肝转移瘤的CT检出率为77%~96%。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小而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少数可见单发。肿块密度均匀,发生钙化或出血可见肿瘤内有高密度灶,肿瘤液化坏死、囊变则肿瘤中央呈水样密度。对比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不规则边缘增强,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牛眼征”。有时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表现边缘增强,壁厚薄不一的囊状瘤灶。

MRI:显示肝内多发或单发、边缘清楚的瘤灶。T1WI常表现均匀的稍低信号,T2WI则呈稍高信号。25%肿瘤在T2WI上中心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称为“环靶征”。有时肿瘤周围T2WI表现呈高信号环,称为“亮环征”或“晕征”,这可能与肿瘤周边水肿或丰富血供有关。


14胰腺癌的CT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胰管阻塞,胆总管阻塞,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


15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


胰腺体积变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及胰腺钙化,假性囊肿。


1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表现


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平扫低密度,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分界不清,胰周出现脂肪坏死和积液,可合并胰腺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假性囊肿。


17胆囊癌的CT线表现


CT表现分三种类型:即胆囊壁增厚型、腔内型和肿块型。胆囊壁增厚型占15%~22%,胆囊壁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腔内型占15%~23%,表现胆囊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肿块型占41%~70%,胆囊腔几近全部被肿瘤所占据,形成软组织肿块,可见累及周围肝实质。对比增强CT,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同时可见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和上部扩张,晚期可见肝门部、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胆囊结石。


18简述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CT表现:、①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③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静脉期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④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MRI表现: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不均。如瘤灶内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囊变等,可呈不均匀混合信号。Gd-DTPA增强特点同CT它的优点在于发现小病灶和等信号病灶。


19肝血管瘤的CT表现


①平扫表现: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通常4cm以上,瘤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形或不规则形。

②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大散,持续时间长;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等密度持续时间10—15分钟。

③小的血管瘤病灶强化不太显著,动脉期可以低于肝脏密度,延迟期继续强化,均呈等密度填充,不出现裂隙低密度区。


20试述原发型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瘤的CT鉴别诊断


CT平扫原发型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瘤不易鉴别;动态CT是两者鉴别的主要手段,由于肝癌90%以上是肝动脉供血,正常肝实质80%由门静脉供血,所以动脉期肿瘤很快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而肿瘤呈相对低密度改变,边界较为清楚,反映了造影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肝癌还易出现肝内转移,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淋巴结转,前腹壁直接侵犯和远处转移等;肝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团状染色,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密度,门静脉期逐渐向中央扩散,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持续时间较长,整个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


21试述肝脏分区(8区法)


斜裂(胆囊窝)将肝分为左右两叶;纵裂即肝圆韧带裂隙,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外侧段;左叶外侧段间裂,将左叶外侧段分为上下两段,在裂的上部有肝左静脉通过;右叶间裂(在肝表明难确定,内有肝右静脉)把右叶分为前段和后段;背裂(内含左中右肝静脉的根部)的后方为尾状叶;斜裂把尾状叶分成内侧段、外侧段。


22肾癌的MRI表现


在T1WI上肿块信号强度多低于正常肾皮质,在T2WI上呈混杂信号,且与病变周边常见低信号带,代表肿瘤的假包膜;Gd-DTPA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的重要性在于确定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及其范围,发生瘤栓时,血管内流空信号消失。


23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


平扫病变呈均匀低密度,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但无假包膜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的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高密度充填,呈现“早出晚归”的征象。



  • 微信投稿信箱

    yxyxybbs@163.com

总编:花亭湖       审稿:春晓        编辑:小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C059】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疾病的CT平扫㈡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
【图文】医学影像征象集萃(腹部及消化道)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