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沈斌雁荡山写生作品

全城瞩目的“2016世界温州人大会”将在中秋节拉开帷幕,为迎接世温会的到来,2016世界温州人大会组委会、中国银行温州分行特别推出——“述说E时代的瓯越乡愁”征集活动,与天下温州人共叙乡情、共话乡愁。

温州风光绝美,每一处都如诗如画。“述说E时代的瓯越乡愁”征集活动吸引了一位90后的年轻国画家的关注,这位颇有名气的温籍画家李沈斌,向我们述说了他画笔下的瓯越乡愁。

因工作常年漂泊在外的李沈斌,每当想家时,就会看看自己将家乡风光融在其中的写生作品。

“很多东西都可以代表温州,但是都代表不了完整的温州。只有了解温州,在温州文化的共性中提炼个性,然后把它画下来,这样的东西才最有温州特色。”他说。

▲李沈斌在进行写生创作

91年出生的国画家李沈斌是一个地道的温州小伙子。小时候,因为浙江美术馆的一场潘天寿的画展,使他与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沈斌钟情于家乡的山水,特别是雁荡山和楠溪江。

▲雁荡山灵峰景区中的寺庙

每到春天,大家最期盼的就是春游,爬雁荡山恐怕就是乐清人的必备了。沈斌说:“小时候,我去雁荡山春游,记得灵峰景区里还有一个寺院。当时感觉山特别高,从登顶到下山,感觉一个字'累’。”

▲国画作品《钟声》

作为浙南著名的5A级风景区,北雁荡山风景区几乎是温州人心目中奇秀山水的代名词。对李沈斌而言,这里连绵的群山和清澈的溪水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国画作品《宁静》

李沈斌常在各地写生,但只有温州能让他收获宁静。“温州的山水有一种独特的宁静,放下手机,带一把躺椅,拿一本书,静观树、鸟、人……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只有在温州的小乡村中才有。”

▲图片摄影下的雁荡山

看李沈斌的画作,不难看出其中许多都有雁荡山的影子:峻秀的山峰、富有花纹的岩石……对比雁荡山风光和他的作品,就像是作者拿着照相机,在“咔嚓”摁下快门的瞬间,图片跃然纸上。

▲温州乐清的古村落——黄檀硐

还有另一处风景让李沈斌念念不忘,叫黄檀洞,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未受城镇化影响的古村落之一。这个历经800多年的风雨,于2007年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的独特景观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的地方,落入沈斌的画作中,那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浑然天成。

▲国画作品《青墨江南》

在李沈斌的画中,楠溪江不只有江景,雁荡山也不只是山色,画作中将各色风景融合,更加和谐统一。“在温州,雨中的山水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新。”李沈斌说。

▲温州永嘉狮子岩风景区

依着这个灵感,李沈斌创作了《青墨江南》,清澈的江面,配上云雾缭绕的高山,眼前两棵清新的刚发芽的小树,滩头是老翁和他的竹排。李沈斌脑中一下浮现出永嘉狮子岩风景区。

▲雨后的楠溪江风景区

雨水浸润过的温州就是李沈斌画中的样子,雨后在山中驾车,是温州人的你,一定感受过“山映在水里,水印着蓝天”的景色。

▲人物画《秋收》

除了想念家乡的山水,李沈斌还思念家乡的风土人情。“温州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人,我们特别能说,邻里关系好,喜欢打招呼,城市的共悦性特别强。”当他带着他的国画在全国各地跑的时候,总是能够听到亲切的乡音,感受到温州人浓浓的乡情。

▲作品《朝阳》

李沈斌说北京太大,中国更大,自己就像城市中一只“蝼蚁”,可有可无;但温州这个城市大小适中,回到家乡就特别容易感受到归属感。也许这种感觉就是他口中的——“每一次坐飞机到达温州机场的时候,一下飞机就会有回家的感觉。”

那些被文人墨客书写过的温州山水:

▲江心寺前宋代乐清文人王十朋的叠字联

描写“中国诗之岛”江心屿的诗歌很多,如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徐玑的“江回风来急,山低月落迟”等。

▲瓯江傍晚

歌颂瓯江的诗歌中,有桑瑜的《渡瓯江》:“画舫冲寒晓渡江,淡烟笼水碧茫茫。黄茅野店鸡号月,红叶山村犬吠霜。到枕钟声催客起,眠沙鸥鸟笑人忙。为官三载成何事,赢得新诗满锦囊”;和谢灵运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

▲温瑞塘河流过南塘街

塘河风光也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如翁卷的《南塘即事》“半川寒日满村烟,红村青林古岸边。渔子不知何处去,诸禽飞落拗罾船”;袁牧的“十里人家尽跨河,疏花密石傍篱多,柴门颇有朱门意,要客低头屋下过”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温州鸭舌
顾况《仙游记》
温州,除了钱多一无所有?
这就是温州,生我养我的家乡!
其实温州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
揭秘!2016世温会主题歌出炉!这旋律听得人思乡泪满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