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钦松:今画长江揽胜,鼓国之浩气,咏时之新风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并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

为了全面呈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简称“历史画创作工程”)创作成果,11月20日,恢弘壮观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展示。“历史画创作工程”是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重大项目,于2011年启动,由近300位美术家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作品共146件(幅)。在该工程的165个创作题材当中,只有3个是山水画———长江、黄河和长城,其中,长江题材的创作者是中国美协副主席、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许钦松,由他完成的巨幅山水画《长江揽胜》也在本次展览之列,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许钦松 《长江揽胜》

创作《长江揽胜》是梦寐以求也是责无旁贷

许钦松表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历史画传统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却存在缺憾,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呈现新中国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恰恰是美术界责无旁贷的使命,正是这样的出发点上“历史画创作工程”应运而生,的确正当其时。据介绍,“历史画创作工程”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工作之艰巨繁复,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该工程的165个创作题材涉及我国历史的各个朝代,涵盖政治、历史、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不仅活动的规模、数量和方式在东西方艺术创作历史上绝无仅有,而其历史主题的连续性、内容覆盖的系统性、艺术呈现的完整性也堪称在世界同类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少有。正因如此,“历史画创作工程”对广大美术家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许钦松也不例外,作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在仅有的3个山水画题材当中,他对《长江揽胜》情有独钟,这个比“百里挑一”概率还小的机会确是太难得了。“能够参加这样重大的美术工程,作品能够永久陈列于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国家级艺术殿堂之中,我想是每一位艺术家梦寐以求的。《长江揽胜》不光是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就提交草稿,后来也很幸运地通过了。”许钦松如是说。

《长江揽胜》局部欣赏

应赋予长江怎样的生命和灵魂?

许钦松认为,每一次创作都不应该仅仅是单纯、机械的描摹状物,而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寻求如何赋予表现对象灵魂和内涵,使作品的主题升华为画作的神韵,对于“历史画创作工程”的重要之作《长江揽胜》尤为如此。于是,在创作期间,许钦松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沉浸到深深的沉思中。在许钦松心目中,长江是一条母亲河,这条河流路径11个省市,跨越了一个大的区域,同时,她跟黄河一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是从过往奔流到当下又涌向未来的,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故事,包括社会的变动、朝代的兴衰更替、文化的传承变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奔涌向前。所以,长江是一条印刻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沧桑的大河。“长江在我心目当中,是至高无上的,是一条永存的河,是代表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流不息的一条精神之河。作为一个当代画家,笔下的长江必须具备时代的精神,我要画的,不是原始的长江,不是近现代经过改造后的长江,也不是文人的长江、古人的长江,而是‘文明史中的长江’,是‘时间上永恒’与‘空间上无限’的长江,有着民族精神与气质,体现大国气象,是国人心目中的长江。”他说。正如许钦松在《长江揽胜》上的题词:“国家兴盛则文化繁荣,长江为中华文化象征,故古人多画长江万里,歌之咏之,今画长江揽胜,鼓国之浩气,咏时之新风,余为之四下长江,体悟江之神韵,岸之风骨,数易其稿,五载方成。”

《长江揽胜》局部欣赏

绘长江于一画,难!

通过自然山水来表现文明史,是《长江揽胜》的难点之一。因为它是一个文明史的美术创作项目,画的对象虽然是自然景观,但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与气度,所以创作《长江揽胜》绝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创作者自身表达上。“一方面,作品要表现我对长江的理解与感悟,要画一条灌输着我强烈个人的感受、愿望、感情、创作灵感的长江,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长江又是我‘人的长江’,另一方面,它又是承载数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共性长江’,一个是共性的,一个是个性的,要将这种承载着共性的文明,与个性的情感相融合,我觉得很不容易。我创作一开始的心理压力和创作难度都很大。”许钦松说。与此同时,由于此次“历史画创作工程”的全部作品将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主厅和各回廊中,为达到博物馆陈列的整体规划设计,作品尺幅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了体量面积。要在长6.7米、高4.7米的近方巨幅画纸上完成《长江揽胜》,这不仅增加了精力、体力、工作量,也对创作者的能力和作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也将是许钦松画过的最大的一幅画。可如何在方形构图中展现彰显中国气派的万里长江?如何在如此巨大的画作中突破以往的创作技法……一个个挑战结结实实地摆在了许钦松的面前。

《长江揽胜》局部欣赏

力排困阻 终成巨作

为了完成这幅“巨作”,许钦松专门新建了一间7米高、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作画的巨大宣纸来自安徽某宣纸厂的特制,由两张大纸接驳而成。许钦松先后4次赴长江考察写生,写生稿创作了近百张。他认为,如果不深入实地写生、考察,就很难有真情实感。最终,许钦松在前景处选取了长江三峡一段,设计了滚滚江水通过三峡奔流到远方入海的画面呈现。他采用对角线布局,在很高的视角上展开,画面由近及远,由近处的雄伟壮观,到远处的浩瀚邈远,层层推进……长江水从画面右下方一片云雾蒸腾中涌入三峡夔门,夔门两岸高耸的峭壁,把滔滔江水逼成一条细带。许钦松觉得长江三峡夔门最能表达长江的个性,三峡有激流,有险滩,有人文景观,有高耸的山壁,有翻腾的云雾,这些都能够显著地体现长江的特点。三峡两边的山壁岩石的斑驳沧桑和变化万千,为长江的历史痕迹与时空记忆提供了一个承载的细节,构成“历史的长江”重要表现部分。长江也是一条澎湃的江,他重点刻画它的江水和云雾,包括天上的云,江面升腾起来的云,都涌向大海的方向,在其中赋予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气场。而作品右上方的一抹淡淡的朝霞,预示着一种未来,一种向往的未来这样的意味。

《长江揽胜》局部欣赏

由于尺幅巨大,许钦松在整张画的艺术语言表达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因为传统的笔墨无法承载这么大的画所需要表达的色彩感,整体感。因此,在表达方法上,我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说线条的叠加,纹理的刻画,以及用笔的力度,都尽可能地增加一种雄浑苍劲的力量感、厚重感,使这张画能够显现出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有气韵流动的感觉,比如说云雾的处理,让云雾流动性更为强烈,因为是流动的长江,也是流动的历史。”

长江揽胜》高清图,请手机横屏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钦松五年磨一画 新作《长江揽胜》收笔
2019年最具收藏价值实力派画家:孙敬会
《乾隆南巡图》《清明上河图》​《运河揽胜图》……让我们舒展画卷,领略中国大运河别样风光!
一框极限邮集:《长江揽胜》
三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作业答案2022
历史与文明的沉淀 长城上篇(长城怨大音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