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大学胡长春教授书法作品赏析

徐之腾为胡长春教授造像

胡长春又名井川,号嘉碚,安徽当涂人。先后师从于徐无闻先生、荀运昌先生、秦效侃先生、何琳仪先生丶黄德宽先生,问学于葛介屏先生、刘子善先生丶章祖安先生、黄惇先生、曹宝麟先生。

现为西南大学教授,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书法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与书画艺术交叉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篆刻艺委会副会长,重庆北碚区书协副主席。

胡长春教授

原文载《美术观察》2014年第11期

文化修为:书法艺术“技进乎道”的必由之路

胡长春

近读朱培尔先生《“技近乎道”·一个未竟的使命》一文,感同身受,这是笔者多年来读到的一篇有关书法的好文章,思考的深度也反映出作者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 十分赞同作者以下观点:

“技法是书法创作中的一个关键元素。

“但是如果说当代书法对古代高超技巧的接受已经超过了前人,显然又是以偏概全的,这是因为当代书法对技巧的接受是很有局限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古人对书法技巧的把握,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甚至不是一件特别在意的事情。书法的基因在古代的传承,并不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技巧强化训练来做到。对于写毛笔字这件事情来说,书写技巧的本身对于古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代中青年书法作者在掌握技巧的娴熟方面较前辈书家的确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技近乎道’所必须的程度,也不是一种自然的水到渠成。其实,我们在技巧的表现上,不是没有可能做得更好,遗憾的是我们关注并加以炫耀的往往是最简单、最容易表现的,这样的创作,无疑缺少典型意义。”

笔者之所以对朱先生的观点有如此强烈的共鸣,想来是因为朱先生文章触及到书法艺术的真问题,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

胡长春书法作品

总结自己三十多年的学书经历,笔者感到非常得幸运,我们这一批学书者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书法热”而成长的。由于碑帖复制技术的进步和大型展赛的风起云涌,书法技法在这期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对经典的重新认识、临摹,于驱除污染书坛的丑恶、肮脏、庸俗之风大有裨益,但在对“书法内美”的认识上尚嫌滞后,笔者十分赞同章祖安先生倡导的“清、厚、奇、古”书风,目前各类展览作品中“清、厚”者有之,而“奇、古”者乏见,更多的是“以吴兴平顺之笔,运山阴矫变之势”,把经典演绎为平庸,正如章先生所云:追求“‘视觉冲击力’,不但损伤了我们的形式感,钝化了我们的视觉悟解力,也正在快速摧毁含蓄、隐秀、象外之象等传统美的范畴。”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当代中青年书法作者在大力批判经生体、馆阁体的同时,自己却又不知不觉地掉进了展览体”的泥淖之中,当然也有许多的书法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出于功利的考虑而无法自拔,因而朱培尔先生的思考就迥出时伦,具有特别的价值。作为艺术追求的高层次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也不仅仅是观念的,更重要的是书家自身的生命体验,更多的是关乎人本身。

胡长春书法作品

每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是可以放缓脚步,回望一下曾经走过的历程。

汉字本身自具美感,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汉字及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只有对汉文字有充分理解,才能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本。众所周知,世界上古文明的文字最早都曾采用图像形式,但为时不久就归於消亡而代之以字母,其中只有汉字独树一帜,维持图形不变、使用了几千年以至于今天。文字、文学、艺术(书法)三者的连锁关系,造成世界文明中独一无二的、风华独绝的“汉字树”。一个个来源悠久的文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周代六艺之一的“书”是包含文字学和书法学的内容,古代“文”和“书”是合一的,唐朝和宋朝“书学”中,文化修为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诗书画印的排序可见一斑。近代以来的学科分设后,才有书法学和文字学的独立设置,以至于书法在当代被误读为类似于纯技巧的体育竞赛。当我们驻足书法展厅,一幅幅作品好似一个个走秀的模特,精致,时尚,雷同以至于浅薄,远不如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有深度,有震撼力,有生命感。

造成当代书法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出了诊治的药方,似乎是有道理,似乎又不尽如此。笔者研习书法多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文化修为才是书法艺术“技进乎道”的必由之路。当然这只是大的方向。

文化修为和知识学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书家的文化修为不同于学者的治学。知识是外在於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文化的修为是基于“知识”层次的践行与修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美等文化传统之後,更进一步融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关注对“人”的关怀,体悟宇宙生命之道。

书法艺术的“技进乎道”是一趟极艰辛其且成功率极低的苦难旅程,犹如在沙漠、迷宫里头行走一样。出发时浩荡的队伍,走出来的只剩寥若晨星的智者。同样,我们若紧跟流行书风很容易使我们以为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而且还要影响其他人往前走,而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书法史的大格局里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的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己深处沙漠、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其实我们头上纵横的星图才是我们走出沙漠、迷宫的参照物,能发现头上有纵横的星图,这本身就是智慧。在沙漠、迷宫里头行走,脚力再好,若找不对方向,脚力都等于零。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才能走出去----这就是书法“技进乎道”艺术之旅的文化修为。

我们再从正面来看看近现代有成就大家的文化修为,或许对我们已经开始或将要开始的书法艺术之旅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

齐白石自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齐老先生并非矫情,恐怕也很难用“忽悠”就可以搪塞的了的。虽然是木匠出生,但他对文化的敬畏,学习传统文化所下的功夫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木匠齐白石成为画家齐白石的关键所在。齐白石对自己的诗才相当自信,甚至自负。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我的诗,写我心里想说的话。本不求工,更无意学唐宋,骂我的人固然多,夸我的人也不少。从来毁誉是非,并时难下定论,等到百年以后,评好评坏,也许有个公道。” 他总结自己写诗成功的主要原因时说,他许多朋友的文化比他高,但他们的心为科举功名,学作的是试帖诗,虽然工稳妥帖,用典用韵讲究,但毕竟拘泥板滞,不见生气。我作诗不为功利,反对死板无生气的东西,讲究灵性,陶冶性情,歌咏自然。所以,他们不见得比我写得好,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见“作诗”在其心目中的份量与地位。无疑,齐白石发觉了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来了。

胡长春书法作品

有人说,行书最得魏晋神韵的不是白蕉、沈尹默,而是黄宾虹晚年的小行书,真是独具慧眼。黄宾虹无疑是深谙文化星空的运行之道的,他找到的坐标很准,很纯粹的走出来了。其弟子林散之平生写诗三千多首,墓碑上自书“诗人林散之”。他无疑是透过诗歌的文化星空坐标走来的。

陆俨少的文化星空坐标甚至于很具体,他在《学画微言》中说:“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我提出这个比例,其用意是学画不光是作画,还有画外的功夫。第一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变化作者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关于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加以对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见解,以及笔有韵味神采等等,亦即前人所主张画要有书卷气,有了他,就有文野之分,新的涵义就是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再则古代书画名迹,寥如星凤,欲见为难,而自古大文学家、大诗人之鸿篇巨制,随手可得,一篇在手,讽咏咀嚼,不特其声容气势,甚之通篇结构,繁简虚实,移之于画,无非佳制,所以我认为学画而不读书,必致营养不良,不独不能吟诗撰文,见其寒俭已也。看陆先生的夫子自道,他好似用方程式算出了文化星空的坐标,向我们走来。

“集天下之智慧,成一体之书法”,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些一直是“得道者”经验之谈、成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胡长春书法作品

<一>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列国金文史料汇编校注与分类索引” (批准号16XZS002)

2.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汉字的写刻与汉字字体发展演变研究》((批准号12YJA740023))

3.主持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会项目《方以智〈浮山文集〉》(批准号0802)3万;

4.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批准号13&ZD130)子项目

5.主持西南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徽派书法艺术研究”、“中国书法与古文字研究”

6.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之子项目《汉代文字发展史》(2011年立项);

7.承担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规划项目《中华大典》子项目《四书》类和《石经》类的编纂工作(教社科司函[2008]109号) ;

8.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研究》(批准号AHSK09-10D17);

9.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书法的观念和历史》(批准号05JA760014)的科研任务;

10.参加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安徽文献研究论著目录索引》(批准 号2008sk258zd)的科研任务。

11.组织编写《黄山市文化大市发展规划》,2006年,横向项目

12.组织编写安徽省中学《写字》课本4册,小学《写字》课本12册;通过安徽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现为安徽省中小学《写字》课教科书,2003年,横向项目

胡长春书法作品

<二>出版著述及获奖

专著

1.《中国书法与古文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上、下册),线装书局,2008年10月

编著

3.《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古籍目录分典·经总部》(全3册,参加编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4.《(道光)安徽通志》,(全6册,参加点校),黄山书社,2015年;

5.《龙眠风雅全编》(全10册,参加点校),黄山书社,2013年;

6.《琵琶行》,重庆出版社,2012年;

7.《黄生全集》(全5册,参加点校),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

8.《孙过庭书谱集字章法》,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

主编

9.《黄山》(副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年

10.主编《临摹与创作》系列丛书 (第一辑共5册),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

11.主编《名家临书》系列丛书(共11册),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年;

胡长春书法作品

<三>获奖

1.《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上、下册),获2007-0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2.《龙眠风雅全编》(全十册,参加点校),黄山书社,获2013年第29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3.《戴震全书》(修订本责编)获第26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安徽省图书奖一等奖

4.《凌廷堪全书》(责编)获第25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图书奖二等奖和第13届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5.《歙纪》(责编)获第10届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胡长春教授签名赠送“徐之腾书画工作室”专著

胡长春教授正在创作书法作品,学生徐清溪在一旁学习(徐之腾2015年4月2日拍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胡长春教授工作室)

请需要毛笔和宣纸的朋友们看后面的广告图片

徐之腾公众号二维码

徐之腾个人微信号二维码

徐应平:艺名徐之腾,男,出生于1964年3月。重庆市涪陵人。现为重庆市南岸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政协书画院画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重庆修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夏大家》书画杂志副主编,《华夏大家》书画报主编。长期致力于推介书画家并用钢笔为其肖像速写。2015年创建徐之腾书画摄影交流展销平台,平台的微信公众号是XYP33338、私信微信号XYP6464。联系QQ408280988。联系电话:137094693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长春书法作品赏析
沈鸿根
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29种)
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24种)
今天,那位“不允许自己泄气,不允许自己喘息”的老先生,走了
再现玺印的文化价值——评价胡长春教授的《战国玺印(分域音序)》上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