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京新:我是一个笔墨派

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协江苏省委常委;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画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我是一个笔墨派

问:传统意味着什么?传统对中国画的发展有什么价值?

周京新:中国画的传统是比较复杂的。明清以前,传统主题内核一直在步步延续,层层积淀,不断发展,这种内核也实际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儒、道、释的交织,这是大的文化背景。概括起来讲,传统中国画语言的主体就是笔墨,无论是坚持、反对还是误解,都改变不了这一点。比较成熟的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画一直在走构建笔墨、丰富笔墨、净化笔墨、延展笔墨的路,出现了一批了不起的大师,他们各自不可替代的贡献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既文脉纯正又开天辟地。在我看来,笔墨是中国画之本,笔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原则,所有构图、造型、线条、色彩、工笔、写意等等都是笔墨的派生系,都与笔墨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问: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意思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你怎么看?

周京新:我一向认为,传统中国画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笔墨,虽然它不是一个单纯技术性的东西,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精神性的东西,因为笔墨的独特技术性是无法回避的,撇开了技术性,笔墨就无从谈起。笔墨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独特世界,是一种法度严整的独特技术。一味鼓吹精神,拿笔墨当遮羞布的,往往是技术低能、假装高深;一味强调技术,拿笔墨当劳动活计的,往往是精神苍白、徒劳无益;一味强调要传统,拿笔墨当祖坟守着的,往往是不思进取、难有作为;一味强调不要传统,拿笔墨当碍事儿的绊脚石的,往往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近一个世纪以来,专业中国画界对笔墨的认识每况愈下,是因为许多画家越来越不研究它了,越来越把它简单化了,越来越不懂真正的它了,以至于总是把它看小了,看空了,看偏了,看死了。最糟糕的是,把根本够不上笔墨的东西当成笔墨,最流行的就是直接拿速写当笔墨,好似把广场舞当成芭蕾了。

问:在你看来,精神性和技术性是什么关系呢?

周京新:我认为,笔墨的精神与技术就像血和肉,一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厚此薄彼或一分为二都是自残行为。精神与技术的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促动,相互生发,相互转化的。是笔墨,就应该精神内涵与技术质量俱佳并融为一体,且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气象。技术质量差,精神内涵低,进而缺乏独特个性者,那都算不上笔墨。我是一个笔墨派,我认为笔墨绝对不是一个束缚人的东西,而是一个能够激活人的东西。

问:笔墨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即要研究学习,又要为我所用。这是否就是所谓的“笔墨当随时代”?

周京新:笔墨“随时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元人的超逸,宋人的雍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样子去“追”。一说学习借鉴就跟风,照样子去“追”古人的“风气”,是笔墨探索过程当中的一个误区,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装扮成古人才有笔墨,或者是若不把自己装扮成古人,笔墨就好不了,这就不是笔墨的问题了,而是我们这些画家的问题。

问:提到笔墨这种修养,你是否可以谈一下文化修养在中国画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你认为艺术家所需要的修养都包括哪些?

周京新:我认为文化修养应该是画家终其一生的追求,不能只是某一个时期、某一种阶段、某一种场合的需要,画家时时刻刻都需要修养自己,相当于人需要新鲜空气一样。但文化修养要避免一些误区,就是只注重知识层面积累,只注重画里做做效果,只注重嘴上说说快活,而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自己的实际作为。我认为,修养首先看为人德行,即便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画家,也首先应该是一个德行达标的人。

问:“人格高画格亦高”想必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感悟力呢?

周京新:感悟力是画家综合修养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重要,却替代不了感悟力。绘画是特殊的创造性劳动,一个好画家应该有一种能够灵魂出窍、天马行空的特殊感悟力。画家的感悟力如果不够,或者干脆没有这样的感悟力,那么再多的知识在他脑子里也会是废物,再好的毛笔在他手里也会像烧火棍一样,再怎么了不起的题材在他笔下也会成为垃圾。

问:你强调的一方面是修养,另一方面是感悟力。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周京新:修养离不开学习、研究、体验,真正用心去学习、研究、体验了,就会有效果,这些方面具体怎么做因人而异。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善其身”,也就是洁身自重,善思善为,让自己的身心尽可能地保持洁净,让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尽可能高一些。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面对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方说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遇到排队不插队,晚上开车尽量不开远光灯等等。我每次出去写生都要带着一次性垃圾袋,每天结束离开的时候,一定要把周围的环境收拾干净,如果同行的人丢了烟头,我会让他们捡起来带走,他们捡不干净我就来捡,这样做我心里才踏实。

小节是大节的影子,德行是修养的根基。若平时千方百计地攀权附贵,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转过脸来就号称自己在画里面有很伟大的精神追求,那一定是骗局,骗自己、骗别人,也弄脏了“艺术”这两个字。

问:你对于写生的看法是什么?

周京新:对于我来说,写生不是去打草稿或收集资料,写生就是创作。我喜欢面对实景、人物直接进行创作,现场完成作品。这时候我就像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舞台不是在剧场里,而是在自然实景中。我喜欢这种自然的创作方式,眼前的一切都是鲜活自然的,那是一种滋养,也是一种享受。

自古以来,写生与传统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嘛。只是,现在西画观念主导下的写生与传统中国画的写生不一样,一个基本上是看着画,一个基本上是看了记下回去画,各有所长。

我认为,通过写生可以感悟传统经典形成的路径,明白经典语言是怎么来的,以便自己去追求经典精神和品质,因为,堪称经典的笔墨语言一定是感悟造化而来的。写生是一种态度,是感悟造化、构建笔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很棒的研究方式,体现的则是一种讲求学理的科学研究态度。

问:你去自然当中感悟到的东西,跟你的出发点——写意、写心,是由内而外的结合?

周京新:是的。其实写意就是写心,技术层面的写意是精神层面的写心的一种实际呈现,所谓表现就是将自己眼睛里实际看到的它,搁在心里有标准、个性、章法、目的地臆造一番,得出一个我的那个它。我认为,自然当中那些原版的真家伙,对于绘画表现来说应该是有心有意地参照,并以我的方式取舍改造。这与无心无意只照搬,以及有心有意却不参照,是不一样的,前者会很被动,后者会很概念,一个丧失了自由,一个放弃了鲜活,都不是成功的写生

问:对你影响比较大的画家,或者你特别喜欢的画家有哪些?

周京新:我喜欢的画家古今中外都有,比方说:贯休法常、梁楷、八大山人、徐青藤、任伯年、黄宾虹、德加、雷诺阿、塞尚等等,都是我喜欢的画家。以前我还喜欢黄山画派的梅瞿山,不喜欢石涛,后来我硬着头皮买了《石涛全集》回来,读过之后我又开始喜欢了。喜欢与不喜欢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我对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画家都决不去模仿,我觉得,他们值得我学习的不是语言形式和具体方法,而是潜藏在形式和方法里面的原理。

展览名称:墨羽—周京新花鸟册品鉴雅集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30日15:30

展览地点:南京·六尘艺术馆

南京市雨花台区玉兰路2号玉兰山庄会所2楼

出 品 人:柳晖

策 展 人:柳晖

主办单位:江苏六尘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南京·六尘艺术馆

特别鸣谢:宣和国艺、宣和艺术品基地

--- END ---

私享丨出品

微信运营合作邮箱:sixiangart@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花鸟画,画得有味道
听周京新老师说绘画的规矩
他的工笔花鸟,太诱人了(周彦生)
金陵画家(19)---周京新
张立辰、薛永年、刘曦林杭州畅谈大写意
周京新:我一贯追求干干净净地“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