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大家·大师

文/陈仕彬

经常看到一些被冠名为某某名家或大师的作品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才有的优点被胡乱地安置在无数莫名画家身上。称颂者一脸诚恳,仿佛“大师”的桂冠就是为君量身定做的,实至名归,非君莫属。书画家在“受之有愧”的同时也当仁不让了。此等趣闻屡次出现,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名家,什么算大家,又有谁能称得上是大师呢?沿着这个思路,我陷入了沉思。

名家

名家,顾名思义就是有了一定名气的人。一代大师齐白石,早在湖南老家的时候就是一个名家。大师和大家都是由名家发展进步而来的。清代学人华翼伦在《画说》中有言:“画有大家,有名家。笔墨隽永,毫无俗笔,自然名贵,是谓名家。”说的是名家在笔墨的境界上意味深长,不落俗套。

名家是针对无名之家而言的。普通的书画家可能就是一个美术爱好者或以书画为职业的美术工作者。他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法 有一定的笔墨高度,特别对于景物层面的表达要应物象形,能做到对景写生。作品能有自己相对独到的笔墨语言。

名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在理论上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书画见解并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书坛领袖沈鹏先生就一直弘扬原创。有些书画家,追随二王颜柳或者荆关董巨苦练几十年,笔墨甚为熟练,然而遗憾的是,精湛的笔墨并没有使他们成为一流的艺术家,反而受到古人的禁锢而束缚了真我性情的抒发。名家应该是有一定人文修养的人,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将其中精髓诉诸笔端,形于画面。

关于“名“的问题,朱良志先生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不能以“名”和“无名”这样一个相对待的观点来看世界。董其昌在题画诗中说:“曾参〈秋水篇〉,懒写名山照。”意思是说他看了庄子的《秋水篇》之后,就不愿意再去写名山大川了。有名山就有无名之山,有高山就有低山,有名家就有无名之家,“名”这个东西它不是一个构成世界意义的主要方面。所以说,不要盲目地追求名家字画,默默无闻的书画家也有很多造诣深厚的。我们可以区别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但应同样尊重为艺术而努力的普通书画家们的劳动成果。

大家

作为书画大家来讲,首先要在书画上有自己独到的面貌。比如叶浅予的少数民族人物画,傅抱石、李可染的墨韵淡彩古装人物画,这些代表个性风貌的画作都是深入人心的,而且这种面貌是被大家公认的。

第二,要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并有过人之处。理论和技法应该能汇通传统与当代,能提出对中国美术有贡献的观点。因为有时一点点智慧的火花就能点燃无限的艺术生命。

第三,融通书画以及相关艺术门类。博学善忘贵融通,不同领域知识的融汇,多重的艺术体验,往往能使艺术家的艺术世界绚烂多姿,艺术灵感源源不断。

第四,应具备很高的人文修养。这其中包括文史哲方面的修养。华翼伦在评书画“大家”时说:“浩浩落落,独与天游,不为物囿,虽寥寥数笔而神实气足,巨幛万卷,千岩成壑又恢恢有余,是为大家。”这其中的“浩浩落落”,“巨幛万卷”之气势与韵味,必定是有极高的人文修养者方能为之。

第五,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戴熙言:“大家在气象,名家在精神。骨性天成,各行其是。”此处气象乃气韵和风格。人品不高,用墨无法。郭若虚语:“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画家的人格魅力会自然而然的映照到图画中去。

大师

大师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多指在修炼上达到至境的出家人。随着西学东渐,大师一词开始泛指在文艺及其他精神领域里有突出成就的人。艺术大师,应该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耳目一新的创造精神。大师往往为艺术奋斗终生,并引领潮流,对当时及后世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

所以,大师是一个很崇高的称谓。人们往往会把这样高级别的荣誉追送给远去的艺术家,以纪念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跨时代成就。大师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师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艺术上要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时代的风格、特征、面貌。并有非常完整的系统表现,他不是一个点,他是一个系统。

第二,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到了这个地步,艺术家见多识广,转益多师,勤于思考,自然会有创新,也很容易取得成绩。钱穆认为:“大师者,乃是通方之学,超乎各种专门之上而会通全部之大义者是也。”超乎各种专门之上,诗书画印全都精通。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他们都是诗书画印四绝全才,以诗心如画,以书入画,以篆刻高古之气入画,会通全部之大义,画境自然气韵生动。

第三,就是在理论的上,对整个书画艺术有前瞻性、推动型的、独到的完整的理论建树。并对美术界有前瞻性、开拓性贡献。大师既是深厚传统的集大成者,又是开一代风气的先行者。大师的产生需要深远的文化积累和卓尔不群的个性体现。

第四,要有极高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对大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大师而言应该是一个相对硬性的条件。良好的人文修养,外化出来的精神世界才会是澄澈和高雅的。大师不仅是艺术世界的,更是精神世界的。

大师要能在不毛的荒地上唤发出繁花似锦的春天。一首古典诗词可能非常优雅,一部美国大片可能非常刺激,一个相声小品可能非常的风趣。但是因为它们缺少醉人的精神,给人的感觉又都是浅层次的。大

师能为世人所敬仰,正是他们作品中散发出的震撼人心的精神。这种精神或者抚慰人的心灵,或者给人以心灵的触动,让人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这或许又是陈炎先生所说的那种继哲学和宗教之后的“终极关怀”。我认为艺术大师的作品更能给人这种感受。

第五,他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榜样。《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艺术大师有这样一个解释:“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敬的人。”就是说大师要德艺双馨,这种双馨来源于大师的人格魅力。

第六,有一个绚烂的人生经历。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绚烂的人生经历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少时做公子,风度翩翩;中年时做名士,倜傥洒脱;演话剧,生动形象;画油画,栩栩如生;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后来办报刊、当教员、做和尚,每一个时期他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在风云变化的时代沉浮,却没有沉下去,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大师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一定的审美范式和审美观念一旦形成便会长时间的占据和影响着人们的头脑。尼采曾说:“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的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就越渺小。

”徐渭半生落魄,发狂发癫,“笔底名珠无处卖”,只能独立茅屋看晚风了。黄宾虹在世时作品不太被世人认可,他却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说他的作品五十年后定会被人欣赏。现在看来黄宾虹是对的。

第七,大师的影响力和难以超越性。大师多具有时空超越性,有些人可能没有在那个时代收获应得的赞誉,可是随着历史的洗礼,他们还是显露了夺目的光芒。即使在大师远去之后,后人仍然会频频打开大师的艺术世界,吸取营养。

这也就是兰亭序,不停被人临摹,荆关董巨山水一直被山水画家奉为榜样的原因。大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使模仿者望其项背,只能是让人望尘莫及。比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倪瓒、石涛、八大、齐白石等等。倪瓒山水的逸气,八大花鸟的孤傲,齐白石那种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的天真烂漫,这些都是后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的。

大师的作品往往超越时代,深入人的心灵,多少年后再回望依然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往往是一个时代,造就了某种个性的人成为了大师,后来想攀援艺术高峰的人也只能是另辟奇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的收藏名家书画
艺观 | 陈仕彬:衡量书画作品价值和价格的标尺
当今书画界乱状之“名师高徒”?恶心到令人发指!
王唯行论名家:范曾
书画收藏十看 作品本身艺术水平是主要因素
杨薇禾 | 春和景明——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线上精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