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苟建生油画作品欣赏


苟建生

       苟健生,1986年毕业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研究生高研班。副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重庆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

个展:

1989年《苟健生个展》重庆

2012年8月在北京(宋庄)原创艺术博展中心举办《苟健生油画展》

2016年4月举办个人油画展《行走山川—苟健生写生作品展》重庆

2017年1月举办《追寻在路上》油画作品三人展,重庆人民大礼堂

收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油画作品;《走进西藏》

重庆光大银行艺术馆收藏油画作品;《渔歌云烟》《炊烟袅袅》《古镇》《秋色》

重庆科技学院美术馆收藏油画作品;《穿越风雨》《风雨枝头》

个人收藏油画作品;《穿越风雨》《春雨朦胧》《无语》等

获奖作品:

1989年5月作品《过去岁月》获《全国首届职工美术作品评奖赛》油画二等奖。

作品《过去岁月》、《我这片土地》、《晚归》入选第三届全国石油职工美展,88年油画

作品《山的儿子》入选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美术作品展,获油画参赛奖

参展作品:

2005年7月15日~~23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语巷》、《云雨江南》、《远去的轰鸣声》展出。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重庆市选送作品。

2009年8 月作品《缠绵春色》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第四届重庆市美术作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重庆市选送作品展》

2013年10月作品《山村新貌》入选《庆祝国庆重庆市美术作品展》

发表作品:

(1):2003年作品《林边景色》、《赶集归来》、《竹林小路》、《秋色》、《戈壁深处》、《晓月》在中国美术第6期中发表

(2):2004年作品《红背景》、《江上乐曲》、《沙坝藏居》、《毕棚秋色》在中国美术第1期中发表

(3):2004年《东方艺术》第4期封面人物特刊,发表作品有《深蓝的地平线》、《地平线》、《静静山林》、《割草》、《澜沧江边》、《过去岁月》、《飘着的云》、《背景深处》、《寒雪》、《走过远古》、〈高《山在脚下》、《一山又一山》、《凤凰初春》、《晨晖老巷》、《绿水鱼舟》、《初春》、《毕棚沟卓玛湖云涛》、《红灯笼》、《沙坝藏居》、《米亚罗金秋》、《边城吊角楼》、《水车》、《小路情语》、红《墙》、《米亚罗深秋初雪》、《边城初雪》、《毕棚沟秋色》

(4):2005年在《中国油画》第二期中发表《澜沧江边》、《地平线》、《伸向地平线的路》、《割草》、《静静山林》作品

(5):2007年2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无语》、《斜阳偏岩》、《古镇》,《远去的轰鸣声》

(6):2008年1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江南细雨》,《走过远古》,《江南细雨2》,《阳光升起的时候》

(7):2009年6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守望生命的色彩》,《变异中的沉默》

(8):2009年11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伸向远方的路》,《彩云飘飘》

(9):2010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发表作品《秋雨纷纷》,《寻找》《穿越风雨》,《春雨朦胧》

(10):2012年在《中国油画》第四期中发表文章作品涤烦襟怀,《感悟生活----也谈油画民族性》、《秋山云涛》、《翠溪秋雨》、《春雨朦胧》、《水墨古镇》《河堤春柳》《深山樵夫》作品。

《太行人家》100×80cm 2017年

生命与自然

----谈苟健生的画

文/易英

苟健生的一幅早期作品《走过远古》(1984年创作)很吸引我,画面上是很简单的风景。辽阔苍凉的荒原,遥远的地平线与天际相连,荒原上缓慢蜿蜒的曲线重叠着伸向远方,地平线的尽头隐约可见的古堡,似乎将岁月凝固在苍茫之中。在画面的下方,与古堡遥遥相对的是一个匆匆而过的女人,她好像只是一个轮廓,一个符号,为自然或历史注入人的印记,这样的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能不会被重视,它的技法显得过于简单,画面上没有明显的笔触,颜色也很单调,更没有乡土现实主义那种流行的“怀斯画风”,那些草地被他用稀薄的颜料一抹而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其实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刚刚影响过来,梵高式的表现主义和写实变形的画风盛极一时,乡土现实主义虽然在题材上紧扣了时代的要求,俄罗斯的遗风,印象派的实验,追寻历史记忆而技法相对简单粗略的绘画。

《初春》100×80cm 2017年

《十里桃花》100×80cm 2017年

苟健生是个不自觉的预言家,他在那个年代肯定没有在主观上意识到今天艺术的发展。在今天的绘画中技法已不是那么重要,当年那种先作出肌理再仔细描画出每根草的画法,现在多到商品画去了。题材,观念成为当今绘画的价值,个人表现方式则是形式判断的取向,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技巧是为识别技巧的人而画的,在一个图像贫乏的时代,技巧为复制现实的图像而存在,通过这些技巧与图像来构造一个虚幻的现实。技巧的价值就在于复制现实的程度,但越具有再现性的技巧也越可能从再现的对象中独立出来,成为欣赏的价值,就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乡土现实主义中的怀斯一样当那种精细描绘的草地取代了俄罗斯的笔触后,人们早就忘了乡土现实主义的本来的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运动的时代,但在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批判的武器。思想的对象和个人思想的方式却总是不被注意。苟健生的画很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他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首先就要摆脱技巧的规则,似乎不可思议。是不是自然本身的召唤,人的生命融入自然之中,激发出生命与自然的意识。苟健生的风景画不是让观众阅读现实的场景,那是一个心理的场景,象征的场景,历史被凝固在自然之中,《伸向地平线的路》(1985年创作)比《走过远古》更具象征性,在地平线与压顶的乌云之间是一道苍白的天光,这是一条从现在通往历史的路,它穿越时间的荒原,追问历史的意义。真实的草原被虚化了,它变成时间与空间的象征,我们从时间的长河中走来,哪里是意义的空间。

《细雨太行》100×80cm 2017年

《待播的土地》100×80cm 2017年

《太行石板岩》 100×80cm 2017年

《西乡评》100×80cm 2017年

从历史的荒原到生命的荒原,苟健生把自己的生命意识也投射在他的荒原上,他的笔法,色彩和构图都不是真真实的草地,而是他的心理写照和象征。就像那个思想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一样,思想也离我们远去。苟健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画依然以风景为主,但少了那么多深沉或凝思,可能与他的工作有关系,风景画中多了装饰性的成分。大历史的观念似乎从他的画中消退,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成了他的潜在主题。《赶集归来》(1998年创作)像一幅很传统的风景画,使我们想起康斯泰伯尔和柯罗,他力求表现出一个没有被文明污染的自然,一个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当然不再是那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象征性的荒原,《晓月》(1998年创作)显得温馨而恬静,画面笼罩在淡淡的诗意中,和他以前的风景画相比,仿佛是无处归宿的精神在向梦幻中的家园回归,自从现代艺术以来,写实与精神似乎是一个难以协调的矛盾,写实的强化总是以精神的弱化为代价,如果我们不知道在苟健生的艺术中精神历程的话,也不容易读出他当今作品的精神性,当苟健生在表现人对自然的回归的时候,他的精神也在遥远的地平线等候着他

《满山梨花香》 80×60cm 2016年

《水库边的小学》100×80cm 2017年

《九月东梨村》 80×60cm 2016年

《太行烟雨》100×80cm 2017年

《初春桃花村》 80×80cm 2017年

《塘河秋色》100×80cm 2016年

《宁静的山村》100×80cm 2017年

《河边桃花》100×80cm 2017年

《春到太行》100×80cm 2017年

《秋色》100×80cm 2016年

《水边山色》100×80cm 2016年

《太阳快出来了》100×80cm 2016年

《情在旅途中》 100×100cm 2015年

《老宅生香》 80×80cm 2016年

《远处的村庄》 100×80cm 2016年

《古老的村庄 》100×80cm 2016年

《古镇晨曦》 100×80cm 2016年

《橘子熟了》 100×80cm 2016年

《松柏云海》100×100cm 201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中国 」——李志刚油画作品鉴赏
裴维敏油画作品欣赏
吴衍群油画作品
荒原下的岩浆 | 叶楠作品
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关良水墨作品欣赏!
感怀秋色·油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