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自责”心理过重,家长该怎么办


桑老师:

您好!

我的女儿今年读六年级,本是个阳光、乐观的孩子,可最近我发现,她的“自责”心理过于严重。每次考试,如果考不好,她就会很难过,觉得自己很失败,以后会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工作,无法好好照顾父母……甚至有时候我和先生闹点小矛盾,孩子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错。看着她这样,我很心疼,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她。桑老师,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无锡一学生家长

家长: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和您一起探讨您女儿的状况。信中您提到,您的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最近她的“自责”情绪似乎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她对学习成绩特别在意,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自责难过,同时会联想很多;另一方面,对于父母在家里的一些矛盾争执,她也会自怨自艾,胡思乱想,觉得是自己的错。对于她的这些变化,您和孩子的父亲既心疼,又困惑,很想帮她,却又有些不知所措。我能理解您的担忧和困惑,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学六年级的女孩,从年龄上来看,大概十一二岁,即将迈向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产生朦胧的自我意识以及主动做事和学习的动机,从原先的“听爸妈的话,做一个乖孩子”逐渐向“自己内心想要,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的状态转变;另一方面,六年级意味着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或其他更具体的学习压力。此外,学校老师和周围同学可能会营造出一种紧张的学习竞争氛围,孩子很容易将这种外在的学习压力转化成内在的对自己的要求。而当自己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就很有可能产生对自己的不满,也就是“自责”的情绪。青春期以前的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她可能会觉得是自己不乖,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让父母不开心了。而处于或即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则可能会产生“都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努力学习就达不到自己未来的目标,对不起自己”的念头。由于您的女儿正处于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年龄,所以两种想法可能兼而有之,于是形成了“觉得自己很失败,以后会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工作,无法好好照顾父母……”这样的想法。

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可能最依赖的是父母,因此情感上最关注的也是父母的情绪状态。此时她的思维发育还不够成熟,还保留着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所以当父母发生矛盾或争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错,以为自己不够乖不够听话,所以父母才生气,才会有矛盾。从而孩子会产生“自责”,甚至是自我厌弃的情绪。这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以上我们推测出了孩子产生“自责”心理可能存在的原因。那么,在了解了原因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到孩子呢?

首先,由于以上的分析都只是我们的推测,所以还需要家长和孩子有一个敞开心扉、平等互动的深入谈心。父母需要耐心、安静地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她将自己的“自责”情绪完整彻底地表达给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有任何意见或指导,而是要不断地对孩子的想法和情绪给予理解和认可。如此才能帮助孩子把憋在心里的感受更好地宣泄出来。父母也许之前就大概猜到了孩子的心思,但是一个无评价的倾听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当孩子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再随意打断自己,也不再一味地把他们的意见强加给自己,而是尊重她、理解她,那么她才有更多的可能去理解、尊重自己,“自责”的心态也就可以随之减轻。否则父母的建议或评价很有可能被孩子理解成“自己的想法很幼稚,自己的状态很糟糕”,从而进一步自怨自艾。

其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会想当然地通过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自己的眼神来理解“我是谁”。所以,孩子通常从爸爸妈妈的眼中看自己。父母高兴是我乖,父母不高兴是我不乖。因此,虽然父母因为一些生活琐事闹些小矛盾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尽量别展现这些矛盾和争执,否则孩子很可能会无所适从、焦虑不安,同时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更进一步来说,当父母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彼此尊重与积极沟通尤为重要,因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更能养育出阳光幸福的孩子。或者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的一些矛盾与分歧也可以选择性地和孩子一起沟通商讨,让迈入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尊重和信任,如此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最后,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产生许多大人难以理解的想法和情感。“自责”心理的出现,可能恰恰是孩子“要为自己负责”的自我意识萌芽的开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父母不必过于担忧和紧张,而是要更多地倾听和尝试理解孩子那些光怪陆离的想法,让她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她才可以安心信任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更加安心地学习和成长。

希望以上回复能帮助到您,祝您的女儿健康成长!


专家档案

桑志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帮助学生度过高二放松期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个叛逆期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精神病?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青春期的孩子抑郁且内心孤独,家长应该怎样让他感到温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高中家长到底该怎么做?答案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