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观念改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笔者拟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意义及途径做粗浅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学会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水平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头头是道,而学生只能作为一个“听众”,正如说书的与下面的观众,整个填鸭式的模式。教师总是从个人的思维出发,使学生失去思考问题的机会,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将变得狭隘。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2)学会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问”的大都是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各个的实际水平,创造学生的最佳发展区,适合他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于片面的观点,老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提问,激发出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火花。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国庆期间,我组织学生游玩,在出发前,我特意叮嘱学生要善于用观察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课上,我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使学生深深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一双小眼睛去洞察奇妙的数学世界,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为自己会创造数学问题感到自豪。

(2)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气氛,可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了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是错误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在 “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开始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想不想请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家有多大啊?你介绍一下给老师听听好吗?老师站在这里,看看我与你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紧紧围绕“面积”这个概念展开、深入、提高。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题、提问题,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总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任何新的知识,新的发现都是从疑问中获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会教不如会问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技巧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