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红河有哪些好听的地名?

根据李增耀著作的《红河地名溯源》红河州的地名主要有四个特征:

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名特征比较突出,这其中主要有彝族和哈尼族,地名中带有“底”、“迷”、“甸”、“嘎”、“邑”、“罗”、“期”、“斐”、“黑”、“磨”、“勒”等文字的在彝族的地名中比较多见。

第二,地名的原生性特征比较浓厚,一个地区最初的地名往往由最早生活在那里的民族所命名。

第三,地名反映出民族迁徙,现在的云南人多数是明朝时候迁徙过来,红河州也不少,当时有“军队屯垦”、“民屯”、“商屯”等,名字中带有“屯”、“哨”、“所”多为明代驻军留下的地名;而地名中“张家营”、“马家营”这些带有姓的就属于移民,而本地的地名一般以“寨”、“冲”、“箐”等命名。

而地名中的“屯”、“庄”、“村”、“所”属于内陆移民,是在移民屯田后才出现的地名,例如个旧的大屯、建水的西庄。最后是土司制度留下的深刻烙印。

以上是红河地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各个县市地名的来源。

红河州——因红河而得名

红河的名称因红河而得名,但还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来源,红河州的全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1957年由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而成。

1954年,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辖元阳县、金平县、红河县,自治区政府驻元阳县,1955年,划元阳、红河两县部分地区以及墨江设立六村办事处,属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蒙自专区辖蒙自、屏边、开远、建水、弥勒、龙武、曲溪、石屏、河口九县。

1957年由蒙自专区提请将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合并后哈尼族和彝族怎么排序呢?彝族人口多,红河地区则是全省唯一的哈尼族聚集区,经过考虑,哈尼族排在先;关于州府的选择,当时有三个选择,蒙自、个旧和元阳,综合交通、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最终选定蒙自作为州府。

这就是最早的红河州的来源。

建水——大海边的城市

建水,除此名以外,还曾用过步头、巴甸、临安三个名称,建水最早得名于南诏,每夏秋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为'大',汉语曰建水。

“惠历”是古代的少数民族语言(彝语),意思是“大海子”,因为夏秋雨季期间,溪水涨溢犹如大海而得名,经汉语翻译成建水,意为大海边的城市。

蒙自——与天一样高的大山

蒙自之名,始见于元。

“蒙自”由彝语演化而来,县境西南的莲花山,山顶海拔2739.7米,高耸入云,彝语称该山为“母滋白膜”,“母滋”意为“与天一样高”,“白膜”意为“大山”。

“母滋”经汉语翻译为“目则”,“目则”又演化为“蒙自”。

开远——四面伸开 联结广远

开远旧称“阿迷”,1932年更名为“开远”。

“阿迷”的由来说法比较多,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阿迷”系由西汉时境内民族部落“阿宁蛮”的酋长之名演化而来。也有说是由彝语演化而来的。

由于“阿迷”之“迷”字有迷惑不解,是非不清,善恶不辨之意,自古代以来一直主张改名,可查询到的就有5次之多。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建立,改革封建制度,要求废除含有封建意义的地名,如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时仍阿迷县长的蒋子孝抓住机会申报更名,他拟定“开远”、“南明”、“乐融”三个县名,其中,“开远”取意“四面伸开,联结广远”。

上报之后,经过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1932年2月19日阿迷县改为开远县,这也是历经300多年才更名成功,国内罕见。

弥勒——先民部落首领名

弥勒,是彝族先民“些莫徒蛮”部落首领的名字,以首领名字命名部落名,又从部落名演变为县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弥勒”是彝语,意为“红土地”。

个旧——种荞吃荞的地方

个旧是彝语地名,意为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

古时的个旧是一片人烟稀少而荒僻的不毛之地。那时的村民因山高缺水,气温低寒,全靠种荞为生,姆机语和倮语称荞为“果”,荞做成的饭叫做“觉”,连起来就是“果觉”。个旧和“果觉”谐音,后演变成个旧。

元阳——元江当阳之地

元阳是解放后才建县的,起初叫新民县,县政府驻地新街,1950年改称为蒙自专员公署新民办事处,1951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县,同时避免与辽宁省新民县重名,决定更名为元阳县,取“元江之阳”之意,元阳县地处元江南岸,地处当阳位置,“阳”即向阳之意。

石屏——平定统一为石平

石屏之名最早见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称石坪邑。蒙自宪宗三年(1253年)十二月,忽必烈率蒙古大军乘革囊渡过金沙江,消灭大理政权,宪宗七年(1257年)元军平定云南,在云南设置郡县。至元七年(1270年),改阿僰万户为南路,治所在通海,后改为临安路,改石坪为州,属临安路。直至明洪武十四年改临安路为临安府,改石坪州委石平州,意为“平定统一”。因“平”和“屏”同音,后讹为“屏”,此后石屏之名一直沿用,至民国2年改石屏州为石屏县。

泸西——城西有泸川

泸西县名始于1917年,在此之前的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称广西,民国6年因与广西省同名改名为泸西,因县城西边有古泸川而取名泸西。

金平——改土归流和与产金有关

民国21年6月,勐拉土司刀治国,迫于局势压力,主动放弃土司职位,接受改土归流,云南省政府将原来的金河设治局和平河设治局合并设县,分别取两个局的第一个字合成金平县。

当然,“金平”的来历也与境内产金有联系,金平境内分布有金矿,自明崇祯九年(1636年),湘赣人毛金客和曾老倭入境开采黄金至今,黄金开采一直未断。随着金矿的发现和开采,出现了很多以金命名的地方,如金河便是因河中产金而得名。金河设治局的前身是金河行政委员,其名以“金河”命名,直接与产金有关。

屏边——边防屏障

屏边县地处河口与蒙自之间,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由河口到蒙自要翻越以大尖山为主峰的大围山,海拔高差2286.6米,俨然一座天然屏障,拱卫着边防,故取名屏边。

红河县——地处红河之畔

1950年刚解放,由石屏县、建水县、元阳县划出的一部分辖区,建立新的县,因地处红河南岸,故取名红河县。

绿春——六村变绿春

绿春县建立较晚,诞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解放初期今绿春县所属地区属金平、元阳、红河、墨江四县管辖,1955年成立办事处。

1958年建县,“六村”、“大兴”均为土司、伪政权时代的称谓,各族群众均不赞成,“绿春”象征年轻茂盛,美丽富饶,象征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而根据《绿春县志》记载,依县境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自然特征及各族人民希望生活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定县名为绿春。

从历史记载和后来的解释中,“绿春”有三层含义:第一,良好愿望,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各民族平等了,希望生活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第二,绿春是块美丽富饶的沃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再加上当地森林植被很好,郁郁葱葱,满目苍翠,一片绿色;第三,“绿春”在云南方言中与“六村”同音,“绿春”代替“六村”,前后可以衔接。

河口——两河交汇之口

河口,顾名思义因地处河之口而得名,因处于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所以得名河口。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河蒙自机场通航时间
红河县之行,徒步搭车用了两天时间,终于到达!
文化之旅丨建水纳楼土司从何而来?红河大地700年的土司历史大揭密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
红河彝族支系及其历史源流略考
云南最被低估的旅居净土,人文底蕴丰厚,来了就不想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