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诗35种——重字、同头、掉脚、神智、数迷诗
 

重字诗

  重字诗是要求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而且不是一个字。按说诗歌最讲究语言凝炼生动,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目一新。

   葫芦诗 作者:清 侯方域

  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

  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

  传说明末清初的诗人侯方域从小聪明,八九岁时就能随口吟诗。有一次他经过菜园,在葫芦架下碰到几个和尚,拦住他一定要让他作诗,不然不让他走。侯方域不肯,推让之间,有一和尚的脑袋碰到了葫芦,这时,他灵机一动,就吟出了这首诗。

   咏芭蕉 作者:唐 张载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起新枝。

  这首吟物抒怀诗,由芭蕉“心”、“叶”的生长联想到自身“德”、“知”的修养。此诗也不避重字,七用“新’字,三用“心”字,自然清新,情趣盎然。

   定林所居 作者:宋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村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诗中错落有致地重用“溪山”二字,诗句灵妙天朴,意趣舒展.幽静的环境,恬淡的情致,一个闲适自处的人悠然其间。

 奉和湘东五春 作者:六朝 鲍泉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浮新绿,新绿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新颜。

  新思独氤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全诗十八句,每句皆以“新”字开头,共用“新”字三十次,读后不仅无干巴乏味之感,反觉其妙。

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有单纯的同头诗,也有复字同头诗,还有数字同头诗及数字复字同头诗。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 作者:唐 皎然: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此诗句以“春”字开头,组合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作者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吴承恩《西游记》中有“福”、“禄”、“寿”三首同头诗。

  福诗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掉脚诗

 

掉脚诗也叫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亦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今天通称三句半,大多是用来讽刺的。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尤其是最后二字,结构突兀,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颇具“画龙点睛”之妙,具有独特的趣味性、通俗性和幽默诙谐的韵味。

 正德年间徽郡地区天旱,府守祈雨欠诚,而神无感应。无赖子作十七字诗嘲之云:

  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知,令人捕至,责过十八,止曰:“汝能再作十七字诗则恕之,否则罪置重刑。”无赖应声曰: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只好哂而逐之。谓此类人世之少有,无赖亦可谓勇也。

 

  明·冯梦龙的《广笑府》

潘生赴京应举,酒店女主人姓陆,作一首十七字诗赠送:

  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一举登高第,做官。

儒生听后,亦作十七字诗一首答到:

  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念我客窗寒,同宿。

一老人劝免:

  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若还到官府,不好。

两人相别,因其中一人瞎一目,有好事者写诗开涮:

  好友情义长,相别在江阳。两人齐下泪,三行。

 

讽时事诗

  字如绿豆蝇,人若死魂灵。问君何门派,流行。

  剧情太平常,演技更乖张。为求观众看,脱光。

  满脸扑脂粉,镜头加柔晕。只为演女孩,装嫩。

  出口就成脏,头发乱又长,书家真本色,疯狂。

神智体

 

神智体:也称谜象诗,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是古代的文字游戏。它文字形体和笔划大小疏密的变化、位置的正反和结构的拆借增减来“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做这种诗一些人认为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又叫形意诗。

据说神智体出自苏轼,据宋人桑世昌《回文类聚》记载:宋神宗时,辽国有一使者来京,以能赋诗自夸,神宗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便以诗诘轼,苏轼笑曰:“赋诗亦易事也,观诗难事耳。”便挥笔写了十二个字,“亭”字写得很长;“景”字则写得极短;繁体定的“画”字中间的人字还没写,“老”字写得粗大,“拖”字横了过来,而“筇”字写得极细。“首”字反写;繁体字的“云”中间断开了,“暮”字下的日斜了过来;“江”字右边的“工”弯弯曲曲,“蘸”倒写;“峰”字的山旁向右侧偏。写完之后,苏轼便计辽使读其意,辽使惶惑不能读,此后不复言诗。下面大家来看看苏轼这首诗。

长亭短景 作者:宋·苏东坡

先看一下图: 

   怎么读呢?原来是这样: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还有一首,知道读法知后,怎么也能猜个半拉架。还是先看图:

此诗这样读:

  诗短情长文半吐,山高水断二心连。

  月残楼小女何处,斜雨枯肠食不甜。

 半夜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无人来。

《闺怨》(尤孟娘)

 


 
月斜三更门半开,长夜横枕想心歪;短命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无人来。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请欣赏。

数迷诗

 

数谜诗一般称数学诗。数学诗溶文、史、数、谜于一体,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算题形式,它与现代的数学题相比,读起来更有意思,朗朗上口,但对我们现代人而言理解起来更难一点。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  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孙子剩余定理)。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看下面用诗歌形式的解法。

 

  韩信点兵 作者:明·程大位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这个问题在宋代一本笔记书里也有一个诗歌解法:

  三岁孩儿七十稀,五留廿一事尤奇。

  七度上元重相会,寒食清明便可知。

古代称正月十五为上元,所以上元指15,又称冬至百六是清明,寒食是清明节前一日,所以寒食清明指105。这二首诗解法都一样,答案是23。

 

  饮酒醉人 作者:明·程大位

  肆中饮客乱紛紛,薄酒名醨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飲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顏生。

  试問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这道诗题大意是說:好酒一瓶,可以醉倒 位客人 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 33 位客人醉倒了,他們总共飲下 19 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別是多少瓶?文海注:本诗名为清南文兵加的。

 

  寺内僧几何 作者:清·徐子云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个和尚都有得吃,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周尽不差争”意即很准确。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式来解答,设寺僧为x,列出如下算式:

x/3+x/4=364,    可得出x=624     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

 

  荷花的数学诗 作者(待查)

  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百鸟朝凤图 作者:明·伦文叙

有一则数学诗的故事由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担当主角特别有情趣。

一天,某官员拿出一幅古画《百鸟朝凤图》请伦文叙题咏。他沉思片刻写下这几行: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表面看来,前两句毫无味道,实际上是巧思的结果;经运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1+1=2。“三四五六七八只,乃3×4=12,5×6=30,7×8=56。四组数字相加之和,正好是100只。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启人以智。两句和起来刚好是一百只,正切百鸟得图意,绝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头诗》:测字(神智体)
同头神智体:红字诗
《藏头诗》中神智体诗3首
【诗词微塾】杂体诗概述(三)
神智体诗(二)
藏头诗、数字诗、拆字诗:11种杂体诗,汉语真的好神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