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对联不求人
名对名,动对动, ­
实对实来虚对虚, ­
数字上下两相望, ­
词类相当结构同。 ­
上下两句字数等, ­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
­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
上句我用仄作尾, ­
下联他以平来结。 ­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
对联忌讳不可要。 ­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
一三五, ­
天下汉字任我用。 ­
二四六, ­
他说平来我说仄, ­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
朗朗上口成好联。 ­
­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对联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
­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
­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
­
句式相称。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
­
平仄相谐。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
­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
­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
­
内容相关。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
­
 
­
一字属对法 ­
­
天类: ­
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
­
地类: ­
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
­
人伦: ­
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 ­
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
­
物类: ­
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 ­
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 ­
­
­
二字属对法 ­
­
天文类: ­
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
­
地理类: ­
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
­
­
­
­
­
­
­
­
人伦类: ­
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
­
器物类: ­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
­
­
三字属对法 ­
­
天文: ­
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
­
地理: ­
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
­
人伦: ­
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
­
器物: ­
芙蓉带,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
­
­
四字属对法 ­
­
天文: ­
风吹槛外,渡口绿烟,春风舞柳,踏雪溪桥,微雨淡云,有风伏热; ­
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
­
地理: ­
万顷波光,埋盆作池,绕城水绿,风皴麦浪,三径苔痕,山色迎眸。 ­
千山雨意,叠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树影,水声入耳。­
­
­
­
人伦: ­
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谢隐东山,才储国器,苏妇题图,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
妻织夫耕,含饴弄孙,韩瞻北斗,寿冠耆英,宓妃赠枕,丹心报国,肠荡九回。 ­
­
器物: ­
冠裳毕集,舞扇歌衫,屏围芍药,紫云割砚,跃马横戈,菊泉汲酒,hj吟诗,霜侵橘熟,花鸟和风,狐知集腋。 ­
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
­
­
五字属对法 ­
­
天文: ­
日照花为锦;风吹柳似丝。 ­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
­
地理: ­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
­
人伦:­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
色艳梅侵额;毫轻碧展眉。 ­
长贫惟祝健;渐老不禁愁。 ­
器物: ­
径晚红粘屧;林深翠湿衣。 ­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
字弈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糖。 ­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六字属对法 ­
天文: ­
月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
春冶东风旖旌;夜深北斗阑干。 ­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
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
地理: ­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
人伦: ­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
天赐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
器物: ­
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
酒容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
赤水求珠遇合;蓝田种玉因缘。 ­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燃犀。 ­
­
七字属对法 ­
­
天文: ­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
地理: ­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涵雨急荡楼船。 ­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
帝京西望诗吟杜;王室东迁政失周。 ­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
­
­
人伦: ­
孙子曾玄分族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殊。 ­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宵付羽毛。 ­
器物: ­
衣冠济楚威仪美;杖履优游岁月闲。 ­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
宝鼎添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刺棘访铜驼。 ­
上列属对法,大都为工对(狭对)的典型范例。它要求上下联文,除形式,平仄符合对联规则外,还须要内容范畴的一体性,初学撰联的同志熟读和领会本文章节的要领,是大有裨益的。下面逐一说明。 ­
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同。 ­
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
三字属对法:一般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如:“看花日”对“斗草天”。“看花”、“斗草”都是动宾词组,分别修饰名词“日”与“天”。名词与名词也能组成三字对,如“桐叶雨”对“楝花风”。三字对较二字对的内容更为完整。 ­
四字属对法:一般由两个复合词组组成,如:“晓风残月”对“微雨淡云”,“千山雨意”对“万顷波光”等。这种对仗方法在楹联学中被称为顺意对,因上下联文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对仗方法也称正对。 ­
­
遴选联的上下联,各表示一种取舍,在上联中肯定取,则在下联中就舍。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注重联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再如吉鸿昌的一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论”的自勉联,用“松间明月”和“身外浮名”来作比较,联文作者 ­
以“松间明月”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为舍,这里一经取舍,遴选过程即告完成。 ­
­
5.目的对: ­
­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的这副自勉联,从字面上看,好象是两句不相干的话,一经分析,始觉其中自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旧时治学、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来表明自己的潜心追求、刻苦钻研,只有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坐了十年冷板凳,才能学得书中真谛,因为联又讲究韵律,故将“要坐十年冷板凳”写作“板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声,故而把它调正到字尾,是为符合对联的规则。这副联的主语是“文章不写一句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刻苦学习,坐十年冷板凳。 ­
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得数”,对联中所有论证过程,都是以不公开手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撰联者,在构思联文时,要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能力,熟练地掌握制联结构的整体性,以及上下联文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逻辑性强的佳联。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如婚联:“克勤克俭偕白头;晚婚晚育惜青春。”“克勤克俭”与“偕白头”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克勤克俭”与“晚婚晚育”相对,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再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平仄、对仗尚可,但上下联孤立存在,难以表述完整主题,实难称之为联。曾记数年前一次征联,有联上联乃“亚运会……”;下联为“共青团……”(具体记不清了),内容相隔千里,却登榜首之位,当时曾戏称之为“政治对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游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均属佳制。
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弊之二: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旧称“合掌”。此类联例举不胜举。如“神州大地美如画;祖国河山灿若霞”,“争做长征突击手;勇当四化带头人”,“凭汗水兴财家家富;靠劳动致富户户欢”,“双性有缘方结好;双方如意始联姻”等等,均属重复之列。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从信息论观点看,上下联所提供之信息只有一个,即1+1=1;从系统论观点看,全联乃内容单薄之单因此而已;从哲学观点看,违反对立统一之规律;从艺术角度看,内容贫乏、单调、枯燥、呆板。
我国向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形成对照,犹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流水对以自然浑成取胜,反对则以阴阳互补称雄。
弊之三: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纵观今日之联坛,特别是在网络对联创作中,缺乏创新,翻抄旧联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对联是一门古老、通俗的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对此有人称之为修辞手法,有的称之为联格。这些修辞手法,是长时间积累沉淀的结果,自有其生存发展的道理。但在网络对联创作中,却难以见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多数联友似乎更喜欢某些联格。于是乎,我们在许多对联论坛上,看到的都是析字联、双关联、偏旁联之类,最近词牌联又成为一些联友的喜好。这些表现手法已到了泛滥成俗、惹人生厌的地步,什么“山石岩”、“白水泉”、“女子好”、“江河湖海”、“杨柳松柏”,随处可见。类似的对联不是不能作,但到了滥的地步,只能说许多联友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看似创新,实则是古人联作的翻版。
二是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其中尤以春联创作为最,俗套的对联比比皆是。什么“春回大地百花争艳,福满神州万象更新”呀,“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呀,“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呀,简直使人望而生厌,俗不可耐。如果这些对联出现在联书中,出现在一些专题网站的**中尚属正常,因为他们兼有保存资料的功能,但在许多征联活动中却屡屡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不正常了。去年某报刊出的近百副马年对联中,有近半数含有“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的词语。时代在前进,艺术在更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对联创作还谈的上什么发展?韩愈当年提出的“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对于今天的对联创作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对于这种求量不求质,求快不求新的粗制滥造问题,联友们勿须自警。
弊之四: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在文学创造中,古人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即“错采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芙蓉出水”之美追求的是平淡、自然、单纯、质朴,李白论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谢榛说的更明确:“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但在目前的对联创作中,许多联友却恰恰抛弃了“芙蓉出水”,而过度追求“错采镂金”,结果是“弃玉雕石”。
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许多联友的对联纯粹为对而对,为联而联,像“冰比冰水冰,魔更魔鬼魔”之类,读过之后不知道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创作如此,对联创伤亦如此。无真情、无境界,闭门造车之作也。
再如“造雷”,似乎成了对联创作特别是网络对联的一种“时尚”,每一个论坛似乎都见到类似对联的身影:“今世进士,尽是近视”,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且先不说此上联八字中有七字仄声,仅就其内容而言,实在也是违反常理的“编造”之作。明月曾戏称此联易对,当对以“近视尽是今世进士”也。这种对联,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一种病态,即从所谓的别人“中雷”中追求一种满足。此乃联之大忌也。类似的如“皮背心”、“古文故人做”、“李姐理解礼节”、“李白、李太白、李太太白、李太太太白”等,皆为刻意“造雷”之作也。“雷”非不能造,妙在“自然天成”也,如“李白居,易安居”,人名镶嵌自然,不失为“雷”中佳品。
更有甚者,是许多大型的征联活动中,亦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像去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佳联妙对贺新春”中,“山大王王山”即是生编硬造之作,而北京世纪坛征联则把这种倾向推向了高峰,不但“造雷”,兼且造词、造句。事实上,现在许多联友对“造雷”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出现了无雷找雷的倾向。仍以中央电视台征联为例:“一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本来是普通的嵌数联,许多联友却找出了更多的“技巧”:“一+两=三”,后半句的“岁岁”乃上半句“两岁”的分咏等等。如此大摆地雷阵,不但难得佳句,而且将使对联创作走向歧路
论对联的巧与拙
孤峰倨坐
曾看到过这样的联句:"古文故人做".出者固得意,应者也众多.而我以为不然.古文的作者就是古人,谁的故人是古人?寿长啊?
句在意高,不必过求小巧。陈子昴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攸,独怆然而泪下。全无花巧,风流千古。
那么难道巧就无好句了吗?联就不能精巧秀美了吗?那也不然。
蜂蝶纷纷过墙去,都疑春色在邻家。是诗句用意之巧者也。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是联之用数字之巧者也.
一湖碧螺春色好。是偕音之巧者也。
梅边每有月。是拆字之巧者也。
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是用典之巧者也。
这些联句之巧,首先是因为它们符合对联的普遍规律:内容上言之有物,音韵格律上也和谐优美,面目不俗。却莫以为只须拆字偕音弄些小巧,就能算是好联。
古人的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虽为名家所出,至今仍被讥为"油腔滑调"。对联论坛常见这些东东:坡为土之皮,滑为水之骨;花是七草化,鸠是九鸟成;古文故人做,诗讨寸土言;一人骑大马,二人坐土上,三人春日好.....孤峰倨坐评曰:何不去摆摊测字?
古人的一篇《石氏食狮史》,已尽偕音之能事,终也只成得个四不象。对联论坛常见这样的东东:画上荷花和尚画;近世进士尽是近视;梅没美眉美。。。。。。孤峰倨坐评曰:可比做鹦鹉绕舌。
传说有这样的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大侠斥之为:"不通"。倒常有初学者自以为捡了个宝,心甚喜焉。却不知这样的东东只会误人误已。对联论坛里常见这样的东东:霸王别姬唱楚辞;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孤峰倨坐评曰:正是那蒋干盗书。
听说过有这样的句子: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这位古人喜欢调谑:-)但可知纪氏学问博洽,其诗清新玲珑。请看: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可叹对联论坛里常见这样的东东:八里滩离九江还有十里;一船二人三杯酒,五颜六色四时花。。。。。。岂不就是捣指学数?孤峰倨坐说道:"小弟弟,要是十个手指头不够用,就要赶紧脱鞋脱袜。"
以上所讽摆摊测字,鹦鹉绕舌,蒋干盗书,捣指学数四病,有人看了,自然也会恼道:孤峰,你这和尚,光说别人自个不练,是何道理?所以我也撰了个联,是关于围棋的。这联的横批是:棋如人生。今把上联录在这里,请各位同好指教:
执著未定枉费猜,先也要下,后也要下;
如果有朋友不曾下过围棋,那么倒也可以说明一下:执,著,定,猜,先,后,下,都是围棋术语。
倘见网上患此四病以致弄巧成拙的联友日少,而精巧秀美甚至大巧不工的联日多,那么网络对联高雅气象重现自不必说,而我等联友也得以在其中陶情悠游,不亦乐乎?
按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古:平平仄平仄仄仄
我把古仄标出来,可以看到李白的诗也并非全是合律:但这个世界上没人说李白这句写的不好。
因此:万事莫可过份局限于形式。合律并非是一定是好句。
呵 莫谈论这些,游戏对着玩就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百科
转:对联浅说
【清谈联话】浅探对联平仄和音律 70
莫言悼念二月河的对联有瑕疵
对联科普,喜欢对联的交流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