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上

 

周易卦序研究--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

易道玄微,至於無名無形;易象廣博,包乎萬物萬事。蓋有天地以後,無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氣即為易體。故先後天之名,首著於易;天地鬼神之情,盡備於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詳於易;生死變化之數,均述於易。以言天地,則盡其神;以言人物,則概其道。以言往,則溯諸無始,而立其極;以言來,則推至無盡,而明其化。以脩,則道立而德成;以行,則事理而物順。以其功言,則成王道之治,而無所為;以其體言,則符仙佛之真,而大有得。以用於尋常,而不悖於情性;以致其遠大,而能底於中和。


是為道德之宗,命數之本。天人之所由一,事物之所由平,政治以成,制作以著。君子小人各盡其德,聖愚賢否各適所成。雖取捨萬殊,而底於一道;雖變化盡態,而歸於至中。蓋本諸天道之常,仿於大道之則,宜於人物之情性,辨於幽明之感通。故在天地間,生成者莫能外;從事物間,行止者莫能違。允宜為萬古之師,萬類所倚。以為教化,則包諸宗;以為文章,則造至極。苟非至聖,孰能為之?……精益求精,必實行而後得;博而反約,必貫通而有成……等諸拳拳之顏子,集思而實行於事。毋負循循之尼山,庶易道獲見重明。後生不迷古訓,則世運亦將成大治,萬國盡化於斯文矣!


──《易經證釋。宗主序》 一、前言


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古往今來探索者眾,但卻始終無法將之解析透徹,迄今仍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晦澀難明。倘若去名留卦,通行本周易卦序,真可謂是一部無字天書了。於是,有人說,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排列有誤,更有甚者,謂通行本周易卦序本就不存在什麼排列規律。實則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排列精深奧妙,嚴謹有序,其中所寓含之哲理,更是深遂廣博,意蘊無窮,不過諸儒難識其妙而已。


易理,不外乎理象數,而其中,先後天與陰陽相對之理尤為關鍵,這是解析卦序關鍵中之關鍵。捨此而欲解卦序,無異盲人摸象,縱有一得之見,終是枝葉末節,非根本所在,亦難將諸排卦法則一以貫之,融匯貫通。


而本文,正是以此為基礎,從理象數的角度,來探究通行本周易卦序的內在排列規律。

二、先天與後天的概念

先天者,陰陽未分,形質未成;後天者,二氣交互,品物流行。


易經證釋:“先天不變,後天重在變;先天不用,後天重在用。由道言之,先天為主,後天為從;由人事言之,皆在後天,一至先天,無所為矣!故周易之用,為人道也,因時之宜,立道之極,而原始要終之事也。先天之易常靜,後天之易常動,而靜中有動,故先天必生後天;動中有靜,故後天不離先天。二者異途同歸,知其一則通其二。斯文王之聖智,乃能盡其變化,而建立周易之極,以全易之用也。”(《易經證釋》上經第一冊,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宣聖講義,頁四四至四五)


先天純陽一氣,故其數為一;後天陰陽二氣,故其數為二。O者,環互無端,先天陰陽未分之象也;一者,左右兩端,後天陰陽分化之象也。故換個角度來看,O為先天,一為後天。角度不同,數的表達方式就不同。


 

 

之一、伏羲八卦

  以八卦而論,乾坤、兌艮、離坎、震巽陰陽爻畫相錯而對,相合為0。

  以四象而論,乾兌為太陽,坤艮為太陰;離震為少陰,坎巽為少陽,亦是相錯而對。

  以兩儀而論,乾兌離震為陽儀,其卦氣流行為陽消陰長;坤艮坎巽為陰儀,其卦氣流行為陰消陽長,亦為相錯而對。

  相錯而對,相合為0,代表的就是陰陽涇渭分明,離決不交,如此則造化不生,形質難成,是陰陽的絕對平衡狀態。伏羲八卦不立土卦,正以示其生化未成也。是故其所表述的是先天絕對本體。

二之二、文王八卦

四正卦相對卦象,即坎離、震兌呈錯綜而對之排列(即卦象相錯又互綜);四隅卦上下卦象,即巽艮、坤乾亦呈錯綜而對之排列。

故知四正卦取相對之位,四隅卦取上下之位;四正卦中,坎離相錯,震兌不相錯,四隅卦中,乾坤相錯,巽艮不相錯;而伏羲八卦均合相錯之法,文王八卦則均合錯綜之意。此皆文王八卦二而不一之象,乃示一體一用,一陰一陽的後天之象。

再者,文王八卦五形俱全,是造化已生,形質已成之象。其排列表述的是後天五形之氣的氣機流行:木-火-土-金-水-(土),循環不已,輪轉不休,在陰陽的消長變化中,維持相對的平衡狀態。而文王八卦均有其相錯之卦:艮與兌、震與巽、離與坎、坤與乾,這又是相對平衡中復有絕對平衡的道理。是故文王八卦所表述的是後天相對妙用。


 

 
三、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

易經證釋謂:“周易之精,不在辭之美備,而在序之精當,以能參天地二道,立人道之極,全變化之用,明始終之義。” (《易經證釋》上經第一冊,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宣聖講義,頁四八)
又曰:“文王之易,所異於眾者,為其取象,極變化之例,明循環之道。言天道無往不復,而人事應之;人事無處不交,而天道順之。如人物生化,此往復也;氣候遞嬗,此交錯也。有陽必有陰,有陰必有陽,此交錯也;陰窮則陽生,陽盡則陰息,此往復也。

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一交一錯,而成紀焉;冬盡則春回,夜盡則朝回,一往一復,而成度焉。不得有失,有數可數;不得有差,有氣可候。天道如是,萬物亦然。故今之是者,昨之非;往之得者,來之失。此成則彼敗,早生則晚殺。有見於前,必應於後;有開於舊,必復於新。日久則移,風久則改。滿者則傾,中者則側。昔之壯者,今則老;今之微者,後則盛。盛衰倚伏,成敗推移。吉凶無定時,悔吝無定位。生死相續,榮枯相聯。莫不自成循環往復之象,自合交錯來去之數。象數如是,卦乃應之。故文王之易,純取此義,而異乎各易也。” (《易經證釋》上經第二冊,先後天各易象數及圖表大旨,亞聖講述二,頁二五四至二五五)

三之一、排列法則一:錯綜卦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通行本周易卦序將互綜卦相合為一,自綜卦則繼以相錯之自綜卦,故相鄰卦象,或錯或綜,兩兩相對。先賢謂:“非覆即變”。


如此體例,使卦爻相對,或上卦外卦對下卦內卦,或陽爻對陰爻,皆不相失。


何以通行本周易卦序以綜卦或錯卦將卦象兩兩相合?蓋卦序所闡述的,是先天與後天,以及陰陽相對之理。先天純一不二,其象為純陽;後天二而不一,其象為陰陽,恰為相對。《易經。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其性亦為相對。而綜卦上下顛倒,錯卦卦爻恰反,為相對之象,故取之以為喻,與文王八卦相對或上下卦象錯綜而對之排列遙相呼應。且一正一反,卦象環互,示陰陽二氣,相資迭運,循環始終,始成天地萬物之序。

三之二、排列法則二:宮數與卦數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通行本周易卦序以自綜卦及互綜卦定為一宮,合共三十六宮,“應周天之數,而象萬物之類” (《易經證釋》上經第二冊,先後天各易象數及圖表大旨,復聖講述,頁一九五)。上經十八宮,共三十卦;下經十八宮,共三十四卦。上下經皆十八宮,其數相同,乃喻陰陽絕對平衡的先天之理;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其數不等,則喻陰陽在消長變化中維持相對平衡的後天之理。

三之三、排列法則三:卦宮陰陽爻數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將各宮卦象的陰陽爻數標示出來,如乾為六陽,坤為六陰,屯蒙為二陽四陰,需訟為四陽二陰等。再將相鄰卦象中陰陽爻數相同(如皆為一陽五陰),或陰陽爻數相反(如二陽四陰與四陽二陰)的卦象連接起來,就會發現到卦宮的排列,存在著極其周密的相對性與對稱性。這些相關連的卦宮,凡相鄰者,陰陽爻數皆相反(如屯蒙的二陽四陰,與相鄰卦宮需訟的四陽二陰),凡間隔其他卦宮者,陰陽爻數則相同(如師比與謙豫的一陽五陰)。故易經證釋云:“對舉或兩卦,或四卦”,“或合八卦而論,或計數卦而言”,“必成循環。此往則彼來,此升則彼降,動靜剛柔,不失其次。” (《易經證釋》上經第二冊,文王六十四卦疏述,宗主疏述,頁一二七至一二八,一三二)參見上圖。

凡一陽五陰,一陰五陽,或三陽三陰卦,其數為奇數,奇數為陽數,故為陽卦,象徵先天。
凡二陽四陰,二陰四陽,六陽,或六陰卦,其數為偶數,偶數為陰數,故為陰卦,象徵後天。

以此觀卦序排列,可見上經乾至訟六卦,以及無妄至離六卦均為陰卦,一居首而一居末。其間師至復均為陽卦,唯特區一(臨至大畜)首二卦臨觀為陰卦。臨觀陰卦,與泰否陽卦恰為相對。整體觀之,上經似二陰挾一陽之坎卦。

下經咸恆二卦與既未濟二卦為陽卦,一居首而一居末,與上經恰反。其中多陰卦,整體觀之,下經似二陽挾一陰之離卦,與上經恰反。分析下經卦象,可發現其間皆三陽三陰卦挾四陽二陰或四陰二陽卦,似二陽挾一陰之離卦。其中,唯特區二(夬至鼎)首二卦夬垢為陽卦。然上經臨觀為陰,與下經夬垢之陽恰成陰陽相對之象。又,乾至離為單一的二陰挾一陽之象,而咸至未濟則內含五個二陽挾一陰之象,亦為相對而不同之象。

上經乾、坤、屯、蒙、需、訟六卦為陰卦,乾坤、屯蒙、需訟,合共三對;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六卦為陰卦,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合共三對。其間,師比至謙豫十卦為一組,合共五對互綜卦;謙豫至剝復十卦亦為一組,合共五對互綜卦。其外三而其內五,合“參伍”之數。上經五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謙豫、謙豫剝復、無妄大畜坎離,合洛書五居中宮之旨,象天地之心,陰陽二數之中極,陰陽二氣之中和,天地萬物之樞紐。

下經咸恆至損益為一組,其間含四對陰卦,四為偶數;損益至困井為一組,其間含一對陰卦,一為奇數;困井至漸歸妹為一組,其間含兩對陰卦,二為偶數;豐旅至渙節為一組,其間含一對陰卦,一為奇數;渙節至既未濟為一組,其間含兩對陰卦,二為偶數,恰呈奇偶相間之序。下經五組,與上經同。每組之外均三陰三陽卦,亦合“參伍”之數。

上為陽,而上經多陽卦,陽有餘而陰不足,與洛書天有餘而地不足相同(即陽數總和大於陰數總和),先天之象也;下為陰,而下經多陰卦,陰有餘而陽不足,與河圖地有餘而天不足相同(即陰數總和大於陽數總和),後天之象也。

卦宮排列的相對性與對稱性,表徵的正是先天與後天相對,以及後天陰陽相對之理。

三之四、排列法則四:卦宮陰陽屬性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李尚信先生於《<序卦>卦序之建構及其思想》一文,將陽少陰多之六爻卦稱為類陽卦,與純陽卦同屬陽;陰少陽多之六爻卦稱為類陰卦,與純陰卦同屬陰;三陰三陽卦可為陰,可為陽。據此可以發現,卦宮序數為奇數者,均為陽卦,或三陰三陽卦;卦宮序數為偶數者,均為陰卦,或三陰三陽卦,唯特區二之夬姤萃升除外。然特區二明卦(即互綜卦首卦,如夬姤之夬)內卦,或暗卦(即互綜卦次卦,如夬姤之姤)外卦依次為先天四正卦乾坤坎離,與上經首四卦本宮(即乾坤屯蒙所分屬之乾坤坎離四宮)之次相同,且乾坎屬陽,坎離屬陰,故當作特例論。

三之五、排列法則五:卦宮錯綜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乾坤自綜、互錯,居上經之首;坎離自綜、互錯,居上經之末;坎離交互,則成既濟、未濟,既濟、未濟互錯,而居下經之末。


頤、大過自綜、互錯,居上經末3、4位。頤卦內外卦顛倒,則成小過,大過內外卦顛倒,則成中孚。中孚、小過自綜、互錯,居下經末3、4位。


乾、坤、坎、離、既濟、未濟,均先天四正卦相重而成;頤、大過、中孚、小過,均先天四隅卦相重而成。

臨觀屬上經19、20卦,與下經3、4卦遯大壯相錯,革鼎屬下經19、20卦,與上經3、4卦屯蒙錯綜,一相錯而一錯綜,兩兩相對。


臨觀後六卦(以上合為特區一),與革鼎前六卦(以上合為特區二),或相錯,或錯綜。嗑噬與困井錯綜,剝復與夬姤相錯,無妄大畜與萃升錯綜。



上經5、6卦需訟與下經5、6卦晉明夷相錯。四卦分屬京房八宮卦系之乾坤坎離,即先天四正卦,且均由先天四正卦相重而成。

師比與同人大有相錯,小畜履與謙豫錯綜,一相錯而一錯綜。其間泰否自錯,其後隨蠱自錯,諸卦居特區一之前。


咸恆與損益相錯,其間家人睽與蹇解錯綜,一相錯而一錯綜,諸卦居特區二之前。


震艮與巽兌相錯,豐旅與渙節相錯,漸歸妹自錯,諸卦居特區二之後。此處有兩相錯,與特區二之前的一相錯一錯綜恰為相對。

除乾、坤、頤、大過、坎、離與中孚、小過、既濟、未濟外,上經凡自錯,或與相鄰卦象之間的相錯、錯綜,均位於特區一之前,下經則分列兩處,即特區二前後。故上經之數為一,為純一不二之象,表徵先天;下經之數為二,為陰陽二氣之象,所表徵的則是後天。

三之六、排列法則六:卦序數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按:本節主要參考大道無積《通行本<易經>六十四卦卦序探討》之思路,合以己見,另作解析。

 

通行本周易卦序數隱含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對舉(相對)與比鄰(相鄰)卦象。

三之六之一、正體自重卦、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對舉相合卦卦序數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將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對舉卦象相合,再合以正體自重卦,並將相關卦象之卦序數標示出來,可得下圖。分析相近卦序數之差(如泰卦之11與乾卦之1,其差為10),會發現到卦序數之排列,存在著極其嚴密之相對性與對稱性。

 

上經前後之數均為1,其間10、10,6、6,與下經10、10、10、10,6、6、6、6,前後相映,下經之數恰為上經之两倍。上經10、 10,6、6所取卦序數間隔二位,下經所取卦序數則間隔一位,恰成奇偶相對之勢。上經10、10,6、6間挾有一6,下經10、10、10、10,6、 6、6、6中復有一10,似橋橫貫其間,取數又恰為相反。上經卦序數17至29,復有二6,所取卦序數一氣相連,前接間隔二位之6、6,恰為相對。

河圖陽數25、陰數30,地有餘而天不足,後天之象也。解析上下經卦序數之差,並將卦序數差為25與30(如1與31,31-1=30;15與54,15取64+15=79,79-54=25)之卦象相連在一起,會發現到正體自重卦,與伏羲、文王八卦對舉相合卦之卦序數,其布列甚為奧妙,呈两两相對之象。上下經,比之陰陽二氣,取河圖陰陽二數,示二氣往來,交互循環,庶物咸出,萬化資生。

 

 

深紅線所示之卦序數差為30,紫線所示之卦序數差則為25,下同。

3.6.2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比邻相合卦卦序数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3.6.2.1伏羲八卦

 

将伏羲八卦比邻卦象相合,并将相关卦象之卦序数标示出来,可得下图。分析相近卦序数之差,会发现到卦序数之排列,存在着极其严密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上经前四数6666与下经前四数5555遥相呼应,而所取卦序数均间隔一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上经后二数为8,所取卦序数均间隔二位,与前四数相异;下经后二数分别为64,所取卦序数均相邻,与前四数亦反。下经6与上经前四数同,下经4为上经后二数之半数,64相合为10,恰为下经前4数之倍数。


   
解析上下经卦序数之差,并将卦序数差为2530之卦象相连在一起,会发现到伏羲八卦比邻相合卦之卦序数,其布列体现阴阳相对之法则。

 

 
   
将卦象所处之上经或下经位置标示出来,如夬卦处下经,履卦处上经,则于干兑二卦处标示上下,见下图。按先天数之走向(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可得:上下-下-上下-上-上下-下-上下-上,分布错落有致,如潮汐涨落有时。

 


3.6.2.2
文王八卦

 

将文王八卦比邻卦象相合,并将相关卦象之卦序数标示出来,可得下图。分析相近卦序数之差,会发现到下经卦序数之排列,存在着极其严密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下经中间6个卦序数,数差均为6,所取卦序数均间隔两位。504245374335,数差均为8504543三数比邻而列,相连卦序数,分别间隔234位,循序渐进,与前者恰反,体例堪称绵密工整。上经则未见相对性与对称性之卦序数排列,呈一工一紊之象。

 

解析上下经卦序数之差,并将卦序数差为2530之卦象相连在一起,其布列亦未如伏羲八卦工整,呈交错之象。

 

将卦象所处之上经或下经位置标示出来,仍为错紊之象,盖文王八卦表征后天阴阳错合,故与伏羲八卦相异也。

3.6.3 三阴三阳卦与六阴六阳卦卦序数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将三阴三阳卦与六阴六阳卦之卦序数标示出来,分析相近卦序数之差,会发现卦序数之排列,存在着极其严谨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取间隔一位之卦序数,则卦序数差前六个为10106644,其后则为1010101066664444,均为1064之排列,而后者恰为前者之一倍。卦序数5364,取间隔三位之数,则可见前二数为66,后二数为88,两两相对。

 

 

解析上下经卦序数之差,并将卦序数差为2530之卦象相连在一起,其排列呈现严谨的相对性与对称性。其中下经414247三数比邻而列,相连卦序数,均间隔二位。通行本周易卦序数精妙若此,着实叫人叹为观止。

3.7
排列法则七:内外卦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按:本节前部份主要参考李尚信《<序卦>卦序之建构及其思想=,参以己见,略作补充修饰。
 
   
《易传。系辞》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以纯阳卦及二阴一阳卦为阳卦,纯阴卦及二阳一阴卦为阴卦,会发现到:

   
正体自重卦(内外卦皆相同,即干、坤、坎、离、震、艮、巽、兑),对体相重卦(内外卦相错,即泰、否、咸、恒、损、益、既济、未济),与覆体相重卦(内外卦互综,即颐、大过、中孚、小过),凡卦宫之数为奇数者,明卦内卦,或暗卦外卦均为阳卦,凡卦宫之数为偶数者,明卦内卦,或暗卦外卦,均为阴卦,呈阴阳相对之象。

   
以先天四正卦乾坤坎离为阳卦,先天四隅卦巽兑震艮为阴卦,则会发现到:
 

   
上经特区一及之前的卦象,除首二卦乾坤之外,明卦内卦或暗卦外卦呈如下排列:

 

   
其间四阳与四阴相对,其外一阴与一阳相对,一阳与一阴相对,其序恰反,呈阴阳交互之象。
   
下经特区二及之后的卦象,除末二卦既未济之外,明卦外卦,或暗卦内卦,均四隅卦,皆阴卦,其中特区二明卦外卦均为兑,暗卦内卦均为巽,纯一之象也。

上经主先天而现阴阳交互之象,下经主后天而现纯一之象,盖以示先后天体用一如,阴阳互根之理也。

   
研究卦序中三爻卦之排列,会发现其排列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暗含严密的体例。

 

   
伏羲八卦中,居四正位的卦象为乾坤坎离,称四正卦;居四隅位的卦象为巽兑震艮,称四隅卦。其中乾坤相对,坎离相对,乾坤与坎离相对;巽震相对,兑艮相对,巽震与兑艮相对,而四正卦又与四隅卦相对。

   
如果将相关连的卦象连接起来,就会发现到,三爻卦之排列,反映了伏羲八卦中卦象的相对性与对称性。

   
通行本周易卦序所以取伏羲八卦而不取文王八卦,盖“文王之易,虽取后天之序,而用仍本先天。”(《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亚圣讲述,页一O三)

3.8.1
上经
(一)四正卦-乾坤坎离
 (1)
乾坤vs坎离

 

   
乾坤与坎离同为相错卦,四卦居伏羲八卦四正位。其中乾坤居四正位之中位,坎离居四正位之偏位。故乾坤居上经之首,坎离居下经之末,前后呼应。四者同为纯卦以象中体。
 (2)
vs

 

 
   
乾坤三爻卦之联机体现了乾坤相对之法则。
 (3)
vs坎 坤vs

 
   
后天八卦离代干,坎代坤,日月代行,天地不息。
   
坎干之波浪形状相同而方向相反,坎代坤,故坎干相对,犹乾坤相对也。
   
离居内而坤居外,离代干,故离坤相对,亦犹乾坤相对也。

(二)四隅卦-震艮巽兑
 (1)
震艮自对

 
   
震艮之波浪,一窄一宽,前后相映。
 (2)
震艮vs巽兑

 
   
震艮与巽兑恰为相对。
(三)四正卦vs四隅卦
     四正卦与四隅卦呈波浪形相错,如阴阳交错往来,其位置恰为特区一之全部卦象。

3.8.2
下经
(一)四正卦-乾坤坎离
 (1)
乾坤vs坎离

 
   
干与坤,坎与离,以及乾坤与坎离,呈现了极其严谨的相对性与对称性。

(二)四隅卦-震艮巽兑

 (1)
震艮vs巽兑
 
   
震艮与巽兑之波浪形状相同而方向恰反。震艮与巽兑另有三处相错,三处相对。
(三)四正卦vs四隅卦(巽兑)

 
   
乾坤坎离四正卦与四隅卦中之巽兑呈波浪形相错,似二气错行不紊,其位置恰为特区二之全部卦象。

3.8.3 
小结
    通行本周易卦序三爻卦两两相对的排列,形象的体现了伏羲八卦中卦象的相对性与对称性。儒门中庸之道,贯彻其间,意蕴深远。

   
统计上下经三爻卦之数量,可得以下数据:

 
    
上经以先天四正卦为多,故主阳象先天;下经以先天四隅卦为多,故主阴象后天。

3.9
排列法则九:卦象先后天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易经证释云:“六十四卦,自八卦出,无论伏羲文王一也。”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文王六十四卦讲义,宣圣讲义,页一一三)六十四卦由八卦相荡而成,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其所相重而成之六爻卦,其实也可以体现先后天之理。
 
   
六爻卦分上下卦,察此二卦于伏羲与文王八卦之位置,合于伏羲八卦者为先天,合于文王八卦者则为后天。如天地否,干上坤下,合伏羲八卦,为先天。地天泰,坤上干下,合文王八卦,则为后天。又如天风姤,干上巽下,合伏羲八卦,为先天。风天小畜,巽上干下,合文王八卦,则为后天。无法区分先后天之卦象,则存而不论。此类卦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八纯卦,因为八纯卦乃正体自重。

第二类则是既不合于伏羲八卦,也不合于文王八卦之卦象,这是因为上下卦在八卦中处于并列位置。比如风泽中孚,合于文王八卦,但是泽风大过,则由于巽兑二卦于伏羲八卦中处于并列位置而无法定为先天,故存而不论。第三类则是上下卦于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位置皆一样,如风山渐与山风蛊,巽艮二卦于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位置皆为巽上艮下,故皆存而不论。

另外,《易经证释》在提到水天需与天水讼二卦时,说道“干与坎为比类,即后天之对位也。在后天坎代坤用,有似于泰否二卦,与晋明夷二卦相类……又与既未济亦相近也……”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复圣讲述,页二O一)据此,先天四正卦相重之卦,凡干坎相重、坤离相重与坎离相重之卦,均以干代离,坤代坎察其先后天之象。至于损益二卦,与泰否同为阴阳消长进退之枢机。虞翻说:“泰初之上”则为损,即泰卦初九由最下位升至最上位,损下而益上,内卦为贞为我,外卦为悔为彼,我损而彼益,故曰损。“否上之初”则为益,即否卦上九由最上位降至最下位,损上而益下,彼损而我益,故曰益。

损则消减退灭,复归先天;益则生化不已,后天之象也。故损为先天而益为后天。此类卦象均似泰否二卦,泰否为消长进退、吉凶祸福之中枢,转先天、入后天之枢纽。故凡似泰者,俱属后天,似否者,俱属先天,不依常法,属破格之卦。一常一变,孚一阴一阳之道。

   
六十四卦之先后天状况可参见下表:
 
   
将上下经之先后天标示出来,会发现到上经30卦与下经30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2
15、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玉山顽叟) ★★★★ ★★★★
解析洛書、河圖、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
《易经》卦序的分析探讨
看懂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圖(又稱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_先天64卦透彻
細探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圖):傳承千年的一場大烏龍? | 易學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