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浦江夜话】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上海人喜欢吃,喜欢美食。但是,欢喜管欢喜,上海人相当注重台面上的规矩。引申开来,上海人又把人的行为举止,统称为“吃相”。今朝,阿拉就来说说,上海人的Manner,“吃相”。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就跟长相一样,每个人的吃相都不同,有的斯文,有的精细,有的豪放,有的粗鄙。后来,上海话里将人的行为举止统称为“吃相”,如果一个人做事情“穷性穷”,就会被指为“吃相太难看”,那这位朋友的前途就大有问题了。
现在“Table Manner,餐桌礼仪”是一个时髦的词,在老上海的嘴巴里,这叫“做规矩”。在家吃饭要守规矩,出去下馆子更要守规矩。老底子,在知书达礼、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既是大人议事的当口,也是训诫小孩子的良机。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客堂中央放一张结结实实的八仙桌,长辈坐北朝南,儿子媳妇两边坐定,老祖宗最疼爱的小孙子享有特权,坐在他们身边。餐具也有所区分,条件好点的人家,祖父有专用的象牙筷,祖母则用系着细细链子的银筷子,其他成员就用乌木筷或红木筷——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
这里多啰嗦一句,现在小年轻装修都是买长桌,长桌实际上是适合西方人餐饮习惯的,主人家坐两头,方便照应左右两边的客人;这个“八仙桌”才是中国人的习俗。好,八仙桌上坐定,“规矩”就开始了。
菜上来了,最好的菜摆在长辈面前。
老人不动筷,其他人是不能开吃的。
吃饭时,小孩子不能说话,嘴巴不能发出粗鄙的吧嗒吧嗒咀嚼声。
当你夹了一块食物就不能再更换了。
筷头不能像无人侦察机那样,在菜碗上游移盘旋,也不能一手执筷一手执匙左右开弓。
更不能用不能用筷子敲碗,也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
饭粒掉下来,得马上拾起来送进嘴里。
肚子再怎么撑,最后的“饭”必须要吃一两口意思意思。
这些都是关于“吃相”的老规矩。当然,不同地域来的人,还有一些规矩上的不同,但总而言之,为的是一个“吃相”好看。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像笔者小辰光吃饭,一只手拿筷子,另一只手如果不扶着碗,就会挨外婆一记打,随后,宁波老太还会跟我讲道理:“吃饭手不放在台面上的,老底子是旧社会的白相宁(注:指“不用干活就来钱的”那种人)”——30多年过去了,这个道理我一直记得,每次吃饭都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手挪上来”。后来,轮到我丈母娘跟我儿子做规矩了:“筷子不能插在饭碗里”,原来,在本地人规矩里,这叫“插香烛”,是很不吉利的举动。
所以,在上海人的逻辑里,“卖相”未必重要,“坐有坐相,立有立相,吃有吃相”,这才是看一个人修养的标准。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姆妈跟我讲过一个故事:过去有一富翁,家里金山银山,唯一的遗憾就是老婆生不出小人。后来领养了一个小瘪三,给他穿新衣,住新房,教他吃大菜,还请了家庭教师教他讲英文、弹钢琴、跳交谊舞,一心想把他打造成“上海滩小开”。
这个“儿子”在蜜糖罐里慢慢泡大了,看上去蛮像样子了,过十八岁生日那天,富婆请了许多人来开派对,将这个新贵隆重推出。“儿子”满面春风,得意洋洋,跟人家的千金小姐跳舞,还当众弹钢琴。好了,宴会开始,主宾入座,音乐起,上冷菜,小赤佬拿起筷子朝自己胸前一戳,对对齐——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一位老太婆捕捉到了,马上跟身边一贵妇人说:这个小赤佬是叫花子出身。为什么?因为叫花子流浪街头讨饭吃,哪来桌子凳子,筷子有长短,只能在自己胸口上对对齐。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身份。再说一个“毛脚女婿”上门的故事:过去外婆家住弄堂,正宗72家房客,互相之间没有隐私的。贰层楼黄家伯伯,今朝“毛腿女婿”上门,用不了一个钟头,全世界都会知道,大家还会评论,毛脚带了点啥,机关枪、手榴弹、炸药包自然一个不会少。(注:当年上海“毛脚”上门的标配,看不懂的朋友,赶紧谷歌去)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后来去打听,黄家伯伯穷摇头,“个小赤佬,屋里厢没啥教养”——吃饭两只手臂,像大吊车那样支在桌子上,还不停地抖腿;筷子夹菜,兜底翻;台面上头,两口小老酒下去,就欢喜吹牛皮;喝高了,最后跑到灶披间里呕,一股酸胖气直冲云宵,叫四邻八舍摇头叹息。一个看上去时髦的小青年,因为吃相难看,暴露了自己,原来是“洋装瘪三”!
这也应证了老上海说的,“什么吃相,什么人”,虽然此话未免苛刻,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总是亘古不变的。后来在上海话中,“吃相”被引申为人的行为举止,迭个当口,“吃相”就和吃喝无关了,只和态度有关。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当年,朱镕基同志当选上海市市长,作为候选人发表演讲时,自我批评“对下属,态度不好,批评疾风骤雨”,江泽民同志在主席台上,就用上海话回应:“吃相难看,但是没有坏心”——我们上海的市领导当年就做出了表率,市府礼堂隆重伐?台面上用上海话又如何?
看懂上海:上海人的“吃相” - 美人迟暮 - 美人迟暮,知足尔乐
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有“某些人群”,大多不懂什么礼仪,再别说什么“吃相”了。笔者的爷叔离开上海多年,前些年从美国回来看望我爹爹,竟然当面感叹的第一句就是:上海硬件是越来越漂亮了,但是,哪能像陆家嘴噶漂亮的地方,也要开始贴“请勿随地大小便”,我以为这些早在上海早绝迹了,还有,地铁里哪能嘎许多人吃零食,嗑瓜子都来了。
是呀,地铁禁食这种问题还要摆到大众媒体上来讨论,侬想想,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从上海话看上海人的吃相
来源:华夏经纬网 选稿:实习生 王丽琳
上海人什么都可以拿来“吃”,也什么都敢“吃”。除了吃饭吃菜,还会“吃烟”“吃酒”,还有“吃酸”“吃排头”“吃官司”“吃生活”……很多名词都喜欢跟“吃”一起做动宾搭配。这样一来,“吃”也被上海人赋予了许多衍生意义,形成一种独特的海派“吃”文化。也许,这从某个侧面显示了上海人海纳百川、“胃”怀天下的包容?
吃一口死心塌地的爱情
【菜名】吃他/她、吃醋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上海话里有一句经典的话,往往用在恋爱中的男女身上,叫“吃他/她”,更高级别的就叫“吃死他/她”。非本地人一般听到这话,常常会感到非常莫名其妙,难不成人也可以吃?——只听某人说道:“他对伊勿要太好噢,样样事体都肯帮伊做的,有啥办法,啥人叫他吃煞伊了。”说者觉得再自然不过,然而听者就像在听外国话。虽然每个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放在一起,却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吃”在这里无非也就是“死心塌地”的意思,就像是吃到了一样好东西,那就怎么都不肯放手的。
在爱情中另外一个运用频率极高的词则莫过于“吃醋”。其实不用我多做解释,大家都知道那种酸酸的感觉,真的是只有“吃醋”的滋味才可以比拟。
捧牢自己的饭碗
【菜名】吃这行饭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上海人往往喜欢把工作叫做“饭碗头”,于是稳定的工作就叫“铁饭碗”,叫人羡慕的好工作就叫作“金饭碗”。相应的从事某一职业就叫“吃这行饭”,像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老一辈的上海人就会说是“吃皇粮”的,因为他们是为国家办事的。而工作的用具就理所当然地被称作是“吃饭家什”。
其实只要细细一想就能体会了,工作当真是和吃饭一样重要呀。有了工作,生活就有了着落,就像只要有了饭吃,肚子就不会饿了。当然,既然吃了这行饭,就要把饭碗捧捧牢,如果工作丢了,那就是饭碗头敲碎,结果就是没饭可吃,那自然生活就要难过了。
挨打也是一种吃
【菜名】吃生活、吃耳光
【可口指数】零
【消化指数】★
吃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上海话里把挨打也叫作吃,这个吃的滋味就不太好受了。小孩子最怕做错了事让爸爸知道,因为爸爸常常会威胁说,“小鬼头,要是不听闲话,当心给侬吃生活”。而且上海人还会说“吃竹笋烤肉”,不懂上海话的多半也是不明所以,还以为是吃一种菜呢。其实呢,所谓“竹笋烤肉”,就是用竹尺或者别的什么工具打人,一般总是用于大人教训小孩子;竹笋就是打人的工具,肉嘛当然是人肉啦,而且通常是指屁股;烤就是敲(上海话中同音),无论那个小孩都不会乐意吃这种“竹笋烤肉的”。
还有“吃耳光”,“吃”在这里同样是挨打的意思。一记耳光吃下去,脸上可是火辣辣的疼呀。
流行程度也看吃
【菜名】吃得开、吃不开、吃香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上海人还把吃用来表示流行的意思,大概是因为吃本来也就是一种流行文化吧,人人都要吃,都离不开吃嘛。比如上海话里有“吃得开”、“吃不开”这样的词。所谓“吃得开”就表示很受欢迎,就像有的人很能干,人际关系处得好,人家就会说“他很活络的,不管到哪里都很吃得开”。反之,就是那种不太会做人的人,和别人的关系不容易融洽,就是“吃不开”。
还有“吃香”这个词也被广泛运用,其实也就是受注意、受欢迎、流行的意思。比如说某某职业很红火,上海话里就叫某某行当很吃香。前一阵IT行业就很吃香。还有人或者商品也可以用吃香来形容,例如某某人是人才,他在单位就很吃香,或者是现在MBA不再吃香了,而F4现在老吃香的。
“吃吃他”和“吃他”不能相混
【菜名】吃吃他/她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这里要说到的词是“吃吃他”,千万不能将这个词与先前提到的“吃他”混淆起来,这可是意思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用错了可是要吃耳光的。这个词说的时候,第二个吃要发弱声。这里的吃当然不是通常所指的吃东西的吃,而且更不是前面提到的喜欢的意思,而是指欺负人的意思。比如有些人常爱欺善怕恶,见到弱小者就“看伊好欺负,吃吃伊”。但人总要反抗的嘛,被欺负的就会说:“勿要老是吃吃阿拉老实人,阿拉也不是好欺负的”。所以不要轻易“吃”人家,更加不应该随便“吃吃”人家。
别人请客的东西不能乱吃
【菜名】吃批评、吃轧头、吃排头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受到批评,被人训话,上海话也叫“吃批评”。又是一个吃,但也是有点食不知味啊。这个吃下去又吐不出来,放在心里也是怪难受的。比如家长总会提醒小孩:“侬今天功课不好好做,明天老师要请你吃批评了。”于是小孩子就会知趣地做起作业来,毕竟谁也不喜欢受到批评,哪怕是人家“请你吃的”。
与“吃批评”意思差不多的还有“吃轧头”、“吃排头”。后两个字程度好像比“吃批评”还更厉害一点,指的都是在上级那里受挫的意思。例如家里的男人一脸不乐意地回来了,问他怎么了,他就会说:“今天又在头头那里吃轧头了。”除了不高兴,好像还有那么点自嘲的意味。
为人处世离不开吃
【菜名】吃相、老吃老做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品评为人处世之道,原本好像是与吃的问题连不到一起的事,但是上海话里偏偏也是用带有吃的词来做形容。其实吃本来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与吃的关系当然是极为密切的。看一个人有没有规矩,上海人讲究的是“坐有坐相,立有立相”,而吃饭的吃相就更加重要了,吃相不好的,就会被看作没有教养。久而久之,“吃相”这个词也就引申开去,不再单单指人吃饭时的样子和腔调了,而是指整个人的行为举止,若是坐姿站姿不当,甚至是人的样子体态不好的,都叫作“吃相难看”。
还有“老吃老做”这个词讲的也是为人,通常是指对于不好的事情很熟练的样子,比如某小偷常常要到派出所报到的,人家就会说“这个人是常客,老吃老做了”。
好生意当然要一口吃下
【菜名】吃价、吃进
【可口指数】★★★
【消化指数】★★
说到做生意,上海话里有一些商业用语居然也是和吃有关的。做做小生意是“混口饭吃”,刚够养家糊口之义。货物的品质好,销路好,能卖好价钱的就叫“吃价”。吃价的货色大家可是抢着要啊,于是就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这批货我一定要吃下来”。这个意思也好理解,就像吃东西,大嘴一张,啊呜一口,全都吃下肚去,其实指的就是要下来,买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上海话看上海人的“吃”
从上海话看上海人的吃相
一张图看懂衣服上的标码是什么意思?
一张图看懂--衣服上的标码是什么意思?
上海闲话研究 040 相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吃有吃相 人要识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