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搏击教学法(九)
抖大枪,也称为抖杆子功,是许多武术门派用来训练爆发力的一种方法。抖的大枪一般在枪杆的细端有枪头,有红樱;而杆子不带枪头,也没有红樱。但是两者的练习方法大致相同。枪的长度一般在2—2 5米间,抖杆子的杆子比枪杆赂长些。枪杆一般用白蜡杆制成,要求有弹性和一定的重量。太极拳是一种外柔内刚的拳术,盘拳时手臂不用力,如同自然玩耍一般,但拳无力一定是不行的,所以太极拳有许多特殊的练习力量的方法。抖大枪就是训练力量与技法有机结合的方法之一。下面我们探讨几种训练方法
一、劈枪
预备式:两脚前后站立,约一肩宽,左脚在前朝正前方,右脚在后脚尖外摆45度,重心在两脚中间,两脚平均用力,两腿屈膝。右手握枪把,使枪把顶在手心处,枪把紧贴在右胯侧;左手正握枪杆,枪尖高与心口平。左肩略前顺,两肩要平,躯干正直,头顶上领,目视前方。(图1)
1、虚步提裹:身体重心后移于右腿,左脚略收回,前脚掌着地,脚跟提起,成虚步,同时左手握紧枪杆向上提,左小臂外旋屈肘拧枪,使枪旋转回裹,左手心向里,右手仍握枪把端,枪尖略高与头,目视前方(图2)
要领虚步与提裹要协调一致,配合含胸拔背,枪尖要与鼻尖,左脚尖,在同一个矢状面内,这叫“三尖相照”。坐步提裹用的旱柔劲、横劲,要诀是“起横不见横”,既横劲呈在旋转中产生,而不是明显的横挡。左手提裹时右手略松,使枪把在手心内旋转。
2、落脚劈枪;左脚略向前踩落,重心前移,右腿蹬伸,同时,左手紧握枪杆,前臂内旋伸展,使枪快速下劈,左手心向下,右手仍握枪把端,枪尖高与腰平,目视前方(图3)
要领:右腿蹬伸与劈枪要协调一致,配合舒胸展背,动作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三尖相照”。落步劈枪用的是刚劲、竖劲,竖劲爆发的同时也产生螺旋劲,在劈枪的过程中右手略松,使枪把在手心内旋转,在最后完成劈枪的瞬间两手要同时快速的握紧枪杆。
以上动作是以训练手臂的拧、裹、劈为主要内容,需要全身松与紧、开与合、含与放的配合,一般拧、裹时为合、为吸气,劈时为开,呼气;一般练习10次为一组,练习5组。左右互换,方法要领相同。
二、崩枪
预备式同一预备式。 (图4同图1)
1、弓步崩枪重心前移,左膝屈,右腿蹬伸成左弓步,同时,身体略左转,右手紧握枪把端向前推送,左手臂也略前伸,当右手前送接近左手时,两手突然同时握紧枪杆,合力向前刺,枪身水平,枪尖高与心口平。目视前方。(图5)
要领:崩枪的最后发力与右蹬腿要协调一致,崩枪是先柔后刚,柔是送枪的过程,刚是最后双手发出“寸劲”,发“寸劲”时双手突然用力,使枪杆振颤。
2、坐步压枪:身体重心后移干右腿,坐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向后抽枪,抽至右胯外侧时两手突然同时紧握枪杆,使枪杆振颤,同时有下压之意。枪身水平,高与腰平,目视前方。(图6)
要领:坐步压枪也是先柔后刚,柔是抽枪的过程,刚是最后双手发出,寸劲”握枪,坐步要与抽枪协调一致。
以上动作是以训练手臂的握力、崩力、推力为主要内容,需要全身松与紧、开与合、含与放的配合,呼吸自然配合,一般练习10次为一组,练习5组。左右互换,方法要领相同。
三、圈枪横弹
逆旋横弹:
预备式:马步端枪: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略屈成高马步,枪成水平置于身前高与胸平,右手握把端,手心向下,左手握枪杆,手心向上,两手臂屈,肘关节接近身体,目视前方。(图7)
两手协调搅动,使枪尖逆时针划一大圆,直径约1—2米,当划回接近起点位置时左手突然发力向前推枪杆,右手协同用力向后拉枪把端,使枪尖突然向前弹出。目视枪尖。(图8)
要领:两手搅动转枪时用柔劲,发劲时要用突发的寸劲,发寸劲时两脚趾抓地,腿、腰、臂、手协调用力,使枪身振颤。
顺旋横弹:
预备式同逆旋横弹
两手协调搅动,使枪尖顺时针划一大圆,直径约1—2米,当划回接近起点位置时左手突然发力向后拉枪杆,右手协同用力向前推枪把端,使枪尖突然向后弹出。目视枪尖。(图9)
要领:同上要领。
以上动作是以训练两手臂的协调力、腰部的力量和腿部力量为主要内容,需要全身松与紧的配合,呼吸自然配合,一般练习10次为一组,练习5组。左右互换,方法要领相同。
四、炮枪
预备式:拗步持枪两脚前后站立,大于肩宽,左脚在前朝正前方,右脚在后脚尖外摆45度,重心在前脚成弓步,两脚踩平。左手握枪把,贴在左胯侧;右手正握枪杆,枪尖高与心口平。右肩略前顺,两肩要平,躯干正直,头顶上领,目视前方。(图10)
1重心后移,腰向右转,同时两手协调搅动,枪尖顺时针走立圆使枪尖朝后下方,目视枪尖。(图11)
2上动不停,重心前移,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向后拉枪把,高与头平;右手快速向前推枪杆,手部与心口平,使枪尖经身体右下方向前弹出,枪尖与膝平。目视枪尖。(图12)
要领:两手搅动转枪时用柔劲,向前推枪发劲时要先推然后突发寸劲,发寸劲时两脚趾抓地,腿、腰、臂、手协调用力,使枪身振颤。
以上动作枪和腰的旋转幅度较大,以训练腰与两手臂的协调力,手臂、腰部的力量和腿部力量为主要内容,需要全身上下协调配合,发力时呼吸,一般练习10次为一组,练习5组。左右互换,方法要领相同。
木板功是着名武术家山西形意拳名师李桂昌所传。据李桂昌讲此功系南少林拳中五功之一。南少林拳是少林拳系的一个分支。其来源是清朝妙丹禅师至河北通州,授李恩元。李氏传至第三代李志英授黎元和尚、刘松桥、王四、董俊等。董秀升将南少林拳传入山西太原一带。
董秀升生(1882—1939)山西太谷县董村人,少时习弓力拳、罗汉拳、少林拳和形意拳等,1901年拜李志英为师,习南少林拳,后投师形意拳门耿继善,1914年学于李存义。曾向刘奇兰、张占魁、钱砚堂等讨教。1918年师从宋虎臣,并受宋世荣前辈的喜爱和指点,1926年孙禄堂赴晋,下榻董秀升寓所,逗留月余,董秀升又向孙先生学艺讨技,刘文华赴并任教,董秀升执弟子礼,虚心求教,终成武学大家。董秀升主要传人有李锦文、李桂昌、申秉廉、刘义、祁艾、苗玉林、王乃一等。
在董秀升武学中南少林拳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据李桂昌师傅讲董秀升终日行功不断,皆以少林五功为主,在传授弟子武功的过程中也极为重视少林五功的训练。并强调五功是本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基础,它既是功力的训练又是技法的大成,与推手、散手有不可思议的妙用。下面我们简要的探讨一下五功之一的木板功的训练方法:
一、场地和器材:
最好在室内练习,一般有4平方左右的地方即可,选一长2米,宽30公分,厚1—1.5公分的木板,木板应有弹性。将木板表面处理平整光滑,斜立于墙壁,木板着地处与墙底边距离30—40公分。(图1)
二、练习方法:
(一)单手拓板
预备式:
面向木板,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在前,约与肩宽,两膝略屈,右脚尖轻触于木板。右手臂屈,手掌轻按在板上,高与心口平,左手轻按于腹前,此式如三体式。目视右手。(图2)
动作:腰向后下方沉劲,同时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以掌根吃劲,缓缓按出,随即松开,但手不离木板,左手配合右手,在右手按劲时,左手下拓,目视右手。(图3)
要领:身体要保持中正,动作要柔缓,用意体会全身腰弓、腿弓与臂弓的开合、松紧,初练时木板应软,弹性大些,以按下时木板成弓型,能触及到墙为度。
说明:左右手练习方法相同,可以顺步也可以拗步练习(图4、5)。根据体力每次练习每掌30—50次。这个动作也可以用爆发力练习,先粘后吐,动作脆快,吐劲时丹田突然振发,沉肩,坠肘,坐腕,力点在掌根小天星处,发劲使木板振颤。
(二)掤
预备式:如太极拳动作揽雀尾之掤,右脚右手在前,以右小臂横粘在木板上。
动作:腰向下沉劲,同时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圆弓型以小臂外侧吃劲,缓缓掤出,随即松开,但右小臂不离木板,左手配合右手,在右手臂掤劲时,左手下撑。目视右手。(图6)
要领:身体中正、动作要柔缓,用意体会右前臂外侧与木板间劲力的松紧变化。说明:左右手练习方法相同,可以互换练习(图7)。
这个动作也可以用爆发力练习,先以前臂粘之随即吐劲,吐劲时丹田突然振发,腰向下沉,固肩,撑肘,紧腕,力点在前臂外侧,发劲使木板振颤。
(三)挤
预备式:如太极拳动作揽雀尾之挤,右脚右手在前,以右小臂横粘在木板上,左手按在右手腕内侧。
动作:腰向下沉劲,同时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圆弓型以小臂外侧吃劲,缓缓挤出,左手按在右腕内侧助右臂之力,随即两手臂松开,但右小臂不离木板,在右手臂挤劲时,两手臂撑圆,左右平衡。目视前方。(图8)
要领:身体保持中正,动作柔缓,用意体会全身劲力的协调、两手臂的配合,臂外侧与木板间劲力的松紧变化。
说明:左右手练习方法相同,可以互换练习(图9)。这个动作也可以用爆发力练习,先以右前臂粘之随即左手按之即吐劲,吐劲时丹田突然振发,腰向下沉,两肩沉固,两肘开撑,左腕坐右腕紧,力点在前臂外侧,发劲使木板振颤。每次练习20—40次。
(四)肘
预备式:如形意拳动作之钻拳,右脚右手在前,以右小臂竖粘在木板上,左手按在腹前。
动作:腰向下沉劲,同时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圆弓型以小臂外侧接近肘关节处吃劲,缓缓挤出,左手按在腹前助力,随即手臂松开,但右臂不离木板,目视右手。(图10)
要领:身体保持中正,右肩前顺,动作柔缓,用意体会全身劲力的协调、两手臂的配合、臂外侧与木板间劲力的松紧变化。
说明:左右手练习方法相同,可以互换练习(图11)。这个动作也可以用爆发力练习,先以右前臂粘之随即吐劲,吐劲时丹田突然振发,腰向下沉,右肩沉固,裹肘前弹,力点在臂外侧近肘部,发劲使木板振颤。每次练习20—40次。
(五)按
预备式:如太极拳动作揽雀尾之按,右脚右手在前,以两手掌按在木板上,高与胸齐,两掌接近,目视前方。
动作:腰向下沉劲,同时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两臂保持似直非直以两掌掌根吃劲,缓缓按出,随即两手臂松开,但两手不离木板,目视前方。(图12)
要领:身体保持中正,动作柔缓,用意体会腰、腿、手臂三者之间劲力的协调、两手与木板间劲力的松紧变化。
说明:左右脚前后互换练习(图13)。这个动作也可以用爆发力练习,先以手指粘之随即坐腕吐劲,吐劲时丹田突然振发,腰向下沉,右肩沉固,两肘下沉,力点在两手掌根的小天星部,发劲使木板振颤。每次练习20—40次。
麻辫功是着名武术家、山西形意拳名师李桂昌所传,系南少林拳五功之一。麻辫应该用处理过的麻编成辫子,长1.5米左右,前端粗约一把,往后逐渐变细,由于麻辫前粗后细,前重后轻,所以麻辫的后部特别轻灵、游滑,为练习轻灵、活泼、准确的手法创造了条件。可以将麻辫视为敌方的手臂,运用麻辫可以练习各种手法、身法、步法、劲法。主要手法有:掤、捋、刁、缠、锁、扣、拿、挑、穿、云、转、拧等。配合各种步法、身法可谓变化无穷,妙趣也无穷。通过这种练习对于推手、散手有不可思议的妙用。下面我们简要地探讨一下麻辫功的训练方法:
一、场地和器材:
室内练习,一般有5平方左右的地方即可,将麻辫固定于墙壁之上,高约与胸齐。麻辫制作不易,可以用布带代替(本文配图中用的是布带),但效果不如麻辫。
二、练习方法:
(一)缠刁法
预备式: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成三体式状,左肩前顺,左手与肩平,左手腕处轻轻掤住麻辫,右手轻拿麻辫尾部,高与心口平,目视左手(图1)。
左手缠刁:腰略向左转,同时左手腕向外缠刁,轻拿麻辫的尾部于胸前,同时,右肩前顺,右手经左手下向前伸出,以手腕处轻轻掤住麻辫,目视右手(图2)。
右手缠刁:腰略向右转,同时右手腕向外缠刁,轻拿麻辫的尾部于胸前,同时,左肩前顺,左手经右手下向前伸出,以手腕处轻轻掤住麻辫,目视左手(图1)。
要领:左右缠刁,两手动作要轻灵,活泼,转腰适度,手腕转动灵活,两脚趾抓地。由于有麻辫在身前,所以两手缠刁不离中线,其中动作可以分解为四个:掤、缠、刁、拿。四个动作一气连贯,无断续。
此动作简单易学,重在多练,练习中犹须注意手臂上的听劲(细听麻辫的轻重游滑等),练习10分钟左右,还可以起到站桩的功效。
(二)拿腕、肘法
预备式: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成三体式状,右肩前顺,右手臂屈肘手心向上拿在麻辫中段,相当于对方的肘部,高与肩平,左手轻轻拿住麻辫尾部,手心向下,相当于对方手腕部,高与胸平,目视右手(图3)。
动作:右手顺麻辫向尾部轻快下捋,将近左手时,左手松开快速由右手下向前再缠拿麻辫,并向尾部轻捋,右手松开麻辫快速再向前拿麻辫中部。目视前方。
要领:两手倒换,要轻快灵活,腰有略转与手配合,重心可以前后移动。练习中要有拿手腕和拿肘的意识。
此动作简易,重在多练,可以顺步,也可以拗步练习,左右互换,拗步式(图4)。
(三)穿掌
预备式: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在前成三体式状,右肩前顺,右手臂屈肘手心向上贴在麻辫中段上,相当于对方的肘部,高与肩平,左手轻轻拿住麻辫尾部,手心向下,相当于对方手腕部,高与胸平,目视右手(图5)。
左穿掌:腰向右转,同时右手内旋顺时针方向从里向外缠刁麻辫,轻拿麻辫的尾部于胸前,同时,左肩前顺,左手心向上,经右手上向前穿出,高与肩平。目视左手(图6)。
右穿掌: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内旋逆时针方向从里向外缠刁麻辫,轻拿麻辫的尾部于胸前,同时,右肩前顺,右手心向上,经左手上向前穿出,高与肩平。目视右手(图5)。
要领:穿掌前先有缠刁麻辫,两手动作要贴麻辫而行,动作轻灵,活泼,转腰、转腕缠刁,与穿掌动作协调一致。其中动作可以分解为四个:缠、刁、拿、穿。四个动作连贯一气。
穿掌动作在技击中有独到的妙用,在太极拳如野马分鬃、云手、穿梭等,在八卦掌有着名的三穿掌,形意拳中的五形拳基本上每一形都有穿掌的运用。因此学者应该注重穿掌的练习。此动作简易,可以顺步,也可以拗步练习,左右互换,也可以活步练习。
(四)挑掌
预备式: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在前成三体式状,右肩前顺,右手臂屈肘手心向左,高与口平,麻辫中段在右肘上,左手轻轻拿住麻辫尾部,手心向下,相当于对方手腕部,高与胸平,目视右手(图7)。
左挑掌:腰向右转,同时右手微外缠下劈随即刁拿麻辫,轻拿麻辫的尾部于体前,同时,左肩前顺,左手心向右,经右手下向前上方挑出,高与肩平。目视左手。(图7)
右挑掌: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微外缠下劈随即刁拿麻辫,轻拿麻辫的尾部于体前,同时,右肩前顺,右手心向左,经左手下向前上方挑出,高与肩平。目视右手(图8)。
要领:挑掌前先有缠、劈、刁、拿麻辫,两手动作要圆活连贯、轻灵、活泼。
(五)大臂缠压
预备式: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在前成三体式状,右肩前顺,右手臂屈肘手心向左,高与口平,麻辫中段在右大臂下,左手轻轻拿住麻辫尾部,手心向下,相当于对方手腕部,高与胸平,目视右肘(图9)。
左大臂缠压:腰向右转,同时右手臂屈肘外缠,右手小指侧先贴麻辫,刁拿后轻轻捋至麻辫尾部于体前,同时,左肩前顺,左手臂屈肘,肘关节由麻辫上绕过,用左大臂缠压麻辫,左手心向右,高与肩平。目视左肘(图10)。
右大臂缠压:腰向左转,同时左手臂屈肘外缠,左手小指侧先贴麻辫,刁拿后轻轻捋至麻辫尾部于体前,同时,右肩前顺,右手臂屈肘,肘关节由麻辫上绕过,用右大臂缠压麻辫,右手心向左,高与肩平。目视右肘(图9)。
要领:大臂缠压前先有缠、刁、捋、拿麻辫,大臂缠压以腰带臂,两肘动作要圆活连贯、轻灵、活泼,缠压时要贴麻辫而行。
以上只是麻辫练习法中的一小部分,练习者精熟自明,它可以演化出许多练习法,甚至可以在麻辫上练习拳法、劲法,别有一番感觉。
太极球功夫是太极拳搏击训练的专项素质训练和技能的训练,一向被太极拳家所重视,由于太极拳主张将运动的轨迹和劲力训练成为圆弧形,而太极球是圆形的,所以通过太极球的训练,自然将周身劲力和动作轨迹训练成为圆弧形,太极球功夫的训练内容较为多变、复杂,这里简要介绍一些基础的练习,以供参考。
器材:木球一个,大小如足球(也可以用篮球、足球或排球代替),木桌一个,方圆均可,高度70-80厘米(图1)。
单掌桌面揉球
1、平圆揉球
预备式:两脚左右分开,两膝屈蹲成高马步,上体正直,右手心向下,按于球上,左手按于左胯旁。目视右手(图2)。
动作:重心向左移,腰向左略转,带动右手臂转动,以右手掌部按揉木球向左弧形滚动,随即重心向右移,腰向右略转,带动右手臂转动,以右手掌部按揉木球向右弧形滚动。目视木球(图3、4)。
要领:重心左右移动要自然、适度,与右手揉球协调一致。揉球时球与桌面的接触要粘实滚动,不可滑动。球在桌面滚动的轨迹应该是一个小圆形。揉球时手部与球面的接触也要粘实,不可滑动,手对球面的接触轨迹也是一个小圆形,手对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说明:这个揉球法可以采用马步、三体式步、活步等步法配合练习。也可以作顺时针方向的揉球和左右互换。每一种揉法的练习每次应在100圈左右。
2、五指揉球
预备式:同1平圆揉球的预备式。
动作:重心向左移,腰向左略转,带动右手臂转动,由小指开始—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大鱼际—小鱼际—小指依次粘按于木球,使向左弧形滚动,随即重心向右移,腰向右略转,带动右手臂转动,仍以右手五个手指和大、小鱼际依次粘按于木球,使木球向右弧形滚动,目视木球(图5、6)。
要领:五指揉球时五指在接触球后均有一个撵动的过程,不能作成捅球,球与桌面的接触要粘实滚动,不可滑动。球在桌面滚动的轨迹应该是一个小圆形。五指揉球时手腕部要柔和圆活的转动,五指与球面的接触也要粘实,不可滑动,手对球面的接触轨迹也是一个小圆形,手对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说明:这个练习可以增强手指的力量、灵活和听劲功夫。可以采用马步、三体式步、活步等步法配合练习。也可以作顺时针方向的揉球和左右互换。每一种揉法的练习每次应在60圈左右。
3、前后缠滚
预备式:两脚前后分开,两膝屈蹲成三体式步,上体中正,右手心向下,按于球上,左手按于左胯旁。目视右手。
动作:重心向前移,腰向左略转,带动右手臂外旋转动,右手臂边转动边前穿,使右前臂部按揉木球向前滚动,随即重心向后移,腰向右略转,带动右手臂内旋转动,右手臂边内旋边回撤,使右前臂按揉木球向后滚动。目视木球(图7、8)。
要领:重心前后移动要自然、适度,与揉球协调一致。揉球时球与桌面的接触要粘实滚动,不可滑动,球的前后滚动不可直来直去,在转回处均有一个小圆弧。球在桌面滚动的轨迹应该是一个前后长左右窄的圆形。揉球时手臂与球面的接触也要粘实,不可滑动,臂手对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说明:前穿时产生螺旋钻劲、和掤劲,后撤时产生捋劲和采、拓劲。这个揉球法也可以采用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练习。左右互换,练习每次应在100圈左右。
4、提牛式揉球
预备式:两脚前后分开,两膝屈蹲成三体式步,上体中正,右手心向上,以右手背按于球上,左手按于左胯旁。目视右手。
动作:重心略有前后移,腰先左后右转,带动右手臂转动,右手臂转动的方法是:以右手背、手腕和前臂接触木球旋转滚动,向左缠揉时手心向上(外旋),随即向右缠揉时手心向下(内旋),手指逆时针转动一周,目视木球(图9、10)。
要领:重心移动要自然、适度,与揉球协调一致。揉球时球与桌面的接触要粘实滚动,不可滑动,球在桌面滚动的轨迹是一小圆。揉球时手腕的一周与球面的接触要粘实,不可滑动,手腕对球要有一定的压力,手臂成弧形。
说明:这个动作训练手腕部的灵活性、听劲、粘劲和控制能力。这个揉球法也可以采用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练习。左右互换,练习每次应在50圈左右。
5、捉牛式揉球
与上式相同,只是手指成顺时针方向转动。
6、肘部揉球
预备式:两脚前后分开,两膝屈蹲成三体式步,右臂屈肘将肘部压在球上,左手按于左胯旁。目视木球。
动作:重心略有前后移,腰先左后右转,带动右肘部逆时针方向转动,右手臂转动的方法是:以右肘部一周依次接触木球旋转滚动,目视木球(图 11、12)
要领:重心移动要自然、适度,与揉球协调一致。揉球时球与桌面的接触要粘实滚动,不可滑动,球在桌面滚动的轨迹是一小圆。揉球时肘部的一周与球面的接触要粘实,不可滑动,肘部对球要有一定的压力,肘部叠屈。
说明:这个动作训练肘部和肩部的灵活性、听劲、粘劲和控制能力。这个揉球法也可以采用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练习。左右互换,练习每次应在50圈左右。
至此,关于太极拳搏击训练法将要告一段落,这一部分介绍的主要是太极拳搏击训练的部分功法,太极拳的搏击训练还应包括技击、战术和各种招法的训练,但是功夫或是功力应是太极拳搏击训练的核心,所以关于太极拳功夫方面的探讨以后可能还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研讨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搏击教学法
太极拳搏击教学法(二十二)
麻辫功
杨式太极拳85势动作要领(上)
综合驼骡鞭杆
蕙兰瑜伽动作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