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兰亭序》中的错别字看真假
从《兰亭序》中的错别字看真假
错字一 . 第一行的“岁”字。
其实王羲之写的不是“歲”,而是它的异体字, “岁”(歲)上面写成“山”,我并不说这是错字,而是王羲之是这样写岁字的,好像王献之也这样写过,估计那时 书法界,许多人是上面写成山的。
我说这字写错了,是指“岁”字的右点。在《太宗兰亭》系,除北京神龙版本外,所有的《兰亭序》版本岁字都没有右点,只有丰坊刻石在那点的地方有痕迹,刻石有痕迹,有可能是石块脱落,这个再正常不过了。这从侧面说明,北京神龙本可能就来自丰坊刻石的临摹,绝对不是什么最接近于兰亭真迹的双勾再填墨的原迹本。
唐太宗时期,对《兰亭序》摩了许多次,特别是临摹,有点没点,看得很清楚的,包括隋开皇本,岁字都是没点的,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太宗兰亭》岁字是无点的。
而在宋朝体系的《南唐兰亭》体系中,金版岁字是无点的,怀仁版是有点的,熙宁版是有点的,这里有点蹊跷的是,与金版《南唐兰亭》同石所拓的另一拓本,却有点!这两版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至”的写法不一样,除此二处之外,其它的完全一样。对此,我的理解是,《南唐兰亭》被人刻石后,在没有洗石的情况下,拓印了第一张《金版兰亭》,为什么说是第一张呢,因为在“良可”二字的圈圈上粘有原来的纸,这是《金版兰亭》保存者一鸣先生说的。另外,金版字的笔画边缘教钝,而另一个黑白版本清晰许多,可以确定,黑白本是在洗石后拓的。为何同一石的前后不一样呢?
我的观点是,刻石人拓印了金版《南唐兰亭》后,就修改了刻石,后来就有人或是刻石人,在洗石后拓印了黑白版。我以为,刻石人这么做法,是为了保持《金版兰亭》是唯一的真迹——真的笔迹。
所以,所有宋系以后所有类《南唐兰亭》版本,除金版外,全部“岁”字都有右点。这刚好与唐系的“太宗兰亭》相反。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刻石人先刻掉了“岁”字的一点,后来校对的时候,又给加上去了。理解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但考虑到“至”字是完全修改了下面“土”字的写法,我的观点是,修改是有意的,不是漏掉了,“至”字下面的土部,原纸看得不是很清晰,有些模糊。
结合唐朝《太宗兰亭》无点看,无点的金版《南唐兰亭》是真迹的可能性更大,“岁岁”是相通的。正因为有这个缺点的“岁”字,我才觉得王羲之《兰亭序》应该是《南唐兰亭》这样的,而不是太宗朝那个样子。这就说明,太宗 的宝贝《兰亭序》只是金版的一个临摹品,并不是真迹。
错字二:第十五行“怏然知足”的“怏”字。        这个“怏”字,隋唐版都是这样写的,而《南唐兰亭》,全部是写的是心旁+夫,这是个什么字,我还不认识。
说这个字的意思是,《南唐兰亭》不可能是,用怀仁《圣教序》里的《兰亭》字,凑出《兰亭序》时,没有的字,用隋唐《兰亭序》里的字补上。如果这样凑出《南唐兰亭》,那么这个“怏”字是不会变的。我的意思是说,《南唐兰亭》不是凑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错字三:第十五行“怏然知足”的“然”字。
所有的《兰亭序》,然字是一种写法,右上不是犬字,是行书“火”字。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两种《兰亭》是临与被临的关系,不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幅字。
错字四:第十五行的“暂”字。
神龙版的暂,车部的竖接近右半部分了,这是《兰亭序》版本中写得最长的,与它相当的,还有领字从山本。而定武本和虞本,车部要高一点。定武版本中写得最高的是赵孟頫十三跋本。开皇本与定武本相当。而所有的南唐本,车部都很高,超出了右半“足”字的横,与“口”下边等高。这个高度的顺序,排一个序,依次是,南唐本——(开皇本虞本—道祖本甲二甲五本—定武本)——从山本——北京神龙本。
由此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车”是越来越长了,可见,神龙本水的很!虞本比神龙本好。
至于“暂”是写错了,还是书家都是那么写法,我不去研究。从这个“暂”字,也可以看出,《南唐兰亭》的“暂”字不是来自太宗朝《兰亭》里的“暂”字,不是集字而成,而是单独写成的。同时,它也证明《南唐南亭》和《太宗兰亭》是有关系的,不是毫不相干的,因为都错得差不多!
这里我们注意到一点,十三跋兰亭,车的高度与南唐本一样的,十三跋兰亭是赵孟頫手追心摩的作品,它的“崇”字,中间是三点,也是最接近《南唐兰亭》的。还有,“静”字长竖勾,引字的长“竖”,我感觉,赵孟頫好像在追摩着王献之的风格。
错字五:第二十六行的“述”字掉点。
南唐版的“述”字,“术”是没点的,木字横右翘,向右上提笔出笔,没点。
再怎么样,王羲之是不会写错这个字的,可以说,只要会书法的人,这个字都不会写错的,那么,这个点,应该是省略了,行书嘛,向右上挑出就表示写点啦。
我们再看看隋唐各版本,这个字是如何错的。
甲二甲五本,虞本、神龙本均无点,就是一个“木”字。从山本,横很短,右边也很粗,可以认为是挑笔向左上收笔去写竖。道祖本和后来的定武复刻本,若有若无,图片中有点,但比字的笔画暗许多。定武虫蚀本刚好那儿有一印章,分不清白,高宗的定武本是无点的,而赵孟頫的定武本是有点的。开皇本是有点的,但位置要低,可以认为是横挑断开形成的。
这个字,有、无、若有若无,三种情况都存在。到底有没有点呢?
定武虫蚀本那儿可能是刻石掉落造成的,唐朝《兰亭》估计没点。
错字六:第十行的“听”字。
这个听字,隋唐本没错,左边先写耳在写2,神龙本最夸张,对笔画交代最清楚。但各版2与耳相交的位置不 一样,开皇本最开,定武本最近,从山本却重合了,晃眼一看就一耳,其实是2耳,十三跋本右上横不对,属于追摩。          南唐系的听都是一耳,都写错了。所以列出这听字是错字。
其实没错,行书是可以简化笔画的,有一耳朵就可听了。黑白本看得很清楚,左上部横画是向上提笔,而隋唐系的都是向左上折笔。这笔说明了,太宗兰亭的书写者的笔法是折锋的习惯,而南唐兰亭的书写者,在这儿是不折锋的,提笔就完成了笔画。
前面的述字,也是这样。这说明,太宗兰亭的书作者,当时写兰亭序时,行书是不及南唐兰亭的书写者的。如果说是王献之临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那么临写时,献之可能修完了楷书正进入行书学习,这行书的功夫当时是不及其父的,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研究一下353年前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看看这地方,王羲之的书写习惯是那种,可能就可确定,南唐兰亭是不是王羲之写的。幸好有这样一幅作品,王羲之的《洛神赋》!并且《洛神赋》字还很多,也是行书,与《兰亭序》是差不多的。
这里我就不转《洛神赋》前面已经有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四”字里面两点的摆位,一点一竖,定武本最近于南唐本,其它不类。
错字六:第四行的“激”字。
这个字与上面的“听”一样,唐本没错,中间是“白方”,只是不好看。而南唐版,中间都是一个“身”,错了。定武本,错了,是“身”;开皇本,没错,但开皇本“白”的竖往下写点点,就是定武版“身”,不过“文”太大。只有定武版“文”最下,与南唐各版同。
假如南唐本是临写于隋唐本,这错,只能说是简化,与前面的“听”字一样。也就是说,临写者比王羲之更超脱,不拘一格,能简就简,管它《兰亭序》也好,书圣也罢,我想简就简。这世上能有这心态临写《兰亭序》的,恐怕只有王献之了,只有他才说过,他的字比王羲之好。李白也有这样的心态!
假如太宗宝贝是临写于南唐兰亭,那就是临写人胆大,敢改字,也较真,让王羲之的错字回归正确写法,给王羲之改错。这个事也只有王献之能做到。
到底哪是王羲之写的呢?
这里,定武、开皇很接近,同时定武本很近于《南唐兰亭》,难道定武本与《南唐兰亭》最近?
错字七八:第七行第九行的两“盛”字。                                                                                                                            
虞本错,第一个“盛”字缺点,估计是摩掉了。
神龙本错,第二“盛”字看似有点,王羲之会那么写 点么?
从隋唐各本综合看,估计定武和开皇是正确的,第二“盛”字点在横的右边。
第一“盛”字的撇,虞本最近于开皇本。
第二“盛”字,定武本架势最近于锡贤本。但,根据怀仁版的撇势和皿的写法,接近金版。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南唐金版和黑白版,在这个地方,都出现了问题。黑白本已经残破不堪,金版的纸由于是在角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形,但字的笔迹还是比较清晰,所以,字的间架要结合锡贤本看,可以依据锡贤本订正金版的间架。
结   论
从以上的各错字看,隋唐系各版本是一个体系,定武本接近歳开皇本,同时也最接近南唐系。
定武虫蚀本是隋唐系 中最好的版本,这也与传说中的欧阳询墨写得最好而得以刻石的传言。
定武兰亭介于隋开皇兰亭与唐其它各本之间,同时它又最接近于《南唐兰亭》。
两种猜测,一种,《南唐兰亭》是一个熟悉《定武兰亭》的人创意性临出的《兰亭序》。
另一种可能,《南唐兰亭》是王羲之所书,在开皇本之前还有本《兰亭序》,这本就是太宗的宝贝,
《定武兰亭》摩于这本宝贝,是当时最好的摩本。
由于在太宗时期,还没有那种半透明的纸,所以,在贞观年间,《兰亭序》都只能靠临摹,没有向搨本。至于到了怀仁时,是不是可以向搨,还需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时期是可以向搨的,因为有《万岁通天帖》为证据。
《南唐兰亭》上押有神龙印,说明,不管真假,这幅字出在神龙年间。神龙年间,能写出这样行书的人,可能有。但是,武则天也是喜书之人,能写出这样行书的人肯定会有地位的,不至于在一幅自己创意的行书《兰亭序》后,摩写上怀仁圣教序中的“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几个字做落款。
再则,写一幅好行书也许容易,但写一幅与唐《兰亭序》相通的《兰亭序》,可就难了。即使能创意临写出这样的《兰亭序》,这水平已经是超一流的了,褚遂良达不到,怀仁也达不到这水平,钟绍京能达到么?薛稷能达到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真迹拓本尚在人间?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多少个错字?
王羲之“尖锋”笔法,兰亭已被通俗化,只有这样写才正宗!
第一行书:兰亭序
被推为“尽善尽美”的《兰亭序》,错字竟多达17处?
收藏!再也没有比这更高清的《兰亭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