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 校 的 古 代 称 谓

2006年4月21日下午,连战为厦门大学题词:“泱泱大学止至善 巍巍宫立东南”。 这里的黉(hóng)宫是指古代的学校。《后汉书·仇览传》载:“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学”。在我国古代,对学校还有哪些称谓。                                           
   

成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礼记·文王世子》郑玄注引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 郑玄解释:“均,调也。”均乃韵字之古文,古代声教民,口耳相传。按照古代字书的解释,“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整修的,很可能是指原始氏族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类广场在夏秋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某种规模较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氏族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可见学校是由社会公共活动和宣教场所演进而来的。“成均”西周时为天子学乐之所。

庠(xiáng):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氏族社会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礼记·王制》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耆老皆朝于庠。”《注》曰:“此庠,谓乡学也。” 庠是指古代的乡学。旧时以府学为郡庠,县学为邑学。明清时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庠生。《促织》中有:“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邑庠,即县学。按《礼记·明堂位》的解释:“庠,有虞氏之米廪也。”养老于米仓自然便利,不过老人也不是白吃闲饭的,他们要将自己丰富的阅历、经验和技能,对下一代进行传授。可见学校是从养老场所的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演进而来的。“上庠”西周时为天子学书之所。“党庠” 西周时为500家的学习场所。汉代设在乡的学校称为“庠”。                                                                            

序、校:夏代的军事教育学校。《礼记·王制》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序”是射的意思。金文的“序”字,象人在“个”中射箭的样子,以表示习射之所。至于“校”,《说文》的解释是:“从木,交声。”其原义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做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贵族子弟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序也是指古代的乡学。《辞源》云: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谨庠序之教。”《注》云:“庠序者,教化之宫也,殷曰序,周曰庠。” “东序”西周时为天子学干戈羽龠之所。“州序” 西周时为2500家的学习场所。汉代设在村落(“聚”)的学校称为“序”。“乡校” 西周时为12500家的学习场所。汉代设在县的学校称为“校”。

瞽(gǔ)宗:商代的学校。殷代乐人的宗庙和学校。西周时为天子演礼之所。           

辟雍: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承师问道、天子自学、举行盛典之所。宋崇宁元年(1102年)在京城南郊营建太学之外学,也赐名辟雍。

泮宫:西周时诸侯所设大学。建安22年(217年)5月,魏于邺城南(今河南临漳)也立泮宫。

闾(lǘ)塾:西周时的地方学校。据《周礼·地官司徒》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可知“闾塾”为25家的学习场所。《礼记·学记第十八》中有:“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礼记注》云:古者25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500家为党,党之学曰庠,教闾塾所升之人。术,当为州。12500家为州。州之学曰序。

太学(国学):汉代的学校。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明以后,不设太学。

宗学:始于西汉末年王莽秉政时,给皇族后裔置师教学。北魏、宋、明、清也设有宗学。

学:汉代设在郡国的学校。

乡塾:汉代初级程度的学校。

律学:古代专门培养刑法律令人才的专科学校。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南北朝时期的各朝政权也多设有律学或律博士。唐代律学隶属于国子监,时兴时废。宋代律学较为发达。

国子学:西晋时期的学校。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这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  

书学:古代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专科学校。晋武帝立书博士设弟子员,教习书法。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重置书学。

四学: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 “四学”。据《文献通考·学校考二》载:文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散骑常侍雷次宗立儒学,为四馆。”四馆即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

医学:古代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专科学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唐太宗时,中央和地方都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明代也设有医学。

州郡学:北魏时期的学校。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

四门学:设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以庶族平民子弟为教育对象,属于初等教育机构,故又称四门小学。唐代规定八品、九品官僚子弟及庶民子弟入四门学读书,但学生通过考试可以依次升入太学、国子监。宋代也一度设置四门学,也规定招收八品及庶人子弟入学,但不久便废止。

玄学:中国古代学习道家学说的学校。

国子寺(监):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设置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在国子监中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此外在大理寺还设有律学。唐在隋的基础上,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中的前三学属于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书学研习书法,算学学习历算,律学学习律令。宋也兼置国子学。元代以汉文进行教学的儒学教育机构──国子学。以少数民族文字进行教学的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与回回国子学是与国子学并立的中央官学。前者学习蒙古文,后者学习亦思替非文字(即突厥语系的波斯文)。明清国子监沿袭前代。

崇玄学: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置崇玄学于老子庙,学习《道德经》、《老子》等。后天下各道观都置崇玄学。这是古代官方推崇道家的高峰。

府学、州学、县学、市学、镇学、社学、义学:唐代在各府、州、县分别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县还设有市学和镇学。宋代州县普遍设学,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明清各地的府、州、县均有学校。乡村还有社学、义学。

武学:培养国家军事人才的专门学校,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时立,不久即停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复置武学。明代也专为皇族后裔子弟学习军事技能而设武学。

小学:宋代县学设有的简单读写算教育初级学校。

画学: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学校,画学是中国古代惟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儒学:元代各路、府、州、县均设儒学,一度还要求附设小学。明代也设有儒学。

蒙古字学、阴阳学:元代地方学校。明代也设有阴阳学。

蒙古国子学、天文学:元代中央学校。

社学:元代创立的一种基层教育学校。每50家左右编为一社,每社立一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闲时学习文化知识,但社学更主要的任务还是进行伦理道德的教化和配合政策法令的宣传,实际上是基层政教合一的一种组织形式。

八旗官学:清代为拥有特权的基干统治队伍——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还有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健卫营以及各地驻防旗营所设立的学校。宗人府管辖的宗学和觉罗学,对象是皇室后裔和其他觉罗氏后裔。内务府管辖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对象是皇城禁卫军的内三旗子弟。八旗学校重点是学满文与骑射,是为了维护八旗子弟的固有传统,同时也兼习汉文和经史之学,以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私塾:民间举办的蒙学。私塾的办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请教师前来设立的“家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延请教师教其子弟。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这一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塾,在蒙学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

学堂:洋务派兴办的学校。民国一年(1912年)改“学堂”为“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十九卷
学校的别名
封建社会的“官学”“私学”和“私塾”是怎么回事?
唐代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读书人参加的科举考试又有哪些特点?
劝之以学,诱之以禄——谈谈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宋朝的学校、书院和科举制度,反映了宋代皇帝的确非常重视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