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 ,其 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他是是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的集大成者,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他饮誉世界,有当代“草圣”之名,人称“三百年出了一个林散之”,他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他就是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林散之——

林散之书法作品

   在中国当代书坛,林散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他诗书画具精,声名远播海外,但他一直只认可自己是诗人,对书画他从不以家而自居,可见其修养之深厚。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此时他已年过七旬。1973年,《人民中国》杂志第一期刊出其草书条幅《清平乐·会昌》,震动海内外书坛。

张继 枫桥夜泊 立轴 水墨纸本 林散之

   林散之8岁学书,由唐楷入手,遍临古今名帖名碑,草书以大王为宗,怀素为体,王铎为友,董其昌、祝枝山为宾,刻苦磨砺,千锤百炼。

早年拜乡贤范培开先生学书,后从含山进士张栗庵先生学诗。此后为求艺道,只身负笈上海,拜黄宾虹先生为师,书、诗、画俱进。

林散之 论画一首 145×354cm 林散之纪念馆藏

黄宾虹引导林散之不固执于旧论,直入原初书法文本,并授以用笔用墨之法,这对林散之最终成为中国草书大家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林散之的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传统的一部分。

林散之曾一度出任副县长之职,但不久便调入他更习惯的江苏书画院。他更关心的是诗词书画,而不是世事变迁;更关心的是与古代书画家争短长,而不是与今人论是非;他与世无争,心不旁骛,迥出尘表,活脱脱一个现代隐士。

林散之书法作品

林散之牢记黄宾虹“师古人,更要师造化”的教导,通过几年节衣缩食,积累了一些旅费,便于1934年三十七岁时决然打点行装,告别老母妻儿,孤身出游。费时八个月,历经苏、皖、鲁、晋、豫、陕、川、鄂九省,游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庐山、混江、三峡等名山大川,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历尽艰难险阻,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二百首,并观摩沿途历代刻石书法,胸襟与眼界大开。此举亦少有人实行,可见他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毅。后又两游黄山,在名山大川中体验方法,寻觅新意,尤对山川景色风云气象变化之灵韵深得感情。

林散之创造了“瘦劲飘逸”的“林体”草书。其特点是: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林散之的草书,反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林散之的草书,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林散之 古银杏行 151×83cm 1978年 林散之纪念馆藏

林散之是极富创造精神的。他 说:“敢与古人、外国人比一比。比如写草书,敢同王觉斯、傅山比……没有这种气度怎么行?”当学生的功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他总会说:“要胆大,放得开。”“学古是为了跳出古人,有自己面目,要写出性情来。”“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需要摆脱一切,单刀匹马,直冲直入,此真能成学书 者。”老人恰好生于“戊戌变法”那一年,所以他经常戏称:“我是革新派!”

林散之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1974年作 书法——东方欲晓 立轴 纸本水墨 林散之

林散之六十岁以后学草书,此后三十多年中,林散之白首犹勤,寒灯夜雨,在草书艺术上渐成自家面目,且越到晚年越入化境,终至声名卓著。林散之自认“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他自己亲手所书的墓碑为“诗人林散之”。

年逾八十的林散之,盛名之下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不顾“风烛残年眼半花”,一直到临终,十多年来,他不管是应人索请,还是参加展览,都以满腔的热情不停的创作,大量作品流传四方。

林散之 人物 四屏 设色纸本

赵朴初先生作诗称“散翁当代称三绝”,并在南京专程拜访时写道:“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书道大师青山杉在观看了林散之的书法精品后称赞道:“草圣遗法在此翁。”早在1962年,高二适初次见到林散之的书法,曾拍案惊呼:“这才叫字”。

林散之《四时读书乐诗抄》纸本 27×17.5cm 1921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郭沫若先生有言:“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启功先生曾称:“出入汉魏,放笔为草,纵横上下,无不如志。”启功先生曾称:“出入汉魏,放笔为草,纵横上下,无不如志。”赵朴初先生有着更详细的论述:“远绍二王、颠素,近接明清诸贤......不妙造自然,使书苑沉寂已久之草书艺术再现辉煌。”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三百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是国宝。

林散之(1898年—1989年),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工书法、诗文,擅山水。生前曾任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江浦县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1989年12月6日,林散之因痰阻塞气管,抢救无效,溘然逝世,终年92岁。

林散之书法作品

林散之书法作品

林散之书法作品

林散之自作诗 南京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藏

林散之自作诗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林散之自作诗 南京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藏

林散之 草书题南京栖霞寺毗庐宝殿抱柱联

林散之书法作品

江浦春修图 林散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散之:我写草书,再过两个50年,可能也没人懂,您怎么看?
林散之 草书《自作诗》
林散之《鼋头渚》草书自作诗欣赏
林散之草书欣赏 自作诗《论书》
一代书法大师、当代草圣--林散之
当代“草圣”林散之,被日本使团点名拜见,他们是怎么被征服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