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松溪县的来历

松溪县以闽江支流松溪得名。《读史方舆纪要》:“松溪源出浙江庆元县西南二十里松源山,入建宁府界,经松溪县城东北,引而南,政和县境之水,亦流入焉,谓之东溪,至府城东,而合于建溪。”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始置东平县,属建安郡。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裁并郡县,撤东平县改名东平乡。从南北朝至隋唐均属建安县。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东平乡属吴越国处州龙泉县。晋天福五年(940年),闽富沙王建安镇安军节度使王延政夺吴越国之东平乡大部地方,于天福六年立为松源镇。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灭闽,松源镇属南唐永安军。周广顺元年(951年)即南唐保大九年,南唐政权升松源镇为松源县,县治设今旧县乡政府所在地,属南唐忠义军。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迁县治于今址,改名松溪县,属福建道建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属两浙西南路建州。雍熙二年(985年),属福建路建州。隆兴元年(1163年),属福建路建宁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建宁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分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称布政使司建宁府。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松溪县曾改名嵩溪县。顺治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646年12月31日),清兵进驻松溪县城,复名松溪县,属福建省延建邵道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福建省划分为4个道,松溪县属福建省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北路道改称建安道,道公署均驻南平。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入闽,次年2月成立松溪县政府,直属福建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1922年)11月,福建一度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松溪县属延建省。翌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松溪县复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7月,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区,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松溪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0月改称第三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均驻浦城,民国二十七年8月迁建阳)。

1949年5月14日,松溪县解放,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区改称建瓯专区,9月,改名建阳专区)。1956年3月撤销建阳专区,松溪县属南平专区。1959年7月1日划归福安专区。1960年2月1日,松溪、政和两县合并,称松政县,县治设松溪城关,仍属福安专区。1962年8月2日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1970年7月1日再度与政和县合并,复属南平专区(1971年6月,改称建阳地区)。1975年3月15日再次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仍属建阳地区(1989年1月又改为南平地区)。1989年1月,属南平地区。1995年1月,属地级南平市。

湛卢山地处闽北山区的松溪县,是福建省通往浙江省的重要门户。这里素有“宝剑之乡”的美誉,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文化传统积淀深厚。境内胜景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湛卢山风景名胜区。湛卢山位于松溪县南部茶平乡境内,距县城10公里,最高峰海拔1230米。相传春秋时期欧冶子在此铸成天下第一剑——湛卢宝剑,故以剑名山。唐代大诗人杜甫有“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诗句。因此,人们又称湛卢山“天下第一剑山”。“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这是古人对湛卢山的生动写照。这里山势雄伟,树木葱茏,终年云蒸霞蔚,四季雾凝,气候宜人。远望湛卢,剑峰、湛云峰、玉女峰三峰并列,形如笔架。湛云峰是湛卢山最高峰。登临峰顶极目四望,可充分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天气晴好时,在此展观日出,暮送日落都是极好的享受。若遇阴雨天气,无论是俯瞰变幻万端的茫茫云海,还是近观飘拂的云丝,都使人有置身仙界之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平:延平、建阳、建瓯、邵武之间的恩怨情仇(历史篇)
建瓯——被遗忘的城市
建宁府(建瓯)
南平八县全为千年古县,其一曾为福建中心
张祖仁论福建
校长再见——民国时期福建省立建阳师范学校欢送郑文荣先生的一张合影老照片 | 静思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