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顺德区的来历

《郡县释名》:“曰顺德者,以去逆得名,取顺化归德之义也。”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今粤北和粤中一带的“南越”人来到了顺德,他们是顺德的第一批居民。春秋战国时期据考古发现,距今2000多年前,越族先民已在顺德境内居住活动。唐代圩市出现(龙山大冈圩)。黄巢起义军南下广州,曾屯兵今容桂、黄连、北水、马齐等地,“军中为市,以角声相号召。”宋代大规模围垦筑堤,塞堑为塘,叠土成基,兴起基塘农业。文教渐兴,喜涌(今伦教熹涌)人张镇孙中状元。至清末废科举为止,全县共出过文武四状元,3l8名文进士,1名武进士;诗社、文社、画会绵延不绝,涌现了一批驰誉南北的文化艺术名人和大量有影响的艺文著述及书画佳作。明代专业性商品农业出现。中叶以前,荔枝、龙眼“流俎天下”。中叶以后,蚕桑业崛起。正统十四年(1449),冲鹤堡农民黄萧养率众起义,建立大东国。次年失败。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划出南海县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县白藤堡,设顺德县。清代顺治四年(1647年),县人陈邦彦举兵抗清,史称“岭南后三忠”之一。同治十三年(1874年),首家机器缫丝厂开办。此后,随着机器缫丝工业勃兴,全县掀起“彝田筑塘,废稻树桑”高潮。

20年代,顺德蚕丝业进入鼎盛期,顺德被誉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30年代以后,受世界经济大萧条和日军侵华接连冲击,盛极一时的顺德经济终告崩溃。20年代,中共顺德党组织建立,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38年,日军入侵顺德,顺德人民奋起抵抗。迄至1945年,全境饱受蹂躏,战前常住人口85万,战后仅剩37万。

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奇)艮(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 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后,隶属佛山市。1992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设市,顺德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2003年1月8日,并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市辖区。 

容山书院建于清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由容奇武举杨朝日、杨玉中、陈其昌;监生李良弼、李真吾、林士元等六人筹建,位于奇山(大沙浮岗)之下。书院原为一座三进两廊,头门以水磨青砖砌筑,重檐浮雕,两边各有一座耳房,院内植有6株木棉(现存株)。容山书院是当时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书院改为两等(初高)小学;辛亥革命后称区立第一小学;1953年建为中学改称为“顺德县三中”。1979年由港澳同胞梁耀明先生等捐款先后建成校门牌楼、科学大楼、教学大楼等工程。1985年政府复投资兴建教学主体大楼、教工宿舍、田径场、体育馆等。现名为“容山中学”。奎福古寺位于顺德均安镇星槎村福岸龟山嘴原均良公路南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公元1165—1173)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沧桑,奎福古寺曾几度重修。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 立有碑记。民国二十年(1931),该寺主持僧僧睿禅发起重修该寺的烟波亭,据清代遗老何惯廷所撰的重修碑:"明年秋,又复重福海烟波亭,以保留一洲名胜"(该碑今仍保存在寺)。该寺正门横楣有"奎福古寺"四字刻在大条形花岗石上。寺为两进,首进礼祀韦陀像,二进正殿祀如来等佛像。寺后天然岩洞"观音岩",深容百人。寺旁山腰建有烟波亭,上书"福海烟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山历史最悠久的八所高校,有你的母校吗?
顺德县
“佛山”来源?佛山市辖: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
别着急!这才是最齐全的《寻味顺德》美食攻略!
广东佛山下辖各区县市数据——顺德第一,南海第二,市区禅城稍弱
顺德发布紧急动员令,实施“五停”!“苏拉”或成登陆珠三角最强台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