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卧云庵

卧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因其位处摄身岩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名。卧云庵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寺庙。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1989年7月缅甸佛教徒赠送。

庵始建于唐代,诗人贾岛有《送卧云庵僧》一诗可证。诗中道∶「下观白云时,山房盖树皮。垂枝松落子,侧顶鹤听棋。」 写出了初期卧云庵以木皮为瓦的特色。宋代卧云庵依旧,有范成大「峰顶卧云庵」诗句为据。明嘉靖时性天和尚重建,因风高雪重,以锡瓦覆盖屋顶;又因其座落在波涛云海的「银色世界」之上,故又称「银顶」,为金顶名胜之一。明代状元杨升庵对此情有独钟,特作诗道∶「峰顶散朝阳,凭高眺渺茫。山岚银色界,宝气白毫光。」 诗题便名《卧云庵》。明人舒其志《宿卧云庵》诗道∶「岩下云飞岩上突宿,傍岩处处云相续。先生清梦不知疲,门外白云封板屋。」 最是切景。当时庵内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像,尚保留古印度风格,或作「虬髯」,或「头陀而髯」。到明末,庵毁,像也不存。清康熙初年,可闻和尚再建,其法嗣照圆和照玉、照端、照元「负石运米二十年」,方告成功。照圆四人也被称为「卧云四友」,名重一时。庵建成后,康照皇帝赐诗道∶「何处问津梁,行行到上方。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算是褒奖。后又遭两次火灾,清代重建则改为铁瓦作盖。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庵上所盖铁瓦全部被拆下运往重庆钢铁公司冶化。

现存卧云庵已是清末建筑,建筑占地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为全木结构重楼(正殿为三重楼)悬山顶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由弥勒殿、观音殿、玉佛殿及厢房组成。庵内外匾联众多,其中「卧云庵」门匾和「地阔峨眉晚,山高岘首春」门联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墨宝。殿前旧有池名半月池,「深广不数丈,水日上渗,足饮千人。」故又有圣泉、观音水、井络泉等异称。当年还有「扪参历井」石坊立于池畔,张扬着圣泉的名声。殿后即是著名的小睹光台,是观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等金顶四大奇观的好去处。

现玉佛殿内,还存放有一八二八年金殿被毁后残存的两件铜墙壁。金殿在一九二八年恢复为砖构鎏金屋顶,靠此鎏金屋顶仍有「金顶」风味。岂料在一九七二年,设在华藏寺内的电视转播台机房失火,殃及池鱼,金殿及华藏寺(内藏清代的《北方藏经》等二千四百馀件佛教文物)被付之一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云山--白云寺
宏觉寺殿堂介绍
峨眉山卧云庵(图)
云朝山寺欢迎你
金殿云大圆通寺——藏尼滇自助游(37)
【书法精品】赵孟頫行书中锋和尚诗《青山吟》《白云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