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吸養生法

呼吸養生法

茲將呼吸養生法起源考察如下 :
一、【老子】:老子(公元前580年—前468年)指出養生,心要靜、精要凝、神要一、呼吸要柔、細、深、微。
二、【行氣玉佩銘】:出自於戰國時朝(公元前476年),玉佩銘共45個字:【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春在上,地機春在下,順則生,逆則死。】意謂:呼吸要深深吸氣,將空氣充滿蓄積於肺部,然後引氣下伸吞氣入腹,稍停彆氣,接著緩緩向上呼出。

三、【莊子?刻意】篇:(約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表明神仙家將它和行氣術相結合進行養生,旦出現了像彭祖那樣長壽的人物。」就是說吐出濁氣,呼入清氣。又曰:真人之息以踵[腳後跟],眾人之息以喉。即深長呼吸。
四、馬王堆三號墓(約公元前168年)出土:
1、【導引圖】:依辭意為引導空氣進入體內,由其姿勢以向前彎腰吸氣,向上仰呼。

馬王堆導引圖
2、却谷食氣篇:漢留侯張良放棄高官厚祿,【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繼績煉辟谷導引】。
五、【黃帝內經】:(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素問.導法方宜論:「導引者,擎手而引欠也。」
擎手就是高舉雙手,引:是吸氣;欠:是張口呼氣,即進行深長呼吸。
六、【王褒傳】:西漢(前206年-9年):“偃仰屈信(同“伸”)若彭祖,吹噓呼吸如松喬。”松即上古真人赤松子,喬即春秋仙人王子喬。漢之王侯大臣亦多學導引修身者。
七、管子?中匡曰:(公元前26年)“道引血氣,以求長年、長心、長德,此為身也。”長,增長也。管子與老子、孔子同代,管子之言,道盡導引之妙。
八、華陀:(公元145年─208年),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不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八、張仲景:漢?(150年-219年),【金匱要略】云:“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言導引須及時也,方能勿令九竅閉塞」。
九、曹植:三國(192年-232年),《辯道論》云:「世有方士......甘陵有甘始......始能行氣導引......號三百歲。」曹植親驗其道術,真實不虛。則知導引能致長壽,非虛傳也。甘始能之,吾輩何欠?”
十、西升經:魏晋,我命章注云命有窮通,若能存之以道,納之以氣,氣續則命不絕,道在則壽自長。大哉斯言。導引修丹,納氣也,求道也,勤而行之,則氣可續,命可延,道可悟,壽可長。
十一、葛洪:(284年-363年),字稚川,號抱朴子,《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抱朴子?黃白篇》引《仙經》語云:“茹芝導引、咽氣長生者,中士也。”《抱朴子?遐覽》有《導引經》十卷名錄。《抱朴子?別旨》云:“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療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則百關氣暢,閉之則三宮血凝,實養生之大律,祛疾之玄術矣。” “但覺身有不理,則行之。” 《抱朴子?至理》云:“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故導引術,當多方求法,擇善而從。
十二、【養性延命錄】:陶弘景〈公元456-536〉在服氣療病一節中:所謂“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吹】 尖口縮舌。直風而出。屬水。氣應在腎。主遲。其聲陽。【呼】氣應於脾。直口而出。屬土主緩。其陽聲與吸相反是也。【呵】氣應於心。出於怨之聲也。開口直舌而出。屬火主慢。其聲陰。【噓】 口橫開。咬齒從兩邊而出。氣應在肝、屬木。主緩故溫。其聲陽。【呬】 口橫開閉牙。舌捲於下。從肺而出。屬金主急。其聲陰。
此六字訣可以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吹屬腎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陽道痿,微微吐氣以吹之,不用求方需藥理。呼屬脾兮主中土,胸膛氣脹腹如鼓,四肢滯悶腸瀉多,呼而治之復如故。唏屬三焦治壅塞,三焦通暢除積熱,但須六次以唏之。此效常行容易得。噓屬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淚如哭,只因肝火上來攻,噓而治之效最速。呵屬心兮主舌,口中乾苦心煩熱,量疾深淺以呵之,喉舌口瘡並消滅。呬屬肺兮外皮毛,傷風咳嗽痰如膠,鼻中流涕兼寒熱,以呬治之醫不勞。】【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吹呼二氣出之。肺臟病者,胸背脹滿,噓氣出之。脾臟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痛悶,唏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痛,愁憂不樂,呵氣出之。】這是一種呼吸時配合默念口訣治病的保健方法。六字訣在有病時用之,病癒即停用。某臟有病,選用某字用之,不要六字全部使用,以免傷害無病的臟腑。如肝病念噓字,心病念呵字,肺病念呬字,腎病念吹字,脾病念呼字,三焦病念唏字,兼而用之。
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多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之路。若天惡風猛、大寒大熱時,勿取氣。認為吸取生氣,吐出死氣,即可長生不死。
十三、巢元方:(公元550~630年),著《諸病源候論》五十卷,於第三十八卷、一百五十七候之末附有《養生導引法》,計二百六十條養生方、二百七十八條導引法,依病種列導引方,內、外、婦、兒,各科具有。唐?王燾於《外台秘要》多引其法,
十四、【備急千金要方】:孫思邈〈公元581-682〉第二十七卷二十七:“若患心冷病,氣即呼出。若患熱病,氣即吹出。若患肺病,氣即噓出。若是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唏出。若腎病即呬出。又曰:天陰霧、惡風、猛寒,斯時勿取氣,但閉之耳。
十六、延陵先生:唐?《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云:“夫服氣導引,先舒手足,後鼓咽。即捩身左右,精思氣入骨節,行(氣)(導)引相應,令通不斷,謂之行氣導,先修導引,後習吐納,則邪氣易去,濁氣不滯。 “夫服氣導引,當居靜密房室,不欲高屋當風。如遇暴風疾雨,沾濕沖寒,冒熱遠來,皆須歇息,候其體幹氣和,方可為之。若欲四肢常瘦,即數導引。服氣導引,不失其時,則神氣常清,形容不易,暴脂虛肉不生,永無諸疾矣。”此言導引之禁忌與功效。
“凡導引服氣之時,衣帶常欲寬,若緊急即損氣,氣海中悶。夏冬寢處飲食常欲溫,勿食酸鹹油膩之物,食之損五臟,五臟損即神不安。
十七、太清導引養生經:唐代導引專書,其中收載有"赤松子導引法","甯封子導引法","蝦蟆行氣法"(為行氣與導引相結合)、"彭祖臥引法"
十八、【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泄圖】:(848年),唐代道士胡愔改變了六字與五臟的配合方式,改肺“噓”為肺“呬”,改心“呼”為心“呵”,改肝“呵”為肝“噓”,改脾“唏”為脾“呼”,改腎“呬”為腎“吹”,另增膽“唏”之法 。
十九、張君房:唐代雲笈七簽(1017-1021)甯先生導引法云:“導引者,令人肢體骨節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 “行氣者則可補於中,導引者,則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又云:“夫欲導引行氣,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丹去屍存乃夭。”則知導引行氣之際,心存丹田,可以還丹而延壽。吾南派內功導引術,每式之後,有“引氣歸元”式,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正為此也。赤松子導引法云:“此(導引)自當日日行之,久久知益。”“能常為此法,令人耳目聰明,延年益壽,百病不生。”導引當天天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日曬網”。“久久知益”,此古真人之心得、養生家之法言,不可輕視。玄鑒導引法云:“導引之道,務于祥和,俯仰安徐,屈伸有節。”此言精妙。“祥和”者,修煉之心態也;“安徐”者,修煉之形態也。心宜靜,身宜緩,行氣有則,內景自察。又曰:“導引於外,而病癒於內。此言導引可治已病,可防未病。“導引氣法,深能益人延年,與調氣相須,令血脈通,除百病。”古人行之有驗,論之有理,傳之有法,惜乎今人,昧理沒法。紫陽真人周君內傳云:“子少知還陽,精髓不泄,又知導引服氣,吞景咽漿,不須陰丹內術補胎之益也。”
二十、【太上玉軸六字氣訣】:宋?鄒朴庵,六字訣最早見于梁?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述之最詳的是《太上玉軸六字氣訣》。原來的六字決是單純的以練呼為主的靜功,從明代起加上動作相配,如冷謙的《修齡要旨》、胡文煥的《類修要訣》等,稱其為“去病延年六字訣”,六字為“噓,呵、呼、呬、吹、嘻”,以發音吐字不同形式來治五臟疾病。
(一)噓字法
靜坐練法,在床上坐好,兩腿伸直,怒目揚眉,然后頭部左顧右盼,來回慢慢轉動。轉到左邊即發“噓”字音,然后再怒目揚眉,頭向右轉,轉到右邊時發“噓”字音。頭正時吸氣,頭轉到左右時呼氣發“噓”字音。
站立練法:頭部動作與靜坐相同,另加雙手拍肩動作。怒目揚眉,頭部左顧右盼,頭向左轉,右手拍到左肩,頭自右轉,左手拍打右肩。頭正吸氣,轉頭呼氣時發“噓”字音。發“噓”字音可以疏通肝氣,治療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壓病等均可練該法。
(二)呵字法
面向東方靜坐,于子時前和午時后各叩齒36次,用舌攪至唾液滿時,漱口數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時必須猛咽有聲,用意念送至丹田,然后吐氣發“呵”字音,發音不要出聲,自己能听到即可。發“呵”字音可以穩定心神,治療心病,如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齊等。如果合練“吹”字法以補腎水,心腎既濟,陰陽平衡,可以祛病延年。
(三)呼字法
右手上舉過頭,左手插腰,向左轉身,右手從左邊自上而下彎腰去触左腳,然后起立。向上舉手時為吸,手由上面下時吐氣發“呼”字音。用相同動作兩手左右交替上舉?發“呼”字音可以醒脾。脾有病則消化不良,出現口臭、吐酸水等症狀,脾屬土,練“呼”字可幫助消化,增進身體健康。
(四)呬字法
兩腿直立,兩腳分開,略寬于肩。雙手高舉過頭,使兩肺盡量擴張,以多吸進氧氣。然后左腳向前邁一步,腳尖點地,挺胸。雙手后揚,同時吸氣,接著右腳也向前邁一步,成立正姿勢。然后雙手隨身體向下彎腰,同時呼氣,發“呬”字音。發“呬”字音可以清肺,治療肺病,如外感發熱咳嗽、痰涎上涌、慢性支氣管炎等、都可練該法。
(五)吹字法
兩腳尖和腳跟均並攏,雙手交叉向上舉,手心朝上,頭上頂。然后彎腰,雙手触地,再立刻松開,然后雙腿下蹲,雙手抱膝,呼氣發“吹”字音。默念“吹”字,不發出聲音,只自己听見即可。練“吹”字法時,要注意腎氣上收,口唇似閉不閉,涌泉穴內收,足趾如抓物狀。發”吹”字音可以固腎,腎屬水,冬藏精,放冬天可多練該法,以益壽延年。
(六)嘻字法
雙手高舉過頭,握拳。抬頭,兩眼看拳,雙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氣時發“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
發“嘻”字音可以理氣調氣,以治三焦煩熱。三焦主命門相火,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氣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現寒熱往來,口苦胸悶,惡心嘔吐等症,都可練該法。
二十一、莆虔貫:宋《保生要錄?調肢體門》稱導引為“小(同“稍”)勞之術”,“每日頻行(導引),必身輕、目明、筋壯、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塞。”又曰:“體中小(同“稍”)有不佳,快為之,即解。”則知導引當日日為之,有病當以導引自調。
二十二、《聖濟總錄?神仙導引》:宋?“人之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一氣所通,氣流則形和,氣盭(乖戾)則形病。導引之法,所以行血氣,利關節,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其亦由是。故修真之士,以導引為先。”此言煉丹者,必修導引以立丹基,則餘所論導引築基修仙,與古人相合,非杜撰也。
二十三、宋史「陳摶傳」記載;他曾到華山雲台觀修道,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當問及為何能睡如此許久不寤的道理時,陳說,【他不爭世俗名利,只是;向青山頂上,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睡覺,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而被稱為睡仙,其吐納導引術煉到出神入化境地的人,能酷似動物冬眠一樣,長期不食不動,呈現氣息幾絕的狀態。
二十四、孫不二:元君詩云:縛虎歸真穴,牽龍漸益丹。
性須柔似水,心欲靜如山。 調息收金鼎,寧神守玉關。
導氣引體柔,形動質自安。 疏通血與脈,常令氣綿綿。
日能增黍米,鶴發複童顏。
此女丹詩,言導引於女子修煉,意義非凡,有助於柔筋骨、通血脈、斬赤龍。故知女子修煉,不可不習導引術。《道院集》云:“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氣和體柔,長生可求。”
二十五、李鵬飛:元《三元延壽參贊書?導引有法》載:“夜半後生氣時(陽氣生髮時),或五更睡覺(覺醒),或無事閑坐腹空時,寬衣解帶,先微微呵出腹中濁氣。”而後行諸導引法,故知修習導引,當空腹為之,穿寬大衣,勿緊束其身,以利行氣。導引前當呵吐腹中濁氣,我南派導引之術亦然,在地字部第三式,即有出聲呵吐濁氣之法,吐故而後納新,納新而後培元,不可不知。
二十六、?張三豐:元《太極丹經?十三勢行功心解》云“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則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太極導引,皆丹家修身煉命之道要、養氣培元之方術。
二十七、陳繼儒:明《養生膚語》云:“虛病宜存想收斂固密,心志內守之功以補之;實病宜氣功導引,吸努掐攝,散發之功以解之;熱病宜吐故納新,口出鼻入以涼之;冷病宜存氣閉息,用意生火以溫之。”此言雖重導引治實病,實則導引能治虛病、實病、熱病、冷病,非獨專治某一類病也。既存想、氣功、吐納、閉息諸法,皆可融之導引,化之動功。
二十八、冷謙:明?《修齡要旨?十六段錦》云:“凡行導引,常以夜半及平旦之時,此時氣清腹虛,行氣益人。”此真人之言。余白日勞碌于文山字海,常在清夜子時,修煉導引。子時夜靜人寂,清閒無擾,腹空氣暢,正好用功。至於休閒之人,不拘于時,則二十四時皆可修煉。冷真人詩云:精氣沖和五臟安,四肢完固骨強堅。 雖然不得刀圭餌,且住人間作地仙。刀圭者,量藥之具也,丹家用以代指金丹藥物。安五臟,固四肢,強筋骨,導引之能事也。
二十九、《性命圭旨?亨集》:明云:“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落,髓落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健康,顏色如桃,去仙不遠矣。”導引成之,內丹化之。
三十、【遵生八箋】:明?高濂(公元1573-1620),“肝若噓時目睜精(精同睛),肺知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
三十一、【壽世保元】:(公元1615年)明.龔廷賢
一、不煉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臟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二、五臟六腑之氣,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積久生病,內傷臟腑,外攻九竅,以致百骸受病,輕則痼癖,甚則盲廢,又重則傷亡,故太上憫之,以六字訣治五臟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瀉去臟腑之毒氣,以吸氣而自采天地之清氣補氣。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病不生,延年益壽。衛生之寶,非人勿傳。呼有六曰:呵、呼、呬、唏、噓、吹也,吸則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呬字治肺氣,以噓字治籲氣,以吹字治腎氣,以唏字治膽氣。此六字訣,分主五臟六腑也。
三十二、吳師機:《理瀹駢文》1864年:“‘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八字,即導引法也。
三十三、汪昂:清《壽人經導引訣》云:“不拘時,不拘數,行功時,以自然為主,不可稍稍傷氣、稍稍傷力。如意行之最妙。蓋意到即氣到,氣到即血行,久而無間,功效自生,亦卻病延年之一助也。”此導引之正理。
三十四、徐文弼:清?《壽世傳真?修養宜行外功第一》云:“外功有按摩導引之訣,所以行血氣,利關節,辟
邪外幹,使惡氣不得入吾身中耳。《語》雲:‘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亦猶是也,導引為先,卻病延年,于此根基,修道還丹。
由上述可知,導引二字最初見於《莊子》,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獲得長足的發展,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40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早期的導引還包括了氣功和按摩,隋唐以後,氣功、按摩逐漸從導引中分離出來。
導引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歷代皆有發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喬始創的《赤松子導引法》、唐代高僧鑒真所創的《鑒真吐納術》、宋代高僧廣渡始創的《廣渡導引術》和清代曹廷棟創設的《老人導引法》等。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三十六又收"玄鑒導引法",除具載十三勢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勢治甚病。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中,將"五禽戲"它加以改進,減少動作難度,並與行氣相結合,除了文字說明外,還繪製出程式圖譜。清人更於五種術勢之外,加入向後顧望的"鶚顧勢"和搖頭擺尾的"獅舞勢",稱作"七禽戲"。
吐納,為吐故納新。即呼出濁氣,吸入清氣,使體內之氣和順,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即以意念引導向下至丹田,甚至到達腳後跟(踵)。
以現代醫學觀之:即為吞氣入腹之深長呼吸,成【腹式呼吸】,即為充分利用全肺來深度呼吸,讓體內氧氣充足,提高血中含氧量,而非一般只利用上肺部之淺式呼吸,【胸式呼吸】,會致使濁氣沉積下肺部而無法排出,致使體內氧氣不足,血中含氧量低下。
作者歸納上述導引吐納氣功,係一項以肢體運動,配合吐納,以鼻吸氣,以意念導引空氣向下,即吞氣入腹,後用口呼氣之深長呼吸,其主要目的,為提高體內血中含氧量,避免許多嚴重疾病;用來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方法。
惟由古至今,仿間各類養生氣功功法,稍嫌複雜,且容易失焦,導致事倍功半,作者將其由博至約,化繁為簡,發展出簡約易學之李博士導引吐納氣功養生法。
說明如下:

步驟一:引、納新:係以鼻吸足空氣。
弓步向前彎腰〈肺部在上不受心臟壓迫,有助吸足空氣,進行全肺式呼吸〉,以鼻吸足空氣約3秒鐘,雙手由下緩緩向上舉。其目的:協助以鼻吸足空氣。

步驟二:擎手、彆氣、吞氣入腹,讓肺部氣體交換完全。
高舉雙手〈擎手〉彆氣,以意念引導空氣下行,即吞氣入腹〈讓空氣進入下肺部〉,即為腹式呼吸。約12秒鐘。
其目的:彆氣讓全肺充滿空氣,使肺部氣體交換完全,促進體內氧合作用,提高血氧濃度,推動體內淋巴系統,增强人體免疫。

步驟三:欠、吐故:係以口吐盡穢氣。
頭向上仰,手由上向後仰,舌尖抵住前下顎,以口吐盡二氧化碳等穢氣毒素約6秒鐘。
其目的:通暢呼吸道,充分吐盡穢氣。

導引吐納氣功注意事項:
1、上述以21秒為一單位,每次做20單位,一日多次。
2、時間白天較佳,夜間亦可。
3、地點:
天氣好時,戶外儘可能選擇空氣清新,含富芬多精處。
天氣不好,如濃霧、風大、濕冷、酷熱時,勿在戶外,宜改在戶內選擇空氣流通處。
4、服装:
上衣及皮帶宜寬不宜緊。
5、睡覺時,因時間長達約8小時,避免採用會堵住呼吸道、壓迫肺下部,致使氧氣吸入不足,血氧濃度低下之仰睡,改以健康趴睡方法為之,才能健康長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字訣養生法 (中醫報章節錄)
易经甩手功真传
█六字妙訣·敦煌遺書·呼吸靜功妙訣
气功养生----六字诀
内經評文 卷一 邪氣髒腑病形第四(法時)
道家服气吐纳六字诀到底该怎么练?4个步骤教会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