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工作十讲: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

手上有一个班,你该如何打理它?


与一个班级直接相关的,是几十个学生、一批学生家长、一个科任教师团队、若干主管的领导,这就是班主任工作必须要面对的基本人群。一句话,班主任是与人打交道,做人的工作的。所以,班级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奖惩、制度、规矩,而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用好各种人。真正优秀的班主任是用人的高手。用好人、教育好人,就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班主任朋友们应该明确以下事实:


第一,就算你很能干而且精力充沛,你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一个人做了。


第二,即使你那样做了,你也不是一个好班主任。因为你让你的学生无所事事,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力都得不到发展。


第三,一个班级有几十个人,他们不是你的对手,你应该把他们都变成你的助手——把工作和任务分配给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做,让他们忙起来,既为你减负,又提升他们的能力。

所以,你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四,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主动性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的助手也是分层次的,有的可以委以重任,有的只能打打下手,你需要仔细甄别。事实上,在一个班级里,只要有一小批学生做领头羊就足够了,你要允许很多人不够主动。有红花就必然有绿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莫不是如此。


把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去,这是一门艺术。


第五,所有的班主任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都知道要会用人。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件重要的工作——培养人才。学生的能力不可能都如你所愿的,你也不要指望给你一个班级,就会有一支现成的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事实上,大多数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都是需要悉心培养的。


所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班主任的两大任务。搞好师生关系、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人尽其才,这四点做到了,班级不可能不优秀,学生不可能不进步。



一、班级管理两大关键词


打理好一个班级,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但下面这两个关键词可谓“重中之重”。

关键词一:不养闲人

先看两个示意图。

图2-1:班级管理层次图


如图2-1所示,合理的班级管理结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形,班主任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居于管理金字塔的顶端,中间是学生干部,基层是普通学生。而实际上在一个班级里,做事最多的却是班主任,少数事情由班级骨干(以班委为代表)完成,本来应该成为班级管理“金字塔”底部最为厚实的部分——班级大部分成员却非常空虚,长期处于无事可做的状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形,如图2-2:


图2-2:班级成员做事情的不合理的比例


班级里“游手好闲”的人多了,不仅不利于班级秩序稳定(因为“无事生非”),更是让很多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改变这种状况,靠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班主任要敢于放手,把班级工作合理地分配下去。让同学们都动起来,而且是有序地动起来。如果学生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就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班级里没有了闲人,大家各司其职,客观上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但从更为积极的意义去理解,也是把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机会留给了学生。


关键词二:不留盲区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字——细,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班级管理决不能留盲区,即出现“三不管”现象。如果有些区域或工作没有相对应的责任人,说轻一点会留下管理的“死角”,说重一点甚至会有安全隐患。


班主任要利用每次和学生交流或者到班级里上课、巡视等机会,注意观察,看看是否每个地方都管理到位了。要留意班级的边边角角、备品、工具、设备等,每一样东西都要有专人负责打理,发现空白要及时填补,班级里新增添了什么设备或物品,也要及时落实承包人。


根据这两条指导原则,开始具体落实班级工作的分配。


二、班级工作岗位设置三原则


      班主任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安排班级工作:


       第一,按人设岗


      按人设岗,就是班级有多少人就设多少个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值日生工作。根据班级人数排值日生岗位的,这样就设立了每个人在班级里尽义务的底线。


    班主任首先全面考察班级需要保洁的内容,地面、门窗、黑板、讲台、包干区,细化到有几扇窗户、几组地面、多少公用区域,把整个班级的卫生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同,所以,岗位数随人数变化而变化。人数多了,就继续把岗位细分;人数少了,岗位合并,通过调整岗位数和人数的关系,确保一人一岗。


每个人只做自己的工作,擦窗户的只擦窗户,扫地的只管扫地。但是,每个人自己课桌、抽屉、座位周边为各人的承包区,必须自己负责承包区的卫生,别人不会来帮你打扫。


按人设岗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班级里没有闲人。


       第二,按需设岗


      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岗位。有需求,才设置,不必强求,更不要没事找事做。需求是会变化的,或增或减。每个班级的设施设备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安排。


    按照上述“不留盲区”的管理原则,班级里任何物品都要有专人管理,这样就会出现一大批岗位,需要落实好承包人。


    安排岗位不仅仅是为了把班级工作分解,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工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可以想办法多设一些岗位,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让集体生活更加有趣。在分配工作时,尽量搞好平衡,大家承担的工作量都差不多。


       第三,因人设岗


      注意,不是第一条中的“按人设岗”,按人设岗的意思是按照班级人数设置岗位,而因人设岗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度身订制岗位。这样的岗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为班级文化添彩。因为每个班组成人员的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的岗位也是视情况而定的。班主任不必先入为主,以自己的设想打造班级特色,而是要按照“学生能做什么就安排什么”的原则操作。如果有学生特别喜欢或擅长某一样东西,班主任不妨动动脑筋,看看能利用他的特长为班级做点什么。


有一年我班里转来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的一个爱好,喜欢研究电影。因为是中途转班,其他同学的工作都已落实,班级并无适合她的岗位。于是我特意成立了一个班级“电影俱乐部”,请她担任负责人,专门为同学们推荐好的片源,还要她对推荐的电影做介绍。这一举动使她的业余爱好变为真正的特长,也造就了她在班级里独特的地位。她一直不知道原来这个岗位就是专门为她而设置的。


    因人设岗,就相当于因材施教。为学生度身定制工作机会,尊重了人的个性,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彰显了教育的魅力。


    在实际操作中,按需设岗和因人设岗经常是有交集的,一方面班级有需要,岗位虚席以待;一方面有人会做,有人愿意做。只要给个合适的碰撞机会,很容易就一拍即合了,这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班级工作招标制”。


三、安排岗位责任人的四种方法


       班级工作分成两类,一类可以称之为“规定动作”,也就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做值日生,这是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最基本的义务,完成这些任务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完成必须接受一定的处罚;另一类可以称之为“自选动作”,这类工作的安排尽量不要强迫,最好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既然是自由选择,必然会造成“能者多劳”的局面,不过,班主任不必过于担心,完全可以做合理的调整,同时用一些方法保护“能者”的积极性,这一点在后面还要具体介绍。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为班级尽义务,没有人可以逃避责任,不过,具体做什么,是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的。


班主任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将班级工作合理地安排下去。


1、调查问卷


接新班之初,班主任向全班同学下发问卷调查表,对学生曾经做过什么、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等情况做一次摸排,做到知己知彼,在安排工作时,优先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示例】


班级工作意向问卷调查表


注意!以下问卷为实名调查,请你务必如实作答。你提供的信息将直接关系到你在班级里的工作安排。谢谢!


姓名       


1、你有没有什么特长或业余爱好?(指在做事情方面)


    2、你对做什么事感兴趣?(指为班级做事)

 

3、你在过去的班级里做过什么工作?

 

4、在原学校原班级担任过什么职务?

 

5、在新班级里你愿意(发挥自己特长)为集体做点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写)


事实证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诉求,是非常高效、准确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岗位,就不会无的放矢,“乱点鸳鸯谱”了。


2、岗位招标


长期以来,班主任习惯了布置任务,学生习惯了接受任务。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做事的效果差别很大。如何将这种关系逆转过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运用智慧的方法,通过工作岗位的安排,不仅解决“事事有人做”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人人抢事做”,这样就实现了双赢。


“班级工作招标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招标,把班级工作分包下去,基本上可以达到人人抢事做的效果。从主客体双方讲,是班主任以任务岗位向全班同学发出邀约(招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领取任务(应标)。


    有人担心,学生会不会积极响应招标?有一位班主任就曾经给我留言:


   “我也进行了招标,可是进展却不是那么顺利,最后有些任务还是委派的,是不是我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开学两天了,工作承包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呀!”


    但是就我自己的实践看来,招标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每次招标会都能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班级文化现象。班上的很多事务,都在一片轻松而不失热烈的气氛中被学生领走了。


这说明同样做一件事,因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要让这种活动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让我们先感受一下招标会的现场氛围。


【示例】

班级工作招标会


一、招标规则


1、每人竞标次数不限,但最多只能中标两次。所以,请用好你的竞标权利; 


2、每次竞标请举起席卡示意; 


3、中标者必须认真完成任务,不得转让,不得反悔,否则将被取消以后参与竞标的权利;

 

4、如果某一项目无人竞标,出现流标,则经过调整后在下一场招标会上继续招标。


二、标书展现与招标


1-班级板报、海报主创小组


任务: 


(1)负责班级黑板报的创作、更新 


(2)班级活动的海报设计


需要人数:至少6人


条件:美术、书法有特长者优先


奖励:50个悬赏分


2-班级收发员


任务:负责每天为班级和同学拿报纸、信件 


需要人数:1人 


条件:限女生 


奖励:20个悬赏分


3-图书管理员


任务:图书管理、书柜清理、借入借出登记 


需要人数:1人 


条件:需细心、认真负责 


奖励:20个悬赏分+座位选择权 


4-植物养护员


任务:养护班级的植物 


需要人数:1人 


条件:限女生,有经验者优先 


奖励:15个悬赏分


5-班级财产维修员


任务:负责班级桌椅等财产的维修保养 


需要人数:1-2人 


条件:限男生,自备工具,有经验者优先 


奖励:20个悬赏分


6-班级电子档案管理员


    任务:负责录入、管理、更新学生电子档案


需要人数:1人 


条件:电脑操作熟练者优先 


奖励:20个悬赏分+座位选择权


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先到先得,招标时,我将标书在大屏幕上一一打出,每个人有一点时间考虑是否有能力接受这个任务。看清楚规则和要求之后,我说“开始”,底下同学开始举牌竞标。稍微迟疑,任务就被人抢走了。所以大家个个争先恐后,好不热闹!此情景不像是在安排班级工作,倒像是竞争激烈的拍卖会现场。有人总结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之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果断举牌,得到了任务,欢天喜地。没得到任务的同学懊悔不已,在周记中明确表态,下次一定要勇敢果断,争取任务不旁落他人。班级工作招标会,成了我们班同学最欢迎的一项活动。(2011年9月6日)


    招标会的现场情形,大抵如此。有时候岗位较少,班主任做个口头招标即可。如此有趣的班级活动,学生怎么会不乐意参与呢?比诸传统的安排工作模式,班级工作招标制有几大优势:


首先,形式新颖,学生感兴趣。有时候做了多年的事,如果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以一种新面孔出现,多半会吸引眼球。所以,班主任要勤于思考,不断突破传统,寻求创新。一种方法用多了,效果再好,也不会持久,这就要再创新,否则学生依然会感觉疲劳。所以,即使这种招标会,也要注意每次都要有所变化。


    其次,招标营造了一种氛围,“举牌投标”的游戏规则导致了“一人举牌,为他人做榜样”的效应,其他人也不甘落后,造成了一种争先恐后、先到先得的局面,把过去的老师布置任务,变成了学生抢任务。


    再次,班主任对每一个同学的兴趣、特长和动机不尽了解,导致在传统的任务分配上主观、随意,凭印象决定,不能完全吻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招标会提供菜单式的自选项目,各取所需,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既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选择的自由。


    第四,每一项任务都设有限制条件和奖赏。


   “限制条件”,即准入制,明确了要求,提高了门槛,反而更造成“奇货可居”的气氛,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效应,越是有难度,越是有限制,参与得越积极。班主任要善于抓住人的这种心理,不要心虚,不要想着把任务当做是烫手的山芋,赶紧抛给学生。


任务是资源而不是负担!限制条件其实是一种不留痕迹的肯定,得到任务的同学都非常光荣,因为他将成为班级这块事务的专家。


    奖赏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是次要的、辅助性的,不能造成学生冲着奖赏领任务的心理。在接下来的一节中将继续介绍奖赏的问题。


招标制是班主任逆向思维的成果,它变被动为主动,把一个个“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


3、教师指定


除了以上两种创新做法,班主任依然要保留传统做法——指定。不要指望用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自选岗位,有利有弊。优点是尊重了学生的权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缺点是操作比较繁琐,学生的自我感觉不一定可靠,即使是自选的岗位,也未必能做好。一旦不称职的人承包了某个岗位,不好好做的话,会很麻烦。换人吧,会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换吧,工作受影响,着实尴尬。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能不能做好工作,不仅和兴趣有关,还和他的个性、意志、悟性有关。优秀的人做什么都能做得出色,因为他骨子里就有不服输、追求完美的性格;悟性好的人即使以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也很快能上手;态度认真的人,即使不擅长某项工作,也能勤勤恳恳地去做。而懒散的人,即使学过做过某件事,或者对某项工作有兴趣,也不未必能做得好。所以,班主任还是要会发现。


所以,岗位不能完全靠学生自选,关键时刻,班主任的指定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岗位,一旦人选不对,后患无穷。


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的眼光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要持续一段时间,发现对班级管理最有用的人才,把他们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去(不一定要他自我申报,可以通过谈话直接确定)。在班级刚刚运转的时候,很多工作安排都是临时的(这点一定要和学生说清楚),经过一段考察时间后才逐步稳定下来。这期间,该更换的一定要换,而且动作要迅速,不能拖,越拖问题越多。


4、第三人推荐


同学或其他老师的推荐意见不可忽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班主任一个人的观察力度是有限的,听听同学的意见就知道哪些同学有威信,哪些同学有能力。有的学生在班主任面前不一定毫无保留,就我的经验,一些同学在做问卷调查时,也是有所保留的,因为他可能会有各种顾虑。同学好友往往知道得更多一点,他们反映的情况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四、把工作具体落实到人


在前一讲述提到编程和列任务单时,我们可以发现班级管理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工作和任务必须落实到具体人头。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你只要有一点没布置到,他就不做。班主任当然应该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去思考去做事。但是,你不能指望学生都能那么主动,会自觉地帮助你填补管理上的盲区。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还是需要再细致一点,布置任务不能笼统,一定要具体,什么人做什么事,明明白白。


以下以出黑板报为例,说明精细化管理是如何实现的。


【示例】一个学期的黑板报工作十五分钟安排好


班级定期出黑板报是一项常规工作。班主任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组织,第一种是固定人选,专门承包这项工作;另一种是分小组大家轮流出板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的优点是好组织,工作专门化,板报的质量高,缺点是这些专职人员的负担较重,其他同学没有机会参与;后者的优点是充分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同时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缺点是管理困难,也难以保证板报的质量。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对这项工作感兴趣,也不是谁都能做这件事的,一味地搞平均,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既不现实,也无此必要。不强求学生,让合适的人做适合他的事,一直是我的工作主导思想。


不管用哪种方式运作,以下两项工作安排都是很有用的。


首先,安排好一个学期出板报的学生。比如,学校规定每学期要出六期墙报。在开学初,采用第一种方式的班级可以召开板报小组会议,班主任参与,制定本学期的黑板报出刊工作计划。见表2-1。


表2-1:黑板报主创人员安排


      采用第二种方式运作的班级也可以参考上表,先把每一期负责出刊的小组安排好,再把每期具体负责出刊的同学定下来。这样,就做到了提前规划,每期出板报之前,只要负责的班委通知一下这一期的负责人即可,不需要临时抓差,自然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工作虽然安排下去了,但是出黑板报的速度和质量还需要有保障。我经常看到有些班级出板报的速度很慢,几天下来还是一个半成品挂在上面,很不雅观,板报的质量也不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不力。大凡这类需要小组合作的事情,要想高效完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


第一,团队要有主心骨,有说了算的人,其他成员都要服从领头的。像出板报这种小事也不例外,每期必须有一个总负责,由他负责整个版面的设计,不能一个人一个主意。即使其他成员对主要负责人有意见,也要服从,板报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主创,你觉得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可以在你做主创时好好发挥。黑板报出好后,班主任拍照留下资料,期末可以做评比,选出本学期最佳板报予以一定的奖励,如果有学校的评比,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第二,板报小组成员各有所长,有人写字好,有人画画好,有人是多面手,要做具体的分工(参见表2-2),每个人首先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完成后可以支援其他同学。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出板报的速度。

表2-2:板报小组成员的分工


仅仅把工作安排下去安排下去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工作还有:培训学生,让他们知道怎么做;检查督促,布置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相关评价,包括奖励处罚机制,等等。


五、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或自愿、或推荐、或指定,班级岗位承包人落实了,基本上完成了班级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 保护、维持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这两件事做好,工作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本讲先介绍第一件事怎么抓。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靠说教,而是靠方法调动和保持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并无特别的技巧,坚持去做,就会有效果。


    1、鼓励先进


    大力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人的内在都有被肯定的需求,老师的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关于这点,在我的班级日志里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


……我每天都要表扬几位“感动班级”的同学和他们做的好事,在班级里树正面典型形象。班级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只要留意观察,做有心人,你一定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就是强化,就是在树同学们身边的好榜样,就是在班级里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新学期报到那天,我在教室后面放了一个字纸篓,套了一个垃圾袋,但套得不是很牢。学生一来,擦桌子椅子,清理课桌抽屉,产生了一些废纸,于是都往纸篓里扔。数量多了,垃圾袋吃不住重,陷了下去,边缘掉到纸篓里面去了。这样一来,再往里面扔纸团,就落在了垃圾袋外面。很多同学都没有在意,继续往纸篓里扔纸。很快,纸篓就快满了,其中有一半是在垃圾袋外面的,却没有人管。


课间休息时,慕蓉同学走到后面扔纸团,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蹲下来,用手一点一点地把垃圾袋外面的东西放回去,直到全部收拾好,又把垃圾袋套套好才离开。这个举动全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或者说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身边最好的教育资源。我发现了慕蓉的这一幕,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表扬了她一番。我说我希望全班同学都有这种良好的素质,而且我也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具备这样的素质,慕蓉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她成为今天“感动班级”的第一人。


晚上,我在家长QQ群里,又一次对慕蓉的行为予以高度评价和大力表扬,让家长也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感动班级”记录本上每天都有记载,这些正能量必将主导着班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013年9月3日)


  我们要明白的一个简单道理就是——表扬好的,不仅被表扬者高兴,其实它也是在变相鞭挞那些不好的。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效果。这样的好人好事,在班级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发生,所有学生都最直接地能体会到来自身边的感动。做好事的同学也会因此而保持积极性。


    班主任不仅自己表扬,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互相表扬,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表彰制度,融入班级文化。


    2、适度奖赏


    班主任不仅仅要倡导学生“乐于奉献”风气,更注重学生“付出—回报”的相对平衡。这是一种较为公平的处理方式。班级管理中要多体现“多劳多得”“付出有回报”“不让老实人吃亏”等。


    虽然“多劳多得”中的这个“得”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鼓励(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好评”即是一种“得”),但是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予以一定的具体奖赏也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班级工作招标制”案例中,对于中标并且完成任务的同学的奖励,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悬赏分”。


悬赏分有什么用呢?


首先,班级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份“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全面记录该同学在学习、常规表现和参与活动三方面的详细信息,电子档案采用Excel表格形式,有专人录入、更新、管理。学生获得的所有悬赏分都要录入他的电子档案,在“参与活动”一项中体现,参与活动情况在学生综合表现评价中要占到30%的权重,直接影响各种荣誉评比结果。所以,悬赏分通过评价这个杠杆间接起作用。


其次,以自己的努力赢得悬赏分,也就是向自己的“形象银行”中储蓄,给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加分”,它的收益是长远的。悬赏分可以累加,积累到一定分值将能兑换某个实际的奖赏,比如一本图书或者是在某些活动中的优先权。


    除了“悬赏分”,我班设置的奖赏还包括“座位选择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班级里的某一样东西、活动的冠名权(这些做法都很有趣,效果也相当好,而且还不用花钱,你也可以试试)和现金奖励(如果活动能带来收益的话)。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学上有一个“德西效应”,说的是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这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的同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所以,要让工作本身有趣味,完成任务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这才是我们优先考虑学生自己的选择意愿的最大原因。做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比强迫他做事效果要好得多。至于奖赏,不应该是学生为班级做事的唯一追求。所以,物质奖赏一定要适度。


    3、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


    尊重,是最好的激励。如果一个学生在工作安排上自己没有话语权,只能无条件地被动接受,那么其积极性可想而知。无论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还是招标制安排工作,还是“因人设岗”原则,都体现了对学生选择权的尊重。但是,这些举措依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班级工作招标制,每项任务都设有一定条件,对于那些没有特殊才艺(比如会写会画会唱会跳)、能力平平的孩子,拿到这些项目就有一定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学生有多少种方式获得悬赏分。我班设计了以下三种途径:


(1)在班级工作招标活动中拿到任务并完成


(2)参加全班性的集体活动


我们会根据需要组织一定的面向全班同学的活动并设置一定的悬赏分值,这些活动没有多少难度,只要参与就能拿分。比如,班徽设计方案征集,不论制作得好坏,只要交稿,就能拿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再比如,为班集体建设提建议,只要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也能拿分。这种不设门槛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鼓励了学生关心集体事务的行为。


(3)制定“悬赏分认定方案”,提供菜单式的任务表,供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参与活动、为集体做贡献,都能得到认可,但又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班级会公布一些悬赏分的项目和标准,只有做了方案中的项目并得到相关责任人的认定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分值。根据班级的发展情况,认定项目会不断地补充更新。


悬赏分认定方案是另一种形式的招标,不过内容更加宽泛,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能力决定做什么,做多少。参见表2-3:

表2-3:参与活动悬赏分认定方案(第一批,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悬赏分认定方案的几个特点:


①内容丰富多彩,选择面宽,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上表只是罗列了一部分任务)


②一些活动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能力,而是只要参与就有分,比如公益劳动、为班级图书馆捐赠书籍,等等。


③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能,比如写作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为班级报纸投稿、体育好的同学参加运动会获得名次,等等,都有认定。


学生可以在方案中自由选择任务,当然,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只要你愿意上进、积极表现,总有机会。在班里只有一种人拿不到什么分数,那就是什么都不愿意做的人。这种人虽然很少,但是还是存在的。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属于“自选动作”的,所以对于这种存在,除了必要的提醒督促之外,并不强加干涉或者批评惩罚。


(4)“玫瑰卡”的使用

开学之初,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张空白的彩色卡纸,这张卡纸是专门用于记录自己获得的悬赏分的,叫“玫瑰卡”,取“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意。


玫瑰卡的记录栏目是固定的,包括时间、内容、分值等,内容由自己填写,每一次拿到悬赏分,就在卡上记录一笔。卡上记录的项目和分值与自己的电子档案中的记录是一致的,相当于一个是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一个是存折。每一个同学从开学初的一张白纸上开始书写,记录自己的“业绩”——为集体做了哪些好事和贡献、拿到了多少个悬赏分……


班级每半学期公布一次学生的活动分值,起到提醒、促进的作用,方便大家掌握情况、明确行动方向和力度。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玫瑰卡上的记录情况核对公示的分数,提出意见或修正。


引入“玫瑰卡”的用意是将虚拟的悬赏分予以可视化。记录自己小小的成功和成绩,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看着“玫瑰卡”上的记录日渐增多,自己的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期末,每位同学要将自己的玫瑰卡上交,核对无误后发还。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同学正反两面记录得满满的,收获颇丰,而有的同学只有寥寥数行,显得很单薄,而这一切都是自己走过的路的真实反映。


班级管理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鼓励先进”而不是“打击落后”。应该允许一些同学在认真履行完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之后,自主选择是否为集体多做贡献。做了,就有认可,但即使一点都不多做,也不会受到打击,只是你看到别人拿了先进和奖励别眼红。


“以先进促后进,以主动带被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教育并不是要改造什么人,而是一种影响和熏陶,应当允许各种角色的存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益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六、设计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


班级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岗位责任人是各自为战呢,还是有一定的组织的?他们的工作是都由班主任管理,还是有一定的管理层次的?这就涉及到班级的组织结构问题。


各司其职的设想固然非常好,但是,岗位安排得越细致,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工作量也越大。如果班主任不会“弹钢琴”,工作无主次,管理无层次,自然会手忙脚乱,疲惫不堪。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实行了岗位承包,但承包人的工作却监督缺位,自觉的同学工作很认真,不自觉的同学则会经常忘记自己的责任。如果干与不干、干好与干不好,都无人监管评价,那么不仅不公平,工作质量也是“望天收”,是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的。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高效而科学的管理,责权分明,层次清楚,命令传达舒畅,执行有力。班主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班级运转良好……


达到这些效果的起点是改善班级的组织结构。


1、什么样的班级组织结构是不合理的


班级组织结构是指班级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其本质是为完成班级工作、实现班级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班级要想实现高效地运行,就需要有合适、有序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结构能够使班级成员有序地分工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实现班级目标。


目前很多班级虽然有形式上的组织,但结构并不科学,所以未能充分发挥它相应的作用,达成上述的目标。很多班主任甚至不知道组织结构这个概念,只是根据经验和感觉搞班级管理,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点也不职业。一个班级看上去有班委有组长有课代表,什么都是齐全的,但是管理关系没理顺,各自为战,班主任随便抓差,很多事情的处理是随意的、没有套路的。一些班干部只有其名,却无事可做。学生凡事都依赖班主任,班级离开了班主任,就无法正常运转……


以上各种乱,根源在哪里?图3能说明一些问题:



图2—3不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示意图


弊端一:班主任和每一个学生点对点地发生联系。班主任安排工作直接找到某个人,学生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只找班主任,联系是单线的。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就会有几十根线,都抓在班主任手上,学生直通班主任,哪一条线动一下,班主任就要跟着动一下。班主任的工作量会很大,以至于烦不胜烦;


弊端二:同学之间缺少横向联系,自己对其他人做的事并不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关心,因为这些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这种状况导致了集体缺乏凝聚力;


弊端三: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缺少了中间过渡,如果班级人数不多,学生比较优秀的话,班主任还能应付。但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班主任的工作量会非常大;


弊端四:班委会或者小组没有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2、设计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性原则


班级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有利于高效完成班级工作和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2)分工与协作原则


班主任在设计班级组织结构时,要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和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合理地确定分工。也就是说,班级组织中每一个部门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大家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部分合成整体,横向之间又有顺畅的沟通和联系,班级的运转自然有序、高效。这种分工包括三个方面:


①层次分工(分层把关)。如,班主任—劳动委员—值日生组长—值日生,一级管一级。


②部门分工(我的地盘我做主)。如,班级板报小组需要完成班级所有板报的设计和出刊,而板报小组在出板报中需要的各种物资支持则需要由生活委员管理的后勤小组负责。而这些部门分工之间需要协调,这也是组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


③职权分工(各司其职)。比如,每一个班委、课代表、组长到底应该分管那些工作,权限是什么。


(3)责权对等原则


在进行班级组织设计时,既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又要赋予他们完成职责所必须的权力。


(4)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正常情况下,班级的组织结构是稳定的,即使外部环境和任务发生变化时,也能继续有序地正常进行。但是班级在运转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弹性,能随时作出调整使之与变化的情况相适应。


3、班级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


(1)各司其职——工作专门化


工作专门化的原意是指将工作分解为若干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操作内容和操作程序,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也就是说不是将整个工作交给某一个人承担,每个人只是专门从事活动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班级管理中采用的“各司其职”的做法,就是工作专门化的具体表现:每个人在班级里承担的常规工作(比如值日生)是固定的,这样,班级组织的分工明晰,不会遗漏,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这块工作会非常熟悉,甚至找到工作的窍门,提高工作效率。


(2)分块承包——部门化


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解,组成一些基本管理单位的过程。这些基本管理单位就是部门,部门既是一个特定的工作领域,也是一个特定的权力领域。这个概念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就是成立班级工作小团队(小组)。


以上提到了运用专门化的概念,将工作承包给各人。但是这些承包人既不是散兵游勇,也不是由班主任一个人直接管理,而是归属于一定的团队,由团队负责人(班委)管理的。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团队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能力,更好地协调、控制自己的小团队的工作。各团队共同努力,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3)建章立制——正规化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组织成员的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正规化的近义词可以是规范化,管理比较规范的班级,很多工作都有明确的说明和规章制度,学生和老师的行为都不是很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规章制度既是对学生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的约束,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工作有行业标准,一切按规则做事。正规化程度高的班级,其秩序一定是井然有序的。


4、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


指导原则有了,接下来进入具体操作阶段。


(1)让班委手下有兵


班级岗位承包人不是散兵游勇,他们都隶属于一定的部门。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班委,每个班委都有自己的工作团队。所以,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要求班委不仅自己要干活,还要领导、管理自己的小团队。(参见表2-4)


表2-4:班级工作承包人和负责人(示意)


这样,班级每项工作首先有直接的承包人,在承包人之上,就是上级负责人。如果工作出了问题,承包人知道应该向谁汇报,听谁安排。再有问题,才由班主任出面来解决。


班主任要召开各个部门的会议,明确每个部门要承担的任务,把管理的关系理顺。以后的工作,就可以直接交给部门的负责人,由负责人把工作在团队内进行二次分解,完成任务。


例如:宣传委员领导的宣传部有十二个人(其中有人承担了两项工作),包括:出黑板报8人(分两组,4人一组,轮流出黑板报)、创作海报2人、摄影师3人、电子相册制作1人、照片美化1人。各司其职后,班主任就不会再为这类事务烦恼了,所有关于班级宣传的工作都交给宣传部完成,班主任只需要布置任务、关注进展、最后做出终端评价即可。


这样操作,班级中的大部分问题在班主任以下已经解决掉了,班主任就可以从大量的繁杂琐事中抽身了。


(2)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


完成岗位招聘后,对所有岗位做一个梳理,整理好两张总表,一张按照部门顺序排列(即上述的表2-4),另一张按照学号顺序排列,见表2-5。


表2-5:班级工作安排(示意)表(按学号顺序)


这张表格张贴在教室里醒目的位置,方便查看。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查询,老师同学都可以查,出现问题可以迅速找到责任人;二是方便督促提醒,以免学生遗忘或遗漏自己的工作;三是可以找平衡,因为有的同学承担的任务较多,有了新任务,就可以考虑选择工作相对较少的同学担任。要让全体同学(至少是绝大部分)都有为集体尽义务的机会,学生在班级里只有干多干少的问题,不存在干与不干的问题。


在一个班级里,每个人承担了多少工作,谁干得多,谁干得少,通过这个表格一目了然,那么,在评选优秀、先进时,大家不得不服气,会减少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两张表格都要随着班级的发展而不断补充更新。


班级刚组建时可能没有那么多岗位,以后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已有岗位还是新增岗位,都要将其归入某一个部门中去。有了部门负责人,承包人就有了归属感,班级管理的层次就分明了。


3、全班一盘棋


    按照这种思路构建的班级组织结构关系可以用下图说明:



班级组织结构示意图


限于篇幅,在以上图示仅就“宣传部”做了一个局部的展开以说明问题。如图所示,班级管理体系由班主任、班主任的助手、若干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的岗位承包人组成。班主任是组织者和指挥者,位于管理结构的顶端。班主任通常有两个常态的助手:班主任助理、值周班委,在某些时间,他们也可以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下面就是各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管理。每个部门都由若干小团队或者个人组成。


这样,班委手下有了“兵”,不再是单兵作战了,全班同学也都有了归属,不再是散兵游勇。每个同学既是服务者,同时又是管理者。班级部门建立后,班主任就可以把大量的班级事务进行二次分解。根据任务的属性,将其归入到各个小组去处理。比如,课堂纪律检查工作全部归到纪律部;收交作业、考试复习、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的组织,等等,凡是与学习有关的,都属于学习部;班级所有涉及到生活、财产方面的问题全部归生活部管理,等等。所有的新任务也是先经过这种分类后再下达到各部门。全班同学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每个人成为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4、万能的“六人小组”


(1)六人小组管理的理论依据 班主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班级的高效管理。

第一种,如前所述,班主任通过各部门的负责人(班委)管理班级。基本模式为:


班主任   -》      班干部  -》      岗位承包人


这种管理方式是由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而班级里大量的常规事务,一般性的工作,可以采用第二种方式管理——小组。通过管理小组的方式实现对全班的管理,其应用范围比第一种管理方式宽泛得多,而且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班级几十个人,班主任是顾不过来的,无法同时指导所有的人。科学的管理思想告诉我们,管理者只需抓住一些骨干,让这些骨干再去抓住手下的人,即可实现高效管理。这就是“管理跨度”的概念。


管理跨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接领导和控制的实际人数。班级的人数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班级的管理跨度。即,如果学生的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跨度就可以大一些。


前文已经讨论过班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概念。根据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和教育要求,比较合适的的管理层次为三级,无论是安排工作、完成任务,还是行政管理,三级都比较切合实际,层次很少,操作简单,是典型的“扁平式管理”(管理层次少,效率高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班主任既可以通过中间层次将工作分解,为自己减负,又可以很方便地跳过这一级,随时直接面对需要教育的学生。


小组管理是一种与部门职能管理并行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直接抓组长,组长直接对班主任负责(当然有时也可以加一层班委,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此必要),这样的效率最高,大量的工作可以通过组长直接到达所有的学生。


总结大量的实践操作经验,结合管理学中“小团队”管理理论,一个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最为合适。这样就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决定小组数量(班级人数除以6)。如,一个48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应设8个小组,选8个组长,组长管理6人(含组长自己)。管理跨度示意图为:



 班主任一个人管八个组长,是忙得过来的(必要时还有助手帮助)。组长管五个组员,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效率也较高(小组人数过多会影响效果)。


班额不同,可根据上述原理调整。


(2)六人小组如何组建?


考虑到操作方便、小组人员基本固定等因素,六人小组的组建采用座位就近原则,双人座的班级同一自然大组竖排前后三张课桌6人为一小组,单人单座的班级根据教室总列数适当调整小组人数,同一横排学生组成一小组。


(3)六人小组的作用


六人小组可以称之为“万能小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执行多种任务,运作起来,方便、快捷、高效。


第一大类任务:基本学习任务


六人小组在教学上就是学习小组。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效率是个体学习的两倍以上。虽然这是一家之言,但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优越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概率,六人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一定是不同层次、各有强项的,那么同组内同学可以分别担任不同学科的学习组长——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等,他们一定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那么组内成员既可以是组长,同时又是组员;在某一学科是组长,在其他学科是组员。每门学科的组长负责处理本组这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如:背书、默写、检查、答疑、讨论、校对、批改、订正,等等。


教学中还有一种四人小组形式,主要用于课堂上教学中短暂的问题讨论,两人之差,功能相差甚远。


第二大类任务:班级管理各种事务


六人小组是班级最基本的一个行政管理单位。小组设行政组长一名(固定),主持进行各种班级活动,如:评议、讨论、提名、投票,外出参观、调查,等等。本书后面几讲中提到的很多班级活动均以这样的小组方式开展。


六人小组的管理结构示意如图:



(4)六人小组的管理方法:


①先通过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让组员建立小组这种组织的概念,初步形成小组凝聚力、小组荣誉感和小组责任心(小组可以被看做是小小班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②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加分、罚分、奖励、竞争、评比等),加强小组的凝聚力,增强组员的归属感,强化对“小组”概念的理解,直至深入人心。小组,成为班级工作和活动最常用的组织方式。


③组员出现合作不愉快、内讧或者人员组合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换座位等的方式适当调整。如,一个完全由男生组成的小组,可能缺少文科学习的领头羊,反之也类似。那么,需要适当调整,与其他小组交换,引进文科人才。


④精选、培训组长,特别是行政组长,重要性与班委相当。如果以学校组织结构作为类比,班主任好比是校长,班委相当于中层干部,六人小组的组长在学习上相当于教研组长,在行政管理上相当于年级组长。而年级长的地位应该不低于中层干部。那么,组长是否给力就成为这种管理模式是否高效的决定性因素。选择组长的标准是:热心、勤快、主动、人际关系良好,有一定能力。组长可以由班委兼任,也可以另选。一个班级需要六分之一的同学担任组长,班主任应该通过观察了解,选出能力最强的六分之一学生,加以认真培养,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5)六人小组合作、合并、拆分


根据不同活动的人数要求,六人小组作为一个基本组织单位,可以灵活地合并、拆分,这些组织工作可以瞬间完成。如:


8个六人小组←→4个12人大组←→2个24人超大组


(6)六人小组的运作方法:


需要六人小组出马立功时,班主任需要先召集组长,布置好任务,由组长继续向下布置,具体落实。


工作进行中,班主任主要找组长询问进展,了解情况。


出现问题或需补充要求,班主任先找组长(也可通过班长或助理传达)。


总结时,由组长负责向全班或班主任汇报。


在选举或推荐时,一个小组可以先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提出意见,一个小组相当于一大票,这样更客观更合理,工作量也减轻很多,效果同样达到。


【示例】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推荐感动班级人物流程


班主任给组长布置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提出小组推荐名单,每组只能推荐1个候选人——班长整理推荐名单,被各小组推荐次数最多候选人的当选,其余的或提名奖——如果难分彼此,则组织小组投票,每组限投两个候选人——票数最高的当选(如果班级人数在48人左右,则应该有8个小组,一共只有8张选票,16人次的候选人)


这样的运作方式,借鉴了美国大选中的“选举人票”的思路,简单高效,公平民主,选票具有权威性、代表性,所以有公信力,选出来的人物,一定是众望所归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
陕西省富县羊泉初中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指导性意见
攻略丨陈宇:高效管理班级的两种基本方式
“四人小组”和“六人小组”各有千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