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牛班主任总结出10个治班妙招,看完受益无穷!(收藏起来随时看)!

当老师的,谁能不遇见几个“不服管”的学生呢?其实,在与“不服管”的学生沟通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经历着丰富的心理活动,时而和谐,时而交锋,时而坦诚相见,时而拉起警戒线……

您苦口婆心,和学生斗智斗勇,却管理不好班级,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或许能帮您拨开乌云,找到治理班级的策略。欢迎收藏起来随时用!

1

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仿佛师生双方是对立的。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说话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自己人效应您可以这么做:

1. 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

师生之间要想沟通顺畅,贵在真诚、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不要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

2. 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

对学生感兴趣,其实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人的心灵世界充满好奇心。这既是班主任战胜职业倦怠感的有力武器,也是博得学生信任的有效的办法。

3. 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

比如,适当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称呼;在了解学生脾气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拥抱等;在学生的一些重要日子里(如生日),给学生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2

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置换效应是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

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

1. 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2. 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3. 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4.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3

“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

刚开始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板着脸,直奔主题,不妨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生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也广泛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示关心;一句寒暄,传递温暖。人的精神和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我们教学生懂礼,自己要先懂礼。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识。

4

“语文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

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这种迂回战术在师生交往中非常有用。第一种情况:自己(A)不出面,由C转述第A人对B的看法,或创设条件假借C的话表达A的意思,可能在师生间有敏感问题或处理矛盾时发挥作用;第二种情况,说话者(A)转述第三人(C)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

5

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被试者,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者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

其实,很多老师都在无意中运用过可口可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

可口可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可口可乐与学生的需求越匹配,教育效果越好;可口可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谈话的主题和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只要谈话就一定有“可口可乐”。偶一为之,效果不错;次数多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可口可乐效应的典型例句:

1. 来,先坐下,喝杯水……

2. 天太热了,我们去买个冷饮,边吃边聊吧。

3. 老师知道你喜欢漫画,这是我出差时从外地给你带的一套漫画。你先放好,我们来谈谈……

6

好老师都是好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

格林斯潘做过一项研究:如果对具体的语言回答,实验者用“嗯、嗯”等反应,被试者的语言行为会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行为举止、语调风格、言语方式等其他方式也会对对方产生影响,产生格里斯潘效应。

在学生和你说话时,请别忘了看着对方的眼睛,并不时地做出回应。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对话效果非常重要。

7

“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

“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意见的现象。

让学生说话,不急于否定

在谈话中,无论学生说了什么,教师都不要立即下结论或简单否定、肯定。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表达思想的权利,在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点头称是的同时,以“可是”转折。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老师首先尊重了学生,学生岂能不给老师面子?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互惠心理——你对我理解宽容,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8

“有什么你就冲我来吧”——安全阀效应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将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为“安全阀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也如此,制度没有弹性空间,看上去常规良好,但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了突破口导致爆发,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设置安全阀。

1. 心理疏导利沟通

学生在成绩、思想上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的欲言又止往往是因为有委屈或有难言之隐,这时候,需要教师教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释放压力,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一旦学生开了口,就要想办法用各种方式鼓励他说完、说清、说透。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了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

2. 四个要点不能忘

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做一个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发泄情绪要适度。方式、程度和次数都需要控制好,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在班级里设置一定的渠道,类似于交流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交流。

开展班级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9

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

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左右。

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4∶6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另外40%应是肯定、鼓励和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 

10

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也就是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

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先把把丑话说在前头,学生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受到批评。随着谈话的进行,褒奖的成分开始逐渐增加,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

另外,当学生对老师提出要求时,老师可以先予以拒绝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困难,再和学生进行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勉强答应”,并约法三章,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珍惜机会。

来源:好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生沟通的10大治班妙招
让你的学生口服心服(四)
和学生谈话的这4个技巧,老师一定得知道(活学活用哦)
遇到“不服管”的学生咋办?送给老师10大沟通诀窍(收藏开学用)
班级管理中,我运用了“霍桑效应”
【班级工作】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