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的水井
 
 
    没有什么地方的水井有苏州这么多。不仅是数量多,而且还多种多样,有独井、双井、三眼井、四眼井,还有七井。
  
  昔人谚云:“出娄门,九槐树(有九棵唐朝时候的槐树,清朝的时候还幸存两棵),井挑桥,桥挑井”。所谓井挑桥,是指桥底有井;所谓桥挑井,是指桥两堍都有井,详见顾震涛《吴门表隐》卷四,但他在注解的时候,说错了,正巧颠了个倒。
  
  有画意的井叫凤眼井,在凤凰山下,甚小,土人汲以缫丝,甚佳。只知道酿酒重视水质,原来缫丝也是如此,汲井水以缫丝,是一幅好图画。
  
  有的巷名就以井为志,如大井巷。大井巷即大酒巷,唐人于此酿美酒处。我把大井巷里的井想像成酒井,唐朝的苏州刺史大诗人韦应物沽酒泼井,井也就成酒井。
  
  顾震涛的《吴门表隐》里,多有对井阑石刻的记录,他还搜集了他人的记录,这在其他的地方志书里却不多见。井阑现在通常叫井圈,或者叫井阑圈。
  
  井圈又特别好看。宋朝的静穆,仿佛吃素的老和尚。明朝的简洁。清朝的只图实用功能。它们都是石头的。走在小巷里看到井圈,像看到大地的眼睛——朝井里望一眼。
  
  有象形的石井圈:一只北瓜似的清供在清水之上。这个我见过。
  
  有把井圈做成扇子形的,而这是我的猜测。扇子井在雍熙寺大殿后西首,吴周瑜故迹,久旱不竭。我想这扇子井没有典故的话(比如落瓜桥),就可能是把井圈做成扇子的形状。如果是三国时期就叫扇子井,井圈一定是宫扇的样子吧。因为那时候折扇还没从高丽传入中国。
  
  一些井圈的内壁凿了一条条直杠,吊桶的绳子沿着直杠下滑,看是方便了吊水的人,但它的井圈先破了相,自然显得丑陋了。
  
  苏州完全可以做一个水井博物馆:有关水井的图片、资料、艺术片,挖井工艺,淘井技术,让参观的人学习吊水——我想现在的孩子大都不会吊水了,还有井圈的陈列,等等等等。
  
  在我看来,城市是从水井开始,水井也就是城市的滥觞。
  
  摘自《中国后花园》车前子著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谈井与桥
话说古井 | 井巷里的那口四眼井​
那个年代家家都离不开它,因此成就了杭州这独特的文化!
北海接龙桥双水井
杭州的老街小巷──一条小巷一个故事
跨越千年长河,滋养一方风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