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农村走亲戚,常说的3句场面话,你当真的话,可就出“洋相”了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作为我国最古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是经过千百年来还是形成了过春节的习惯。春节的到来也给每个人带来了喜悦的心情,每到这个时刻,在外忙碌的游子,田地里干活的农民,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回到农村老家和亲戚朋友们团聚。

而回到农村老家除了和家人团聚,贴春联,吃饺子外,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走亲戚了,走亲戚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开始,一般情况下截止到初五就会走完所有的亲戚,当然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延续一些传统的风俗,有的地方一直能持续到正月十五,(当然现在都图个省事,很少地区有)。

平常走在农村街道上很少见到人,如今到了走亲戚时就会发现,穿戴一新的男女老幼来往穿梭、熙熙攘攘,就像赶年集一样,非常热闹。而走农村走亲戚,常说的3句场面话,你要当真的话可就出洋相了。

一,来就来了,还拿那么多东西

农村这个人情之乡,春节走亲戚送礼注定是一个人人要面临的事,春节送礼最重要的不是那份礼物,而是心意,是对亲戚的想念和的关怀、是承载这些感情的一种形式。老话也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捎带礼品这一恒古不变的习俗似乎更被重视,因此不能空手而去。而每当敲开门进到亲戚家里时,主家就会客气说:“来就来了,还拿这么多东西。”这其实是一种礼貌性的话,如果你当真的话,那可就出洋相了。

二,别给了,别给了

压岁钱,源于“压胜钱”, 它起源于西汉,“压胜钱”也作为洗儿钱(婴儿满月洗浴,赐给孩子的钱),后来演变为春节的“压岁钱”。因“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每当亲戚来前长辈们都会提前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现今也是春节里的必不可少的习俗

春节拜年时,小孩子会收到很多亲戚朋友的压岁钱,小到几十上百、大到上千甚至几万。每当长辈给亲戚孩子压岁钱时,都会被对方客气的说到“别给了,别给了”你当真把钱揣进兜的话,那可就尴尬了。

二,别做了,别做了

礼物放下时,亲戚之间就会相互聊聊这一年来发生的各种事,接近中午避免不了吃饭,因为走亲戚吃饭更能加深亲戚之间的感情,吃得不仅是饭更情!因为坐在来吃饭才能更长时间的叙聊,坐下吃饭的亲戚,才是至亲至近的“真亲戚”,一般当主家去做饭时,亲戚总要说“别做了,别做了”。一句客套话也千万别当真了。

这些客套话虽然看来是多余的,但却是必须的,是农村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让人听着舒服,心里暖暖的,更能体现农村人的礼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人见面说的6句“场面话”,你如果当了真,可就“丢人”了!
农村很多年轻人选择断亲, 有血缘关系也不来往, 这是为什么?
如今农村长辈们,似乎都不愿给孩子压岁钱了?其实他们也很为难
农村压岁钱“你变了”!农民宁可得罪亲戚,也不愿给了,为啥?
盘点那些不合时宜的春节习俗
在农村发压岁钱有讲究,亲戚朋友要记清,莫把祝福变负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