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者道之动”的人生指导意义:解决世间一切难题的万能公式

老子的整体观

Part 1 什么是“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是道家思想开创者老子哲学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短短五个字,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对于现代人们工作、生活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我们从“反者道之动”的文字意思解读开始,逐步为大家介绍“反者道之动”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

“反者道之动”,即“反”者,是“道之动”,那么“道之动”是什么?是道的运动。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具体是什么我们无法认知,但是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道的作用在我们这个世界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结构。这就是“道之动”,可以理解为道决定的这个世界的运行的方式,或者说是道的作用在这个世界基本结构上的表现。

“反”者,是“道之动”,“反”是“道之动”的具体特点,是“道之动”产生的这个世界结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因此“道之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反”。所以,理解“反者道之动”,重点要理解“反”的含义。

“反”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本义为攀爬山崖,由于古人把手心对着自己称为“正”,而人在以手攀崖时,手心与平时的状态不同,是翻转向外的, 所以由攀崖引伸为翻转。从翻转又可以引申为掉转、违背、相反之义。

按照“反”的字面意思,“反者道之动”中的“反”可以解读出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反”取相反之意。“道之动”的这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结构,是因“反”而生,表现出来的也是“反”,“反”在这里译为相反,可以理解为《道德经》中的二元论,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的矛盾论。

《道德经》中的第二章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现实世界的事物,均是由相反的矛盾产生,没有矛盾没有分别,世界万物一体,万物一体归于太极,太极甚至不能生发出两仪,就更没有世界的万事万物。因此“二元论”的矛盾对立产生了世界万物,同时也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因为因果,矛盾双方才产生了关系,这种因果关系衍生出了世界万物。

“二元论”的这种“反”,是道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道决定了这种形式,但道不是这种形式。前面说过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是因果律,这个“反”可以理解为,在一的基础上,通过“二元论”和矛盾的对立统一,构建了因果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表现结构。

也就是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是外在表现,究其根本是因为分别心产生“二元论”和矛盾,因为矛盾产生了因果关系,然后因为这种对立统一的因果关系产生了万物。

“反者道之动”第一层含义,说的就是道在这个世界的作用,道如何产生了这个世界。

第二层意思“反”取反复、物极必反之意。“二元论”的矛盾对立构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层级形式的世界,其中的二之间,三之间和具体的多之间,以及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三和多之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反复循环、物极必反的。

这种反复循环、物极必反之“反”的原生动力,在于万物一体,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形式,所以万物都是同根同源的,本是同根生,本质都一样。用具体的例子表示的话,这就好像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一样。

这个世界本质都是能量,那么能量就是一,世界就是一大团能量,因为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夸克是最小物质单位,那么夸克相互对立,产生了不同的原子和分子,于是产生了世间万物。但是这些本质都是能量,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因为本质一样,而且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这就是能量的转化,但因为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从一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这种转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反复循环,而转化的条件就是物极必反。事物达到极的状态,自然就能转化到另外一种形式的事物。在“二元论”的观点中,物极必反,必然转化到他相反的方向。

当然,这种转化不是只能发生在本层级当中,也就是说二的层级中可以反复循环、物极必反,三和二,一和二,甚至一、二、三、多之间的各个层级也可以反复循环、物极必反。这种结构也给予世间万物悟道的机会,如果层级间是封闭的,那么我们将永远没有悟道的一天。

当然,这种反复循环,不一定是从低层级到高层级,也一样可以从高层级到低层级,因为是矛盾产生了因果关系,矛盾和分别之心越多,就越要向低层级循环,因此悟道要理解空。这也是佛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由来。

综上,“反者道之动”的第一层含义,说的就是道如何构建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结构是怎样的。而第二层含义,说的是在这个结构当中,每一个层级当中的个体之间,可以是反复循环的,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转化的形式是物极必反。

Part 2 “反者道之动”的指导意义

上面讲了“反者道之动”的两层含义之后,对于《道德经》有一定基础的朋友,其实能够看得出,一句“反者道之动”,说的基本上就是整部《道德经》的宗旨。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朋友读经典,经常会问到读了这些经典到底有什么用。更多的人不想修身悟道,而是寄希望在经典当中,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公式

这种公式有吗?当然有。今天就讲讲传统哲学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先说说解决问题的万能公式

前面讲了“反者道之动”的第一层含义,是构建这个世界的方式。构建世界的方式是因为矛盾对立产生的因果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个模型当中,能够发现,万事万物的产生来自于矛盾产生的因果关系,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事物的矛盾。找到矛盾,并消灭矛盾,即由一生二,回归二而一,这时问题就解决了,你找到的矛盾和消灭矛盾的方法,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万能公式。

解决问题的万能公式,可以总结为两个步骤,第一,找到矛盾双方,第二,将矛盾的二归于一。

“反者道之动”万能公式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应用

用我前面写的关于人际关系的事情为例子,要想了解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找到人际关系的矛盾双方,这个很容易,就是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他人是人际关系这个问题的矛盾双方。矛盾点在于,意见是否统一,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想法,现实世界的人基本都是利己主义,在人际关系当中,往往因为利益出发点不同,在一个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在发现这个矛盾之后,就是寻找将矛盾合二而一的办法,因为矛盾产生在于各自想法的不同,那么只要使矛盾双方的目标一致,那么矛盾就消除了。那么如何使双方目标一致,靠的就是博弈,而博弈的方式我前面文章也讲过,可以是积极的博弈和消极的博弈,但目标都是使一方在心理上认同另一方,这样目标一致了,人际关系的问题就解决了。

就是这么简单,对于人际关系中博弈论的内容,请参看我4月1日发布的《杂谈|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血酬与博弈》的文章。

“反者道之动”万能公式对于修身养性的指导意义

所谓修身养性,就是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包含周围的人和事物。按照万能公式,首先找到矛盾的双方,分别是自己与外在的环境,矛盾点就在于人与环境存在差异,人不能适应环境,或者说环境对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第二步就是找到矛盾双方,二而一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发展几千年的奥秘,用《道德经》短短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修身悟道,对于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帮助大家看清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显著。

后世的很多所谓的世存经典,不过是得到了《道德经》的一小部分而已。仅仅这样就惊为天人。明朝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公式对于修身养性的解读,就写出了一本书。其将修身养性,又进一步进行了区分:修养、人生、处世、出世。实际上,这只是万能公式的一个应用,这只是《道德经》实际作用的一小部分,还希望大家能多多体会。

今天就写这么多吧,如果要解读这个世界的问题,是如何也解读不完的,各位可以自己试着运用一下,运用的心得和具体的过程,可以留言交流。

祝各位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一招让你看透万物变化的底层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 ~ 一元、二元、三元论
高情商夸人的万能公式,学会让你终身受益#人际关系#沟通口才#谈判#高情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负阴抱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