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现状与营养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

人民政协网4月17日电(记者 刘喜梅)4月14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主办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现状与营养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尤欣主持会议,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山东、海南、云南、新疆等地的专家们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旨在聚合教育、医疗等社会各界的力量,从研究和治疗等方面探索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发育障碍的干预新模式,以真正从防治角度做到减少和缓解儿童青少年发育障碍及其相关疾病。

会议现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原参事、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作为教育界代表,首先在会上分享了人大附中针对心理发育障碍学生所探讨的经验。刘彭芝自1989 年担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就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特别强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1998年,她顶着争议引进了两名专业的心理教师,并陆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孩子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现在,人大附中已经配备了10名专职的心理教师,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则有几十位心理教师,他们全部是心理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刘彭芝校长在任期间还提出了“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都应该是心理教师”的观点,现人大附中已经传承了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刘彭芝校长还强调,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神经和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不仅是医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界的重大课题。和身体发育障碍一样,心理发育障碍也会影响到生命的长度、深度、高度和宽度,要缓解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的问题,需要家校协作,更需要教育界和医学界联手。

刘彭芝在研讨会上做分享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一级巡视员张蔚红在会上坦陈,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他介绍,多年来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并做了一些积极的推动工作,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坚持吸纳专业力量帮助青少年化解心理问题。他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各位专家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贡献专业智慧。比如,与会领导专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的一些工具,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特别是适合于中国人群的心理测量量表,制定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筛查、测评手册,向儿童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

北京市卫健委原党组书记、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方来英在会上介绍,关心儿童就是关心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儿童营养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今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生命最初期的营养问题不仅影响当下,而且影响未来,许多成年疾病跟儿童时期的营养摄入有关,当下儿童青少年成长面临的一些重大健康挑战,如自闭症、抑郁症等问题跟营养学也有重要关联。期待大家能够从营养学角度入手共同攻关,降低这些与营养因素明确相关的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北京儿科医师协会副会长邹丽萍教授,从营养与大脑健康的角度做了与会分享。她介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要“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其实儿童在3岁时,脑重量已经接近于成人(约为成人脑重量的90%),因而如果大脑发育错过最佳时间,将可能导致孩子错过更好的人生。她强调,全面适度的营养是大脑健康的核心,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生长发育异常也可能诱发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障碍、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交流障碍,以及特定学习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面对精神神经发育障碍的孩子,邹丽萍教授还以“两把尺子”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尺子,要对标的尺度是孩子的过去,而不是其他孩子,不然孩子可能永远没有进步的信心;二是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一定要考进什么学校。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鹏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会上分享了走上饮食干预道路的经历。他说,“疾病是最好的老师”。30多年前自己曾患上突眼型甲亢、白癜风等与免疫系统紧密相关的疾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叶世泰教授的建议下,应用禁奶、禁蛋等饮食干预手段得到了明显缓解。这些经历,启示他在儿科临床上也注重饮食干预,特别是在治疗同时患有自闭症的哮喘患儿时,发现这些孩子的哮喘和自闭症症状都得到了显著缓解,甚至不少孩子已经能够正常上学和生活。现在,许鹏飞应用饮食干预、营养补充、抗过敏和中医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已经治疗了很多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他期待,与会专家能够依托新成立的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这一平台,为自闭症儿童的饮食营养治疗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会上表示,膳食营养的关键在于均衡、合理、适度,现在社会各界对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等影响精神心理健康的营养物质有了较多认识,但对于矿物质与儿童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度还重视不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他同时强调,预防是第一位的,微生态、微循环、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三角”,可以用来预防疾病。现有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健康与儿童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等都有很大关系,应探索如何从预防的角度让儿童青少年更大获益。他还建议,从营养干预的角度推动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不能靠一个单位、一个专家来解决,而是要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合力。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会上分享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朱翠凤,分享了广东省儿童营养发育与精神心理健康的状况。她介绍,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主要受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学界目前仍不能很好地解释其病因,因而维护儿童营养发育和精神心理健康,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她同时强调,儿童青少年营养发育与精神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专家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目前学界对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认知还存在学科壁垒,希望各界打破壁垒,携手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学习、健康成长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纪水,重点分享了自闭症患儿和脑瘫患儿的诊治经验,并据此提出了“认知瘫”的新概念。他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脑认知功能瘫痪,应从精神病理学角度去认知;脑瘫应从神经病理学的角度去认知,并归类为运动功能瘫痪。他期待,这两个“瘫”的认识和鉴别,能够在临床上为医生们未来进行症状学诊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蓉表示,既往临床上常把营养干预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现今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已经把对营养和发育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对某些发育障碍疾病来说,营养干预甚至是主要或唯一的治疗手段。她还分享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应用粪菌移植调节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态和营养状态的临床实践,并指出,如果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再加上教育干预,或许对自闭症的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议还举办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和营养状况调查”项目启动仪式。项目计划通过多中心组方式纳入总人数不低于3000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在涵盖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区域代表性地市开展调查,以建设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营养数据信息库及生物样本库”,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究发育障碍的营养治疗策略提供数据基础和平台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解析与调适
回顾|微视频:应对孤独症的专家共识
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障碍解读
自闭症一般指儿童孤独症!
营养助力成长——关注儿童少年期营养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