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但留纸贵傲乾坤

——谭杰先生《洛浦论赋赋并序》浅赏

《洛浦论赋赋并序》下面还有个小标题——许结先生莅洛小记,内容主要描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赋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洛阳辞赋研究院名誉院长许结先生,应洛阳赋事莅洛期间与谭杰先生论赋的雅事。笔者与谭杰先生同为洛阳辞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与许结先生也多有接触,故,每读该赋,感同身受,历历往事电影般涌入脑海,反复吟诵,被此赋之丰富的文华、绮丽之笔彩、磅礴之气势所吸引,欲罢不能。然,品味之余,顺着此赋的文脉,精心梳理,权作评赏。

谭杰先生系地地道道的洛阳人,出生在洛书之源,终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历任洛宁县文化、教育局长;洛阳市第一、第三师范学院副校长、党委书记;洛阳大学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协副主席;中国青年诗赋家协会顾问;洛阳这一方厚重的历史文化热土,滋养了谭杰先生这般的文学才子,如他自己所说:聆洛水降生,食洛粟长大,读洛黉出道,借洛邑成名。他无论是做行政工作还是做教授,坚持笔耕不辍,发表数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词歌赋,可谓著作等身。其《老君山赋》、《关公赋》、《永宁阁记》等辞赋于风景名胜区刻石铭碑,其大名同山河而永在,并日月而长辉。

认识谭杰先生是未谋其面,先闻其名,是通过他的一篇《洛阳赋》而熟悉谭杰先生的名字的,那个时候,我还不会写赋、不懂什么是赋,只知道赋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非常的有韵味,非常喜欢。我当时只是个搞企业的,业余时间喜欢看一些诗词文章,尤其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这样的古文有浓厚的兴趣。当看到谭杰先生的《洛阳赋》时,爱不释手,反复诵读,后来就依样画葫芦,摹仿着写起来,当然走了很多弯路。再后来,加入了洛阳辞赋研究院,得到了谭杰先生及其他老师们的不断指点,我的辞赋作品才逐渐走向了正路,可以说,我在辞赋创作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与谭杰等老师们的耐心帮助分不开的。今天应谭杰先生之邀为其大作写评,内心多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该赋开篇直接切入谭杰先生与许结先生“并肩谐趣,执手欢言”于洛浦两岸,由于是牡丹盛开的桃月,整个洛阳城是“熙熙然一派醉人之春光也”!面对这春意盎然的大好时光,怎么能不“诗情骈阗”呢?许结先生满怀诗情的吟出“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当谭杰先生问及“当年司马公过洛阳故城,类如吾汝今日之游乎?”许结先生答道:“大同而小异耳——观‘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之句,可见其同也;”许结先生引用的诗句是妇孺皆知的宋代大文学家司马光的名诗《过故洛阳城》。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四大圣城之一、千年帝都历史文化悠远厚重,多少玉带紫袍的达官显贵、文人骚客留下过华丽的诗篇和风流的故事。许结先生多次来洛,而每次必游洛浦,决非因为洛河水的清澈,而是因为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如许结先生所云:“一赋之大,千古不朽。艳亦感叹,丽亦感叹,威亦感叹,霸亦感叹矣!《洛神赋》令人为之倾倒者,盖其大美——惊天地而泣鬼神者也!”由此我回想到一个情景片断,也是许结先生来洛的这次“海峡两岸辞赋与地域文化研讨会”上,会议安排与会代表游览洛阳风光,当导游提示车辆路过洛河时,来自香港、台湾的代表要求车辆慢行,全都站立起来,面向洛河水情绪异常激动,个别代表竟然热泪盈眶,他们对洛河是多么的敬重与向往,这就是洛河之文化魅力。

清代著名文献学者张澍的《姓氏寻源》中有:“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洛河曾以灿烂的文化而名扬华夏,蜿蜒的洛河岸边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河洛文化,神秘的《洛书》、《河图》来源于此,古老的中国汉字也发源于此。还是在这次会议中,当许结接受洛阳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洛阳是著名的古都,其所在地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少作品的创作背景都与洛阳有关,辞赋文化在洛阳历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素有‘最宜诗赋洛阳地’之说”。洛阳以其特殊的文化积淀,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歌咏之所与向往之地,群星汇集洛阳,许多赋家或出生于斯、成长于斯,或就学于斯、为官于斯,或游历于斯、寓居于斯,形成了星光璀璨的辞赋作家队伍。汉初辞赋的先驱、骚体赋的集大成者贾谊就出生在洛阳,有著名的《过秦论》、《治安策》、《鵩鸟赋》和《吊屈原赋》等经典赋作存世。据不完全统计,历代与洛阳有关的赋家达300余人,他们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璀璨闪耀。左思的一篇《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成就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追根溯源,根之所在,就不难理解许结先生以及文人墨客对洛阳的独钟之情。如谭杰先生写道:公曰:“‘洛阳纸贵’乃辞赋之无冕鸿誉,囊古纳今未之有也!”许公此论,堪称独到——泱泱大国,累累文章,得以轰动京师,纸贵成典者,无需赘言也。谭杰先生作为洛阳文化人的代表,字里行间传递着做为一个洛阳人的骄傲与自豪。

接着作者将笔峰转向了张衡的《东京赋》,虽然引起“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是左思在洛阳所写,但却没有写洛阳,而是写的魏都、蜀都和吴都。而张衡的《东京赋》是其《二京赋》其中的一篇,描写的是当时的东京洛阳。谭杰先生与许结先生从《东京赋》描写洛阳胜景聊到《东京赋》的作者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张衡,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科圣”,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北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命名有“张衡星”,今河南南阳建有张衡博物馆。张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之大,正如谭杰先生赋文中写的:“古今可为大赋者,寥若晨星。秦汉十家,衡列其中。昔时游学于京师,就读于太学。广闻而博见,旷怀而澄明。造浑天之仪,测昊域之星。穷天地之变,探宇宙之行。诚乃大家之风范也!‘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之论,上可讽谏君王,下可喻教臣民,可谓不朽之言也”!为什么张衡能够名列秦汉十家呢?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里关于文人之才德所道:“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意思是说人才能否被重用,要看其人能否治事,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张衡之赋,“上可讽谏君王,下可喻教臣民”,有体国经野之才,所以有大家风范也!两位先生从张衡之为人谈及他的赋作,又从他的赋作谈及辞赋之高妙,“妙在启世明道也”!辞赋作为种特殊的文体,的确有其独特之妙,许结先生的四妙可谓总结得精辟透彻。

末尾一段是谭杰先生针对当前辞赋界的现象和许结先生交换意见。笔者也曾因为个问题与《中华辞赋》杂志总编王改正先生聊过,王先生曾是“中华诗词学会”的秘书长,说全国写诗词的人三百多万人,而辞赋研究和创作的人是以千计的,辞赋是个小众群体,而这数以千计的小众群体,却也“赋社林立、网络争鸣”,王先生说这是好事,是辞赋发扬光大的一个过程。正如谭杰先生引用许结先生在本赋中说的:“天下万物,归属一理:群聚则气盛,雨给则木荣。今日赋坛,情势嚷嚷,竞姿勃发,可谓百年之隆势也。网传刊载,尽晨读晚赏之乐;官扶政鼎,无后顾前瞻之忧。焉有不兴之理哉”?“盛世文兴,四海之幸。紫气香风犹需自珍,莺歌燕舞宜守和合”!许结先生一番宏论,显示出了“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大胸怀。赋家其实是个“杂”家,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包罗万象的学识,要具备包容之心。

谭杰先生这篇赋自洛阳的山川风貌开始至文人相轻结束,赋的脉络是高潮迭起,警句屡现,辞藻华丽,应情而变,展现出了谭杰先生卓越的文学才华。从赋的体式来看,既有骚体赋的影子,又有汉大赋中的主客问答体的结构;有骈赋的体式,更有律赋的味道。谭杰先生作赋,正是许结先生所说的:“承古,继方家之大成;开今,创时代之新风者也。”谭杰先生精通于音韵、格律,对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之诸体可谓是驾轻就熟,却不受旧的体制约束,看似信手拈来,却常有警世之言。《文心雕龙》第八篇“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谭杰先生深谙其道,用尽华美之辞进行铺陈,而在关键地方体物写志,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陆机的《文赋》里有:“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然寥寥数语、甚至片言只字,却有着提纲挈领、统领总篇的特殊功能。比如谭杰先生的《老君山赋》:“由老子之‘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哲论,而发‘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之感慨,可谓高论——益于当今迪启未来者也”!

在本文结束之时,步二位先生之韵,借谭杰先生末句吟七绝一首,就此搁笔:

春风夏雨尽诗文,醉向长空漫赋吟。

叩问前朝风雅事,但留纸贵傲乾坤。

用末句“但留纸贵傲乾坤”作本文的题目。

                                李新建

                            写于丁酉年秋月

附:谭杰先生《洛浦论赋赋并序》

洛浦论赋赋并序

——许结先生莅洛小记

谭  杰

辛卯桃月,日丽风清。洛阳辞赋研究院征文告结,拟于香山“夺袍”雅会,盛邀南京许结先生莅洛共商其事。遂与促膝数日,共论赋事,品茗对酒,漫步畅游,因以成斯赋焉。

嗟乎!履神都之故地兮,赏西苑之牡丹。谒汉寺之白马兮,荡洛水之舟船。恰莺啼林下,蝶戏花间。麟翻波浪,云聚周山。熙熙然一派醉人之春光也!徜徉洛浦,诗情骈阗。并肩谐趣,执手欢言。熙熙然一派优雅澄怀之心境也!许公仰长天而咏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⑤。”余笑以应曰:“当年司马公过洛阳故城,类如吾汝今日之游乎?”公曰:“大同而小异耳——观‘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之句,可见其同也;履千年之帝都,一睹、一触、一思、一咏,皆具殊情焉……”公继而言曰:“余数临九都,皆游洛浦;非洛水之独清也,‘洛神’之恋也!”余聆之窃以为喜。洛神之美,可致陈王为之醉赋;然天地斡转,亘古幻变,一赋一吟何以使许公如是动情也?遂云:“宓妃虽娇,无以致公如此也!”公色情肃穆,慨然谓曰:“一赋之大,千古不朽。艳亦感叹,丽亦感叹,威亦感叹,霸亦感叹矣!《洛神赋》令人为之倾倒者,盖其大美——惊天地而泣鬼神者也!”是时,有鱼鸟掠水,浪涛传声,丽人漫步,香气染风焉,余窃诵“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之句,犹觉其妙,遂忆黑龙江友人千里赴洛,卧河畔而遐思之轶事,曰:“公言无谬也。兹前,有东北学者因子建之赋而迁教于洛,其临水而垂泪,向日暮而忘归焉!”公曰:“‘洛阳纸贵’乃辞赋之无冕鸿誉,囊古纳今未之有也!”许公此论,堪称独到——泱泱大国,累累文章,得以轰动京师,纸贵成典者,无需赘言也。
    公曰:“张衡《二京》,洋洋万言。左思《三都》,千古名篇。精思傅会,敲吟十年。豪赋洛邑,鸿论云烟……今虽时迁境异,每履斯地总感帝风王气之存焉!”余曰:“然。”公曰:“平子《东京赋》有云‘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鵯鶋秋栖,鹘鸼奏鸣。鴡鸠丽黄,关关嘤嘤……’与今时同焉!”余笑指道畔之幽竹曰:“‘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蠵永安离宫,修竹冬青……’与今时一也!”公亦步,亦赏,亦语,亦诺……俄而止步,与余对视:“斯赋贵在斥奢讽喻,正合‘颂美’、‘讽喻’之功效,迄今犹可为鉴也。所言‘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贱犀象,简珠玉,藏金于山,抵璧于谷。翡翠不裂,玳瑁不蔟。所贵惟贤,所宝惟谷’……诚乃金玉良言也!” 余悉心聆之,品之,思之,应之。遂曰:“然也。古今可为大赋者,寥若晨星。秦汉十家,衡列其中。昔时游学于京师,就读于太学。广闻而博见,旷怀而澄明。造浑天之仪,测昊域之星。穷天地之变,探宇宙之行。诚乃大家之风范也!‘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之论,上可讽谏君王,下可喻教臣民,可谓不朽之言也!”公亦唏嘘:“东都太学,举世扬名。高人荟萃,精英接踵。其结友崔瑗10,叩师贾公。焉有勿哲、勿辩、勿才、勿贤之理哉?‘惟贤’、‘惟谷’,何其妙也。若得循兹而行,则国兆泰阶,民享太平者矣!”余亦感而叹曰:“赋之高妙,妙在启世明道也!”公曰:“吾等崇赋,非偏执之见,诚乃赋之殊妙焉!”余因以叩之:“公可列述其妙者乎?”公脱口而言曰:“赋文之妙,犹在着韵,是谓汉语独到之美也。柔,有抑扬顿挫之雅调;刚,有慷慨激越之鸿声——此乃赋文不衰之二妙也……”“其三妙者乎?”“赋之三妙‘体物浏亮’也11。述事状物朗,爽,通,达。若论四妙——当列与时俱进。昔有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之诸体;今有用韵、题材、格调之演变。可谓:承古,继方家之大成;开今,创时代之新风者也。”余点头以诺,公“四妙”之论可谓“绝妙”也!

遂与公漫步前行,履影藤廊,绕道喷泉。绿草铺茵,红花呈艳。紫燕漫语,游人骈肩……余止步于一立石之侧,望公而叹曰:“文坛潮起潮落,文体续旧翻新。辞赋虽无张扬鼓噪之玄,却得千金难买之名。巍巍乎高耸云端——立壁以警世,勒石而不朽者,足见其尊也!”公朗声言云:“人之品文,无求一统。大器不言,赏鉴俱同。范公魂安洛下12,汝作《范文正公赋》以誉之,非其名宦之故焉,一《记》之崇也。”公且行且语:“赋文厚重,无以比肩。类如石刻,天下识其高雅厚重而后为之,非金钱权贵之左右也。汝之《老君山赋》13,由老子之‘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哲论,而发‘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之感慨,可谓高论——益于当今迪启未来者也!”余颔首以谢。

复前行,近王城大桥。望日度时,已近申牌,遂入茶馆小憩。问茶毕,话归旧题。余复以当今赋坛之事叩君曰:“公身为赋界领军,兴赋协会,功莫大焉。未知对时下赋社林立、网络争鸣之高见?”公且饮且语,曰:“天下万物,归属一理:群聚则气盛,雨给则木荣。今日赋坛,情势嚷嚷,竞姿勃发,可谓百年之隆势也。网传刊载,尽晨读晚赏之乐;官扶政鼎,无后顾前瞻之忧。焉有不兴之理哉?”余曰:“国倾则文敝,时乱则乐崩。赋之兴衰是以为鉴也。”公曰:“盛世文兴,四海之幸。紫气香风犹需自珍,莺歌燕舞宜守和合!”斯言甚合吾意,遂借题叩道曰:“自古文人相轻,许公今日可有新解乎?”公曰:“文人雅士,盖世精英。才华横溢,情思未同。各具文采,无需兼容。同砚无同墨,同题无同文,此乃自然之道也。”“公言极是——无需‘兼容’尚可认许,同道‘相轻’犹有不雅也。”公曰:“知人之失无过,扬人之敝无益也;识己之得无过,炫己之长无益也。贤者敬人,庸者贬友。文人本雅客,相煎何太急也!”余合掌称诺。公复引魏王之言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4,无大胸怀者,焉可为乎!”“妙哉!”余击案而嗟之。

许公扬臂滞空,似有要语发焉,稍俟,挥手而诵:

“畅游洛浦论诗文……”

余知公之欲吟也,遂以助兴:“口占一绝乎?”公笑而吟之曰:

“畅游洛浦论诗文,笑借清风入赋吟。

千古王城灵气在,辈出凤藻壮乾坤。”

余亦乘兴而和之:

“春风琢韵鉴鸿文,啸仰苍天醉赋吟。

金阙钗妃无觅处,但留‘纸贵’傲乾坤。”

唱和毕,余之意犹未尽,望公凝思,少顷,复吟一绝:

“牡丹奉客溢香风,燕唱莺和玉韵声。

不负金陵千里意,摛词展墨赋峥嵘。”

许公似有备焉,发成竹在胸之势,放声酬韵,曰:

“歌吟盛世唱春风,笑赋和合大雅声。

椽笔横天凌广宇,共扬国粹写峥嵘。”

几曲豪吟铿锵,一席问答清越,悠悠乎萦绕于耳,谆谆乎烙印在胸。余遂执公之手,笑以相拥,朗声呵呵,爽气融融……不知斯处何处,兹夕何夕者也?

注释:

桃月,即农历三月。

洛阳辞赋研究院于2011年4月,在龙门香山举办了“龙门诗会”。效仿武唐代则天“赋诗夺锦袍”之形式,着唐装,执湖毫,借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之际,邀集全国诗人莅洛赛诗,并邀名家分别裁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即席赐袍,并颁发奖牌、奖金。

许结,笔名解之,1957年出生,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论著有《汉代文学思想史》、《中国辞赋发展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等;主要研究成果有《汉代文学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老子诗学宇宙》(黄山书社1992年版) 、《古史诗鍼注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辞赋发展史》(与郭维森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赋的形成拓展与研究》(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东12公里处。该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句,出自司马光《过洛阳故城》,原诗为:“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神赋》,是黄初三年曹植回京都朝觐,归渡洛水时写的一篇有关洛水之神宓妃的辞赋。此赋为赋中名篇,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洛阳纸贵,成语。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其出自晋朝人左思写《三都赋》的故事。左思的《三都赋》发表之后,受到广泛赞誉,名动京师,竞相传抄,致使洛阳纸价上涨。 
《二京赋》,是东汉张衡辞赋之代表作。后汉书·张衡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此对比,引以为鉴。

太学,即中国古代之大学。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它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洛阳太学规模浩大,人数最多时达到三万人,张衡曾在此求学论道。

10崔瑗,东汉安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作座右铭的人,著名的书法家,擅章草,著有《草书势》。他十八岁赴京师拜侍中贾逵为师,潜心学习天文历数、《易经》,与张衡友善,时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张衡去世之后,崔瑗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11《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要求写赋要有所依托,不能无病呻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铺陈文采,要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12范仲淹与其长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和四子范纯粹及九孙、六曾孙,皆葬于河南省洛阳市万安山下,因其《岳阳楼记》名扬天下,所以在本人所写《范文正公赋》中称其:“思出超凡之境界,身挺盖世之担当。品凝千古之高雅,德积万世之煌煌。”

13老君山,为伏牛山主峰,海拔2200米,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传说,此处为老子归隐之地,因以名扬天下。2010年,本人应邀写《老君山赋》,勒石于21米长、3.2米高照壁。该赋由老子思想引发,希望为政者“在其位,谋其政,正其行,廉其声,民意不可背向,进退不可失明”;希望天下商贾:“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

14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典论·论文》。此言,表达了对天下文章的极度肯定。

15金陵,南京别称,此指许结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杰 || 中秋感赋十首 (外诗友唱和十九首)
写给那座城|洛阳
赋跋孙君继纲之《三赋》(现.王志清)
“石”来运转,之 河洛石
​洛阳古代名称
为什么有两条洛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