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海十八招式与缠海鞭杆创编
  一、秀美陇原鞭杆名流在谈“缠海鞭杆的创编”之时,我们首先要提到几位对棍术特别在鞭杆上技艺精湛,颇有造诣及做出贡献的已故前辈王天鹏、罗文源、马颖达、管其泰、解延虎等武术家,今天提到他们,我们怀着十乡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王天鹏祖籍山西太原,定居兰州,被拳界人士誉为西北棍王。我虽然无缘见过尊颜,但他的掌故轶事听说的很多。他肩宽背厚,臂力过人,特别是下盘功夫如柱石一般,长期对棍术的勤奋磨练打断白蜡棍不计其数,无奈之下找一水缸将数根棍棒提前浸泡缸内,经过浸泡后的棍棒发生材质的变化后,韧性很强,练时不易打折,他的棍术和鞭杆是以功力见长,与之较棍者,只要棍一接触对方的棍,不是落地便是从手中飞出。他练的形意拳传授较高,功力谆厚,得其真谛。初到兰州,曾一度保镖为业,镖局关闭后,带艺拜师于马氏通备门下,数年受其通备拳派的影响,长短棍术及其拳脚颇有建树。晚年时常以大烟锅替代长短器械和枪法的研究。他的轶闻还很多,别文另有专述,这里不再赘述。罗文源继王天鹏之后,亦称棍王,是武术泰斗马氏四杰之父马风图先生的妻弟,从小受娣夫之严格教诲,精通通备拳派要旨。但他自幼天性喜爱棍术,曾受教于师兄王天鹏和临洮蒲团棍名家边古(字仙桥),还有梁子才等名家的传授,练就了很多风格各异的著名棍术。例:天旗棍、天旗排子、蒲团棍、蒲团排子和乱蒲团棍、大、小扭丝棍、风魔棍、桑门条子,瑟琶条子、八路条子及掉手鞭杆、黄龙鞭杆与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十八手连环招式及很多星散招式等。凡与罗接触过的拳界同仁们,都知道只要提到鞭杆,他有句口头禅:“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还有十八下”,还说:“能看清鞭杆大小头的变化,你就是个把式”等语。充分显示他一生对鞭杆的苦练磋磨,刻意求精的心血所汇铸的鞭杆技法心得,他不仅技艺精湛,习武的毅力、恒心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数年对鞭杆的演练使得他已得心应手、确实步入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另外,天赋他有极佳的通备身法和劲道,融会贯通于长短棍术中,使棍术和鞭杆身法新颖别致,劲力饱满,风格独特,已脱胎古有棍法的原貌,使陇原棍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罗文源一生对棍术的追求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个性内向,不善交谈,不善交往,不善教人,终生只有得意门生两人,求教者屈指可数。追随他四十余年的管其泰、解延虎都是武术界的术佼佼者。管其泰由于身体素质强健,性格悍烈,所以在演练上表现出刚劲猛烈,疾速剽悍的特点,善于技击,勇于博斗。天旗棍,扭丝棍,掉手鞭杆,翻子拳和八极拳等,在他数十年的演练中有所改进、完善并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晚年创编的风魔八棍,短棒八法,颇受欢迎,一生在长短棍术和拳术上造诣较深。
   二、缠海十八手传人解延虎其人解延虎练武数十年,从未脱离轨道,但由于个性内向,在武术界是位名不经传的人,所以在这里我多叙篇页以启武界人士了解其人在武术和鞭杆上的造诣。解个性与老师雷同,师生身形虽有异,但对老师的身法模仿极象,就连先生演练时出现的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的细微动作,都模仿的很逼真,不失真像。他不喜欢套路的演练,认为武术就是技击,失去技击意义,就失去了武术的精髓,故而一生学了很多散式单招。为了实践,善于博手较技,还练就了一手钢钳般的指功。过去经常出没于中山林,白塔山等人烟烯少处,对所学的指功勤奋苦练,因此,得到老师的诚心传授,很多鲜为人知的招式,法则,使用方法,辅助练习都有较系统的训练。解生性怪辟僻,下班后除吃饭外,一直在他不到十平方不等型的房间内,墙上钉着用帆布囊包的千层纸墩,炕角边放着一尺见方的木箱,内盛铁砂和掺半的豆类之物,炕沿边平放有两根光滑的鞭杆,身边两侧放着两个袖珍砂石袋,面前炕上放着一个小方桌,来人交谈和无人看书时,两手轮换不停的用掌指插着砂袋,小房间好似练功房。在六十年代,除上班(高级板金工匠)外就在这里,他对武术的痴迷追求是少有的。我与他在六十年代交往时,他在千层纸墩上,多次的演练了八极拳仅会的倒打顶肘、拧面肘、托闯顶时、抱打顶肘及腿功中的点子腿、跺子腿、里踩腿和戳脚中蹶子腿、后点腿等,虽动作不太多,但都功深力到,尤其在接触实物的练习上颇见功力。他不善长棍,却对鞭杆上的演练、变化、法则及见解确有独到之处。例:五阴七手十三法的定步和行进间的左右式套路练习,他都是用单式和变化的动作来演习,他知道这些套式的动作我都会,但还是耐心的反复演练讲解每手的变化、劲法、身法和步法。例:五阴中第一手拦劈鞭,该式变化多端,俗云:“短遇长,脚下忙”一语道破步法是关键之关键,接触对方器械,如何避其锋芒,进入圈内,这是较棍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拦鞭时瞬间急速降身,藏头缩颈,以鞭护身,迅速进入对方圈内,使其器械失去战斗能力,任我发挥。以上动作是整体一次完成,就此一手需在实践中长时间磨练,才能达其效用,诸如此类的各种招式他不厌其烦的演练和剖析,常说:“鞭不空走”是说击打的鞭法不是孤立单一的一招一式,而是有复招和组合连招相辅的,所谓:“一招先,十鞭随”充分体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连珠炮式的技击功效。这期间,他对鞭杆的演练见解对我影响较大,从中悟到凡每一招式经过一次二次……乃至千百次演练和实践中的练习,才能达到身、步、械协调一致,得心应手之技能。同时,他给我讲述了有关“缠海十八鞭”的往事,据罗文源谈:“掉手鞭杆和缠海十八手,是南关十字一理发店的带诏(带诏称理发师,是宁夏人)处学的”,解放前罗教于他,我听到此话后,以后我在罗文源处求教五年中,也听到过此说。罗将掉手鞭杆教于管其泰、黄龙鞭杆教于邸世礼,一些星散招式包括缠海十八手教于解延虎。在和解先生长期的交往中,给我纠正了十三法中的部分动作和名称,并将鲜为人知的缠海十八下系统的教给我。随之我在学练中,其中翻海鞭,搅海鞭,坡子鞭,倒勾金钟,罗焕上楼台,招手唤罗成,韩信乱点兵,大树连根倒,拨云见青天等招式,我还未曾见过有这样结构精巧、把法变化别致、鞭法奇特的可谓极尽巧妙的动作,解确实演练的淋漓尽致。这期间,他问到高氏十三枪式,我毫无保留的连谱代诀及法式说给了他,以后,才知道他将十三枪法有机的柔合于鞭杆之中,谓十打不如一扎,即短中有长,长中有短,鞭中寓戳,戳中寓墩。最使我遗撼的是缠海十八手学至还剩三手时,解的家中出了人口祸事,他茶饭不思,情绪极端低落,很长的时间不能恢复常态,我不便启齿,只好作罢。解延虎以后再未练鞭拳,转入八段锦和周天静养功的练习。至到现在部分武界朋友们认为缠海十八连环招式是子虚乌有的事,可能是个迷,因为光听其名未见其实,这种认为和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缠海鞭杆创编之过程本人除王天鹏未见尊面外,罗文源、管其泰,解延虎及我的恩师马颖达先生,在向他们数十年登门求教中,他们各个身怀奇技,各有所长别具特色。如罗文源之细腻的通备身法和长短棍术掉把换位的巧妙;马颖达之脆快利落,潇洒飘逸;管其泰之勇猛急速,劲力谆厚;解延虎之灵活奇巧,功力深厚,在他们精湛技艺的熏陶下,我在鞭杆艺术上受益颇深。数年来由于对鞭杆的酷爱,对它的发掘、整理、研究与苦练一直未间断过。于是在1976年,偶然间萌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各种鞭杆套路和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十八下及一些星散鞭式等丰富内容为素材,创编一套新的鞭杆套路,便以缠海(海为脑之髓,即脑海也,是指在攻防含义上侧重于上肢及头部的击打,这是其一;其二,海者指内容丰富,内涵极深之意。)为鞭名,创编组成系列缠海鞭杆体系。这样一则便把一些鲜为人知的单发招式整理成套,不易遣忘,二则可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以启后学。经过构思,初步设定以缠海十八连环招式和掉手鞭杆,黄龙鞭杆,铁门闩,扭丝鞭杆与十三法及部分招式为总体套路的骨架,以通备劈挂,翻子拳伸屈吞吐,迅猛疾速的劲道为血肉,以竟技武术的节秦鲜明、转折起伏,干净利落,刚柔相济为经络,吸收各家的特长为主导思想的构思框架。首先以五阴七手十三法为核心,因这些招式是移把换位的基本招式,着重于基本把法、身法、步法、劲力的练习,其内容以完整的阴把四掉,移步换形,转环外飞,老翁柱拐,扣拂穿喉,纫蹬上马,无中生有,上下缠肘,二回头,铁扇子,倒搬浆,平阴立窝十三法式和五阴七手及铁门闩鞭杆中的猴子打果,珍珠横卷帘等动作组成了一路缠海鞭杆。经过长期的演练和琢磨,不断的改进完善,通过各位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使得鞭杆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扬。同时又以缠海十八连环招式和黄龙,掉手鞭杆的一些招式为支柱,如:翻海鞭、搅海鞭、云摩鞭,倒转风轮,大雁觅食和掉手,黄龙鞭杆中老君搬拐,苏秦背剑等式组成缠海第二路鞭杆。二路为缠海鞭杆系列中的核心,节秦感强,式法独特新颖,鞭法密度大,组合动作多,演练强度高,故到得很多专家们的赞誉。第三路缠海鞭杆,除一二路具有的特点外,又以别致新颖的动作和演练风格出台。其内容有拨云见青天、野鸟入林(野鸟盘技、野鸟蹬技、野鸟归巢)、青龙摆尾、大树连根倒、罗焕上楼台、拍子鞭、招手唤罗成等缠海十八手的动作与秦王反正拔剑、风卷残云等式组成。它的主旨是练习较鞭时拦门抢步,迎势插招的实践意识,除演练身械巧妙的配合协调外,还多以盘根错节的行步在行进间进行身法、鞭法、步法的变化练习。截至84年,缠海鞭杆系列的最后一项是对练。鞭杆对练借鉴长棍的棍排子(拍子)亦叫撵步棍的模式。对练不同于其它对练套路的形式,而是两个人相距二丈有余东西面对而立,起鞭从窝子(起点)至梁子(斜角35°)处至趟子(中心较鞭的位置)布式较鞭。在没有提前套式的前提下,任意发挥招式较鞭三五手后,然后各自通过规定的格式步法路线、互换位置到对方的窝子起点处,这一对面叫做照面,往来返复,两个照面叫一个回合,一般对练套路二回合即可,这种方式既掌握较鞭撵步的法则又能以攻防格斗的实践体现中式较鞭的应变能力,增强实践概念和战术意识。它有系统的喂招、进招、拍位、应变、求功的系统练习方法,是鞭杆技击的最高形式,确有它的实战性、独特性。上述各种套路具有以不同风格、不同的形式由浅入深的特点,以每路四趟,将近60余个动作组成缠海鞭杆一、二、三路,对练系列体系,经过二十余年的演练,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定型成套,并注之以诀,谱之以歌,形成鞭杆完整体系。
   四、缠海鞭杆丰硕成果1978年全国武术比赛及特邀代表演练座谈会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举办,每省推荐一名代表,我以第一路缠海鞭杆经区、市、省的选拔推荐,被定为甘肃省特邀代表参加大会,在准备材料时,我的恩师马颖达先生和我将一路缠海鞭杆动作和名称进行了效核和更正。韶山运动会上我表演的鞭杆得到许多专家的称誉,同时被定为优秀录像项目。第二年,我又参加了在南宁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甘肃队参加的八名运动员中,有四项鞭杆套路,一路缠海鞭杆为甘肃队获得了唯一的一枚金牌。1982年在陕西举办的第三次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我省运动员又以一路缠海鞭杆获得金牌。1984年在甘肃兰州和1988年在辽宁锦州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甘肃优秀运动员王建中在比赛中以二路缠海鞭杆分别获得二枚金牌。1986年在徐州举办的全国挖整优秀项目观摩交流大会上,甘肃运动员唐生杰参赛的一路缠海鞭杆获得雄狮金奖。尤其王建中代表武警甘肃总队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全国武警运动会上,再次以二路缠海鞭杆获得金牌,并被大会评为前八名优秀运动员,武警甘肃总队记予三等功以资奖励。缠海鞭杆系列套路由王建中等四名运动员在六次全国性的运动全上共获得金牌五枚,雄狮金奖一个。缠海鞭杆因其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动作细腻、劲力饱满,鞭法奇特、把法奥妙、气势迅猛、纵横交织、快为闪电,演练时似蛟龙缠身,其魅力无穷,在历次大赛的短器械门类中屡屡夺冠,为甘肃争得荣誉,也是陇原大地鞭杆史上的辉煌。
综述缠海鞭杆系列体系的完成,是由数代先辈们的勤奋苦练和潜心研究与后辈们的继续努力,共同创造的这朵鞭杆艺术之花,它希望更多的园丁共同来培育这株武术百花丛中吐放芬芳的艳丽花朵,使它越开越盛永不凋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林瑰宝——甘肃鞭杆
疯魔鞭杆概说
周复棍一二两式组合演练#棍术 #棍法#形意棍 #武术 #传统功夫
【武学·西北鞭杆】现在很多武术爱好者喜欢...
武术之棍法
棍扫一大片 国家武术段位套路 六段棍术 演练与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