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柴胡汤

目录

[返回]1 拼音

dà chái hú tāng

[返回]2 英文参考

Da Chaihu Tang

[返回]3 概述

大柴胡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大枣4枚、生姜15g,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邪热内结于少阳阳明经所致的少阳阳明合病,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返回]4 《伤寒论》方之大柴胡汤

4.1 处方

柴胡半斤,黄芩、芍药各三两,半夏(洗)半斤,生姜五两,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1]

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一方有大黄6克

4.2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大柴胡汤功能和解攻里。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实已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有力者;近代也用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慢性胃炎属于实证[1]

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4.3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1]

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4.4 方解

本方由小柴胡汤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去人参、甘草,恐其甘缓留邪;加大黄、枳实,以泄阳明热结;加芍药配柴胡、枳实兼和肝胆胃肠。诸药合用,既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又可通泄阳明热结[1]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4.5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较强的抑制肠痉挛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溃疡、保肝利胆。此外,还有较好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

4.6 摘录

《伤寒论》

[返回]5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大柴胡汤

本方剂与小柴胡汤比较,共同作用是“和解少阳”,而大柴胡汤除此之外还能“内下热结”;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范围比大柴胡汤更广泛。大柴胡汤适应证比较集中于肝、胆、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面。该方剂大多数药味均有保肝利胆、抗溃疡作用,特别是有4味药能对抗胰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同时有抗病原微生物的强大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及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又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对神经内分泌有调节作用,故而对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2]

5.1 组成

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大枣4枚、生姜15g[3]

5.2 功用主治

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通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3]

5.3 用法用量

水煎2次取汁,去滓再煎,温服,每日3次。[3]

5.4 方解

本方系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方中柴胡疏透少阳郁热,大黄内泻阳明热结,为君药。黄芩清泄热邪;枳实行气消痞,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3味皆为佐药。大枣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集疏、通、清、降于一体,既和解少阳,又通泻阳明,使少阳与阳明得以双解。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3]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合病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并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急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重用,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4]

5.5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不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2.加减法:若脘胁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理气活血止痛;发黄者,加茵陈栀子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等以利胆化石;热盛烦躁口渴欲饮,数日不大便者,可加芒硝以泻热通便[3]

3.使用注意:本方为少阳阳明合病而设,单纯少阳证或阳明证非本方所宜。[3]

5.6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皆可用之。

5.6.1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炎症反应。其常见病因是:①胆石症及胆道疾病导致壶腹部梗阻,Oddi's括约肌松弛使胆汁十二指肠液逆流于胰管或感染通过胆胰建立交通支扩散到胰。②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促进胰腺外分泌增加,Oddi's括约肌痉挛使胰管内压增加,胰液内蛋白沉积,胰液排出不畅。③胰管阻塞如结石、蛔虫肿瘤等,使胰管内压力增高,胰腺泡破裂。④手术或创伤破坏胰腺组织或血供障碍。⑤高钙血症高脂血症使胰管钙化或形成脂肪栓塞。⑥某些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微生物直接破坏或自身抗体形成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⑦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使胰液分泌或黏稠度增加。上述诸因素导致胰腺泡内酶原激活,胰腺导管通透性增加,使活性胰酶渗入胰组织,从而产生自身消化性炎症。同时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等也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这些炎性介质与血管活性物质如NO、TXA2等导致胰血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轻者可自限好转,重症者则发生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5.6.2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在我国少见,大多发生在西方及亚太大多数国家,其病因与嗜酒、胆道疾病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腹泻脂肪泻、消瘦黄疸、腹部包块及糖尿病

5.6.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继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局部轻压痛。

5.6.4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瘀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中脓液进入胆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胆囊炎或胰腺炎,也可引起胆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肠等器官形成胆囊胃肠道内瘘。

5.6.5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多有胆绞痛病史,发作时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相似

5.7 药理作用

[6]

5.7.1 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煎剂能使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能显著减轻肝损伤,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血清氨基转移酶活力显著下降,并有使肝硬化减少、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减轻肝脏间质性炎症的作用。臣药黄芩有利胆作用,其所含黄芩苷、黄芩素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还有明显的保肝作用,黄芩黄酮能增加肝匀浆中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LPO含量,对NADPH-ADP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血清ALT、AST升高;对暴发型肝炎,预先口服黄芩有保护效果。枳实能使胆囊收缩,使Oddi's括约肌张力增加。大黄对损伤的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降低ALT,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血循环,产生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繁殖,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松弛Oddi's括约肌,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和胆汁的流量。佐药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均有显著保护效果,使肝细胞变性及坏死恢复,使SGPT降低,能对抗肝组织嗜酸性变性和坏死,对免疫性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生姜可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肝脂质过氧化反应,生姜油、辣姜醇及辣姜烯酮对肝损伤有预防及治疗作用,生姜丙酮提取物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大枣提高SODCAT活力,清除自由基,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保肝作用。半夏5mg/kg以上剂量对小鼠肝酪氨酸转氨酶活性有诱导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见大柴胡汤9味药中无一味不对肝胆功能不具保护作用。

5.7.2 对胰腺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提取物对胰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臣药大黄及其提取物有促进胰液排泌作用,大黄素对胰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的活性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芦荟大黄素对胰激肽释放酶和胰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4种胰酶与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抑制其活性是大黄治疗胰腺炎的重要机制。芍药水提取物较高浓度能抑制胰淀粉酶的活力,较低浓度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所致胰腺腺泡分泌蛋白酶效价降低10倍。佐药生姜对胰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酸的消化能力

5.7.3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粗皂苷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明显增强乙酰胆碱对肠管的收缩作用。其复方制剂则对抗乙酰胆碱、BaCl2组胺所致肠痉挛。柴胡皂苷可显著抑制胃液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减低,并且有减少胃溃疡系数的作用,柴胡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臣药黄芩煎剂能抑制肠管蠕动,并明显拮抗乙酰胆碱所致回肠痉挛,使肠紧张性降低,收缩幅度变小。枳实能降低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对胃肠平滑肌双相作用,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能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解除痉挛;当机体机能低下如胃扩张、胃下垂肠梗阻、胃肠无力时枳实兴奋之,当机能亢进如肠痉挛、泄泻时枳实抑制之,使其功能恢复正常。大黄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可提高pH、改善血液灌注、促进胃黏膜合成PGE,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大黄鞣质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能抑杀幽门螺旋杆菌,故具有抗溃疡作用;大黄煎剂可使胃壁平滑肌电活动明显加强且胃电节律亦趋于规整;大黄可直接增强肠管平滑肌细胞的电兴奋性,从而促进肠蠕动;大黄蒽苷水解生成的苷元、蒽酮均能刺激肠蠕动,大黄能抑制Na+-K+-ATP酶使肠道Na+增加,渗透性增加,液体容积增加,故而又具致泻作用。大黄鞣质有收敛作用,能引起便秘。佐药芍药及芍药苷可直接作用肠管而具有显著的解痉效果,同时又能使大肠黏液分泌增加,促进大、小肠推进运动,对习惯性便秘有一定疗效,对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所含牡丹酚也能抑制应激性溃疡,并抑制胃酸分泌。半夏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和总酸度,保护胃急性损伤并促进黏膜修复;同时半夏加热炮制后有明显的镇吐作用。半夏对肠管运动呈双相作用,既能显著增强肠道输送能力,又能抑制乙酰胆碱、组胺、BaCl2所致肠管收缩。由此可见该方剂多数药物有抗溃疡功能,对胃肠蠕动虽各有不同但其中两味药对胃肠蠕动呈双相调节作用,从而使胃肠蠕动趋于正常。

5.7.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柴胡对流感杆菌溶血链球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疟原虫、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牛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臣药黄芩的多种制剂均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生作用,除上述部分细菌外对肺炎双球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都有抑制作用,同时黄芩能消除大肠杆菌的耐药质粒,黄芩苷能显著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损害,对10余种常见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HIV、鼻病毒、阿米巴原虫均有抑制作用。枳实所含柚皮苷元及橙皮素对上述大部分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大黄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除上述部分细菌、真菌病毒外,对淋球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等均较敏感;对多种致病真菌、流感病毒、CMV、HSV-1、乙型肝炎病毒、阿米巴原虫、100余种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诱发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白芍煎剂对上述大部分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外,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半夏有抗真菌作用。生姜对上述大部分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沙门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上述大部分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HBsAg

5.7.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对T、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柴胡多糖可显著增加脾脏系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提高ConA激活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活性,提高流感病毒中和抗体的滴度。黄芩对多型变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黄芩苷低剂量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功能,高剂量则抑制之,对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具有同样剂量效应关系;对红细胞黏附功能有促进作用,对缺血性心衰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枳实所含橙皮苷、橙皮素具有抑制组胺释放、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大黄对肠黏膜及脑细胞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大黄能保护骨髓血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其所含大黄素能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FN-γ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佐药白芍所含白芍总苷能促进TH细胞,抑制TS细胞,增加TH/TS比值,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特别是这种调节对细胞呈机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半夏所含多糖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生姜能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同时能抗5-HT。大枣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大枣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5.7.6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柴胡所含柴胡皂苷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强度与泼尼松龙相似,并且对多种类型的炎症都有抑制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多个过程均有影响,其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更强。臣药黄芩所含黄芩苷、黄芩素均有较明显的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过敏作用;黄芩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抑制PGE及LT(白三烯)生成,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降低MDA、LPO,而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枳实所含柚皮苷、橙皮苷等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具有抗氧化作用。佐药白芍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IL-1、TNF、PGE2等炎性介质的过度分泌,对多种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炎症的不同过程如渗出、水肿、增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表现为浓度和机能依赖性调节作用;同时芍药还有耐缺氧作用及抗氧化损伤作用。大黄所含大黄素明显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之脂质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B4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合成和释放减少,而表现为抗炎作用。大枣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H2O2溶血,降低LPO水平,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生姜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H2O2所致溶血,降低MDA水平,而有抗氧化作用。

5.7.7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柴胡具有明显的解热、降温、镇痛、镇静作用。柴胡注射液通过减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cAMP合成和释放抑制发热效应;多种柴胡制剂,特别是柴胡粗皂苷有与眠尔通相似的朋显的镇静作用;同时柴胡皂苷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黄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具解热作用,并能通过抑制阳性条件反射、改善阴性条件反射,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而具有镇静作用,同时通过抑制脑细胞内Ca2+超载和对抗自由基作用而能缩小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范围。枳实所含醋酸乙酯有解热镇痛作用,能协同戊巴比妥中枢抑制作用,同时具有退热作用。大黄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内升高体温的介质PGE2和cAMP的水平而具有解热作用,同时有抗精神病作用。佐药芍药所含芍药总苷通过增敏脑内H1受体而具解热作用;其所含牡丹酚同样具有解热效应,芍药总苷还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同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双相调节作用,对缺氧大脑能明显改善其脑电活动,降低Ca2+、Na+、H2O含量。半夏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有轻度兴奋作用。生姜不仅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同时能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大枣有镇静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有4味药对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

5.7.8 对心脏、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柴胡对心脏的作用比较复杂,其所含柴胡皂苷有抑制心肌的作用,而含山柰苷的黄酮提出物则有增强心肌收缩振幅的作用,但不改变心率;柴胡粗皂苷则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的聚集,抑制内源性与内源性花生四烯酸的血小板血栓烷形成;同时柴胡有降血脂作用。臣药黄芩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刺激血管感受器而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因而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黄芩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心律失常,并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芩水煎剂对实验性动物动脉粥样硬化还有预防效果,黄芩所含黄芩素等多种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而可防止DIC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枳实煎剂则可使心肌收缩增强,增加心搏出量,改善心泵功能以及提高总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其所含N-甲基酪氨小剂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因此该药常用于抗休克治疗。大黄具有降压作用及降血脂作用,同时具有强心作用,对血液既可通过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而有止血作用,又能抗凝,降低血黏滞度,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佐药芍药水提物可显著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缺血的存活时间,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并有降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芍药总苷还能减轻血小板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半夏煎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掌叶半夏碱甲对犬窦房率及心房肌和乳头肌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同时增加离体心肌冠脉血流量。因此该方剂对心脏功能及血管运动的影响比较复杂,但共同特点是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5.8 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少阳阳明相兼病,解表攻里效无双。[3]

5.9 摘录

《金匮要略方论》

[返回]6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大柴胡汤

柴胡(二钱半) 大黄(三钱) 枳实(一钱) 赤芍药(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6.1 功能主治

方贤着《奇效良方》之大柴胡汤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

6.2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6.3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返回]7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之大柴胡汤

7.1 处方

柴胡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半夏2两半(汤洗7次),大黄2两,枳实1两(麸炒,去瓤)。

7.2 制法

上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之大柴胡汤具有疏利风热之功效。主头痛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

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0片,大枣2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7.5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返回]8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大柴胡汤

8.1 处方

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枳实(麸炒令黄)1两,槟榔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

8.2 制法

上为粗散。

8.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大柴胡汤主治伤寒2-3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

8.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返回]9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大柴胡汤

9.1 处方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9.2 功能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大柴胡汤具有双解表里之功效。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9.3 用法用量

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

9.4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返回]10 《治痘全书》卷十三方之大柴胡汤

10.1 处方

柴胡、白芍、枳壳、黄芩、大黄。

10.2 功能主治

《治痘全书》卷十三方之大柴胡汤主治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痘疮寒热,大便秘者。

10.3 用法用量

《痘科类编》用量作“各一钱”。

表里俱见之症,加石膏知母

10.4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三

[返回]11 《易简方》之大柴胡汤

11.1 方名

大柴胡汤

11.2 组成

柴胡2两,半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枳实半两,大黄1两。

11.3 主治

易简方》之大柴胡汤主治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或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口生白苔,大便不通;或发热汗出;或腹中满痛;或日晡发热如疟;或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11.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6分,去滓,食前服。

11.5 用药禁忌

热除,不宜遽服补药,仍忌羊肉腰子、酒,并难化之物。避房室。

11.6 摘录

《易简方》

[返回]12 《痢疟纂要》卷九方之大柴胡汤

12.1 方名

大柴胡汤

12.2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芒消、大黄。

12.3 主治

《痢疟纂要》卷九方之大柴胡汤主治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者。

12.4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

12.5 摘录

《痢疟纂要》卷九

[返回]13 《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之大柴胡汤

13.1 方名

大柴胡汤

13.2 组成

柴胡8两,半夏(汤洗)8两,生姜4两,知母2两,芍药2两,大黄2两,萎蕤2两,甘草(炙)3两,人参3两。

13.3 主治

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之大柴胡汤主治伤寒7-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

13.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每日3次。

13.5 制备方法

上切。

13.6 用药禁忌

海藻菘菜、羊肉、饧。

13.7 附注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外台秘要》引《集验方》无人参。

13.8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之大柴胡汤

[返回]14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方之大柴胡汤

14.1 方名

大柴胡汤

14.2 组成

柴胡2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黄芩2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

14.3 主治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方之大柴胡汤主治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踡,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厥阴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者。

14.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4.6 附注

此方比大柴胡汤,无大黄、枳实,用枳壳;比小柴胡汤,无甘草、人参,多枳壳、芍药。详之治十一证,皆治大柴胡汤之轻证,小柴胡汤之重证。又治阴病可下证中,

度量自得其宜。

14.7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返回]14.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
  2. ^ [2]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6.
  3. ^ [3]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2-103.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3.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3-106.

[返回]相关文献

  • 大柴胡汤摘要:钱) 、枳壳 (二钱) 、 黄 (钱半) 、生姜 (三钱) 、枣 (三枚) 黄芩一味,
  • 【大柴胡汤】摘要:者,与大柴胡汤下之。【组成】柴胡半升黄芩三两半夏半升芍药半两枳实四枚黄二两生姜五两枣十二
  • 大柴胡汤加减治胁肋下胀痛摘要:之,宜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赤芍,清解少阳之经,枳实、黄,寒泻阳明之腑,半夏、生姜、枣,降
  • 大柴胡汤临证举隅摘要: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白术、茯苓各10g,党参、芍药各15g,陈皮9g,枳实、
  • 大柴胡汤临证活用治验摘要:舌体胖,苔黄滑腻,脉弦滑。有糖尿病史3年。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痰浊痹阻。方拟大柴胡汤、栀子
  • 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摘要:少阳病大柴胡汤柴胡汤证,有但服小柴胡不能治愈,必治以大柴胡汤始能治愈者,此病欲借少阳之枢转,外
  • 食滞失眠用大柴胡汤摘要:用柴胡加味:柴胡6~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枳实9克,枣12枚,
  • [正方]大柴胡汤摘要:味。而加芍药枳实黄之沉降。以涤除热滞也。与桂枝大黄汤同义。彼以桂枝甘草兼黄。两解太阳误下之
  • [卷三]大柴胡汤摘要: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发热加心不用柴 《古今名医方论》 清 罗美。
  • 仲景大柴胡汤七摘要:生姜, 五两, 切. 枳实, 四枚. 黄, 二两. 枣, 十二枚 主治功效 表证未除,
  •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柴胡汤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
『祛痰剂』柴胡陷胸汤
温胆汤
浅析小柴胡汤柴胡用量及其副作用
大柴胡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