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胃散

目录

[返回]1 拼音

píng wèi sǎn

[返回]2 概述

平胃散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一首,其中《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苍术120g、厚朴90g、陈皮60g、甘草30,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湿滞证,为燥湿和胃的基础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小儿厌食症等属湿滞脾胃者。

[返回]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平胃散

该方剂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保肝、调节胃肠功能能力,又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杀作用,故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有一定治疗作用[1]。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故对胃肠功能紊乱也应有一定治疗作用[1]。但对幽门螺旋杆菌所致胃炎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尽力结合现代医学抗幽门螺旋杆菌+胃酸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治疗[1]

3.1 处方

苍术120g、厚朴90g、陈皮60g、甘草30g[2]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15g、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9g、陈皮(去白)9g、甘草(锉,炒)6g[3]

3.2 功能主治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2][3]。主治脾胃湿滞证[2][3]。症见脘腹胀满,口淡食少,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倦怠,怠惰嗜卧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而厚,脉缓[2][3]。 

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3.3 用法用量

共为细末,每服6~9g,姜2片,枣2枚,煎汤送下[2]。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2]

上为细末,每服6g,以水1盏,入姜2片,干枣2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1捻,沸汤点服亦得[3]

3.4 方解

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主方[3]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为湿困,则运化失司,进而阻碍气机,而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则胃气上逆,发为呕哕噫气[3]。湿性重滞,湿多则身重嗜卧,甚则下注而为泄泻[3]。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法[3]。方中以苍术为君,以其味苦性温而燥,最善燥湿,兼以健脾,能使湿去而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3]脾气之转输,湿邪之运化,皆赖于气之运行,况湿邪阻碍气机,气滞湿郁,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辛苦性温,不但能行气消满,且有芳香苦燥之性,行气而兼祛湿,与苍术配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气引则脾得运化[3]。佐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助苍术、厚朴之力[3]。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3]。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3]综合全方,重在燥湿运脾,兼能行气除满,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3]

3.5 运用

1.本方为燥湿和胃的基础方剂[2]。凡临床上出现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2]

2.加减法:若湿郁化热者,可加黄连栀子等以清热燥湿;若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果等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等以渗湿止泻;若兼食滞者,可加神曲、炒莱菔子枳实等以化食消痞[2]

3.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有报道本方可引起流产[2]阴虚气滞,脾虚胃弱者,不宜应用[3]

3.6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3.6.1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通称为消化性溃疡,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菌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从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轻压痛。

3.6.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上常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幽门螺旋杆菌释放尿素分解尿素产生氨(NH3),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对环境损害的易感性,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使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导致贫血。另外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造成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对胃黏膜屏障可造成损伤;大量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某些刺激性食物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这些因素可单独或互相协同而引起胃黏膜炎症。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临床上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多伴有贫血。

3.6.3 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现统称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上胃肠道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患者胃固体排空延缓,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消化间期Ⅲ相胃肠功能异常。近年研究认为,该病存在与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精神因素及应激因素密切相关,也有人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有关,但始终无充分证据。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可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

3.7 药理作用

[4]

3.7.1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苍术及所含苍术醇能抑制甾体激素释放,减轻其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苍术β-按叶醇有拮抗H2受体的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拮抗皮质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苍术及其所含氨基己糖具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因此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溃疡均具有拮抗作用;苍术对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苍术丙酮提取物β-按叶醇和苍术醇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苍术水溶液及醇提取液对十二指肠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而对弛张后的胃平滑肌则有轻微的增强收缩作用;苍术水煎剂拮抗回肠收缩,抑制肠推进运动,同时苍术水煎剂及苍术醇、苍术酮等则对肝细胞损害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能抑制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以及对DNA损伤;苍术煎剂还能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臣药厚朴及其所含厚朴酚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各种原因所致的胃溃疡;厚朴煎剂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反而呈抑制作用。同时,厚朴及厚朴酚有抗肝炎病毒作用,可减轻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具有降ALT作用;厚朴酚能明显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并能明显提高免疫性肝纤维化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含量。佐药陈皮所含甲基橙皮甙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明显抗溃疡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能改善小肠消化功能,作用比较缓和,以调理为主;陈皮煎剂可抑制十二指肠收缩,拮抗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收缩;陈皮的甲醇提取物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可降低ALT及AST;甲基橙皮甙可促进胆汁分泌及胆汁内固体物排出,呈现利胆作用;陈皮挥发油具有极强的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使药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苷和FM100对多种溃疡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胃酸、胃液分泌,并降低胃酸度,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损害;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甘草锌);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因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及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罂粟碱解痉作用;甘草酸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酸二胺具有较强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间质炎症反应,使肝细胞坏死及气球样变性明显减轻,从而降低ALT;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可见该方剂保护肝功能、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是一致的,可能此即为其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功能紊乱的主要机制。

3.7.2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苍术水煎剂可使血糖先升高而后缓慢下降,持续6小时以上;苍术水提取物可使经链脲霉素前处理而明显升高的血糖水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很快升高;苍术所含β-按叶醇不仅能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上的N受体通道,而且影响通道的打开与关闭两个方面,加速N受体的脱敏,从而降低肌肉的紧张性;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镇静作用。臣药厚朴乙醇提取物及厚朴酚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能抑制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丘脑下部激活系统,使自发脑电波变为高幅慢波,使脑内5-羟色胺及其代谢物含量有所增加,而对儿茶酚胺含量无明显影响;同时厚朴酚抑制脊髓兴奋性传导物质前体谷氨酸的作用而产生骨髓抑制,产生肌肉松弛作用;另外厚朴提取物能明显影响中枢多巴胺系统的作用,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还有中枢性肌松作用。使药甘草总黄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酸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同时甘草可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

3.7.3 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苍术所含5种聚炔类化合物有两种对5-脂氧酶(5-Lox)和环氧酶-1(Cox-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抗氧化作用。臣药厚朴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透性增高,抑制白细胞游走及纤维组织增生,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同时厚朴酚可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具有抗氧化作用;另外厚朴酚还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并对T细胞亚群及1L-2发生影响。佐药陈皮所含陈皮苷及甲基橙皮苷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橙皮苷对肉芽囊肿的炎症反应也有抑制作用;陈皮水提取物有明显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橙皮苷对羟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另外陈皮水煎醇可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血凝抗体滴度、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佐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免疫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erartzman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此外甘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其胀果香豆素A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作用,光(果)酮和甘草查耳酮可较强抑制H2O2所致溶血,光果甘草定和西西班亚光果甘草定A、B等对肝脏线粒体过氧化损失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能增加脾脏胸腺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使抗体显著增加;甘草多糖淋巴细胞(非特异性)的一种新的分裂原,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且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0/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防治过敏性休克,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3.7.4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苍术水煎剂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黄曲霉素、支原体均有杀灭作用。臣药厚朴煎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耐酸性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的致病性皮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致龋齿菌、变形链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HBV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陈皮对葡萄球菌及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灭作用;甘草对阿米巴原虫、滴虫也有杀灭作用;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可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病毒,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

3.8 歌诀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2]

3.9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返回]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平胃散

4.1 组成

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炒甘草三十两[5]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5]

4.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一捻沸汤冲服[5]

4.4 功能主治

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5]。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惰怠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5]。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臣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5]。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5]

[返回]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之平胃散

5.1 别名

八味平胃散

5.2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射干(米泔浸)、升麻、茯苓各一两半,芍药二两,枳壳麸炒)、熟大黄炙甘草各一两[5]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射干(米泔浸)1两半,升麻1两半,茯苓1两半,芍药2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大黄(蒸)1两,甘草(炙)1两。

5.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5]

上为锉散

5.4 功能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之平胃散主治胃实热口唇干,呕哕烦闷,大小便秘涩,及热病后,余热不除,蓄于胃中,四肢发热口渴,胸满,无汗[5]

5.5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煎,空腹服[5]

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热服。

5.6 附注

八味平胃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5.7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

[返回]6 《嵩崖尊生》卷八方之平胃散

6.1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防风

6.2 功能主治

《嵩崖尊生》卷八方之平胃散主治湿盛体重,或泻,多寐

6.3 摘录

《嵩崖尊生》卷八

[返回]7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平胃散

7.1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香附、炒栀、半夏

7.2 功能主治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平胃散主治伤食,嗳气有腐食气。

7.3 摘录

《嵩崖尊生》卷九

[返回]8 《嵩崖尊生》卷十五方之平胃散

8.1 组成

陈皮5分,山楂5分,神曲5分,麦芽5分,枳壳5分,苍术5分,厚朴5分,甘草3分,砂仁3分。

8.2 功能主治

《嵩崖尊生》卷十五方之平胃散主治小儿伤食热。

8.3 运用

恶心,加半夏、藿香;虚,加人参、白术。

8.4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五

[返回]9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平胃散

9.1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建曲谷芽、砂仁、木香

9.2 功能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平胃散主治疫疠不和,脾胃有停食滞,泻利如水,肿胀作痛。

9.3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返回]10 《异授眼科》方之平胃散

10.1 组成

黑豆(炒)、泽泻、当归枸杞白丑黄芩

10.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3 功能主治

异授眼科》方之平胃散主治目有白花如絮。

10.4 用法用量

口服。

10.5 摘录

《异授眼科》

[返回]11 《古今医彻》卷一方之平胃散

11.1 组成

苍术1钱(米泔水制),厚朴1钱(姜汁炒)广皮1钱,甘草3分,山栀1钱(炒)茵陈2钱,秦艽1钱,茯苓1钱,生地1钱,葛根1钱。

11.2 功能主治

《古今医彻》卷一方之平胃散主治湿郁发黄

11.3 用法用量

加灯心、生姜,水煎服。

11.4 摘录

《古今医彻》卷一

[返回]12 《宁坤秘笈》卷上方之平胃散

12.1 组成

茯苓、炙甘草、山药、广皮各等分

12.2 功能主治

宁坤秘笈》卷上方之平胃散春天胎前泄泻。

12.3 摘录

《宁坤秘笈》卷上

[返回]13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平胃散

13.1 组成

漂苍术1钱2分,紫川朴1钱5分,真广皮1钱2分,炙甘草1钱,尖槟榔1钱,草果仁(姜汁炒极熟)1钱。

13.2 功效主治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平胃散主治截疟。主治小儿寒疟不止。

13.3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清早空心服。

13.4 摘录

《幼幼集成》卷三

[返回]14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了时发方之平胃散

14.1 组成

丁香(炒)5钱半,陈皮(去白)3钱半,甘草(炙)3钱半,白姜(炮)1分,肉桂(不见火)2钱半。

14.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了时发方之平胃散主治大人小儿水泻胃气虚弱,饮食减,可传成赤白痢,羸瘦,时复腹痛不可忍。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小钱,沸汤入盐点服。

14.5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了时发方

[返回]15 《一盘珠》卷二方之平胃散

15.1 组成

苍术(漂)、陈皮、厚朴(姜水炒)、甘草各等分,香附(酒炒)2两,青皮(醋炒)2钱。

15.2 功能主治

《一盘珠》卷二方之平胃散主治胃脘气痛饱胀。

15.3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

15.4 摘录

《一盘珠》卷二

[返回]16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平胃散

16.1 组成

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甘草(炙)、麦芽(炒)、砂仁(研)。

16.2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平胃散主治小儿伤乳,吐哯,口热唇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

16.3 用法用量

引用姜1片,水煎服。

16.4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返回]17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平胃散

17.1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香附、半夏、白芍白芷、苏叶、川芎、木香、山楂、神曲、砂仁、炙草。

17.2 功能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平胃散主治伤食腹痛,不思饮食。

17.3 用法用量

感寒生姜为引。

1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5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返回]18 《普济方》卷一九一方之平胃散

18.1 组成

附子(炮)1两,白术1两,丁香半两。

18.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一九一方之平胃散主治水肿

18.3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7片,大枣3枚,煎7分,不拘时候服,日3-5次。若肿未退,可灸三阴交穴及命门穴。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匀。

18.5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一

[返回]19 《普济方》卷三九四方之平胃散

19.1 组成

马芹子(生)、白僵蚕(直首)、丁香各等分。

19.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四方之平胃散具有养脾,实胃气之功效主治。小儿吐。

19.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陈皮汤化下。诸疾觉胃气稍怯,即服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5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四

[返回]20 《普济方》卷三九五方之平胃散

20.1 组成

水银1钱(研黑),硫黄1钱(研黑),诃子(炮,去核)1钱,肉豆蔻(炮)1钱,桂(去皮)1钱,草豆蔻(去皮)1钱,附子(炮,去皮脐,炙)1钱。

20.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五方之平胃散主治小儿伏热,吐泻烦渴,腹冷疼。

20.3 用法用量

3岁1丸,食前米汤调下。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20.5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五

[返回]21 《博济》卷二方之平胃散

21.1 别名

参苓平胃散、加味平胃散

21.2 组成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2两半,甘草(炙)1两半,苍术(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4两,陈皮(去白)2两半,人参1两,茯苓1两。

21.3 功效主治

《博济》卷二方之平胃散主治气利膈,进食平胃。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堕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2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枣子,同煎7分,去滓,空心温服;或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盐汤嚼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1.6 附注

参苓平胃散(《直指附遗》卷六)、加味平胃散(《育婴秘识》卷三)。

21.7 摘录

《博济》卷二

[返回]22 《医方大成》卷十引《经济方》之平胃散

22.1 组成

红曲(年久者)3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半(面炒)。

22.2 功能主治

医方大成》卷十引《经济方》之平胃散主治小儿吐逆频并,手足心热,不进饮食。

22.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煎枣子米饮下。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2.5 摘录

《医方大成》卷十引《经济方》

[返回]23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之平胃散

23.1 别名

天下受拜平胃散、受拜平胃散、神效平胃

23.2 组成

苍术4两(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2两(洗令净,焙干),甘草1两(炙黄)。

23.3 功效主治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之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不正之气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湿滞中阻;脘腹胀满,食少口淡,呕哕恶心,嗳气吞酸,大便泄泻,肢体困重;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妊娠两足浮肿,名曰皱脚;肠胃寒,受湿下血;小儿乳食过伤,肠鸣呕吐或米谷不化;妊娠饮食停滞,或肚腹作痛;山岚瘴雾,令人不服水土而腹胀。

2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3.6 用药禁忌

惟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脾土不足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

23.7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此湿土太过之证,经日敦阜是也。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厚朴性温而苦,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泄,又用药之则也。

2.《景岳全书》: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

3.《成方便读》:用苍术辛温燥湿,辟恶强脾,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理气而行痰,以佐苍术之不及。但物不可太过,过刚则折,当如有制之师,能勘祸乱而致太平,故以甘草中州之药,能补能和者赞辅之,使湿去而土不伤,致于和平也。

23.8 附注

天下受拜平胃散(《岭南卫生方》卷中)、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卷十九)。方中诸药生用,名“生料平胃散”(见《世医得效方》)。本方改为丸剂,名“平胃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23.9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返回]24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5.
  2. ^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3.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4-52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0.

[返回]相关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方赏析】调气平胃散
平胃散 医学百科
001与“桂九胃舒汤“相关的词条 百科
除湿汤
含有葛根的处方(二十)
二陈平胃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