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热门选题中突出重围?︱实务
商务君按
众所周知,热门选题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案例不少,以失败收场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何做好热门选题?一起来看看中华书局编辑罗明钢的思考。

文\罗明钢(中华书局编辑)

开发市场热门选题,一定要在质量、规划上多下功夫。在研究同类型选题成功案例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出版优势,做出市场与读者认可的图书。

不回避同类型选题,以质取胜

市场热门的选题,通常与社会的风潮与读者需求相结合。比如“传统文化”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国家政策的导向、社会各界的响应、各种媒介的传播无疑都让“传统文化”这个词深入人心。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认为传统文化的春天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春天,同时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出版的春天。

然而此类选题,在图书市场上可以见到众多版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不回避市场上已有的类似选题,坚持做出自己的特色,依托中华书局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做出有中华书局特色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我们相信,这个市场很大,好质量的图书还是能赢得读者的认可。最终,我们将选题点定位在“中华经典故事”上。品牌优势是我们在市场同类选题中能够立住脚跟的关键所在,编校质量是我们能够赢得读者的根本保证。

2015年年初我们推出“大名人 小故事”丛书。这是我们针对“中华经典故事”策划的升级版,后者是按故事内容分主题的经典故事,前者则是以中华古代名人为线索的专题故事。丛书选题的灵感来源于“中华经典故事”读者的反馈,也是得益于读者的需求。选题的呈现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以故事为载体,只是讲故事的角度由主题变为专题了。丛书选取的名人都是青少年朋友所熟悉和所喜爱的,是通过大量的读者调查做出的选择。


细节是魔鬼,策划处处要创新

市场热门选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仅仅照搬其他成功案例,通常会引起读者的厌倦情绪,最终对图书销量与出版社品牌造成影响。我们在策划时,会从大局出发,把握细节。还是以“大名人 小故事”丛书为例,我们将丛书定位在引导青少年读者“快乐读故事,轻松学经典”上,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读者对中华优秀经典作品产生兴趣,使其对中华经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最初的印象。

首先,我们在体例上精心策划,丛书的基本体例是以经典故事为主,每个分册根据自身的特点可以有所差异。有的书后附录经典原文的全文并加注拼音以满足读者的诵读需求,比如蒙学经典故事;有的附录简短的经典原文,以便提高读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哲学经典故事;有的还附录农历传统节日节气表;成语故事还附录该成语的例句。

同时对故事写作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既要保留传统故事的精髓,注重故事的趣味性,还要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故事之后联系实际唤起读者更多的思考,提升故事内涵,让读者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丛书的另外一个精心策划体现在故事插图的选择。本丛书并没有像大多数的青少年故事书一样采用情节图,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知识性插图,将古代文化常识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通过简单有趣的文字说明将图片和故事关联起来。大的门类如古代文物、器物、建筑、古代名家书画,小的门类如碑刻、云梯、烽火台、水车等等。将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剪纸、吉祥图案等镶嵌其中,既典雅古朴又生动有趣。在给读者精神愉悦的同时让读者有所知,体现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编辑理念。


对选题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

选题经过精心策划后就要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主题和写作主体一定会根据实务操作的具体情况对选题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而这个步骤恰恰是区分同类型选题出版物的关键,所以每个编辑都应认真对待。这些完善和优化工作有些是在作者写稿的过程中进行的,有一些则是在编辑对书稿的审读加工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于编辑部策划的选题,作者写稿过程中的完善和优化尤其重要。

以“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之《文化精华》(上、下)后期策划为例。丛书在确定写作内容动笔、设题、写稿之前,最初拟定了20个分册,其中18个分册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成篇,另外2个分册以 “文化精华”为主题作为一个兜底专题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不能归到其他18类主题的内容都可以放到这个主题下。

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既然作为兜底主题,是否要等其他18类主题确定内容后再来操作这个主题?按最初的这种设置理念,这两个分册下的内容拿出来就很难说是“文化”中的“精华”,这样的设置理念岂不是将这两个分册定位为“文化拾零”或者是“文化杂碎”而不是“文化精华”了吗?

经过与作者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查阅分析之后,我们“文化精华”的内容不仅大量存在而且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系统。那就是把重点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些文化观念上,比如仁、龙、太极、五行、天下家国等,以及最基本的文化现象和一些最关键和最有文化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如孔子、屈原、汉武帝、司马迁、李白等在当今世界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化名人及其事迹,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设题,这样,就与其他18个分册分清了界限,找到了自己的写作体系。虽然这个体系最终没有在图书上明确地体现出来,但在本书的内容编排上却隐含了这样的逻辑顺序。从这个角度再重新审视这两册书,看似不相关的两百多个问题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逻辑体系,这样的内容安排,可谓煞费苦心。读者如果能了解编者和作者用心,就不会把这个书作为简单的消遣书了,同时这个体系的设立也和同类型的出版物进行了区分,获得读者与市场的认可。

更多精彩

找选题与找妹子竟然如此相似?

选题策划秘钥:眼中有“热”,心中有“点”︱干货

编辑课:用工匠精神做图书选题

图书策划,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这帮孙子在,中国文化软实力没法雄起,全得萎
假如老马路会说话,故事是这样的 16
京东图书专题祝贺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 更多年轻读者青睐中华书局国学图书
跟着“大家”通识经典
原来书卖得好,多半是因为做了这件事!
书讯 | 写给普通读者的通俗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