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善恶》谭

91、前辈人礼来至于人性的真善”——再谭《善恶》 

    论语中孔子又说过: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就是告诉我们,前辈人的礼乐文质相宜,反而谓之质朴的野人。后辈人的礼乐文过其质,反而谓之彬彬有礼的君子。孔子认可的是野人。那是因为,前辈人的礼乐来至于人本性的真善;后辈人的礼乐不免有些文过饰非的伪善了!

92、伪善主要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恶欲——再谭《善恶》 

    所有没有人性善的仁爱之心的礼仪都是伪善的!依此所产生的人的言行就是伪善。伪善的特点可总结如下:一承认人性是善的;二制约不住自己的欲望;三掩饰自己的恶欲。因此,伪善主要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恶欲。

93、实施恶欲时人性善还在么?——再谭《善恶》 

    一个人在实施恶欲的时候,他的人性善还在么?回答是肯定的——在。因为那是人的本性,是人就有人性。那人性善在那哪?那就看看实施恶欲时的几种表现:1、拿不定主意——见善;2、被迫做恶——见善;3、不忍下手——见善;4、手下留情——见善;5、自知做恶——见善;6、掩人耳目——见善;7、不敢承认——见善等。上述不同程度的看到了人性善的制约作用。这就是人都是可以弃恶从善转变的基础。   

94、成为彻底为他人为社会的欲望——再谭《善恶》 

    一个人在真诚行善的时候,他的个人欲望,被人性善完全的制约,成为了彻底的为他人、为社会的欲望了。那他就是一位: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真诚的大善也!

95、南宋的朱熹与明代的王阳明——再谭《善恶》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善恶之论,影响较大的就要数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朱熹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了。其中朱熹的遏人欲而存天理,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对立中影响最大。

96、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再谭《善恶》 

    朱熹的理学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所说的天理就是《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下认为朱熹所说的人修道的道心出于天命之性天理是善的,因此要坚守;人欲就是人的私心,就是指人的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因此要灭掉。也就是说要用天理道心也就是人的本性,制约人过度的私欲。

97、天理制约着人欲”——再谭《善恶》 

    朱熹同时认为:天理人欲道心人心是既矛盾又联系的存在于人的。由天理而形成的道心就是人的本性善;而由人欲而形成的人心则是接近于动物的欲望。天理制约着人欲,与由天理所形成的道心,制约着由人欲所形成的人心,同是人性善对人欲望的制约。

98、王阳明已洞察到善与恶的作用——再谭《善恶》 

    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下认为王阳明他的心学知行合一,已经洞察到了善与恶对左右人生和社会的作用。

99、一旦动了欲望就感到人性制约——再谭《善恶》 

    首先看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人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充分地表现在婴儿时期的赤子之心;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之动——人由婴儿逐渐成长为成人,开始进入到了社会,一旦动了欲望的意念,就开始有了善恶之分。已经认识到了人一旦动了欲望的意念,就会感觉到人性善的制约。因为,只有有了人性善才有了善恶之分。

100、为善去恶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再谭《善恶》 

    再来分析知善知恶是良知,是良知——由于人一旦动了欲望的意念,就会感觉到人性善的制约,使人有了辨别清楚善恶的良知的能力;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格物——由于认识到,只有有了人性善才有了善恶之分,说明了人为善去恶,是对人性善深刻研究认识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恶》谭+再谭(1-11/1-25)
论刘蕺山的无善无恶思想
从格物到格心——王阳明心物观方法论探析(二)
时势造英雄,而王阳明不属于任何时代,他的心学智慧你不懂!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致良知”?
一篇文章教你学通阳明心学,达到“此心不动”的超人境界|心学|朱熹|王守仁|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