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8、仁政就是人本性“中”的自然要求——再谭《中庸》

    《中庸》接着讲。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因此,“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也就是说治人之道在于有人勤于政事;治理土地在于地多长树木。说起治人之道的政事来,就像芦苇在水塘里,怎样形成苇塘一样,这就是天命赋予的的特性。所以,政事在人为,用人在于此人是否具可用之人的标准,也就是天命。因此,必须修身方可明白治人的国事之道,修道就是修仁德。那么什么是“仁德”哪?“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仁就是人,因为只有人方能有慈善之心,爱自己的亲族为最大的仁,连自己的亲族都不爱,还能爱别人么?义就是处事适宜,尊贤人是最大的义。爱自己的亲族会有亲疏之分,尊重贤人会有等级之分,因此,仁、义自然就会产生了“礼”。对此,孟子后来发展为“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进一步的阐明了人性善的主要内容。“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所以,君子自己不能不修身。自己要想修身,不能不从侍奉自己的亲族开始;要侍奉自己亲族,又不能不开始了解人;要了解人,不能不知道天“道”。修身要遵循天“道”,亲族关系就是天之“道”决定的。此处充分体现了《大学》篇,“修齐治平”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关系的思想。此处,孔子是在充分阐述儒家的治国理念。那就是:国政就是人政,人政就是仁政,仁政就是人本性“中”的自然要求。人本性“中”就是人的本性“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书2
中庸全文及译文
《四书五经》之《中庸》全文、注释(3))
《中庸》译文
【1119期】经典诵读:中庸(十四)(主播:知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