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一切都是“无”中生“有”这就是“道”——走进《老子》







13、一切都是“无”中生“有”这就是“道”——走进《老子》


        上两章老子反正了:得道“无私”的圣人,要如同水一样的“善”,唯有功成身退,才是符合天之道的“道”理。但是,老子面对春秋时期王侯们的所作所为,感觉到这是根做不到的。因为,当时所谓的圣人王侯心中只“有”家天下的私欲之“利”,而根本就“无”生养了天地万物而不占有天地万物“道”的“无为无所不为”的作用。因此,在第十一章中深刻的比喻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首先用车轮比喻到:车轮的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上,正是因为毂中的孔洞的“无”,才起到了车轮的作用;老子又举例:揉和陶土做成供人们饮食使用的器具,正是因为器具中间“无”任何东西,才“有”了器具作为饮食承载食物的作用;老子不厌其烦的再举例: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只有“有”了门窗四壁内什么都没有的“无”部分,才“有”了房屋作为人们居住的作用。所以,表现为“有”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利益,实际上是“无”的什么都没有在发挥着作用。
        此处,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把“有与无”辩证的哲学思想发挥到了极处。一切都是“无”中生“有”这就是“道”。作为人类社会来讲,有私欲就无作为,只有无私欲无为,才能对社会无所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有无相生”
《道德经》第11章
高恒解《老子》之三十七
《老子·德经》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轻轻松松读《老子》(48)
老子十一 无和有的辩证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